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球,又称马上曲棍球,其英文名Polo源于藏语Pulu的音译,意即“球”是骑在马上用球杆击球入门的活动,在我国古代叫“击鞠”。对于马球的起源,尚没有确切的说法。普遍认为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波斯,随后传入吐蕃(现今的西藏)、中国中原、伊朗和印度等一些亚洲国家。世界马球运动当今风靡一时,不少国家把马球作为一项高尚的体育活动在全国开展。
打马球
马球比赛_打马球 -简介
打马球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
马球,史称“击鞠”、“击球”等,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蒙古族民间马上游戏和运动项目,流行于内蒙古等地。相传唐初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称“波罗球”,后传入蒙古,相沿至今。球状小如拳,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游戏者乘马分两队,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击鞠、打?或击?就属于马球运动。也有人认为,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后传入中国。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马球比赛_打马球 -历史
打马球
在中国古代传统体育项目中,有一种骑在马上以杖击球的运动项目―马球。根据文献记述和考古资料证实,这项运动早在中国的东汉时期就已经流行于中原地区。这一运动形式除了马以外,主要器械为球和杖。其中的球仅如拳头大小,是用质量轻而有韧性的木料制成的,中间挖空,外边涂上颜色。一般呈红色或彩绘,与现代马球的白色迥异。而打马球的棍子叫“球杖”、“鞠杖”。由于球棍顶端的弯曲部分形如阴历月初的“半弦月”,古代诗歌又常用“月杖”或“初月”来形容它。如蔡孚《打球篇》中有“初月飞来画杖头”。球杖的质地有用木制的,也有用藤制的,外边裹以牛皮。由于这一运动形式具有较强的竞技特点,因而在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唐代,成为了一项影响最广、声势最大的运动项目。当然,它的盛行是与当时统治者的提倡,尤其是皇帝的爱好分不开的(图)。因为在整个唐王朝300年间的22个皇帝中,居然有18个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
唐朝自开国皇帝提倡马球运动后,300年间马球运动久盛不衰。唐中宗景龙三年,吐蕃派遣使者尚赞咄(官名)来长安迎接金城公主。唐中宗邀吐蕃使者观看汉人比赛马球,尚赞咄见汉人打球艺术一般,便上前禀奏唐中宗,要与唐朝马球队比赛。中宗答应了吐蕃与汉人交锋的要求。结果。经过几局的较量,“吐蕃皆胜”。唐中宗见吐蕃人球技高超,又派皇室中的马球高手临淄王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驸马杨慎交、武延秀等四人出战吐蕃十人。开赛之后,李隆基往来奔驰如风回电激,挥动球杖,所向无敌,连连洞穿对手大门,并大获全胜。唐中宗大喜,赏赐了优胜者。
七年后,唐玄宗登基,其马球瘾不减当年。玄宗曾数次登楼观看打球。《题明皇打球图诗》中说:“宫殿千门白昼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日应无谏疏来。”玄宗登基35年后,也就是天宝六年,颁诏规定军队须练马球,由此马球与军事体育结缘。由于唐玄宗的球瘾名扬天下,于阗国特派使臣送给玄宗两匹专门用于打马球的马。当时交通不便,从于阗(现新疆南部)到长安,少说要走半年,可谓万里迢迢。
在唐玄宗以后的皇帝中,穆宗李恒算得上是一个大马球迷了,以致因打球受伤而丧命。穆宗死了,敬宗李湛继位后也是日夜打球,并从各地招来一些马球选手,一起打球,不理国事,以致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宝历三年,敬宗与马球将苏佐明等28人一起喝酒时,终被苏佐明杀掉,时年18岁。
唐代的几个球迷皇帝中,要算宣宗李儇的球技最高。他击球时:“每持鞠仗乘势奔跃,运鞠于空中,连击数百而马驰不止,迅若雷电,两年老手咸服其能”。而其后的唐僖宗竟然还想出了“击球赌三川”的花点子。那是在与四位大臣一起击球时,“以先得球而击过球门者为胜,先胜者得第一筹。”比赛结果,大臣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