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学校概况,扬州大学-历史沿革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1992年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扬州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50年以上的独立办学历史。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_扬州大学 -学校概况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1992年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扬州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50年以上的独立办学历史。
扬州大学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3900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620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6000人。现设有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和公有民办的广陵学院等27个学院,98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5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被列入国家级实验区,8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7门国家精品课程。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全校现有教职工4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5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1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7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9人,博、硕士生导师1100多人。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133个、博士专业学位1种、硕士专业学位6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部、省级重点学科8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2个,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省级研究院7个,科学研究机构81个,教学实验中心37个。学校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1.3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位居全国高校前40名、江苏高校前列。“九五”以来,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我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我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3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以来有2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对外交流活跃。校园占地面积4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22多万平方米;8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全校固定资产总值18.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7亿元,图书馆藏书325万册。拥有实验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附属中学等一批教学、科研、扬州大学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
合并办学10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建校之初,我们走的是联合办学的道路;从1995年上半年起,学校由松散型联合转变为实质性合并。1998年,学校按学科群重组了13个二级学院。2002年之后,基于学科建设需要的原则,学校又进行院系的局部重组,学院数由原来的15个增加至27个,构建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减少了管理层次,理顺了内部关系,提高了运行效益,为学科、专业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校党委先后被江苏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承传历史辉煌,谱写改革华章。已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扬州大学,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征程中,扬州大学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推进由“规模大校”到“内涵强校”的转变,由“改革名校”到“质量名校”的转变,努力构建和谐学校,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_扬州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扬州大学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由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学校前身――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60年以上的独立办学历史。1902年张謇在南通创办通海农学堂及通州师范学校;1906年张謇将通海农学堂附设到通州师范学校,成为该校农科;1952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南通学院农科与苏南文教学院农业教育系、江南大学农艺系合并建立苏北农学院,即江苏农学院前身;通州师范学校文史专修科与扬州中学数理专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艺术专修科、苏北师资训练学校教育专修科合并建立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即扬州师范学院的前身;原扬州师范学院其前身为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建于1952年。1952年暑期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同时集中了苏北行署文教处委托私立通州师范学校代办的文史专修科,扬州中学代办的数理专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代办的艺术专修科,以及苏北师资训练学校代办的教育专修科的学生。1958年夏,中文、数学两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1959年,扬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苏北师范专科学校改为“扬州师范学院”。其前身为苏北农学院,建于1952年,由原来的南通学院农科、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教系和江南大学农艺系三部分组成。

