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墙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墙旧土城上增筑而成,全国颇有名气。大同城墙的总周长为7270.7米,形制为东西略长的矩形城池。
古城墙_大同古城墙 -城墙简介
大同古城墙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墙旧土城上增筑而成,全国颇有名气。大同城墙的总周长为7270.7米,形制为东西略长的矩形城池。
古城墙_大同古城墙 -建筑特点
墙体“三合土”夯填,墙表包砖,高约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城墙上有62座门搂、角楼、望楼。城门楼四座,其中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角楼,尤以西北角楼最杰,呈八角形,称为干楼。54座望楼中以洪字楼为望楼之最,为其他古城墙中少有。同时还建有96座窝铺。在距墙约40米处,修有护城河,宽10米,深5米。四门外有瓮城,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瓮城外又筑有月城,将瓮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门。这样,出入大同城须经三道门卡。各门上还建“箭楼”或二层“匾楼”。
古城墙_大同古城墙 -城墙现状
大同城墙虽高大坚固,建筑精美,但历经战争;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遭到了极大的毁损,现存城墙极少保存较好,大部分只剩下残垣断壁了,其现状为:1、城门、瓮城及月城全无。2、角楼、城楼、望楼、箭楼、匾楼、窝铺、控军台、吊桥及闸楼均无半点遗存,护城河的壕堑里盖满了房屋。3、城墙的包砖、望孔、垛口已基本全无。4、保存较好的城墙段有四处:即城墙的四角,现有东南角连续段有961.3米,西南角有560米,西北角有473米,东北角有667。6米,这也是全市保存最好的地段。高一般在8米至12米之间,上宽 2.5米至8米之间。5、原城墙每边有10个马面,现存北侧有较完整的6个马面,东侧有7个,南侧有2个较完整,2个残缺;西侧仅有1个,其馀均无。6、现存主城残损墙段1341.8米,较好的 2661.9米,已毁3267米,保存较好的占原主城墙总长度的36.6%,现存主城城墙占原城墙总长度的 55%,总之还保存有明城墙的一半以上。7、现存北小城城墙2286米,已毁1222米;南小城毁损较为严重,现存城墙仅为900米。
古城墙_大同古城墙 -新建城墙
新建城墙
新建之东城墙(在遗址上新建)长1800米、高12米。东门瓮城和月城,上建一座门楼、一座箭楼、一座月楼。瓮城墙体长700米,高12米,加上城楼,整高28.5米。2009年12月完工。
以瓮城为中心,向南北两边望去,城墙各有6处突出部分,俗称城墙垛子。每个垛子上面各建有一座木楼,称望楼。据了解,城墙本身结构而言,增加垛子就加大了墙身的刚度,而从军事设防角度来看,它还增加了监视策应、侧射和夹击登城敌人的诸多防御能力。有了城墙垛子,也增加了城墙的造型美和节奏感,使城墙造型更加雄伟壮丽。大同城墙垛子突出城墙面多为13―15米,宽一般为17―25米不等,垛子间距96―115米。
转到东城墙的南北两端,也就是古城墙的东南隅和东北隅两个转角处,还设有城角垛子。城角垛子较城墙正身垛子略大,上边分别建有一座角楼,角楼较望楼略为高大。
另外,在距两个城角垛子之外,又各建一座12.5×12.5米的“控军台”。控军台四面包砌砖体,与城墙同高,上架木桥连通,这可是大同城墙设防的特殊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