棠外_棠外附小 -学校简介
“一年之际在于春”。2010年2月21日,花一样的季节,明媚的阳光迎来了双流航空港棠中外语学校附属小学开学的第一天。那一天,棠外附小内热火朝天。报名的、咨询的、要求考试的……由于春季招生名额有限,可是却来了很多家长和孩子,所以最忙碌的要数校长办公室了。办公室内,数位家长围着校长,表达着同样的心声:我们慕名来到贵校,就是为了给孩子找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师资雄厚的学校,经过多番考察,我们感觉棠外附小就是我们要找的学校,收下我的孩子吧!办公室外,还有很多家长在急切地等待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如果说春雨滋润大地是悄无声息的,那么在棠外附小,笔者的感动则是源于校长和老师对孩子无私的关怀、精细的教育。建于2003年的棠外附小,经过五年的磨砺终于成为小学教育的一把利剑,凭借科学规范的管理、一流的硬件、优秀的教师团队,这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包括学前班在内的七个年级32个教学班里1100多名学生正在孜孜不倦地汲取文化的精髓,78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里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从细节入手 赢在执行力
第一次到棠外附小,笔者很快被长长的一面文化墙吸引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附小师生座右铭赫然写于墙面;踏入“和谐厅”,墙壁上挂满了教师富有创意、精美的小卡片,卡片上写满了对自己激励的话语,那一张张富有教育理念和信念的教师语言是教师向家长和社会的承诺,也是教师形象的一种社会监督。老师们用他们的悉心教育和精细管理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真正贯彻了学校的“从细节入手”和“赢在执行力”的管理理念。
一家企业经营到什么程度,一所学校办成什么品位,高层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用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来说,“只要有一个好校长,就肯定会有一所好学校”。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有了陶行知,就有了晓庄师范;因为有了魏书生,就有了盘锦市实验中学;因为有了蔡林森,就有了洋思中学……因为有了校长黄光成和副校长苏萍,就有了棠外附小一片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
初见苏校长,立刻被她的独特气质所吸引,和她的交谈很容易被她所营造的氛围所感染。苏校长告诉笔者,从1985年站上三尺讲台,她用2 4年的时间来经营这个神圣的职业。现在作为棠外附小的副校长,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她喜欢看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像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等大型连锁经营管理的理念,她常常不经意地就发挥在了学校管理之中了。“教育是关乎到孩子一辈子的事!”苏校长说,办好一所学校与经营好企业有相似之处,细节决定一切,然而却又比经营企业的任务重,那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赢在执行力”,在棠外附小全体师生都有着强的执行力。包括校长在内的每一位领导每学期都会亲自下到班级进行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习作”的各种展示活动。校长亲自组织现场,亲自批阅,亲自总结评价。谈到这里,苏校长诚恳地说,国内外经营成功的著名企业,都是这样坚持做了其他人做不到的“细小”的事情。制度、措施可以定得轰轰烈烈,但输赢却取决于包括一把手在内的极强的执行力。
“三关注”让教育驶向理性化
“讲座”是苏萍校长喜欢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她说,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就好像天平与轴的关系,一点倾斜都有可能造成大幅度的偏移,所以学校给教师发展提供平台,每学期开学前做好师培教育;每周一的周会时培训教师的基本功、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明确本周工作重点;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学校会举办各种明礼行孝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实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每周的家校卡是老师和家长交流的平台,学校并专门设立了家委会、开办了家长学校,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构建者。
据了解,棠外附小在两位优秀校长的领导下,倡导“落实‘三’关注、实现‘三’发展、机制求创新,内涵求发展”的办学思路。“三”关注即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家长需要、关注教师发展;“三”发展即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提出在棠外附小实施开放教育,提倡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社会实践、关注学生生命体验、彰显“健康和谐”的教育特色和“明礼行孝”的德育特色。
现在学校已经实现了小班教学、英语鲜明、精细管理、课程多元的办学特色。自创办以来,棠外附小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荣誉不断:棠外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示范学校”,附小科研课题获全国一等奖,健美操代表队获得四川省第三届学生健康活力大赛小学组第一名;学校荣获四川省“健康活力教育单位优秀奖”;棠外附小报在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刊评选活动获得最佳校报一等奖;参加双流县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团体特等奖……
金杯、银杯比不上家长的口碑