张謇先生于1902年创立私立通州师范学校;1906年,通州师范内设农科;1910年,分设初高两等农校;1912年改为甲、乙两种农校;1916年,乙种农校停办,专办甲种农校;1919年,甲种农校升为农科大学;1928年,农科与医科、纺科合并,定名为私立南通大学;1930年在民国政府重新注册登记时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1938年农科迁上海;1942年农科迁天长;1947年,农科迁回南通仍为私立南通学院;1952年,农科迁扬州,同苏南文教学院农教系、江南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苏北农学院,3校调整来的教师64人,学生200人,其中南通学院110人,苏南文教学院38人,江南大学52人。南通学院副院长兼农科主任冯焕文教授为首任苏北农学院院长。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原名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建于1928年;江南大学由荣德生及其子荣一心于1946年创办。
1971年南京农学院迁扬州,两院合并定名为江苏农学院。1979年南京农学院在原校址恢复建制,江苏农学院仍在扬州校址办学。
原扬州工学院其前身为扬州工业学校,建于1952年。
1952年7月扬州中学工科调整并入工校,同年11月招生1200名;1953年更名为“华东第二工业学校”,隶属第二机械部领导;1955年西安建筑工程学校建筑专业教师和学生并入;1956年更名为“扬州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升格为“扬州工业专科学校”,隶属江苏省领导;1961年更名为“扬州农业机械专科学校”,1962年恢复“扬州工业专科学校”校名;1965年,学校划归第五机械工业部领导,升格为“扬州工业学院”;1969年学校被迫停办;1972年,复办“扬州光学机械学校”,1978年以“南京工学院扬州地区大专班”名义增招300名大专学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扬州工业专科学校”,隶属关系回归江苏省;1987年升格为“扬州工学院”。
扬州医学院
前身是苏北卫生行政干部学校(高邮),1951年迁至扬州,与上海私立惠生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合并,更名为苏北扬州助产学校;1953年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医士学校;1954年南通医士学校并入;1956年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医士、助产士学校;1958年1月又更名为扬州卫生学校;1958年6月升格为扬州医学专科学校;1959年8月扬州中医专科学校并入扬州医专;1962年6月扬州医学专科学校停办;1962年10月省卫生厅决定扬州医专附设卫校改名为扬州卫生学校,继续培养中级医、护人才,“文革”期间停止招生;1976年12月扬州卫校扩建为江苏新医学院扬州分院,设3个专科专业5个中专专业;1978年下半年,由于原江苏新医学院撤销,扬州分院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984年,教育部批准扬州医专升格并定名为“扬州医学院”。
江苏商业专科学校
其前身是南京商业专科学校,源起于1958年成立的南京市财经学校。1963年在南京市财经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由省市合办的南京商业职业学校;1965年夏初经省政府批准改建成南京商业专科学校;1965年秋学校再易名为南京半工半读商业专科学校;1971年学校停办,1979年恢复南京商业专科学校,改名为江苏商业专科学校;1982年2月学校迁来扬州,与驻扬的江苏省商业学校合并建校,成立新的“江苏省商业专科学校”。
原江苏省商业学校是1952年10月在私立镇江新华中学基础上创建的,原名为苏南镇江商业学校。1953年江苏建省时改称江苏省镇江商业学校,1955年8月迁来扬州,并改名为江苏省商业学校。
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其前身为1950年创建于南京的淮河水利专科学校,1951年1月改归华东水利部领导,7月改称华东水利专科学校;1952年10月,一部分与华东地区其他高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一部分改办中专,定名华东水利学校,1954年10月改由中央水利部领导,1955年7月更名为水利部南京水利学校;1958年7月学校下放江苏省,同年9月升格为南京水利学院,附设中专部;1960年1月迁校扬州,改称江苏水利学院;1962年6月大学部学生调整到苏北农学院,中专部停办;同年9月水利电力部接收学校,改为水利电力部扬州水利学校。1970年1月学校再次下放江苏省,改称江苏省扬州水利学校;1984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合并以后



1992年5月19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学校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开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先河。1992年-2004年扬州大学历经松散型联合、实质性合并、全面改革调整等三个阶段。
截至2014年,扬州大学拥有荷花池校区、瘦西湖校区、文汇路校区、江阳路北校区、江阳路南校区、淮海路校区、及扬子津校区7个校区,设有26个教学学院。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_扬州大学 -管理机构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_扬州大学 -专业设置

学院名称

专业数

专业名称

文学院

1

1、汉语言文学

社会发展学院

5

1、历史学

2、档案学

3、社会工作

4、哲学

5、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学院

4

1、美术学

2、音乐学

3、艺术设计

4、服装设计与工程

法学院

1

1、法学

外国语学院

4

1、英语

2、日语

3、朝鲜语

4、法语

数学科学学院

2

1、数学与应用数学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学校概况,扬州大学-历史沿革

2、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3

1、物理学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微电子学

化学化工学院

5

1、化学

2、应用化学

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化学工程与工艺

5、制药工程

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

2

1、教育学

2、小学教育

新闻与传媒学院

3

1、广播电视新闻学

2、教育技术学

3、摄影

体育学院

3

1、体育教育

2、社会体育

3、民族传统体育

机械工程学院

5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4、工业设计

5、车辆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5

1、自动化

2、电子信息工程

3、通信工程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3

1、水利水电工程

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3、农业水利工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4

1、建筑学

2、土木工程

3、工程管理

4、交通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4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测控技术与仪器

3、热能与动力工程

4、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

1、给水排水工程

2、环境工程

3、农业资源与环境

4、环境科学

农学院

2

1、农学

2、农村区域发展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4

1、植物保护

2、生态学

3、园艺

4、园林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

1、动物科学

2、水产养殖学

兽医学院

1

1、动物医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3

1、生物技术

2、生物科学

3、生物工程

医学院

4

1、临床医学

2、中医学

3、护理学

4、药学

经济学院

5 1

1、经济学

2、财政学

3、金融学

4、国际经济与贸易

5、农林经济管理

6、国际商务(中澳合作办学)

