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1956―)山东龙口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你在高原》(10册)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代表作有《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在海内外多次获文学奖,《古船》被海外评为华文小说百年百强、国内华语文学百年百优,《九月寓言》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上海长中篇小说大奖、90年代最具影响力图书,《生命的呼吸》获全国城市图书奖,《外省书》获首届齐鲁文学奖,《丑行或浪漫》获中国最美的书奖。
张炜_张炜[作家] -基本信息
张炜
张炜,1956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原籍栖霞。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擅长长篇写作、执著于简朴生活的作家。1976年高中,1978年考入鲁东大学(原山东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1980年毕业后到山东省档案局工作。同年发表小说处女作。
1984年调山东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历任山东省作协专业作家、创作室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兼任山东省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山东省龙口市政府副市长(挂职),全国青联委员,山东省青联副主席、山东省青年文体委主任等。
张炜_张炜[作家] -创作历程
《能不忆蜀葵》
1975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文论等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在省档案部门做过四年历史档案资料编研工作,现为专业作家,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等,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瀛州思絮录》等,短篇小说《玉米》《声音》《一潭清水》等,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筑万松浦记》等,诗集《皈依之路》《家住万松浦》等。有《张炜自选集》(6卷)、《张炜文集》(6卷)、《张炜文库》(10卷)等多种文集出版。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德等多种外文版本。张炜的小说也被美国、法国等国家教育部列为高等教育教材,成为高等教育考试必读书目。《声音》、《一潭清水》分别获1982年、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古船》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986年长篇小说奖,被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中国文学百年百优”,《九月寓言》获上海第二届中长篇小说大奖一等奖、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并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图书”。《刺猬歌》于2007年获得了由美国总统亚太顾问委员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张炜是亚洲地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
张炜_张炜[作家] -职业生涯
1980年毕业后到山东省档案局工作。同年发表小说处女作。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1984年调山东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芦青河告诉我》,中短篇小说集《浪漫的秋夜》、《秋天的愤怒》等,中篇小说集《秋夜》等,散文集《融入野地》等,长诗《皈依之路》,长篇小说《古船》、《我的田园》、《九月寓言》、《柏慧》、《家族》等。所作《声音》、《一谭清水》分获1982、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古船》、《九月寓言》等获得评论界极高的评价。
自创作长篇小说《丑行或浪漫》以来,张炜已有4年未出版大作品。这当然与他患有眼疾、目力不佳有关,但也应和了他厚积薄发的一贯风格。在昨天的讲座结束以后,张炜悄悄地告诉记者,明年他将有一部非常好的新作问世,“我觉得它将超越我以往所有的小说,成为我最的一部作品。”据张炜透露,这部新作目前仍在持续地写作过程中,小说叙事将涉及都市,也将涉及农村,是关于知识分子的,也是关于农民的,“我将用一种特别冷静客观的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来为读者呈献这样一个小说世界。”
张炜_张炜[作家] -个人作品
著作:《芦青河告诉我》、《浪漫的秋夜》、《秋天的愤怒》、《秋夜》、《融入野地》、《皈依之路》、《古船》、《我的田园》、《九月寓言》、《柏慧》、《家族》、《声音》、《一谭清水》等
张炜_张炜[作家] -个人影响
《野地与行吟》―张炜自述
早期的创作描写两性之间淡淡的朦胧的柔情,显得纤巧柔美。后转入对农村现实的揭示,表达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自“秋天三部曲”直至《古船》,他彻底从原来的纤细敏感走向深厚沉郁,这或许就是他从土地中所得。
从《九月寓言》开始的三部长篇,显示了他对知识分子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的坚持。他更多地在思考中国文化的命运和出路的问题,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问题和知识分子的精神自救问题,“融入野地”是他设计的一条理想之路。
