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是战国时期魏国人,杨朱学派的创始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在孟轲生活的时代,杨朱学派的影响很大,“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其学说并不是浅薄简单的“自私自利”。他们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发展,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们“贵生”、“全生”的观点,对稍后的庄周很有启发。杨朱的生卒年代未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公元前约479一前约381年)与孟子(公元前约371一前约289年)之间。因为墨子从未提到他,而在孟子的时代他已经具有与墨家同等的影响力。孟子本人说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孟子・滕文公下》)《列子》是先秦时代道家著作,其中有一篇题为《杨朱》。照传统的说法,它代表杨朱的哲学。
杨了_杨朱 -概述
他阐发了一种人生哲学,其核心观念便是“为我”。就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当做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这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人性,来阐释人生。
杨朱孟子在批驳杨朱时,认为“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孟子这一句话并不没有言过其实,基本上还是客观的。
杨朱没有留下任何遗作,《孟子》、《韩非子》、《庄子》、 《吕氏春秋》 、《列子》等书都曾提起过他,其中《列子・杨朱》篇最详。
《列子・杨朱篇》记载,杨朱是老子的弟子。老子所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的这话,便有自保其意,是以出了位自私自利的弟子。
另外,有学者怀疑杨朱便是庄子,但应无可能。
杨了_杨朱 -人物生平
杨朱的生卒年代未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公元前约479一前约381年)与孟子(公元前约371一前约289年)之间。因为墨子从未提到他,而在孟子的时代他已经具有与墨家同等的影响。孟子本人说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下》)《列子》是先秦时代道家著作,其中有一篇题为《杨朱》。照传统的说法,它代表杨朱的哲学。
杨朱不像个思想家,倒像个诗人。据说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个岔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伤感起来。还有一次,他的弟弟出门时穿了身白衣,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换了身黑衣,结果家里的狗没有认出来,朝他狂吠,弟弟气得要打它,杨朱却说:“你不要打它。假设这狗在出外时为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不同样地感到奇怪吗?”
杨了_杨朱 -道家隐者
《论语》记载,
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一些他称为“隐者”(《微子》)的“避世”(《宪问》)的人。这些隐者嘲笑孔子,认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劳。有一位隐者把孔子说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同上)。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回答了这些攻击,说:“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隐者正是这样的“欲洁其身”的个人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还是败北主义者,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太坏了,不可救药。有一位隐者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微子》)这些人大都离群索居,遁迹山林,道家可能就是出于这种人。
可是道家也不是普通的隐者,只图“避世”而“欲洁其身”,不想在理论上为自己的退隐行为辩护。道家是这样的人,他们退隐了。还要提出一个思想体系。赋予他们的行为以意义。他们中间,最早的著名的代表人物看来是杨朱。
杨了_杨朱 -主要思想
历史根据
有关杨朱的史料主要见于《孟子》、《庄子》等。《孟子》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孟子・尽心下》)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蹙然曰:‘敢问明王之治。’”(《庄子・应帝王》)
“骈于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