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糖尿病足-发病机理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如果积极治疗不能充分解决下肢出现的症状和并发症,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对足部问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将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流行病学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脚合并症的基本原因,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互相影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脚病,包括足趾疾病,胼胝形成,皮肤损害和脚溃疡,肌肉骨骼病变导致足变形。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散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糖尿病脚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全球性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②糖尿病人均寿命延长以致糖尿病病程也延长,③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脚的患病率各国报告不一,约占住院糖尿病人的6%~12%,美国每年糖尿病截肢者超过40000人,实际上50%的非外伤性截肢者为糖尿病人,糖尿病人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人的15倍。

病人和医生往往只注重糖尿病脚溃疡,因为它可能导致截肢的可怕结局,而对神经性小损害不注意,但它们更常见而且能引起脚功能损害,而这些损害通过对病人进行教育和早期治疗是可以预防的。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发病机理

一、西医认识


糖尿病足

1、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是引起糖尿病足基础: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三、四及五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糖尿病足-发病机理

2、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得发生: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引起足部缺血,特别是足趾,加上小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使足趾血压下降到全身血压的一半或更低。患者常于夜间熟睡时因足趾疼痛而起床,且需行走几步才能缓解。在某些需要迅速增加血循环的情况下(如外伤、感染、过冷及过热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可引起坏疽,尤以足趾为甚。
3、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索:神经病变及缺血容易引起局部创伤,继发严重感染。在轻微的创伤如足底的压疮,趾甲修剪得过短,足癣治疗不当均可引起继发感染。在足底压力负荷部位皮肤及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均可增厚,一旦足跟部有了感染,易迅速向四周扩散,韧带创伤可使感染扩散,引起跖骨骨髓炎。根据缺血的程度而发生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

二、中医认识

中医理论认为

中医学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并发痈疽有比较多的论述和记载。虽然历代文献中论述颇多的“脱疽”在临床表现上与糖尿病足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痹”、“脱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具体如下:

(1)瘀血阻滞,脉络痹阻

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

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

(2)湿热下注,热毒蕴结

消渴病人由于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病程迁延,脾气虚损,健运失司,津液不化,湿浊内生,或因气机阻滞,瘀血阻络影响津液正常代谢,出现湿邪阻滞。湿性重浊粘滞,出现足肿。若湿热下注则患处皮色暗红,肿胀,疼痛,甚则溃破溢脓。

若淤血湿浊阻滞脉络,营卫壅滞,郁久化热,或患肢破损,复感邪毒,阴液更亏,导致脱疽,甚至肉腐、筋烂、骨脱。若热毒白炽盛可有全身发热,烦热口渴,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若殃及骨髓,则证属凶险。

(3)精血亏损,气阴两伤

临床观察消渴病,脉痹,脱疽等多发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此部分病人,因消渴日久,伤阴耗气,多有气阴两虚见证。而脉痹,脱疽形成之后,由于瘀血内阻,热毒血瘀等原因,进一步耗伤正气,导致阴伤气虚加重,阴阳俱虚,精学大亏,脱疽久不收口,新血不长,新肉不长,病情缠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对血糖控制不良等原因,导致足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损伤,或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狭窄、闭塞、血流障碍,临床表现为足部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或/和在有感染等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坏疽的跨学科疑难病症。我国历代对糖尿病即现代医学之糖尿病的论述很多,已发展成为辨证论治较完备的一个病种,但是对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没有明确的了解。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诱发因素

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诱发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之一,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全身大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中层钙化,内膜纤维增生,致使血管腔狭窄,下肢及足部供血不足,甚至肢端坏死。

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也是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血粘度增高、微血流紊乱等因素致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此为糖尿病足的病因病理基础,亦是糖尿病足预后的决定因素。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肢体营养和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与糖尿病足的发病密切相关。

4.足部感染是不可忽视的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足部感染是糖尿病足形成、发展及恶化为坏疽的重要原因。足部感染的原因很多,既有局部因素,如足部皮肤损伤、高危足、死腔、引流不畅,趾间或足部皮肤瘙痒而搔抓皮肤;溃破、水泡破裂、烫伤;损伤、碰撞伤及新鞋磨伤等,也有全身因素,如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危险因素

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
2、长期血糖控制差;
3、穿不合适的鞋、足的卫生保健差;
4、足溃疡的既往史;
5、神经病变的症状(足的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发凉);
6、神经病的体征(足发热、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脉搏很好,血液充盈良好)和(或)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
7、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功能衰竭或肾移植、明显的视网膜病变);
8、神经和(或)血管病变并不严重而存在严重的足畸形;
9、其他的危险因素(视力下降、影响了足功能的骨科问题如膝、髋或脊柱关节炎、鞋袜不合适;
10、个人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或独自生活、拒绝治疗和护理;吸烟、酗酒等);
11、糖尿病诊断延误。

糖尿病足的随访频度应根据病情的类型和程度而定。例如,足底有溃疡的患者复诊应勤一些,可以1~3周复查一次;足部感觉缺失的患者可以每3个月复诊一次。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临床分型

