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确认,依托百年老校福建师范大学建立的一所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_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学校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审批确认的一所以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的民办独立学院。学院由菲律宾华侨苏世选、林国端等先生投资建设,依托福建师范大学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办学,福建师大对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派出专家教授实施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派出专家教授和优秀教师来院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实行专家治校,专家治学。学院实行“董事会决策、院长负责”的管理体制。学院位于全国著名侨乡泉州西郊的南安市康美开发区,学院现任院长由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汪文顶教授兼任。学院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由学院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文凭,符合福建师范大学学位授予规定的,由福建师范大学授予相应学位。本科学历教育实行与校本部相关院系合作培养的模式,在一段时间内,学院将安排学生到校本部相关院系访问学习,听专家、教授讲课,使用图书资料和实验室设备,接受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
闽南科技学院开办的普通本科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工商管理;高职专科专业有: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学院占地面积300亩,投入建设经费9000万元。目前在校生近2000人,教职工147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30人。学院现有各类建筑面积5.27万m2,图书4.2万册,报刊杂志450种,电子图书4万册。学院建立以来,投入1042万元建设计算机机房、电路、化学、生物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及宽带网接入。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的办学要求,闽南科技学院在旅菲爱国华侨投资集团雄厚资金的强劲支持下,正抓紧实施第二期学院规划建设,努力把学院建成一所占地300亩、拥有4000名在校生规模的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应用型的民办独立学院,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_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办学设施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创办于 2001年,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确认的一所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由福建师范大学与菲律宾华侨联合创办。学院实行“董事会决策、院长负责”的管理体制,董事长为菲律宾著名侨领、实业家戴宏达先生,聘请中国科学院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分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陈兰孙研究员担任名誉院长,院长为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国盛教授。学院依托百年老校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主要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福建师范大学对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专业课由校本部相关院系派出教师任教,实行专家治校、专家治学。本科学历教育实行与校本部相关学院合作培养的模式,在一段时间内,学院将安排学生到校本部相关学院访问学习,听专家、教授讲课,使用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接受浓厚学术和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颁发 国家统一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福建师范大学授予相应学位。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学院办学条件完善,校园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房、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基础实验室、语音室、图书资料、校园网等基本办学条件都达到或超过独立学院的办学指标要求。学院新建成的标准塑胶田径场、10副标准篮球场和2400平米设施齐全的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文体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面积分别为10000与4500平米的现代化图书馆和科技大楼更为学生遨游知识海洋和进行科学实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教育教学质量良好并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2005年在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情况专项检查中获得好评,2005年首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8%,2006年全院学生计算机一级一次性通过率达98%。
学院下设理工系、信息工程系、外语外贸系、经济管理系、人文与艺术设计系等 5 个系和大学体育部,现有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等 13 个本科专业,在校生 3200 多人。学院充分利用福建师范大学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泉州地区拥有 1000多万海外华侨的侨乡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开拓海外合作办学渠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特色、有影响、应用型、教学型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泉州市南安康美开发区,依山傍水,环境宜人。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_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院系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
本系现有全日制教师14名,其中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副教授、讲师3名,拥有研究生或以上学历者3人,其他各专业教师也均来源于重点大学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本系下设三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专业,全日制学生达800多人,2007年还将增开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拥有五个设备一流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和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均采用业界技术过硬的知名品牌电脑构建而成,实验设备总资产超过300万元。系主任潘新民教授,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仪系,1981年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研究生毕业,硕士。曾在冶金部长城钢厂、武汉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工作。1996-2004年在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工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2004年9月任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系主任,院教学领导小组成员,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学督导组成员,2006年被评为教学名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网络工程两个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微型计算机控制教学与科研工作。于1988和1989年在中央电视台主讲“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微型计算机与传感器技术”两个电视讲座,并受到中央电视台及广大观众的好评,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计算机应用专门人才。主讲过多门课程,曾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除了教学之外,一直从事科研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并具有独立科研及领导能力,先后完成多个微型计算机控制课题,并曾担任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其中“空间材料加工地基实验系统”由机械部鉴定为国际领先,并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另外,本人还完成的项目有监控系统、IC卡电表系列产品,并主持FR1151压力变送器(天津市科委项目)和虚拟通信实验系统(天津市教委项目)。获得发明专利一项,直接数字化的压力变送器及其测量方法。
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14部,计600余万字。其中于1985年写出的“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一书为我国第一本微型计算机控制专著,先后被很多学校选作教材,累计出版十余万册,并于1987年获冶金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最受欢迎且最实用的课程之一,该书到现在已出版第五版。主要代表作有:
(1)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2)微型机与传感器技术
(3)单片机实用系统设计
(4)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与接口技术
(5)计算机通信技术
(6)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等
