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概述,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0年3月由国家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创办。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实施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基地,而且是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科委确定的全国5个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中山火炬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区行政管理。开发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新建区面积5.3平方公里。

中山火炬开发区_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概述


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山高新区位于中山市东部,毗邻港澳,于1990年3月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联合创办。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4年区内创办了首家规模最大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1999年兴办了全国目前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和外贸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01年12月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部批准为中国电子(中山)基地。成为拥有五个国家级基地牌子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包装印刷、化工与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群,逐步整合形成了电子信息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包装印刷产业园、健康医药产业园和民族工业园等五大工业园区。开发区已成为中山市经济的“龙头”和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是中山经济发展最有发展前景的区域。

为了承载较大规模的工业体系,适应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近年来,我区把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素质园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全区的工商业配置和产业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按照产业归类整合扩建了五大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区中有园、园中有区”的规划科学、配置合理、相对集中、管理配套的工业区域体系。为进一步加快科技创业环境建设,成立了中山火炬高技术创业中心、中山火炬留学生创业园和中山火炬软件园。新建了8400平方米的创业大楼和规划面积100亩的软件园,在中心城区正在建设占地面积762.67亩、规划科学、配套设施齐全的中山火炬创业园。坚持“以招引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为主;以招引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型企业为主;以招引龙头企业为主;以招引高效益、纳税多的企业为主”的原则,加大力度,调整思路,实现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包装印刷、精细化工材料、汽车配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聚集。一大批著名的财团和跨国公司包括东芝、住友、佳能等世界500强企业已相继落户开发区。区内组建了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家边企业集团公司、工业开发有限公司、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工业联合总公司等五大工业总公司,引进和创办工业企业3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4家,超10亿元的企业5家。

从1995年起,全区工业产值实现了每两年翻一番。2002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39.3亿元,占全市的25.3%;超亿元企业达39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1.5亿元。全区完成出口创汇1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4%,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合同利用外资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引进内资6.3亿元。全区实现税收收入9.06亿元,实现工业利润4.7亿元。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评估资产总额达45亿元。电子信息、包装印刷、化学工业、生物医药四大主题产业进一步壮大,分别达205亿元、41亿元、46亿元、5.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8%。

作为国家级的高新区,我们坚持“四个引进”的科技创新工作思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区共承担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3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3项;国家“863”计划9项;国家攻关计划5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39项;科技兴贸重点项目5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3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6.8%,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7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区总出口额的80%。

努力加快城市化、信息化建设。按照集政治文化中心、科研开发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和信息物流中心于一体的要求,2001年启动了中心城区建设。会展中心、招商大厦、外商活动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园、包装中心大厦等十大工程的主建项目已全面竣工。一个展现开发区良好形象、聚集配套于高素质企业、为内外客商提供集科研、工作、生活和休闲娱乐于一体场所的现代化新城区已初步建成。

同时,根据中山市委、市政府关于东部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关于城市经济发展组团式布局的部署,我区加快20平方公里临海工业园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拓宽我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临海特色工业为方向,以电子信息、汽车配件、化工、包装印刷、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区和海滨新城,再造一个开发区。力争到200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税收超过15亿元,出口创汇达2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90%,科技型企业达到180家以上,初步形成以5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和2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以电子信息、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新能源材料五大产业为支柱,以技术密集和科技人才密集为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业孵化体系和现在制造业体系,向全国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迈进。

中山火炬开发区_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创造之城


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千年前,她孕育了古朴深情的咸水歌,流传下亘古不变的美丽和忧伤;一百年前,她诞生了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让国人摆脱了漫长而黑暗的帝王统治;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派岭南风情的小小渔村,十多年后,这里已成为世界众多品牌财富和才智精英的荟萃之地。

中山火炬开发区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于1990年共同创办的国家级高新区。东临珠江口,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京珠高速、沿海高速、江中高速公路和即将开通的珠三角轻轨铁路穿城而过,同时拥有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港口十强的中山港,珠三角西岸水陆交通枢纽的优越位置将其推向了环伶仃洋经济圈竞争的大舞台。