管理学院

8

1、工商管理

2、市场营销

3、人力资源管理

4、电子商务

5、会计学

6、财务管理

7、行政管理

8、公共事业管理

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5

1、旅游管理

2、烹饪与营养教育

3、食品科学与工程

4、食品质量与安全

5、营养学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_扬州大学 -办学规模

办学条件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对外交流活跃。校园占地面积4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22多万平方米;8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全校固定资产总值18.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7亿元,图书馆藏书325万册。拥有实验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附属中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以及设备完善的临床医学院。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

院系设置

现设有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和公有民办的广陵学院等27个学院,101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

院系介绍


扬州大学文学院前身是扬州师院中文系。一代词曲学大师任中敏(半塘)先生开创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审定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文秘方向)本科专业,该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学院建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扬州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文艺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梯队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文学概论》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同时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省级一类精品课程。教材《文学理论》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在文学院办学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学养深厚,诲人不倦的知名教授,如任中敏、蒋逸雪、徐沁君、谭佛雏、王善业、孙龙父、李人鉴、江树峰、李廷先、顾黄初、曾华鹏等,他们薪火相传、泽被后学,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学院的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近7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18人,副教授26人。他们教书育人,砥砺学问,奋力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近年来,文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语文》等刊物发表论文800多篇,出版论著80余部,具有代表性的获奖成果数十项,其中14项成果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以及港台、日本、越南、韩国学术刊物,曾多次推介学院的重要学术成果和学术带头人的业绩。学院学者与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韩国、越南、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保持经常性的学术交流。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1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45项部、省级科研项目。承担的江苏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扬、泰文化与‘两个率先’”的科研任务已经圆满结项。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科学部)现设有哲学、历史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档案学、社会工作等5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哲学课程群》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课程群,《中共党史》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一类优秀课程,《中国现代史》是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校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历史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别有50多年和40多年的办学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校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共党史、政治学理论、伦理学等研究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118人,有教授19人、副教授58人,博士(含在读)37人,硕士(含在读)60人。
学院现有本科生769人,硕士研究生103人,设有国家奖学金、朱敬文奖(助)学金、专业奖学金、孝廉奖学金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岗位。学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清史工程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等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奖近40项。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是1998年8月扬州大学按学科群组建新学院而成立的扬州大学所属二级学院,由原扬州师范学院外语系为主体、与其他驻扬5所省属高校外语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具有近50年的外语办学历史,是扬州大学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学院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5月全国高校调整时组建的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班。苏北师专是1952年在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1902年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基础上兴建的一所高等学校。1959年4月, 扬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扬州师范学院。1960年,扬州师范学院在外语班的基础上增设外语科,正式招收英语和俄语专科学生,主要为江苏省中等教育培养外语师资。“文革”开始后外语科合并到公共科,停止招生。1970年开设外语“红师”班,培训中学外语师资。1972年开始招收大学普通班学员。1977年恢复高考后,扬州师范学院设立外语系,开始招收英语师范专业本科学生,学制4年,从此成为江苏省主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之一。1985年招收首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1992年,驻扬6所省属高校合并组建扬州大学。1998年,学校按学科群调整院系结构,成立外国语学院。
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现设有英语系、日语系、韩语系、法语系、大学英语部和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英美语言文学研究所、江苏省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江苏省人事厅口语/口译培训基地等教学研究单位。建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同时还设有“课程教学论”硕士点(英语方向)和“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英语专业领域)。“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设有“语言理论与应用”、“英美文学与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3个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设有“外汉对比与翻译研究”、“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法语文学与翻译”4个研究方向。
学院现有教职工181人,其中专任教师159人,同时常年聘用外籍教师10多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37人、讲师82人,有博士4人、在读博士10人、硕士79人,有硕士生导师14人。近年来,学院有2人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被评为校级“新世纪人才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次被评为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在扬州大学向高水平大学迈步的进程中,学院在传承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为社会培养了大量语言技能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在教育战线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其他部门能独挡一面从事贸易、管理或翻译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外语人才,已经发展成为省内有地位、有影响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内外享有较好的社会声誉。现有在籍本科学生1205人,研究生178人,各类成教生1359人。
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始建于1952年,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有基础数学博士点以及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与控制、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等六个硕士点。基础数学在“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连续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15人,其中硕士、博士生106人。经过长期建设,该院已经发展成为江苏省,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培养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各层次数学人才的重要基地。
该院有一支优秀精干的师资队伍,68名教师中有教授14名,副教授32名;博、硕士生导师2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名。该院从严治教,办学水平较高,半个世纪以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省内有较大影响。近年来,该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和发展,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在微分几何、动力系统、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表示论与量子群、编码和密码理论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院图书资料室有中外文藏书2万余册,订有中外文专业期刊180余种,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院还举办《高中数学教与学》和《初中数学教与学》两本全国发行的杂志,是国内同类杂志中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杂志。该院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学风纯正,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连年获得全国一、二等奖,一个班级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近几年来,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本科生被保送或考取国内著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大学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100%。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现有三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六个点(方向):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微电子与固体物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方向)、生物物理(生物信息检测与处理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目前全日制在校生 700 多人,研究生 80 多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现有教职工 79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19 人、副研究员 1 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 6 人、工程(实验)师 10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17 人、硕士 24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15 人。
学院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物理学是省级特色专业,大学物理实验为省级二类优秀课程,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近年来获省、部级优秀校改项目十余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先后有十多人次获省教育厅“红杉树园丁”奖以及校优秀教学质量奖。近五年来先后主持研究国家 973 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 18 项、省部级项目 20 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40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文章 200 余篇,出版编、著、译教材和专著十余部。设有“扬州大学复杂科学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室”两个校级科研机构和“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核技术应用研究室”等科研机构。
学院有管理严格,设备先进、齐全的教学科研实验室。现拥有实验用房 5800 平方米 ,仪器设备固定资产 1200 余万元。院资料室藏有中、外文图书 1.8 万余册,常年订阅中外文期刊杂志近 100 种。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位于风景秀丽的瘦西湖畔。学院现有化学(含师范)、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师范类)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学院现有省级一类优秀课程和二类优秀课程各两门;在籍本科生近900名,学院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按院招生,大学前两年不分专业学习通修课及基础课。二年级末,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求,结合学院的教学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上述专业。学院坚持"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和"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自2002年以来连续四年名列全校第一。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104名教职工中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100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含国家重点项目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50多篇。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连续四届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奖,在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学院现有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它们分别是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另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三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在籍博、硕士生近260名。物理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同时也是省级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分析化学和应用化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管理的化学教学实验中心是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拥有国内领先的实验条件、实验装备和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受到省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2002年建成的一万三千平方米教学实验大楼为培养优质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资料室藏有中外图书、杂志3万余册,常年订阅中外期刊近300种,其中外文期刊50余种。拥有Elsvier 、Chemical Abstracts和ACS等国际学术界一流的大型数据库。
学院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都有许多教师出国进修、访问或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也经常邀请国内外学者来学院作学术报告和访问。目前已与英国哈德斯费尔德大学(Huddersfield)等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并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本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可依据相关条件申请进入中英强化班学习。

