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简介,建瓯

建瓯万木林_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简介

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建瓯市西南29公里的房道乡境内。与房道乡的上痒、石祭、南科、七道等4个村相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2′22″~118°09′23″,北纬27°02′28″~27°03′32″,东西宽1.04公里,南北长1.89公里,总面积189公顷。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1%。保护区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珍贵树种和由人工杉木林自然演替为常绿阔叶林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万木林保护历史悠久,原为元末(1354年)乡绅杨达卿逢灾年募民“植杉一株,偿栗一斗”营造的人工杉木林,经600多年封禁保护,自然演替成为富有特色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宝贵的自然与人文遗产。1957年,原国家林业部根据第一届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划定为“天然森林伐区”,当时划定面积107公顷。1980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管理机构,1981年省林业厅批复征用保护带集体林划归保护区,面积扩大至189公顷。

建瓯万木林_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特殊的起源


据《福建通纪》、《福建通志》和《建宁府志》等史料的记载,万木林为1353年“陨霜杀稼”的大灾次年(1354年)建安(今属建瓯)乡绅杨达卿出资营造。达卿之孙杨荣的《白鹤山房记》、《杨氏先茔之碑》等均有记述。从杨荣的《万木图事实记》中“有能植杉一株者,偿粟一斗”的记述得以佐证当时种植的是杉木,且后来出现的“旧木殆尽”、“萌蘖之生,又复繁密”的杉木萌芽林才有的景观。在胡广(1369―1418)的《万木园山记》中描述这片人工林时称:森然成列,可栋、可梁、可榱、可桷。一方面只有株行规格化的杉木林,才有这一森林景象,另一方面联系当地群众除杉木之外不作栋梁之材的习惯。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当时达卿造林的树种是杉木。《白鹤山房记》记述,1385年(这时杉木已是32年生)达卿之子彦贞以龙津(万木林)之木3万株赠给白鹤山真如禅寺,加上架桥公益用材以及以前多次赠施之木约6000-8000m3,以当时的造林密度推算约有40hm2。这一较大面积种植杉木的历史记载尚属少见。联系到附近高阳溪一带是福建著名的杉木产区,当与这次大面积种植杉木的成功有一定的关联[1]。
《东杨宗谱》中记有“……乃募民树木于先茔大富山,即今万木林也”;在村杨氏祠堂《名山碑记》(1625年立)中刻记“大富山阮(德柔)郡守美名曰万木园”;《建宁府志》记载“大富山在白塔龙津……里人德之,因名万木山[2]”。故万木林原地名龙津大富山,古亦称“万木园”,又名“万木山”。
万木林是人工植造的古老森林。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年),“岁值大歉,乡人乏食”,当地富绅杨达卿为赈济饥民,声称“有于吾山种木一株者酬之斗粟”,招徕乡民在其祖坟山种下一片杉木林。后其孙杨荣在明朝官至大学士、工部尚书、太师,这片林子便被官家和杨氏宗族当作风水林地屡加扩大,并奏请朝廷下令封禁,历代相传。历经600多年的封禁保护,万木林群落发生自然演替,导致派生群落(杉木林)的退化,原生群落的复生,发展成林相复杂、高度郁闭、世代同堂、季相稳定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不完全统计,林内有树木58科、138属、260种,还有药用植物420余种,动物150多种,昆虫1000 多种。森林群落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和冬青科组成,其中有观光木、石梓、沉水樟、花梨木、天竺桂、闽楠、单性木兰、江南红豆杉、鄂西红豆树等12种国家保护珍稀树种。最大的一株沉水樟围径达540厘米,高36.5米。珍贵药材有七叶一枝花、鸡血藤、何首乌、金不换、马兜铃等。珍稀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的黄腹角雉,二级保护的穿山甲、白鹇、蛇雕、猕猴、黑熊等10多种。林中有许多奇树,其中一对“鸳鸯树”,树干颜色一红一绿,恰似“红男绿女”在林中相依相偎。

建瓯万木林_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资源


保护区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灌丛和灌草丛共6个植被型、25个群系。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已鉴定的维管束植物种类有168科618属1331种,其中木本植物559种,半木本植物10种,草本植物762种,有蕨类植物34科63属151种,种子植物134科555属 1180种(裸子植物7科13属15种,被子植物127科542属1165种),其中万木林通泉草为新发现模式标本产地物种。有药用植物491种,芳香植物100种,观赏植物136种。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其中以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为优势树种的森林群落为我国或我省特有,福建含笑(Michelia fujianensis)仅万木林保护区有小面积分布。

建瓯万木林_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资源


区内有陆生脊椎动物有25目65科206种,其中两栖类1目4科8种,爬行类2目8科22种,鸟类15目36科141种,兽类7目17科35种。昆虫有 17目111科861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云豹(Neofelis nebulosa)、豹(Panthera pardus)、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蟒蛇(Python molurus)、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猕猴(Macaca mulatt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虎纹蛙(Rana tigrina)等28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鼬(Mustela kathiah)、中白鹭(Egretta intermedia)等24种,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207种。此外,区内真菌有8目30科137种。

建瓯万木林_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措施

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简介,建瓯

2005年经建瓯市编办同意,保护区管理机构更名为“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保护区管理处隶属于建瓯市林业局,现有人员编制5人。
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有关大中专院校重要的“教学基地”,并被授予“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南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30103/2272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简介,建瓯》为网友彼岸花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