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劲光,1903年1月4日生于湖南长沙赵洲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杰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著作有《萧劲光回忆录》。
萧_萧劲光 -个人概述
萧劲光
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9年3月29日卒于北京。
萧_萧劲光 -生平纪实
1903年1月4日出生于长沙岳麓山赵洲港一个穷苦的手工业者家庭。五四运动时,在长沙长郡中学积极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1920年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同年夏到上海,在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萧劲光
1921年赴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期间,在苏联初级军事学校学习一年。
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列宁逝世时,曾作为东方民族代表为列宁守灵。同年秋回国,到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
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6师党代表,在北伐战争中参加南昌、南京、鄂西等战役。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再次赴苏联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1930年夏毕业回国。1930年12月被派往闽西苏区,先后任闽粤赣特区军委参谋长、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兼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第3分校校长。
1931年9月指挥地方武装及军校学员,配合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连克汀州、连城等地,10月任红12军参谋长。11月到瑞金,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12月,任由宁都起义部队编成的红5军团政治委员。
1932年指挥所部参加赣州、漳州、水口、乐安宜黄和建(宁)黎(川)泰(宁)等战役。1933年先后任建黎泰警备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11军政治委员、红7军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同年11月被“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诬陷为“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受到错误处理。解除监禁后,到红军大学任教员、政治科科长。长征开始时,任中央军委干部团上级干部队队长。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错误处理得到纠正,调任红3军团参谋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陕甘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29军军长,1937年初,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参谋长。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1939年8月八路军留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以及地方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留守兵团,他任司令员(后兼政治委员)。
1938年起,在位于晋西北、晋西南的八路军配合下,挫败日军对黄河河防的频繁进攻,并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妥善处理反“磨擦”斗争中的复杂问题,组织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犯的战斗,同时组织部队担负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1942年5月,留守兵团与第120师等部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任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贺龙领导部队完成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和晋绥根据地的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后改兼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
1946年12月,与陈云一起组织四保临江战役,在北满部队主力三下江南的配合下,指挥第3、第4纵队,在南满与国民党军优势兵力周旋,历时3个半月,歼敌5万余人,扭转了南满局势,巩固了南满根据地。