在与苏校长的交谈期间,有位家长打断了我们的对话,“苏校长,这个假期我多次感动得快哭了!虽然我是一个大男人。 我们是单亲家庭,每天我都很辛苦地工作。这个假期,我儿子竟然主动帮我把家中的地板一间间地拖干净,把电视柜、茶几上,书桌的灰尘一点点地擦掉…… 苏校长,我真的很感动,谢谢你们的教诲,谢谢你们把我的儿子教育得这么懂事。我真的感动了,看到儿子的成长,我一个七尺男儿差点流下欣慰的幸福的泪水。 谢谢你们!谢谢棠外! ”看得出这个堂堂七尺的男子说的是肺腑之言,他的开心和感动是来自孩子的转变。苏校长说,很多教育的困惑都使家长力不从心。而棠外附小通过环境、课程、活动、基地、评价等举措积极营造经典校园,构建“明礼行孝”和谐教育,实现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发展。
据了解,棠外附小为“构建多元课程,陶养经典气质”专门设置了拓展课程和校本课程。学生从一进校老师就精心为他们设置了各年段的拓展课程,每周二、四的下午三、四节课学生们就奔向不同的地方去参加主持、围棋、网球等二十多项兴趣活动,把“明礼行孝”融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将“国学经典”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进入了课堂。实现了“五个一”:每天10分钟的经典诵读,每周一节的经典学习,每周一次的集体诵读,每学期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每周一的全校师生集体学习一礼。
办知名品牌小学,一直是棠外附小的梦想。正是因为坚持了这个梦想,学校不仅赢得了无数奖杯,更得到了家长满意的口碑!“崇尚一流,追求卓越”是棠外附小人的目标,“团结、求实、奉献、阳光”是棠外附小人的精神。棠外附小1100多名师生将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座右铭倾力打造幸福校区、温馨家园。今天的棠外附小用五年铸就雄厚的实力,如喷薄的旭日,展露簇新的希望,迎接辉煌的未来!
棠外_棠外附小 -师资力量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卷中,教师一直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重任,他们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指导思想,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方法指导着数以万计的人成人;他们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使命,用渊博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指导着不计其数的人成才、成功……
作为教师团队中的沧海一栗――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的78名教师以阳光的心态、扎实的能力、先进的理念、训练有素的方法教书育人、耕耘事业。在这里,他们每天七点踏上工作岗位,直到晚上九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在这里,他们肆意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一曲动听的乐章;在这里,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红花”开满校园,却甘当那一片片的“绿叶”;在这里,他们和孩子们一起欢唱、一起跳舞、一起播撒希望、一起收获成功,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
――这就是棠外附小的教师们。
――这就是充满朝气活力的教师们。
――这就是忙碌、充实而幸福的教师们。
棠外附小教师素养高,技能高,本科以上学历63人,占全校教师的80.76%,小学高级高级教师20人,小学一级教师38人,占全校教师的74.35%,他们还与时俱进,还有15人在本科在读中,将不遗余力地每个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最前沿的信息,最贴心的关爱,最诚挚的希望,让每个孩子在棠外附小都绽放成一朵美丽的鲜花。
棠外_棠外附小 -特色教育
英语采用美国本土教材:棠外附小在全川率先采用美国本土教材-----朗文BACKPACK少儿英语,让孩子们在英语语境中学习成长,学校每周设立9节外语课, 2名外教和17名中国英语老师各展异彩,全方位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棠外附小四年级学生参加双流县“亿通杯”《祖国在我心中》英语朗诵大赛、得了外校高中教师的高评价――“英语的听、说、读的能力如同达到了高中水平。”
自编国学经典集萃:校本教材《国学经典集萃》提取“经、史、子、集”的精华,一周一节“诵写课”,帮助学生习得传统文化的精髓,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所承担的“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中华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青州论坛暨总课题2007年年度会议”上获得一等奖。
选修课程走班教育:每周二、周四下午有3小时学生自选时间,通过“走班”,参加啦啦操、健美操、围棋、国际象棋、抖空竹、武术、国画和书法等30多个校园特色活动班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也能加强文体技能的训练和提升。
新闻课程知晓时事:每天晚上7:00到7:30分,“新闻课”如期举行,除了聆听新闻联播,班主任还会将具有代表性的时事事件依次和学生进行引导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缤纷舞台尽显魅力:学校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无处不在,教育每时每刻。搭建丰富多彩舞台,让活动常规化、常态化,锻炼学生能力,增长学生才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社会责任感。如: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节;
开展 “小歌星”比赛、班级歌咏比赛、绘画比赛、校园体育活动、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故事大王比赛、校园课本剧比赛、速算比赛、微机操作比赛、英语演讲活动等。同时每期一次“走出书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和学生期末综合素质展示活动也是附小的重头戏,活动准备的过程贯穿学期始终,既是学生学习准备的过程,也是学生展示的机会。学校真正把关注学生生命体验,让学生在棠外附小的成长经历成为他们的终身财富的理念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