体育学院创建于1972年,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三个硕士点和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拥有运动场馆总面积为177783平方米,学生人均面积5.63平方米。专业教学实验楼1幢,分设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计算机6个实验室,配有实验用房22间,面积为2132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308台(套)。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3个本科专业。体育专业下设田径、体操、武术、球类、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6个教研室。体操、体育保健学、球类和武术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现有全日制本科生640人、硕士研究生93人;教职工13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54人,博士后2人,博士7人,硕士19人;硕士生导师19人;国家级裁判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2人获曾宪梓师范教师奖,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2人次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体育教师。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由原扬州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和实习工厂新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始于1952年,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学院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理论、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四个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开设5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江苏省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校一类重点学科,“机械设计与理论”为校二类本科专业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工程专业本、专科段主考单位。在籍全日制学生千余人。
学院设有机械制造、机械电子、机械设计、车辆工程、材料工程、工业设计六个教科部和机械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工程训练教学中心。现有教职工128人,正高专业技术职务11人,副高专业技术职务30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40人;专任教师67人,硕士生导师28人;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1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队伍的75.38%,其中博士16人。
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和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火炬”项目及省市科研项目4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市级奖励;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其中《先进制造技术》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类教材;年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几年有多件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参加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多次荣获各类奖项。
学院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先后选派多名教师赴美、日、德、澳等发达国家进修,与德国爱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日本北九州工业高专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且互派学生到对方学习深造。学院充分发挥机械、汽车、材料等学科(专业)与江苏省重点发展支柱产业相对应的有利条件,成立了机电研究所、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博世柴油技术培训中心、多维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机械电子设备工厂等科技开发和科研服务机构,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和专利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现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水利水电工程和农业水土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水利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院拥有一支开拓进取精神强、学术造诣深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5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工程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数十年来,学院已培养了研究生、本专科生260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600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60余人。
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品德好、素质高、基础宽、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各1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有省级优秀课程5门,拥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18个。学院设有江苏机电排灌工程研究所、江苏水利工程研究所和扬州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研究所。近年来,新增各级科研课题300多项,其中国家“十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并获得江苏省和水利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近20项。
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曾培养了越南留学生。先后派学者赴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法国、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修或合作科研,接受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专家来院考察和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所在的江阳路南校区环境幽雅,图书馆、体育场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完善。校区图书馆藏书近60万册。工程馆装备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学院学生除享受国家奖助学金、江苏省政府奖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外,社会各界人士还为学院学生设立了朱敬文奖助学金、刘毓藻水利科学技术奖学金、虹源奖助学金等。自1984年以来学院多次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单位,省级校风建设成绩显著单位和省普通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初,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由清末状元、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先生创办的私立通州师范学校。在以冯焕文、张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畜牧学家的推动下,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创业,时至今日,各项事业硕果累累,一派欣欣向荣喜人景象。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2人,40岁以下教师博士化比例接近80%。
学院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现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江苏省重点学科各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各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各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并建有蜂产品研究所、兔业工程研究中心、饲料牧草研究开发中心、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室(所)以及饲料厂、实验蜂场、水产温室等科研及成果转化基地。
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其中动物科学(含动物营养)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745名,其中博硕士研究生221多人(含外籍留学生),本科生524多人,另有成教注册在籍学生700多名。全校第一个学成归国的留学博士生就毕业于学院。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国际交流工作,现主持国家部省级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80余项,在研项目总经费1000余万元,畜禽饲料、蜜蜂产品、扬州鹅、京海黄鸡等多项产品和成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院还与日本、德国等国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
多年来,学院培养的学生因为就业目标务实、基本功扎实、专业技能熟练、适应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或成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多名毕业生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