潘新民教授本人所开发的虚拟通信/网络实验系统是一个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课题,这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2004年3月已经通过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目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的、较好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概率统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微机组成原理与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管理、软件设计与分析、网络安全技术、软件工程、JAVA设计等。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网络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工结合,具有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现代社会急需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计算机、电信、邮电、能源、交通、金融、经济、贸易、军事、科学、教育、社会保障、各级政府机关等多个领域从事网络的规划和组网设计、网络工程建设、网络应用设计、网络运行维护及管理、网络安全防护和性能测试与分析等工作。
主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高级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通信原理、网络信息安全、协议原理、电子商务、网络管理、网络工程技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JAVA语言、internet技术、网络操作系统、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技术与应用、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回路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学基础、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信息经济学、文献计量学、知识产权法、大众传播学。
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文化素质,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艺术素养、系统地掌握信息与通信以及影视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熟练的设备操作技巧和各类电视节目制作能力。为各级电视台、网络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公司、电脑图形图像设计制作公司,培养从事数字影像工作的专门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多媒体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与原理、形态与色彩、数字音频制作技术、数字影像摄制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制作、数字非线性编辑技术、数字图形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电视照明与布景、电脑设计与创意等。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潘新民教授,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仪系,1981年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研究生毕业,硕士。曾在冶金部长城钢厂、武汉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工作。1996-2004年在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工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2004年9月任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系主任,院教学领导小组成员,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学督导组成员,2006年被评为教学名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网络工程两个专业负责人。
长期从事微型计算机控制教学与科研工作。于1988和1989年在中央电视台主讲“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微型计算机与传感器技术”两个电视讲座,并受到中央电视台及广大观众的好评,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计算机应用专门人才。主讲过多门课程,曾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除了教学之外,一直从事科研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并具有独立科研及领导能力,先后完成多个微型计算机控制课题,并曾担任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其中“空间材料加工地基实验系统”由机械部鉴定为国际领先,并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另外,本人还完成的项目有监控系统、IC卡电表系列产品,并主持FR1151压力变送器(天津市科委项目)和虚拟通信实验系统(天津市教委项目)。获得发明专利一项,直接数字化的压力变送器及其测量方法。
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14部,计600余万字。其中于1985年写出的“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一书为我国第一本微型计算机控制专著,先后被很多学校选作教材,累计出版十余万册,并于1987年获冶金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最受欢迎且最实用的课程之一,该书到现在已出版第五版。
主要代表作有:
(1)《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2)《微型机与传感器技术》
(3)《单片机实用系统设计》
(4)《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与接口技术》
(5)《计算机通信技术》
(6)《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等
潘新民教授本人所开发的虚拟通信/网络实验系统是一个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课题,这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2004年3月已经通过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目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孟雪梅,女,教授,博士生。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系,同年在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任教,曾任信息管理学院系主任、教授,学科带头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硕士生导师,省政协委员,兼任校民盟主委,校工会副主席等职。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硕士导师,专业负责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
主持和参加的省级以上教学和科研项目12项,共主编参编专业著作和教材10余部,在10余种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和论文共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省教委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省高校人文社科奖3项,省教委优秀教材成果一等奖1项。此外,还获得过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一次。
生化工程系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生化工程系(或称理工学系),现有本科专业四个,分别是:
应用化学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
食品工程专业;
在建本科专业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光信息科学专业。
现有的四个本科专业为本系与福建师范大学本部化学与材料学院、物理与光电信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三个学院联合办学。学生前三年在本系就读,后一年到师大本部的上述三个学院就读。成绩合格者,获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文凭,符合条件者授福建师范大学学士学位。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在专职专任教师和专业负责人中,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4人。在本系专职专任教师中,除2位尚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之外,其余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另外,除有在本院的专职专任教师外,还有福建师范大学本部上述三个学院的师资力量联合办学。
以院名誉院长陈兰荪教授为所长的环境与资源科学研究所,主要以本系师资力量为依托。
系教师除讲授本系有关专业的课程外,还为全院讲授数学、物理学和电子学等方面的课程。
系高级职称队伍
系主任、电子工程专业教师:罗永光教授;
系副主任、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方幼兰教授;
环境科学专业负责人:苏玉萍教授;
生物工程专业负责人:杨民和教授;
专职专任数学教师:张发秦教授;
专职专任数学教师:吴桂荣教授;
食品工程专业负责人:郑毅副教授
1.教研室主任、专职专任数学教师:黄其民副教授;
10专职专任物理学教师:黄金湘副教授;
11专职专任数学教师:黄嘉副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肖华山,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2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2003年12月-2004年12月获国家 教育部留学基金资助,赴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访问学习。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2006获福建师范大学“师德之星”荣誉称号。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组织培养、果树生理等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副院长。
