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寻求理解 安瑟伦著作选集 信仰寻求理解 安瑟伦著作选集-图

《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作者:安琴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安瑟伦的《宣讲》发表以后,在当时就受到了僧侣高尼罗的反驳,而安瑟伦针对高尼罗的反驳写了答辩词,我们也将它们完整地翻译出来,作为《宣讲》的附录。三部作品均从拉丁文原文翻译,也是汉语学界有关安瑟伦著作的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译介。通过这三部作品,我们既可以领略到安瑟伦作为基督教神学家对信仰的深情和热忱,也可以领略到他作为哲学家的明晰和敏锐。

信仰寻求理解 安瑟伦著作选集 信仰寻求理解 安瑟伦著作选集-图

安瑟伦_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 -图书信息

中文名: 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作者: 安琴伦
图书分类: 文学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书号: 7300069207
发行时间: 2005年10日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

安瑟伦_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 -内容简介


前两部作品是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之证明的姊妹篇,尤其是《宣讲》中的证明,被后世称为“本体论证明”,在西方思想史上影响极其巨大;《上帝何以化身为人》是安瑟伦完整、系统地论述基督教神学中的救赎论教义的著作,该书被认为是开创了救赎论教义历史的新纪元。此外,安瑟伦的《宣讲》发表以后,在当时就受到了僧侣高尼罗的反驳,而安瑟伦针对高尼罗的反驳写了答辩词,我们也将它们完整地翻译出来,作为《宣讲》的附录。三部作品均从拉丁文原文翻译,也是汉语学界有关安瑟伦著作的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译介。通过这三部作品,我们既可以领略到安瑟伦作为基督教神学家对信仰的深情和热忱,也可以领略到他作为哲学家的明晰和敏锐。
内容截图:

安瑟伦_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 -目录


独白

第1章 万有中有着至善、至大、至高的存在者
第2章 续上一章
第3章 有着一种本性,通过它,一切存在的东西才得以存在;它通过它自身而存在;它就是万有中的至高者
第4章 续上一章
第5章 正如这个本性是通过它自身(而存在),其他的东西是通过它(而存在),同样,它从它自身(而存在),其他的东西都从它(而存在)
第6章 这个本性不需要任何辅助性的原因就得以存在。然而,它既不“通过无”而存在,也不“从无”而存在。它是如何被理解为“通过它自身”、“从它自身”而存在的
第7章 其他的万有是如何通过这个本性,从这本性而存在的
第8章 这个本性从“无”中创造了万有,这应当如何理解
第9章 那些从“无”中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在它们被创造出来以前,已经存在于创造者的理性中
第10章 那理性是对事物的某种表达,正如工匠会事先对他自己说,他将要创造什么
第11章 但是,在与工匠的比较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第12章 至高本质的话语就是至高本质
第13章 正如万有通过至高本质而被创造,同样,它们也通过至高本质而生机勃勃
第14章 那至高的本质寓于万有中,遍在于万有中;而万有都出于它、依靠它,归于它
第15章 对于那至高的本质,我们能够实体性地称谓它什么,我们不能实体性地称谓它什么
第16章 对于那至高的本性而言,它是公正的和它就是公正是同一的;这同样适用于那些类似地能够指称它的其他称谓,它们当中没有一个表明的是它的性质或量度,它们表明的是它的所有(本质)
第17章 那至高的本性是如此的单一,以至于能够称谓它的本质的一切在它里面都是“一”,并且也是同一的;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实体性地称谓那至高本性的本质除非那东西就是它的所是
第18章 那至高的本性既无开端,也无终结
第19章 在何种意义上“无”已经在至高的本质之前,或者“无”将在它之后
第20章 至高的本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第21章 至高的本性不存在于时空中
第22章 如何理解那至高的本性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同时又根本不存在于时空中
第23章 说那至高的本性无处不在,要胜于说它在每一地方,对此如何理解
第24章 说那至高的本性无时不在,要胜于说它存在于每一时间中,对此如何理解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20103/17781.html

更多阅读

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上帝存在的三种证明

我们关于上帝的观念是一种关于完满之物(最高存在)的观念。我们无法想象一种更高的完满之物。独立的存在比相对的存在(比如在想象中的)更完满。这样,上帝,作为最高的完满之物,必定是独立存在的。这个论证的要点是:完满之物的观念本身是完满的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著作与参考书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张耀灿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4《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罗国杰主编 高等教

GC-MS知识普及 安捷伦gc ms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分离手段,它是以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其分离原理是基于样品中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上的差异。气相色谱法虽然可以将复杂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但其定性能力较差,通常只

声明:《信仰寻求理解 安瑟伦著作选集 信仰寻求理解 安瑟伦著作选集-图》为网友屿蓝深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