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在现在的新疆库车。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显示国家强盛, 平衡民族关系, 便集魏晋南北朝乐舞之大成, 创立了宫廷燕舞, 龟兹舞便是其中的代表。龟兹舞是一种无钢管艳舞,女舞者要频繁的旋转扭腰送胯抛媚眼,男舞者要俯卧撑脱马斯全旋大劈腿。
龟兹乐器_龟兹舞 -历史
宋代沈辽的《龟兹舞》诗说:“龟兹舞,龟兹舞,始自汉时入乐府。”可知龟兹舞自西汉起就登上了中原乐舞的舞台。到了盛唐时代,洪亮悦耳、朝气蓬勃、别具韵味的龟兹乐舞几乎风靡了中原大地。
著名诗人元稹在《连昌宫词》中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盛况空前的“龟兹热”的壮丽景象:“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绿续。”在中原汉人集居的村舍闾巷间,以龟兹乐为代表的西域乐舞成了流行风。
元稹在《法曲》一诗中激动地写道:“女为胡妇学胡装,伎进胡音务胡学。”这种代表开放、创新、振奋人心的龟兹乐舞征服了唐代中国,同时还传播到朝鲜、日本、西亚、南亚,东欧等,成为一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乐舞。
龟兹乐器_龟兹舞 -特征
迅疾敏捷、轻快活泼的跳跃舞步,是龟兹舞蹈的典型特征。这一舞蹈动作就是《通典》中所说的“跷足”。“跷”就是举足的意思。“跷足”是指抬脚举高,迅速翘起的动作。这一舞蹈动作迅疾敏捷,姿态性比较强,是龟兹舞蹈中经常出现的动作。龟兹石窟壁画中跷足的舞蹈姿态比较多见;吹排箫的伎乐菩萨、婆罗门忏悔者、向佛作供养的伎乐菩萨等,都做出同样的“跷足”姿态。这一舞蹈姿态富于活跃性,动作轻巧灵活,情绪欢快,大有载欣载奔之意。因此,龟兹画师们多借助这一动作的特点,来表现伎乐菩萨受法或者向佛作供养时的欢乐情绪。
龟兹乐器_龟兹舞 -特点
《通典》中记载龟兹舞蹈有“弄目”的特点,即指眼睛的各种神态的表现。这说明龟兹舞蹈善于对眼睛各种动态的运用,以眼睛的各种表演来传递舞蹈者的内心感情,扬眉动目,眼含流波。眼神的运用使龟兹舞蹈长于感情的抒发,具有更为迷人的独特神韵。这是龟兹舞蹈之所以在古代能闻名于世、风靡全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龟兹乐器_龟兹舞 -评价
绚丽多姿的龟兹乐舞的传入,推动了中原各族乐舞的发展,开辟了中国乐舞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
龟兹乐舞之所以能震撼人心,主要在于龟兹乐器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大唐西域记》中曾评价说:屈支(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龟兹乐乐器之丰富,居西域诸乐之首,比疏勒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于阗乐、天竺乐中的乐器多得多。所有龟兹乐器在龟兹壁画中都有形象资料可据,整个龟兹石窟称得上是世界音乐史上一座古典乐器无比辉煌的形象博物馆。龟兹乐舞被公认为“西域乐舞”的杰出代表,传播并影响到了我国中原以及朝鲜、日本、越南、印度、波斯、阿拉伯等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对我国隋唐大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舞蹈、杂技、戏剧等艺术的繁荣,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同时,龟兹大曲又被中外许多学者认为是维吾尔族大型古典歌舞套曲《十二本卡姆》的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