1、湿性坏疽:最常见,多发生在肢端动、静脉同时受阻,皮肤肿张、溃烂、有脓性分泌物、疼痛。

2、干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皮肤变黑、干枯、疼痛消失。

3、混合性坏疽:同一足的不同部位呈现干性或湿性坏疽。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临床分级


糖尿病足

0 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颜色紫绀或苍白,肢端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

一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水疱、血疱、鸡眼或胼胝,冻伤或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所引起的浅表溃疡,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组织。

二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常有轻度蜂窝组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或坏疽,脓性分泌物较多,足或指趾皮肤灶性干性坏疽,但肌腱韧带尚无破坏。

三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蜂窝组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足或少数足趾干性坏疽,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

四级: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破坏,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足趾或部分手足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或坏死。

五级: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病理分期

第一期: 早期病变期:患者常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 易被误认为”老寒腿”或老年人缺钙,导致延误病情。

第二期: 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后可缓解, 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即再次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 此外还有足部感觉异常,动脉搏动弱,功能性>器质性。

第三期: 营养障碍期:静息痛,即患者在不行走休息时出现的下肢疼痛,呈剧烈烧灼样疼痛,以夜间为甚. 肢体营养障碍,动脉搏动消失,器质性>功能性

第四期: 坏疽期:持续剧烈疼痛,干性溃疡和湿性溃疡, 组织缺血坏死,可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截肢,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缺血分级

Ⅰ期 无症状期,仅在激烈运动后感到不适

Ⅱ期 正常速度步行时出现下肢疼痛

Ⅲ期 静息状态下出现下肢疼痛――静息痛

Ⅳ期 静息状态下下肢疼痛,伴有局部营养障碍、营养不良性溃疡、坏疽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DUSS系统: 糖尿病足分级新方法

DUSS系统对四项临床指标进行打分,分别为是否可触及足动脉搏动(有为0分,无为1分),溃疡是否深达骨面(否为0分,是为1分),溃疡的位置(足趾为0分,其他部位为1分)和是否为多发溃疡(否为0分,是为1分),因而最高理论评分为4分,

研究人员应用DUSS系统对100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评估,随访至溃疡愈合或截肢或满一年,结果显示,得分为0分者的溃疡愈合率显著增高,而得分高者的溃疡愈合率降低,同时截肢率增高。得分相同的不同亚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得分每升高1分,溃疡愈合率降低35%同样,得分越高,初始溃疡面积越大,溃疡病史越长,需要住院或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病因

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加之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局部组织缺血和抵抗力下降,当足部微小的创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擦伤、皲裂或鸡眼等处理不当,均可引起感染面形成溃烂,又因病人痛觉减退或消失,不能及时察觉病变,常常使溃疡加大。由于感觉障碍、接触高温物体时不知躲避,还可造成烫伤。

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缺血缺氧,导致足部疼痛,走路时因足痛,表现为间歇性破行。卧床后下肢缺血加重,而引起体息时疼痛。查体时可发现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局部皮肤营养不良,皮温降低,色泽异常,指高患胶时苍白,下垂呈紫红色,足部易发生慢性溃疡。肢体缺血严重时,可发生足坏疽,即组织坏死。坏疽呈黑色,好发部位是足趾及足跟,坏疽发生后逐渐向上发展。坏疽可突然发展,疼痛剧烈。有的病人团神经病变也可痛觉不明显,坏死组织中易发生细菌感染。

出现糖尿病足时,可按以下标准分6级。0级:无开放性病变,但经检查有明显供血不足表现,例如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一级:浅表溃疡,可由水疤或其它损伤所致,或自发性产生;二级:溃疡形成,深达肌瞪、韧带、骨关节;三级:深部溃烂感染,并有骨髓炎和脓疡窦道形成;四级:有足趾和/或部分脚坏疽;五级:全腿坏疽,一般需要截肢。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征兆

一、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周围神经性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感觉并发症,所出现的感觉丧失或者是异常。比如四肢末端特别是足部的感觉异常所出现的麻木、走路的感觉好像踩着棉花一样,或者有针刺感等等一系列的表现,这些都是糖尿病病人的周围神经并发症。
如果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当然我们经常用的方法是两只脚进行比较),那么他可能有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变,应该做一次足部彩色B超检查(多普勒检查)。若上述几根主要的血管有阻塞,有巨大斑块形成,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足。

二、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周围血管并发症,这个周围血管并发症在早期还会有一系列的,由于血管管腔的逐渐狭窄,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病人下肢的麻木、疼痛、行走距离越来越短,我们叫做间歇性跛行,或者是患者感到疼痛,就是坐着不动的时候也会出现疼痛的情况,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的周围血管的并发症。
早期发现神经病变,主要是看有没有疼痛、麻木、燥热、刺痛等症状。可以做一个尼龙丝感觉检查和电生理检查(做正中神经、趾神经、胫前神经)。

三、感染
在周围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基础上,由于保护措施不得力,由于穿鞋、袜子、剪指甲不合适等等,出现了皮肤的破损,那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称之为糖尿病足。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症状