在这片面积7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的热土上,汇聚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工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近20家,出口创汇位居中国十强,同时拥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中国技术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装备制造中山(临海)基地,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七块国家级牌子居全国高新区之最。电子信息、健康医药、包装印刷、化学工业、汽配工业等五大主题产业,以及装备制造、节能和新能源、微电子和通讯、生物科技四大新兴优势产业已成为珠江口经济圈内一个闪光的亮点。近年来,火炬区经济呈现跳跃式发展的强劲势头,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8亿元,工业总产值805.4亿元,税收收入30.1亿元,出口总值预计43亿美元,各项经济指标占中山市的1/5至1/3。

在广东,中山“火炬速度”一直令人交口称颂;在产业园区经营方面,中山“火炬模式”和“火炬现象”在全国高新区广为流传,开放和勇敢的中山火炬人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现代工业的火炬传奇。

中山火炬开发区_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科技之城

这片充满激情的土地,她铭记着无数来自远方的情感。

这里是广东省科技人才基地,聚集着上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才智精英,拥有新型储能材料研究及电子、通讯、生物、化工、包装印刷技术等60多个市级以上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共承担国家863计划12项、国家火炬计划5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5项,创造了200多个科研成果,其中半数获得科技成果奖。投资5亿元建成的火炬创业园已成为中小型企业孵化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留学生创业基地,并逐步形成大学科技园区。先后创办了珠州工学院中山包装学院、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外语学校、中山火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庞大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平台,为高新区的科技腾飞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全区拥有63家高新技术企业,约占全市总数的40%;2007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突破58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1%以上,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5%左右。

为了承载大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开发区每年投入10亿元以上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按照工业制造区域、物流配送区域、商业住宅区域、文体休闲区域等对配套设施进行综合配置;并以全新的理念、宏大的气魄、科技的特色精心打造出一座现代化的科技新城。科技新城集行政办公、科研、教育、生活休闲、商业、高级住宅、仓储物流八大功能区和科技服务、科技展示、科技贸易、科技金融、科技人员住宅六大科技中心于一体,凸显出一派气势恢弘的雄伟气度和一种联通世界的国际思维。中山火炬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世界商贾如云,已承办50多个国际性和全国性行业展会,汇聚世界各路商业精英与政界名流,纵论当今世界潮流,搅动国际信息风云,“我们与世界握手”不再是一句口号。

中山火炬开发区_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未来之城

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概述,

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近年来,中山高新区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在一个40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开辟出一个堪称珠三角“重量级”的临海工业园。该工业园立足于搞大产业、大港口、大物流、大规模、大发展,瞄准上游产业,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业。38亿元的巨型投入,万吨级深水码头的兴建,2000公顷的规划用地,将书写中山大工业格局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前,开发区正在着力开发建设科技产业带、鲤鱼工业园、华南现代中医药城、逸仙微电子工业园等新兴园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微电子与通信设备、健康医药等新兴优势产业,为新一轮的大发展积蓄力量。

大手笔的城市与园区策划经营,提升了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资本涌流而来。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区到一个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开发区正经历着从“火炬速度”到“火炬效益”的重大跨越。

面对珠三角城市群新一轮的整合和你追我赶的新形势,中山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强势启动东部沿海开发。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作为东部开发担纲者的开发区,又一次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东部资源的强势整合,中山火炬将成为中山市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和市域临港工业、高新技术的产业高地,在“环伶仃洋经济圈”竞争的舞台上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十一五”期间,中山高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园区。预计到2011年,全区工业产值将达到1300亿元,税收达到45亿元,出口创汇突破80亿美元,有望跨入全国高新区的前列,成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璀璨明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30103/21177.html

更多阅读

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共有9类37项,涉及高技术产业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鼓励研究开发投入的政策、鼓励投资的税收政策、鼓励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及技术引进的税收政策、鼓励发展科技服务的税收政策、鼓励

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 广州投30亿扶持高新企业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委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获悉,从2008年起,广州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0亿元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技术类人才今年最紧俏去年下半年以来,广州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创新转型步伐。广州计

声明:《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概述,》为网友鹿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