方幼兰教授,中共党员,女,汉族,1945年6月出生,福建省漳州市人,1969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专业(五年制)。自1979年10月调入福建师范大学以来,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专业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85年在上海参加了全国高级生化培训班,进修了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的七门研究生课程,获得中科院上海生化所颁发的结业证书。1985年9月至2003年8月在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工作,曾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会主席等职务。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在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工作,曾任生物大分子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教授等职务。曾兼任福建省高校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教授、生化工程系副主任、应用化学专业负责人,兼任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等职务。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方幼兰教授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讲授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化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天然高分子化学》等;讲授化学专业本科课程:《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大学化学实验》、《化妆品化学》等。指导研究生与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多名;指导2001级学生“恒绿源”创业小组《芦笋功能保健饮料》获得第三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竞赛铜奖。
主要研究方向与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有酶、酶抑制剂、植物多糖、植物皂甙、植物激素、烟碱以及医药中间体―茄尼醇等。近十几年来,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玫瑰茄皂甙的研究》;主持福建省科技厅项目《芦笋多糖的研究》、《废次烟叶中茄尼醇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等;主持福建省教育厅项目《皂素天然香波的研制》;主持福建省产学研重点项目《从废次烟叶中提取医药中间体――茄尼醇》;主持横向项目《茄尼的市场调研》等,均为课题负责人,共争取到科研经费近40万元。另与他人合作的项目3项,科研经费近10万元。已取得了3项科学技术鉴定成果与4项技术转让成果(转让费共65万元),均为第一作者。并发表了酶、酶抑制剂、植物多糖、植物皂甙、植物激素、烟碱以及医药中间体―茄尼醇等一系列论文,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
获奖情况:1989年12月曾获得福建省首届“火矩杯”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会“优秀奖”奖杯;1990年5月获得全国首届四新成果扶贫兴农奖;1997年度被福州市总工会直属工委授予“双文明”竞赛活动中的事业奉献之花;1999年被评为福建师大优秀工会工作者。2001年获得福建师大“九五”优秀科研成果奖。
●生物工程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生物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或者侧重工科、工理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产业化人才为主。
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具有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生物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生物技术研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2、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具有生物技术下游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有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① 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③ 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④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工程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⑤ 生物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基本知识;掌握生物细胞培养、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
⑥ 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和基本工程技术等知识;
⑦ 经济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生物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学制
学制:4年
四、学位
对完成并符合本培养方案主修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应用化学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理论基础;
2.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石油炼制和深加工、材料表面处理等工作,并能在石化、塑料、化纤、涂料、表面活性剂、电化学处理、生物医用材料等相关领域内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能在相关的行业中承担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和科研工作;
3. 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归纳、数据整理、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4. 能熟练地应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书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
5. 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化活动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学制
学制:4年
四、学位
对完成并符合本培养方案主修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环境科学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环境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设计规划部门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环境咨询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环境人才。
二、规格要求: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掌握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模拟与控制、环境评价与规划的方法和技能,接受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理论,环境监测、环境模拟与控制、环境评价与规划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论文撰写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
学制:4年
四、学位
对完成并符合本培养方案主修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食品科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特别是数理化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受到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掌握食品科学和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食品工艺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潜质。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食品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生物技术研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2、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食品科学和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具有食品工艺技术下游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有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① 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③ 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④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生化工程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⑤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原理、食品酶学原理、食品贮藏保鲜、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分析、食品包装、食品添加剂、发酵工程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⑥ 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和基本工程技术等知识;
⑦ 经济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食品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学制
学制:4年
四、学位