多发于50岁以后,60-70岁多常见。多见于肥胖或成年型而病程长的糖尿病病人,平均约10年。部位多见下肢,上肢少见。单侧发病多见80%,双侧同时发生少见20%。坏疽可突然发生,疼痛剧烈,多数患者坏疽的发生是缓慢的,有严重的神经损害,疼痛可轻可重,局部轻度损伤,发生皮肤局限性小水泡。以后皮下组织变成暗红色或黑色,严重四肢手足发生溃烂坏死,干枯变黑,化脓感染等。

一、症状

1、间歇性跛行,为下肢的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使症状缓解。年老者如发生间歇性跛行时高度怀疑由动脉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

2、休息痛,是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这种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下肢垂下可有缓解,夜间静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时心输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减少,故疼痛常在夜间加重。

3、肢端溃疡坏疽,有三种类型:
Ⅰ、湿性坏疽:肢端体表局部组织皮肤糜烂,形成浅溃疡,深入肌层,甚至烂断肌腱,破坏故质,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的分泌物。常见的肢端水肿,为糖尿病肢端坏疽。
Ⅱ、干性坏疽:受累肢端末端缺血导致感觉迟钝或消失,局部皮肤呈现暗褐色,出现缺血性坏死,皮肤肌腱干枯、变黑,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行脱落,无分泌物,无水肿。约占糖尿病肢端坏疽的5.9%-7.5%。病理基础为中小动脉闭塞导致血流缓慢或中断。
Ⅲ、混合性坏疽: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的湿性坏疽,约占18.1%-20%。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同时并存,静脉阻塞及感染严重。

二、体征

1、小动脉阻塞和微循环障碍,足背及胫后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干性坏疽动脉阻塞多为搏动消失,湿性坏疽以微循环障碍为主,局部皮肤营养不良,毛发脱落,皮温降低,色泽异常,足抬高苍白,下垂说红紫。

2、神经营养障碍体征,皮肤干燥,角化,变脆,裂隙,痛觉消失,植物神经出汗减少,皮肤干燥裂痕,感觉神经减弱或消失,容易受到外伤感染,形成神经性损害顽固性溃疡。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特点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性软组织溃疡的一种,其特点是微血管床易发生病变,创面破坏深,常累及皮下脂肪、肌肉及深浅筋膜的综合性损害,又伴有细菌性感染,除足部外,尾椎部及皮下组织薄弱处也会出现这一特点的溃疡。

因其患部微血管床受损供血不良,营养障碍,免疫机能低下,溃疡周围及其底部肉芽组织生长低下,极易反复发作,感染不控制组织有时易发生溶解性或液化性坏死,其分泌物长沿深筋膜的方向波及到远方损害。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检查

一、糖尿病的实验室各项检查:如尿糖、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

二、缺血的检查

1、下肢体位试验:糖尿病足患者的在抬高下肢30-60秒钟后可见足部皮肤明显苍白,肢体下垂后可见中部呈紫红色。如果静脉充盈时间(足部皮肤由苍白转红润的时间)在15秒以上,说明该下肢供血明显不足。

2、下肢动脉触诊:可在国窝(膝关节后面的窝)及足背处触诊国动脉及足背动脉,糖尿病足患者可有动脉博动减弱甚而消失。

3、肢体血流图:可了解肢体供血情况及血管弹性,但其准确性欠佳。

4、超声检查:常用的是彩色超声多普勒(Dappler)检查股动静脉、国动静脉及足背动脉。可直接观察并能定量定位分析,其每感性、持异性及准确性均较好,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5、动脉造影:可了解下肢血管病变范围、血流分布以及有无侧枝循环。但此法是创伤性检查,会加重动脉痉挛使肢体供血不全,一般仅用于载肢手术前的定位检查。

三、微循环检查:一般是通过活体显微镜直接观察糖尿病病人手指甲皱的微循环变化,微循环异常常提示有微血管病变。

四、电生理检查:应用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五、X线检查:可发现动脉壁钙化、骨质疏松和破坏、骨髓炎及骨关节病变等,一般作为常规检查。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_糖尿病足 -鉴别诊断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脉管炎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简称,是一种四肢中小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为中小动脉血管壁的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伴动脉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闭塞引起肢体远端缺血而产生疼痛。本病的主要特征是:(1)本病多发于男性青壮年;(2)肢体特别是足趾发凉怕冷麻木和感觉异常是常见的早期症状;(3)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①间歇性跛行;②静息痛。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是脉管炎,它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种表现,是中老年人的常见血管病之一,其病理特点是: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30103/22565.html

更多阅读

SO2的危害及其流行病学与毒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方法

刘玉香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 030024摘要:二氧化硫(SO2)是大气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SO2的大量排放使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SO2不仅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而

流行病学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一、定义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内涵:A研究对象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

光泽苔藓 光泽苔藓-概述,光泽苔藓-流行病学

光泽苔藓是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的较少见的无自觉症状的慢性炎症性丘疹性皮肤病。具有特殊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各种族均可发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性别无明显差异或男性略多见,家族性发病少见。毛发苔藓_光泽苔藓 -概述光泽苔藓

骨肿瘤 骨肿瘤-流行病学,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的分类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从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为继发性恶性

声明:《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糖尿病足-发病机理》为网友信我可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