普通本科教育:扬州大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办出特色”的指导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在教学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4年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目前,学校正在全面贯彻落实校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研究生教育:扬州大学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开始于1962年。合并办学以来,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发展。
成人教育:扬州大学成人教育办学历史源于1958年,4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本、专科成人教育毕业生34200多人,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1992年合并办学以来,成人教育坚持“立足扬州,面向江苏,部分专业面向全国,积极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依托全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发挥学科门类齐全和成人教育办学适应性强的特点,所开设的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
留学生教育:扬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首批对外招收留学生的高等学校之一,各学院均具备对外招收留学生的合格师资和教学条件,尤以体现东方文化的特色专业见长。汉语语言、中国烹饪、武术保健中医针灸推拿、中国历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哲学、中国文化艺术、中国法律、中国经济、农学、畜牧兽医、生物工程等专业均有很长的招收留学生和进修生的历史。
博士后流动站:国家人事部2003年10月以来正式批准扬州大学建立中国语言文学、作物学、兽医学、化学、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依托文学院,以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艺学等博士点学科为支撑,其中文艺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词曲学、中国文学与学术、文学理论、文艺美学、中国文艺学等。
化学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化学化工学院,以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博士点为支撑,物理化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主要研究方向为:胶体与界面化学、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材料物理化学、纳米技术等。
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产品安全与环境、植物生物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区域农业发展等七个博士点为支撑,其中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耕作理论与技术、作物生理生态、农产品安全与环境、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以及生物统计与生物信息等。
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兽医学院,以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免疫学等六个博士点为支撑,其中预防兽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畜禽主要传染病流行规律及防制对策、病原微生物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与免疫机理、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转基因动物与实验动物疾病模型等。
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和草业科学等博士点为支撑,其中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点。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资源的评价及保护与利用、遗传标记与动物育种、胚胎工程与转基因动物、动物营养代谢与调控技术和牧草高产栽培与开发利用等。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扬州大学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交流活动,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拓展了对外交流的空间,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
董事组织:董事会是由热心高等教育、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以自愿方式组成的集团联合体。董事会对学校办学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供咨询、建议和策划,对董事会基金的筹集、使用进行决策,是学校与社会各界建立稳定、全面、紧密的合作关系的纽带和桥梁。许嘉璐、钱伟长、季允石、江泽慧、张绪武担任首届董事会名誉董事长,王荣炳担任首届董事会董事长。
校友天地:扬州大学有10多万名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勤奋工作,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学校成立了校友会,并在省内13个省辖市和北京、深圳、新疆、湖南、海南、辽宁、大庆等校友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了校友组织。

