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 《晚晴集》-编辑推荐,《晚晴集》-内容简介

《晚晴集》,王少农著,由线装书局于2008年9月1日出版。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静修期间集成佛经、祖语、警句,共计102条,代表法师的佛教思想体系和践行法门,具有说明性,是研究弘一法师生死观的最佳材料。作家冰心也有同名作品《晚晴集》。

晚晴 李商隐_《晚晴集》 -编辑推荐


《晚晴集》

一李叔同佛学经典中的人一禅意一。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用佛学经典开解现实人生,品一段佛语,养一片佛心。

《晚晴集》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命运”之书、“生活”之书、“悟道”之书。解读《晚晴集》,解读李叔同,解读我们的人生。

《晚晴集》乃弘一法师叙就,洋洋百句,清幽致远,精微细密,上不遗天地之大,下不舍蝇蝼之渺,意广被不可测度,情深蕴岂可圈点,然妙章须人宣,湛法依文传,少农仁者,具慧眼,识智灯,博古通今,久培善根,与晚晴若珠椟,闻晨钟暮鼓悟华严妙智,侣芒鞋缁衣参净业莲花,解读“晚晴”可谓精微,用心良苦,护念得彰,其志如如,其心如如,其言如如。

――大珠山大珠寺住持珠光法师

晚晴 李商隐_《晚晴集》 -内容简介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号晚晴老人,民国时期著名高僧、艺术家。曾参加南社活动,广收弟子,对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弘一法师出家后律己甚严,再兴律宗,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近百年来,弘一法师的艺术与禅学吸引着人们寻找他传奇一生的答案。也许,答案就在《晚晴集》中。
《晚晴集》是弘一法师墨宝,里面抄录佛家格言101条。是弘一法师手边常备之物,我们通读《晚晴集》,可以破译弘――生的传奇,对我们自家做人相当有益处。
晚晴之说源自李商隐的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集中抄录格言101条,是100+1之意,隐藏精深禅理:一百为圆满,圆满之外,别有一道。具体这“一道”是什么,自家体悟。
本书是对《晚晴集》中禅家人生的阐释,是对弘一法师的献礼。

晚晴 李商隐_《晚晴集》 -作者资料

李叔同,法号弘一,世称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他具有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著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王少农,作家、诗人,喜欢参禅论道。已出版《竹林七贤》、《东晋风流》、《老庄人生》、《禅的哲理》、《禅的心态》、《禅是细微处的光明》等十多部著作。

晚晴 李商隐_《晚晴集》 -鉴赏

用本心做人,处世就不累

弘一法师抄的这四句话,出自《金刚三昧经》。我们可以看得出,弘一法师特别喜欢这四句话,把它作为了《晚晴集》的开篇。这四句话很关键,可以玩味出诸多意思来。我们把它和弘一法师临终时说的那句著名的话放在一块儿看,意思更为明显。弘一法师临终时说:“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我们不可以把这四个字看俗了。商人赚到第一笔钱,悲欣交集。男人搞到第一个情人,悲欣交集。政客捞到第一个职位,悲欣交集。如是种种悲欣交集,悲多欣少,两种极端感受交织在一块儿,让人叹息又微笑。弘一所说的悲欣交集不是这样。它只有欣,没有悲,是解脱后的快意,是解脱时的清凉。不是搞来搞去搞到什么,而是通过放弃得到一切。是减法不是加法,是除法不是乘法。1994年,我去黄河源考察,脚踩在冰凉的黄河水中,发现黄河清澈无比,河中鱼儿自由自在,河边的藏民自由自在,一时间,我觉得自己也自由自在。我们的人生好比一条河,你看到本源,发现它原本是清澈的。上天赐给我们生命,原本是让他快乐,但因为人的罪很大,所以痛苦呀。因此要忏悔。人一忏悔,后悔就没有了。这道理好怪,但事实就是那样。你要战胜钱,必须拥有钱;你要战胜性,必须拥有性;你要战胜地位,必须拥有地位。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但你要知道怎样才能战胜,那就是积极寻求本心,在源头得到它,才不会迷失在过程中。弘一法师所写的“悲欣交集”,何等欢快!他所写的“悲”字,不是可悲的“悲”,而是慈悲的“悲”,我们不要搞错了。

《晚晴集》 《晚晴集》-编辑推荐,《晚晴集》-内容简介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这是我们要上的第一堂课,第一个知识。“忏悔”一词最让人烦,但最管用。 本心,什么叫本心?净空法师是个博学和尚,他曾解释说:“本心即禅宗讲的真如本性,教下讲的菩提心,《大乘起信论》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儒家讲的诚意、正心,大乘佛法通常讲的四弘誓愿、六度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禅定心、般若心,这都是大乘菩萨的本心。净宗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是本心。就净宗总括来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心。”我统计了一下,博学的净空法师解释“本心”一词一共用了22个“心”,本心很简单,就是本来的心。《孟子》载,齐宣王对孟子说:“寡人有疾,好货好色。”孟子说没关系,与民同乐就是了。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不外齐宣王有一颗同于平民的本心,这个本心被孟子准确地捕获到了。所以孟子只说结果,不做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要吃饭你要不要解释?人要穿衣服你要不要解释?小孩哇哇大哭找妈妈要不要解释?水流在盘里哗哗响要不要解释?当然不需要解释啦。很多事一解释就完了,很多事是解释坏的。做了就做了,做得对当然好,做错了就要悔过。世上的事就这么简单。孔夫子说颜回“不二过”,意思就是不犯同一个错误。我说“用本心做人,处世就不累”,也是此意。

