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会也叫鬼会,是一种罕见的民间舞蹈,它十分精彩奇特,因有剧情发展,类似折子戏,说它像舞剧也无不妥。每逢正月十五大班会演出,演员们着戏剧服装,脸画油彩,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纷纷登场,闹闹攘攘。
班会_大班会 -介绍
大班会
大班会是由亳州班房衙役创造的一种舞剧。“亳州大班会”又称“拉秦桧”、“鬼会”,明末清初,乾隆年间亳州有一知州,姓余名汉,此人疾恶如仇、黑白分明,且喜读《岳飞传》,每读到秦桧谋害岳飞时便流泪满面,即命衙役捉拿秦桧上堂受审,从此,便行成了当时亳州的一种民间哑舞剧,即“大班会”。
大班会中的主要人物是通过典型的、性格化的舞蹈动作,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判官,运用“鹰爪指”、“抱剑”、“刺剑”、“分须”、“端带”、“跳转身”等动作和舞姿,塑造出一个威严、果敢、正气凛然的形象。秦桧,则使用“抱镣”、“转枷”、“蹲式”、“跪式”等,刻画出一个负罪人的惊恐不安、受到正义威慑的惧怕形态。签板即“公差”,则多用武术和戏曲技巧,表现出机智、灵活的捕快形象。
舞蹈中有一角色叫“二百钱”,他在判官那里领得捉拿秦桧的火签,但他害怕秦桧的权势,不敢前去捉拿,便求助于黑白无常和游荡鬼,但这些小鬼也害怕秦桧。“二百钱”便给他们每人二百钱收买他们。这反映出秦桧位高势大,连鬼都怕;同时也透过鬼与鬼之间的行为,讽刺当时官场贪污行贿的现象。
毫州大班会是亳州非常宝贵和稀有的一种民间哑舞剧,特点鲜明,内容丰富,其形式在全国民舞中独一无二。
班会_大班会 -历史渊源
乾隆年间,亳州有位知州,名叫余汉,他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他特别崇敬岳飞,痛恨秦桧,爱读《岳飞传》。每读到秦桧谋杀岳飞时,便怒发冲冠,令衙役捉拿秦桧,这可把班房里的老班头难坏了,如此三番,折磨得老班头无计可施。老班头最终想出一计,叫众衙役扮演群鬼,秦桧由囚犯扮演,以此来治知州大老爷的魔病。一天晚上,知州又发病了,大叫捉拿秦桧。
老班头叫众衙役立即扮成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边跳边舞,用链子锁住了“秦桧”,知州见捉到秦桧,便令拉出斩首。老班头慌忙解释,这是在“过阴”,我等是地狱阴差,捉拿到的是秦桧鬼魂,应由阴官判罪,要送城隍庙交城隍爷,这才骗过知州,于是大堂上铁索哗哗作响,众“鬼”各张架式,拉走“秦桧”。一路上扮鬼的众衙役很开心,学着鬼模鬼样,拉着“秦桧”欢蹦乱跳,折腾一夜。事后他们觉得这场游戏挺有趣,便不断完善,又配以锣鼓、长笛、旌旗等道具乐器,形成了一种戏。后来民间也争相习演,竟一直延续至今。原名为“鬼会”,又称“拉秦桧”。后因忌讳“鬼”字,又因是由班房传出的,且有众多演员表演,便易名为“大班会”。
大班会虽然形式上具有较浓厚的因果报应、封建迷信色彩,但集中地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心愿。
班会_大班会 -结构部分
大班会
演变而来的大班会已形成固定的程序,共五场。
第一场:“大登”,判官坐堂,发拘票给阴差二百钱,命捉拿秦桧生魂。
第二场:“阴差搬兵”,阴差二百钱邀“琉璃鬼”、“黑白无常”、“花鬼”(风流鬼)、土地、众阴兵、“大妈妈”(摇婆)等齐奔秦相府。
第三场:拉秦桧。众阴差闯入相府捉拿秦桧生魂,秦桧百般逃脱,不愿受审。
第四场:“二登殿”,众鬼把秦桧拉上公堂受审,披枷带锁,判为有罪,押往地府。
第五场:过奈何桥。
班会_大班会 -角色介绍
角色分别有
1、“鬼头”又称钟魁,2、牵板鬼;3、黑白无常,又称黑鸡、白鸡;4、阴差二百钱;5、花鬼;6、大妈妈;7、醉鬼;8、土地神;9、牛头马面;10、钗鬼;11、土地神。
班会_大班会 -发展现状
李传友,亳州市民间传统哑舞剧大班会的传承人之一,现亳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18岁第一次接触大班会之后,李传友就深深地被这神秘传奇的哑舞剧吸引了,从此与大班会结下不解之缘。
20世纪70年代,在国家“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号召下,当时的亳县政府大力支持创办大班会,招募大批年轻演员,这时年仅18岁的李传友通过了激烈的竞争成为大班会里的“黑无常”。每逢传统节日、重大活动时,大班会都会进行踩街表演(在大街上表演),大班会走到哪里,哪里就人山人海。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班会的成员还经常在各个地区进行义演,受到周边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1998年,李传友在谯城区十九里镇刘大庄组织成立了大班会的演出队伍。但是由于资金的缺乏,参演人员的骤减(老艺人无法参演,年轻人要挣钱谋生),目前的大班会已经有30年没有“登楼子”(编排好后在舞台上进行的整场演出)。“第一次登楼子就是70年代末期在亳县工人礼堂里的一次演出,也是最后一次。”现在,即使是踩街表演也只有一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