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秆较粗壮,高90-180厘米,径3-4毫米,花序以下被毛至无毛,节上密被短柔毛。叶鞘硬厚,基部者常宿存包裹秆之基部形成直径达1.5厘米的假茎,外面密被短柔毛至无毛;叶舌干膜质,上缘平齐,鞘口着生白柔毛;叶片线形,质硬,长15-30厘米,宽5-8毫米,中脉显著,两面无毛或被毛;边缘粗糙或被硬毛。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长18-35厘米,主轴及分枝具棱,粗糙或被纤毛;
野古草_滇西野古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滇西野古草(拟)
学名 Arundinella khaseana Nees ex Steud.
科学分类(恩格勒系统,1964)[1][2]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禾本目(Graminales)
须叶藤亚目(Flagellariineae)
禾本科(Gramineae)
野古草属(Arundinella)
附注 该种为我国分布新记录。
野古草_滇西野古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较粗壮,高90-180厘米,径3-4毫米,花序以下被毛至无毛,节上密被短柔毛。叶鞘硬厚,基部者常宿存包裹秆之基部形成直径达1.5厘米的假茎,外面密被短柔毛至无毛;叶舌干膜质,上缘平齐,鞘口着生白柔毛;叶片线形,质硬,长15-30厘米,宽5-8毫米,中脉显著,两面无毛或被毛;边缘粗糙或被硬毛。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长18-35厘米,主轴及分枝具棱,粗糙或被纤毛;花序分枝长2.5-10厘米,斜展;小穗长卵形,长6-8毫米,密被白色硬疣毛;孪生小穗柄分别长约1毫米及3毫米,粗壮,有时顶端具数枚刺毛;颖近等长,具5脉;第一小花雄性,长5-6毫米,外稃具5脉;第二小花长3-4毫米,外稃质硬,背面具短硬毛,顶端肩部各具1刺毛,其长约1毫米;芒宿存,自外稃背部约2/3处伸出,芒柱淡褐色,长1-2毫米,芒针长3-4毫米,基盘毛长约1毫米,约为稃体的1/3-1/4。[1]野古草_滇西野古草 -生态环境
常生于潮湿的牧场,草地;海拔600-1500米。[3]野古草_滇西野古草 -地理分布
产于云南西部。印度、缅甸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