忏悔即得本心

这个“得”是失而复得的“得”。人人有本心,人人自家失去了,那么就要人人自家找回。 弓失于楚,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弓不出于楚地。黄帝去昆仑山玩,命身边人去找他失去的玄珠,最终得到了。黄帝炼鼎,策龙飞升,他的仙道从哪里来?还是一个“忏悔”。《史记》与《庄子》记载,黄旁本来好杀无度,后来忏悔了,不再杀人,放弃天子之位到崆峒山上修行,最终经广成子点化得以完美自己的人生。前几天《中华辞赋》杂志的编辑打电话问我在《太学赋》的开头就写“伊黄帝之无德兮”什么意思?我说:黄帝本来是有德的黄帝,一杀人就无德了,就成了无德的黄帝,一经悔改,即得本心,又是有德之黄帝了。道家弃杀之道即佛家戒杀之道,二者可以相通。总之,做人要有本心,本心从自己体悟而来,由忏悔而生(痛悔)。一说本心,就是忏悔。一忏悔就得本心,除此别无他法。

最后略说“清凉”。我们的人生一开始心灵是清凉的,身体是清爽的,德性是清洁的,这是“三清”,后来有了“三浊”,就成浊物了。哪三浊?眼睛浑浊,心里污浊,欲望秽浊,当然要成浊物了。三清三浊,一定要归于清,否则人生一去不复返矣。很多人是没有人生的,因为他既不是“人”,也没有“生”(生命),只是一堆肉而已。弘一法师引用《金刚三昧经》中的话“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作为人生格言,用心良苦,就是让我们不失本心,清凉做人。清凉好啊,夏天谁不盼清凉,但冬天也喜欢清凉的人是真正得到人生的人。此为大境界。

大家欢喜,事情就成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作为佛弟子的菩萨如果能随顺众生,跟着大家走,就可以跟着诸佛走。如果能服侍大家,就可以服侍如来。如果能让大家欢喜,就可以让一切如来欢喜。 “随顺”指随喜、顺众。“供养”指施舍奉献。“承事”指承担服侍。“一切如来”就是指众生。众生都成佛,众生都是佛,每个人都是如来,因此称一切如来。

弘一法师本是南方人氏,出生于天津盐商人家。他母亲自小宠爱他,读书、游学,任由他随意游浪。他东渡日本,观鉴真大师遗迹,顿生向佛之意。归国后与革命党人来往甚密,曾入南社,与诸君子日夜唱酬。民国建立后,“我厌繁华,繁华厌我”,乃剃度出家。今日回想当日剃头光景,头皮犹觉清凉。 好一句“我厌繁华,繁华厌我”。“厌”字又怎解?世人相处,为何生厌? 人人都有欢喜心,男女相悦,母子相依,朋友共事,家国兴盛,都自然有欢喜。不过除此之外,另有一种欢喜,我试言之。“杨柳岸晓风残月”,此情极苦,不能得欢喜。因此我们反过来知道,“缠缠绵绵。是“欢欢喜喜。之大敌,“痛痛快快。才是“欢欢喜喜”之真谛。弘一法师身处繁华之中,突然挥手斩断情缘,这是大欢喜。

弘一有个好朋友,就是大家都熟知的“革命和尚”“多情和尚”“混血和尚”“风流和尚”苏曼殊,此人性情与弘一仿佛。二人感情深厚,但世人只知曼殊之多情,不知曼殊之果敢。曼珠的诗:“易水潇潇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何等痛快。何等欢喜。 当你挥手斩断情缘时,对你是解脱,对她是释放,大家都欢喜,何乐而不为。 大家都欢喜,事情就成了。《华严经》上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因为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你让大家都欢喜了,你自己会不开心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20103/20138.html

更多阅读

《做人要争气》 《做人要争气》-编辑推荐,《做人要争气》-内容

身处逆境,哭也好,骂也好,对克服困难毫无帮助。那就只能是彻底挺住。你没有资格去悲观。因为:此时假如你自己不帮自己,还有谁能帮你自己呢?事实上,一个人内在的潜能,在逆境中才会得到最大的激发。一个人从善的能力,往往也在与恶进行搏斗的过程

《非洲狮》 《非洲狮》-编辑推荐,《非洲狮》-内容简介

《非洲狮》是国内动物小说巅峰之作!堪与《狼图腾》、《藏獒》、《中国虎》比肩的狮子传奇!非洲狮_《非洲狮》 -编辑推荐用动物的视角去诠释一个真实的动物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法则尽在其中。非洲狮_《非洲狮》 -内容简介

声明:《《晚晴集》 《晚晴集》-编辑推荐,《晚晴集》-内容简介》为网友呐喊的符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