1947年指挥南满部队参加东北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1948年5月任第1前方指挥所(后为第1兵团)司令员,与萧华等一起执行围困长春的任务,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瓦解等多种手段,于10月中旬争取了国民党第60军起义,迫使其余守军投诚。同年11月率第1兵团4个纵队进关,参加平津战役。
1949年3月率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实施渡江战役,5月占领武汉,7月参加湘赣战役。8月和平解放长沙后,兼任湖南军区司令员。10月在衡宝战役中,指挥中路军主力围歼国民党军白崇禧部4个精锐师,为进军广西全歼白崇禧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萧劲光
1949年12月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50年1月任海军司令员。
1951年提出要打好政治思想、组织和技术三个“桩子”,打好海军建设的基础。重视培养海军技术力量,积极创办学校,兼任第1海军学校校长。提出部队训练"必须与海军的作战任务和日常战斗活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林彪等人的陷害,被免去海军党委第一书记职务。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重新主持海军工作。后又遭江青反革命集团打击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
1979年6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198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
萧_萧劲光 -革命生涯
刀下“留出”的海军司令
作为一代元戎,萧劲光有“过五关、斩六将”之荣,也有“走麦城”之辱,并且,他能够很好地把握这荣与辱。
1933年12月的一个寒冷夜晚,前几天还是闽赣军区司令员、红七军团政委的萧劲光坐在建宁红一方面总部禁闭室的冷板凳上,手里拿着一份充满“左”倾冒险主义火药味的《红色中华》报的副刊“铁拳”,通栏标题是“反对萧劲光机会主义专号”。
痛苦、委屈一齐向他袭来,他困惑:在黎川城坚守无望时,部署紧急撤退避免了全军覆灭的灾难,何错之有?他苦闷:“斗争是党的需要”,明明事实有出入,个人也要服从组织,欲哭无泪。更严竣的考验还在后头。
1934年1月6日,瑞金叶坪的广场临时搭起了军事法庭审判台,“打倒蒋介石的走狗萧劲光”、“打倒右倾逃跑主义”、“打倒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萧劲光”的标语渲染着整个会场气氛。面容苍白、胡须蓬乱的萧劲光站在被告席上,他不能自制,他似乎感到自己的精神支柱在恍惚,在动摇。
萧劲光
之前,在大会小会上遭到“严厉批判”,看到丑化他的“活报剧”,尽管他的心灵震颤得要滴血,但他坚持“这是一场误会”,顽强地支撑着,可今天是在正式接受“党的公审”,他整个身心在抗争:“我不是!我绝对不是”。凭着“自己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党的事”、“党总有一天会重新认识”的坚定信念,他迸发出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辩解。他要把事实真相和自己的观点和盘托出,供党在处理自己的问题时参考。
当然,在当时的“激情”中,再多的辩白都是徒劳的。审判结束,萧劲光被宣布开除党籍,并判5年监禁。德国来的军事顾问甚至曾提出要判他的死刑,是毛泽东、王稼祥坚决反对方“刀下留人”。
由于萧劲光的光明磊落,由于萧劲光的出众才华,也由于当时局势的变化,一个月后,萧劲光受到了“大赦”,被派往红军大学任军事教员,不久又随部队踏上了漫漫长征路。这时的萧劲光全然没有计较个人的的恩怨和得失,只说了句“感谢党对我的信任”,便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钦佩邓小平
1975年1月四届人大之后,邓小平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在周恩来总理病重住院后,主持党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当时长达八年之久的动乱,国家深受其害,人民深受其害。毛泽东发出了安定团结为好的指示,人心思定,人心思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口号,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但却遭到“四人帮”的极力反对。萧劲光认为:“邓小平真正人才难得,敢想敢干,不负众望,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首先卓有成效地整顿了铁路,接着又进行了工业、农业战线的整顿,并提出商业也要整顿,文化教育也要整顿,科学技术也要整顿……邓小平同志‘整顿’的方针,实际上是在着手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与此同时,邓小平提出“军队要整顿”。在1975年6月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提出革除“肿、散、骄、奢、惰”,解决领导班子的“软、懒、散”问题。萧劲光参加了军委扩大会议。他说:“对于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主张,我举双手赞成。我钦佩邓小平同志的勇气、胆略和魄力,但我又暗暗地为邓小平同志捏一把汗。我预感一场新的较量不可避免,因为‘四人帮’是不会让邓小平同志这样下去的。”