对完成并符合本培养方案主修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管理系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科技和人文素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方面基本知识,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教育教学、职业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国际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统计学、市场调研与预测、战略管理、服务营销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工商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科技和人文素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方面基本知识,以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社会管理、企业管理、教育教学、职业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国家税收、统计学、经济学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外语外贸系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我院“立足闽南、面向海西、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侨乡特色的教学应用型”办学定位,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雄厚师资力量,坚持“基础、素质、应用、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既能熟练应用英语,又了解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备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国际经济贸易部门,内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和政府其他相关机构从事相关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规格: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集英语、国际经贸和电子商务技术于一体的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运用计量、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3、熟识WTO条件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运作规则及其惯例;
4、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贸易政策;
5、了解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和法规;
6、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别,能够用英语独立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沟通与交流;
7、能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和相关管理工作。
二、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人才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细目表
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名称 计划通过哪些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措施来实现 备注
或说明
经济学基础知识《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
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
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结算与融资》、《市场营销》
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实践技能《电子商务概论》、《外经贸英语函电与写作》、《外经贸英语会话》、《经贸英语口笔译》、《商务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训)》
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科研方法》(讲座)、《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
三、学制(修业年限)、总学分:
学制4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总学分160学分,讲授总学时2360。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即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课程。课程学分比例结构如表2所示
表 2 课程平台及学分分配比例
公共课程 54 33.75
专业基础课程 50 31.25
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 34 21.25
实践环节课程 22 13.75
合 计 160 100
五、学分计算:
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
本专业将坚持传授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适应WTO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运作要求的,具有综合国际经济贸易知识结构(包括基本经济理论,综合国际商务实务及跨文化管理)和业务能力的、具有熟练英语应用能力的、能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商务业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设有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专业基础类课程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结算与融资等实务类课程及商务英语、外经贸英语函电与写作、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训)、商务跨文化交际、电子商务概论等技能类课程。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基础宽厚,注重实务,强化英语和电子商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中的应用能力。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目标:专业根据我院“立足闽南、面向海西、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侨乡特色的教学应用型”办学指导思想和理念,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雄厚师资力量,坚持“基础、素质、应用、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熟练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在国际贸易、旅游、内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和政府相关机关等涉外部门运用英语进行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基本规格: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3. 了解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概况,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汉语语言文学、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
4. 熟悉或了解我国国际贸易、旅游等涉外部门的基本现状,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商务知识,具备良好的涉外行业的职业素养和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
5.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资料收集、实证调查、论文写作等,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拓宽知识面,为今后的社会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6. 初步掌握第二门外国语,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学制(修业年限)、总学分、总学时:
学制4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总学分165学分,讲授总学时2348。
三、课程体系
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即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实践环节课程。
四、学分计算:
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五、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
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本专业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追求,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培养模式,在打好英语语言与文学基础的前提下,特别强调实践环节的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重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努力,力争让所有学生毕业后能够凭借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先进的商务理念以及较强的服务意识,较快地适应各种类型的涉外型工作岗位。
人文艺术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文学研究、中文教学、新闻出版工作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社会语言学、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秘书学、公共关系学、文书档案管理、行政管理学、礼仪学、演讲与口才、广告学、现代办公自动化等。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服装设计专业:
专业培养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结构素描、色彩写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基础图案、图形创意、摄影基础、服装概论、服装材料、服装生产工艺与管理、服装美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基础、时装画、精制服装工艺、服装设计与创作实践、立体裁剪、服装配饰设计、成衣工业制板、电脑时装画、服装CAD等。
体育部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教研部是承担全院公共体育教学任务的教学单位。自成立以来,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领导下,体育部全体老师团结一致,密切配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指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