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地理概念中的东北地区东北,在中国是与满洲、关东属于意义相近的地理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后,“东北”开始被用来取代满清发祥地原有的名称“满洲”。与中国东北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还有“东三省”(东北三省)和“东四省”(东北四省)。改革开放以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最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不小成就。但相比经济发展更快的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还是慢了些。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五年多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振兴东北_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地域简介
东北地图
相传远古时期,舜帝曾经册封天下十二座名山,医巫闾山就是其中地理位置最北端的一座。历史上,医巫闾山以北都叫做东北。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北,是山海关以北,漠河以南,乌苏里江以西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而所说的大东北,还包含了内蒙古的蒙东地区。大东北,三面由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环绕,广阔的平原地区则穿插排布着松花江、嫩江以及辽河等数条河流。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就在这白山黑水之间。“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落在饭锅里”,过去,东北人总是乐于用这样的词句来描绘这片富饶的黑土地。(《振兴东北》纪录片)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04年GDP总量1.6万亿元,占全国的11.76%,人口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18%,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然资源
东北地区南北跨越17个纬度,东西横贯20个经度,呈三面环山、中部敞开的地表结构。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自然景观以森林和草甸草原为主;土壤类型复杂,黑土为其代表性土壤,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分布区域之一。
东北三省土地总面积约占全国的8.3%,2002年全区耕地面积为21.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68%;人均耕地面积0.309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东北三省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繁多,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4种,占全国已探明矿种的64%,其中有近60种为大中型矿床。累计探明储量占全国首位的有石油、铁、金、镍、锰、钼、菱镁、金刚石、石墨等;居全国前五位的有铜、镁、铅、锡、石膏、大理石等。其中,铁矿保有储量为1241.6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4;石油储量占全国1/2以上;煤炭669.1亿吨,占全国9%,油页岩储量211.4亿吨,占全国68%。
东北地区是全国重点林区,现有林地面积4393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37亿立方米。东北林区木材品种齐全,林质优良,树的种类有100多种。全区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除飞龙、雕、天鹅、东北虎、鹿、紫貂等30余种珍稀动物外,经济价值较高的还有林蛙、花尾棒鸡等。森林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400多种,可食用植物1000多种。东北地区天然草原野生植物也比较丰富,已查明的野生经济植物就有800余种。这些野生植物的潜在价值在数百亿以上,堪称我国的“生物资源宝库”。
建国初期,东北是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摇篮,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和工业化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一五”和“二五”时期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56项分布在东北,后来又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尤其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基础,是“共和国的总装备部”。目前,东北地区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其中重型卡车产量占全国的1/2,船舶产量占全国的1/3。同时,东北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量的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和结构调整,取得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为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制度环境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也不断出现,并在局部地区形成比较尖锐的态势。这一过程的出现,既有制度变迁的原因,也有经济和技术的原因,更有资源环境的问题。
黑龙江
历史
黑龙江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东北的省份。早在距今三至四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此地就有人类活动。先秦时期,这里分布着肃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