还是1973年春,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先在北京医院住院,萧劲光去医院看望邓小平,向他推心置腹地谈了自己对形势的看法,向即将重新出来工作的邓小平暗示,一定要提防那两个戴眼镜的(指江青和张春桥)。邓小平立即明白了萧的意思,会意地点头笑了。萧劲光因为在解放干部问题上触犯了张春桥、江青等人而被打棍子、戴帽子,吃过这两个戴眼镜的人的亏。萧劲光认为:“此时,邓小平同志做的这一切,非常明显地与江青、张春桥搞的‘左’的一套对着干。二者之间的斗争,已是随时可见的了。”
萧劲光
果然不久,这场预料之中的较量展开了。
由于“四人帮”的反对和诬告,也由于全面整顿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毛泽东所不允许,于是发动了一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的愤恨。1976年4月初,终于爆发了为悼念周恩来总理。但这场群众运动遭到了“四人帮”的镇压。萧劲光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央召集的会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当时的党中央主要领导提出了“两个凡是”。邓小平同志1975年整顿是正确的,工作有魄力、有成绩,应尽早恢复工作。”5月份,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新观点。肖劲光说:“这是针对‘两个凡是’的,使我茅塞顿开,耳目一新。多少年来,‘左’的思想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呢?不就是把毛泽东的每一句话都当作毛泽东思想而奉若神明的错误观念吗?人们恪守着这个信条,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却利用这一点大搞个人崇拜,把毛泽东晚年一些错误的东西也奉若神明,甚至伪造毛泽东临终嘱咐,企图实现他们篡党夺权的阴谋。这一点不破除,就无法继续前进,而怎样破除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首先要有理论的准备,这一理论要战胜多年来肆行无忌的、成为体系的‘左’的理论,不仅需要勇气,而且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深厚功底,有高人一筹的远见卓识,而邓小平提出的‘完整、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正是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开辟了一条通道。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邓小平在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要对毛泽东思想体系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强调毛泽东倡导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邓小平的这些讲话,实际上是为党找到了从思想上理论上拨乱反正的枢纽,抓住了扭转时局的关键。前进的趋势已是不可阻挡了。”
家教严格
萧劲光大将一生教子治家甚严。1948年,长子萧永定在苏联学习,萧老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给儿子写了长篇赠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定要有事业心、进取心,时刻要具有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凡事都有困难,事业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中完成的,遇到困难就要勇敢地去克服它;碰了钉子,就要向钉子学习,并研究如何拔除它,千万
萧劲光
不要急躁,急躁没有用处,不能想出办法,只能使你垂头丧气;为人要正派,要有原则性,对党要忠诚老实,对同志要诚恳热情,要讲团结友爱。对敌人要狠;诚恳热情、团结友爱是从高度的原则性产生的,没有原则性的阿谀奉承、迎合取巧是最不忠诚老实,最可耻的。凡是事实,凡是真理,就应当承认,坚定不移,哪怕用千钧力量来摧毁你,你也应当矗立不动,表现你的清高气节;如果事实证明你错了,就应当首先自我批评,立即纠正错误,这也是一种高尚品质,是最聪明、最进步的表现。如今这篇赠言早已发黄,但它一直是萧家的传家宝。
1961年,萧策能去哈军工上学,萧老将“赠言”再抄一份给他,勉励他好好学习。伯庸、新华参军时,萧老又逐一找他们谈话,讲做人的道理,鼓励他们为党、为国、为军队建设做出贡献。
如今萧老的子女都已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也是对萧老最好的安慰吧。
萧劲光大将之子:
萧永定――国家机电轻纺公司总经理
萧伯膺――高级军官
萧策能――海南省经济合作厅副厅长
萧新华――武警部队高级军官
萧_萧劲光 -艺术人生
萧劲光,60年戎马生涯,30年海军司令,身经百战,可谓是职业军人。以枪炮轰鸣、军号、汽笛为音符的军事乐章,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但这绝不是他生活的全部。现实生活中的萧劲光,慈祥、宽厚,精通音律、诗画,多才多艺。
精通音律:在战火纷飞的行军间隙,用委婉的洞箫为官兵消除疲劳,鼓舞士气
萧劲光将军于1940年