荣誉称号


学校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8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1.8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位居全国高校前40名、江苏高校前列。“九五”以来,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我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我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3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以来有3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_扬州大学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全校每年科技经费4亿元。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111项,数连年位居江苏高校前列。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学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学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2002-2013年期间,学校共有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学位论文,6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根据美国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库)2012年11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学校的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在ESI评价的22个学科中,学校共被ESI收录论文3164篇,被引18235次,篇均被引频次为5.76,在全球排名前1%的5039个研究机构中,总被引次数位居第1664位。
学校“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被评定为首批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9月,学校拥有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省级研究院9个,科学研究机构84个。建成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获批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其中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3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学校有一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于2011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配置有丰富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可以检索DIALOG和STN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水利动力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农业部禽用生物制剂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食品安全监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动物遗传与繁育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乳品生物技术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教育部)禽类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

省部级工程中心
江苏省家禽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中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家禽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教育部新型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转基因动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扬州现代乳业加工服务中心、江苏省扬州农业环境安全服务中心、江苏省扬州LED新光源材料测试技术服务中心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是在原江苏农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基础上,于1997年扬州大学合并办学5周年之际成立。1997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1998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99年将《江苏农学院学报》更名为《江苏农业研究》;2002年将《江苏农业研究》更名为《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该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该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儒商研究”、“扬州文化研究”、“女性文学多棱镜”、“审美新视角”等特色栏目。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该刊为综合性高等教育研究刊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类问题,既发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性研究论文,也刊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内容覆盖了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教育文摘周报》、《新华文摘》等都不同程度地转载、摘引该刊所发论文。该刊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该刊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门类的学术论文,重点报道数学、化学、物理学、力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特别注重刊登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有省级以上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的学术论文。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被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德国《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校园一角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原《江苏农学院学报》、《江苏农业研究》)
该刊是是综合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园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课题的学术论文优先发表。该刊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英国CABI、动物学记录(ZR)、美国DIALOG、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国内所有以”中国”名头出版的农业文摘类期刊和部分医学文摘期刊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作为一次文献源期刊收录。2002年以来多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蝉联”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4月,全校拥有文献402万余册;年订购中文报刊3376种,原版外文期刊548种。馆内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目录丛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文献,馆藏中苏北方志较为齐全,文史、农业、烹饪类文献具有特色,敦煌学资料丰富。馆内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藏有各种电子出版物,包括中国期刊网镜像站、超星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EI、PQDD、IEEE/IEE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36种,折合电子文献66.7万册。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_扬州大学 -第十八届运动会

2013年10月25日上午八点,扬州大学“五环体育商城杯”第十八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在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田径场隆重举行。来自27个学院的同学以及后勤人员共同组成的三十多个方阵,以各自特有的展现方式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幕秀。[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30103/23048.html

更多阅读

静冈县立大学 静冈县立大学-学校概况,静冈县立大学-简介

静冈县立大学,英文名称:University of Shizuoka。是于1987年设立的日本公立大学。大学的简称为“静冈县立大”。静冈大学_静冈县立大学 -学校概况建校年代:1987年静冈县立大学所在省州:静冈县所在城市:静冈市学生人数:3506人中国教育部是

金斯顿大学 金斯顿大学-学校概况,金斯顿大学-校园简介

金斯顿大学(Kingston University)建校于1899年,所在地的地名如果直译的话是:泰晤士河畔的金斯顿(Kingston upon-Thames)。泰晤士河流经学校,河岸边亨利8世曾经居住过的王宫风采依然。该大学有4个校区分布于伦敦西南郊区。金斯顿_金斯顿大

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学校概况,辽宁大学-历史沿革

辽宁大学成立于1948年,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法、外、艺、理、工、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十所被国家验收为优秀基地的高校之一。学校有全日制在校

声明:《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学校概况,扬州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独饮孟婆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