在他的史诗般的作品中,感情的勃发,诗性的潺潺流动,展现了他的作品与其他写“史”的小说的不同之处,显示着他对纯文学的执着追求。
张炜_张炜[作家] -斥责文坛炒作成风
张炜
以长篇小说《九月寓言》名列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著名作家张炜,28日在上海大学的学生讲座上,对当下文学圈内的浅薄炒作之风表示了不满:“我们的文学越来越朝着下作肤浅的路上走去。在这个过程中,出版商和批评家们形成了共谋。文学好像被一个强大的现代妖怪所挟持,无法突围。”
文学也“歪戴帽子”
虽然身为山东省作协主席,但张炜行事向来低调。多年来,他格外注重内心的自省和对日常生活的认知,极少在公众场合或媒体露面。对文学圈现状突生的愤慨之情,是由于他在讲座中偶然提及了鲁迅先生当年批评海派杂志,过多使用“歪戴帽子的小孩”作为杂志封面的一句话“好像不歪带一个帽子,就连小孩也没有资格做了”,这一下子触动了张炜对当下文学圈的痛处。
张炜指出,中国现在的文学已经出现了“往下走”的趋势,越来越多描述肤浅欲望的、“浅薄下流”的作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其中甚至不乏某些知名作家和大作家的作品,“这种迎合流俗的现状,使我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几近绝望。”他借用了鲁迅先生的话来形容今天的文学走势,“我们的文学已经摆出了这样一个‘歪戴帽子’的姿势,你如果不歪戴一个帽子,似乎就没有资格被称作‘文学’,更不该被出版推介给读者。”张炜认为,说得严厉一点,今天的文学已不单单是“歪戴帽子”那么简单了,“他们甚至动足了脑筋,还要把帽子戴到什么更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现代妖怪”挟持了文学
张炜平生最爱的一部经典作品,就是被他评价为“天真烂漫”、“色彩斑斓”的《西游记》。在批评当今文学圈内的炒作现象时,他不自觉地把《西游记》中的一个降妖故事变作了对现实状况的隐喻。
张炜描述了《西游记》中的这样一个情节:孙悟空去某地降妖除魔遭到了阻挠。原来是土地爷通知了当地妖怪提前做好准备。孙悟空获悉情况以后,仰天长叹:“天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妖怪,居然能让土地爷为他服务?怎么又会有这样的土地爷,居然帮着妖怪,不保一方平安?”张炜认为,这个情节道出了文学今日的境遇。
“一些不负责任的出版商为了挣钱,策划和约写出很多‘烂俗’的作品。但只要他们给钱,不少文学批评家都会给他们捧场,把作品夸得‘香飘万里’,最终,那些所谓的‘优秀文学作品’依靠炒作赢得市场。不愿意戴个‘歪帽子’的‘文学正宗’却反而会被斥为不识时务。”张炜愤慨地指出,文学遭遇了“物欲横流”的“现代妖怪”,本来就已经很难对付,却没想到批评家们也早就倒戈,与妖怪联手,“这样下去,妖怪一定挟持了文学越走越远,很难再回到正轨上来。”
张炜_张炜[作家] -作品剖析
《刺猬歌》
继《古船》、《九月寓言》之后,张炜在心里装了十年,在山林里写了半年的长篇小说《刺猬歌》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张炜强调,“这是一部为‘理想主义’杀毒的作品”,而且很好读。
主题是全球化环境下的选择
《刺猬歌》以男女主人公廖麦、美蒂四十余年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为经,以滨海荒原莽林的百年历史为纬,编织出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传奇故事。其中既有浓烈的寓言色彩,又凸显出尖锐的现实冲突。小说的男主人公廖麦最理想的生活就是晴耕雨读,在闲暇里写一部“丛林秘史”,书写祖辈与土地的关系,最终他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正在变成一个全球化意义下的农场主。
对于书名,张炜这样解释,廖麦和很多人一样中了时代之“蛊”,在全球化社会里生活,就好像手里捧着刺猬,抱着时扎手,扔下了又觉得可惜。张炜说:“我们所面临的所有选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两难,这特别需要我们拿出智慧与勇气,以思考与行动来对待人和自然的冲突。”
让“先锋文学”通俗“落地”
张炜表示,有人因为书中主人公的“理想”把这部书贴上“理想主义的标杆”或“坚守反潮流的理想”标签,“在理想主义被简化成标签的年代,这本书恰恰可以看作一部反‘理想主义’的作品。”他认为真正的理想主义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
有评论家指出这部小说是“先锋文学”又一次平稳“落地”。张炜认为,长篇写作中,决不让形式感、让各种技法的实验飘浮到空中,或溢到内容之外。他认为,《刺猬歌》吸收了通俗小说中悬念的技巧,也依赖白描等传统手法,是自己最好读的长篇小说。
张炜_张炜[作家] -荣获奖项
张炜
美国获奖
作家张炜获得美国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AAPI)“杰出成就奖”的消息在媒体传开,但有媒体认为“这封感谢状被说成是一个国际大奖”,对此张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既然网上有争议本人不便过多谈论此事。
内容:表彰你在现代小说、诗歌及评论上的杰出成就。
你六百多万字的深刻的现代文学作品为包括美国文化在内的所有文化背景下的作家树立了楷模。
你的理想主义和对自然的热爱渗透在你的全部作品中,使之成为敏锐的创作的典范。
我们表彰你思想上的广泛性,尽管你的创作保留着中华民族品格的印痕。
2011年3月,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名单揭晓,张炜获得2010年度杰出作家提名。
2011年5月7日,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广州颁奖,荣获2010年度杰出作家。
2011年8月20日,凭借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得第八届矛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