萧劲光多才多艺。大革命时期,他曾与刘少奇等同台演过话剧。长征途中,他在战火纷飞的行军间隙用委婉的洞箫为官兵们消除疲劳,鼓舞士气,一直被传为美谈。1951年,中苏两国在大连举行关于收回旅顺口的谈判。联欢会上,萧劲光一曲正宗的《喀秋莎》技惊四座,令苏联代表团热烈地欢呼起来。乐器,除洞箫外,萧劲光还会拉二胡,弹月琴,到海军后又向著名作曲家吕远学会了演奏曼陀林。
他自己懂乐器,也支持子女学。二儿子萧策能小时候没学过乐器。受父亲和哥哥、姐姐的影响,上中学的时候突然提出想学弹月琴。萧劲光很高兴。为了鼓励他,当即从全家并不宽裕的生活费中挤出钱,给他买了一把好琴,还专门请了指导老师。萧策能学了一段时间后,热情降下来,没能坚持下去。对此,萧劲光很不满意,但没有过多地批评他。过了几天,萧劲光送给二儿子一本书,是当时流行的“青年修养丛书”中的一本:《怎样培养毅力》。这件事对萧策能教育很深。他终于学会弹月琴了,书也一直保存着,用以时时提醒自己锻炼、培养自己的毅力。
萧家子女多,山南海北,各有自己的事业,相聚的机会并不多。“文革”十年动乱期间,政治形势复杂,大家相聚更难。1971年9月,林彪叛逃身亡,长期遭受林彪一伙打击迫害的萧劲光,从沉闷、压抑中解放出来,心情是“文革”以来最好的。儿女们理解父亲。这年中秋节,兄弟姐妹七人在北京相会了。加上儿媳、女婿等,大人就有十几个。一天晚上,风清气爽,月光明媚。全家倚高就低,在萧劲光居住的院子里赏月。突然,小女儿楠楠提议:“今天月亮又大又圆。我们家难得这么全,开个晚会吧!”“好哇!”不等萧劲光点头,大家便各自回房间拿出了乐器。
不用主持,晚会开始了。首先是合奏。有的拉二胡,有的弹三弦琴。先是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接着是《人民海军向前进》,一曲又一曲。然后,每人唱一首歌。萧劲光坐在一旁,慈祥、和蔼地望着他们,听儿女们忘情地弹、拉、唱……儿女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最后请父亲“露一手”。没想到要求还没提出,一扭头,不知什么时候萧劲光已把洞箫拿在手里。在大家注目下,乐曲声缓缓响起,似乎由远及近。啊,《春江花月夜》,高亢低回,婉转悠扬……
喜好绘画:把对绘画的喜好运用到军队管理教育中
萧劲光爱好绘画。早年在长沙读中学时,他曾与同窗好友任弼时尝试过利用为人画像谋生路。由于很快有了去苏联学习的机会,这种尝试没有继续下去,但仍在萧劲光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他还清楚地记述了这件事:
1920年夏天,学校放暑假,我和弼时同志商量好不回家,找事情做。这样可以为家里节省一点路费,更重要的是再有几个月就毕业了,必须为毕业以后的出路想办法。我们白天结伴而行,夜晚共宿一舍,反复商着。记得有一天,我俩在街上经过一个画像馆,弼时同志看了外面挂着画像,胸有成竹地对我说:“这种画我们也可以画。画一张可以挣不少钱,就不会饿肚子了。”于是,立即买了一点碳墨和纸,回到宿舍我们就画起来了。弼时画画很有天赋,第一张就画得很好。第二张画成时,拿到画像馆去与那里挂着的画像对照,竟比那家画像馆的画还要高明。而我则画得不如他。
战争年代,萧劲光把对绘画的喜好运用到军队管理教育中,把所属部队的报纸、墙报、板报办得生动活泼。围困长春时,他亲自指导部队美术工作者画了宣传画,用大炮等方式送到敌人的阵地上,瓦解敌军的士气。当时有不少敌军官兵手握着解放军的宣传品跑过来投诚。调任海军司令员后,他更重视部队的文化工作。机关一组建,萧劲光就点名从十二兵团把青年画家江平调入海军,并由他主持组建了海军美术创作组。一个时期,司令员亲自抓文化工作、抓美术创作,成为部队的佳话。很快,江平等人就创作出了一大批好作品。1952年4月,萧劲光率团访苏时把江平创作的油画《毛主席来到军舰上》作为礼品赠送给苏联海军司令员。
20世纪50年代末,海军“搭架子、铺摊子”的创建工作基本结束,逐步进入全面建设时期。萧劲光开始有了节假日。此后一段时间,他与全国各地著名画家李可染、高冠华、李苦禅、周怀民、唐云、谢稚柳,部队的画家黄胄等,都有交往。有时多位画家相约或前后脚进了萧劲光的客厅,萧劲光热情招待,他们也无拘无束。大家一起论作品、谈见闻,俨然一个高水平的艺术沙龙。在这样的聚会交谈中,萧劲光提出的问题、对一些作品的见解,特别是书画史方面的知识,常令专家们汗颜,从而把萧劲光引为真正的知音。
一个星期天,萧劲光在琉璃场荣宝斋看画时发现了多幅历史久远的名画。其中最著名的是4幅明朝的画:一是明代画坛四大家之首的沈周的《松荫对话图》,二是明代院体花鸟画中变格的代表画家林良的《雪景稚鸡图》,三是万历年间以笔力峭拔、墨色湿润为特色的山水画高手张宏的《泰山松色图》,四是明末皇室宗亲朱翰之画的《远浦风帆图》。萧劲光清楚,这些画是真品。经过几百年历史变迁,尤其是近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掠夺、连年战火,这样的东西已不多了。他问了一下价格,每张只几十元。太便宜了!但萧劲光一下拿不出。与店员交谈了一下,嘱咐几句回来了。
回到家中,萧劲光心里一直放不下这几张画:会被谁买走吗?不懂行的人买走毁坏了怎么办?近日常有外国人到那里去,他们中也会有识货的,会不会被外国人弄走?……第二天,他凑够了钱,和秘书一起把4幅画买了回来。当天晚上,他就把这件事电话告诉了黄胄等几位军队的画家。几天后,他们一起来到萧劲光的住处。打开画卷,但见逸韵灵动,陈旧中更显优雅,分外入眼。大家品评、欣赏再三,一致认为这4幅画都是极难得的上品、珍品,非常佩服萧劲光有眼力。
时过不久,萧劲光又从琉璃场荣宝斋买回了一张元代的名画《芦雁图》。
1964年夏,几位画家到萧劲光家中观赏。谈话中讲到,为了迎接建国15周年,故宫博物院搜集、整理了一批书画、艺术品,正在紧张地布展,拟于国庆节前展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几位画家走后,萧劲光在子女们面前提出,要把几幅名画捐给故宫博物院,作为全家献给建国15周年的礼物。
明白了萧劲光的意思,大家惊讶了。女儿萧凯是中央工艺美院的高材生,她知道这些画的价值,便问道:“爸,你不是很喜欢这几幅画吗?这可是国宝。”
“是很喜欢哪。喜欢才捐出去大家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