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为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有危险。语出《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释 义】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殆_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读 音】 殆:dài
【释 义】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出 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出自兵家:《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殆_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出处
这句话出自《 孙子・ 谋攻》,《 孙子兵法》又称《 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 中国古典 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着作总结了春秋以前战争胜负的许多经验,具有朴素辩证法观点,是兵家必读之书,是世界三大 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 五轮书》( 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 孙武(字长卿)。
殆_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释义
原典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①,上下同欲者胜②,以虞待不虞者胜③,将能而君不御者胜④。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⑤;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注解
1众寡,指兵力多少。
2同欲,意愿一致,指齐心协力。
3虞:有准备。
4能:有才能。 御,原意为驾御,这里指牵制、制约。
5 殆:危险、失败。
6 识:懂。
7 欲: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 御:控制、干预。
译文
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殆_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古语智慧
“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是 孙子兵法最光辉的 军事思想,同时他提倡的谋略也是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认为它始终贯穿于《孙子兵法》之中。何谓“ 知己”,知胜有五,对自身条件的严格审查和分析,这样才能做好客观的分析,才能知道我方的 军事优势何在,以此进行谋略和战术安排。何谓“知彼”,知彼即对敌方的力量能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敌人的优势和劣势,以做到避强击弱,因敌谋略,采取不同的应战方案。所谓“ 知己知彼”即为了“运筹于帷幄之中”,以“决胜于千里之外”。
政治斗争中,进行的双方必定都各有优缺点。要赢得竞争对手,特别是集中争取选票的过程,必定要先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也在任何一个时候是可表现。对于对手,要充分了解他的缺点,以进行目的性的攻击,或者制造机会让对手出错,以此战胜。
商业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竞争讲究对实际 情况进行详细、准确、全面、深入的了解,以进行周密严谨的分析,做出切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战略和应对措施,以获得竞争的胜利。企业活动中,市场需要进行商业调查报告,对消费者进行竞争双方产品使用 情况的调查,对企业自身环境先知,对竞争对手产品的详细信息先知,那么就可以进行严密的“庙算”,战略也便会取得成功。
殆_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故事智慧
泾阳之战“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是《 孙子兵法》的精髓,它概括性的描述了 孙武对战争中敌我势力的认识。古往今来,历代 军事学家都在运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经过时间的证明它不管是对战争、商业活动,甚至政治活动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战争中这一规则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唐朝开国之初,政局未稳,边境时常受到东突分子的干扰,面对这种状况唐高祖李渊一时无计可施,只好决定将京都迁移出长安。李渊的儿子 李世民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年轻将军,对于父皇的决定坚决反对,认为大唐皇朝成立之初,区区几个东突分子闹事就要搞得迁都,国威何在。于是带领军队到泾阳与东突厥展开战斗。
双方实力悬殊,东突厥有兵20多万,而 李世民所带军队不过几百。但是令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惊讶的是 李世民居然天不怕地不怕,仅仅带着100骑兵就直奔阵前和颉利、突利二可汗,说:“我们已与你们可汗结盟,今日为何违约来犯? 如果你们可汗真有本事,就请可汗与我李世民一人来决战。 如果派兵攻打,我这百名士兵将拼死迎战,决不后退。” 李世民如此的阵势,加上他深情镇定威严,使得颉利、突利二可汗认为大唐肯定设有埋伏,因此不敢下令进攻。 李世民见状又说:“你以前与我们有盟,今日出兵袭扰,为何不守信用?”这一反问使得颉利、突利二可汗哑口无言,李世民的种种胆大的行为不得不使颉利相信突利和李世民勾结,将军情泄露出去了。鉴于这种状况,只好退兵,待时机成熟再出战。
李世民设计突击突厥,使他们仓皇而逃。一时间, 李世民的军队士气高昂,大家都认为要乘胜追击。 李世民认为,大唐皇朝建立才不久,应该以修生养息为主,而不是一味好战。于是 , 李世民与颉利会盟,并赠其大量金帛,目的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从此大唐边境和谐安定。 李世民晓知颉利的心态,据此采用一系列离间战术,然后采取突击获胜。真所谓“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的深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