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嘎斯与吉尔吉斯人 黠嘎斯

“黠嘎斯”是唐朝对古代居住叶尼塞河上游一带民族的称呼。在中国史书上曾先后被汉译作“鬲昆”、“坚昆”、“结骨”、“黠嘎司”、“辖嘎斯”、“乞儿吉思”、“吉利吉思”等。柯尔克孜族之先祖。元代始称吉尔吉斯,清代称为布鲁特。

黠嘎斯与吉尔吉斯人 黠嘎斯
xia ga shi

汉代该国地在今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上游。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有文字,今称“鄂尔浑―叶尼塞文”。汉初被匈奴冒顿征服,后与丁零等族一起与匈奴抗争。 汉朝降将李陵曾为右校王,统领该国。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前53年左右],匈奴郅支单于西迁右地,再次击败坚昆,并建王廷于其地。

汉征服匈奴后,大部分摆脱了匈奴统治。一部分随匈奴西迁至今新疆天山和中亚一带。

北魏时曾为高车(“高车”是丁零人)一部,名为护骨。突厥兴起时为铁勒(“铁勒”乃丁零人的另一种音译)一部,名为“契骨 ”。为突厥征服,然常伺机反抗。唐代名为黠嘎斯。贞观22年[648]内服唐朝,唐以其地位设坚昆都督府,隶属燕然都护府,封黠夏斯瘪领左屯大将军坚昆都督。710年后先后受后突厥、回鹘统治。

公元840年,黠嘎斯攻破回鹘国都,导致回鹘大量西迁西域。时黠戛斯拥众数十万,胜兵八万,多次助唐征突厥和李克用之乱。黠嘎斯欲鼎定天山南北,极力剿灭西迁回鹘人,但未得到唐朝允许。黠嘎斯终因战线太长而成为强弩之末,不但没有统一西域,而且也没有力量威胁建牙帐于焉耆的庞特勤所部回鹘。不久,黠嘎斯人只好退出塔里木盆地。继而又退出天山北麓。

黠嘎斯人在蒙古高原作了80年左右的主人。直到924年辽太祖阿保机率部挺进蒙古,将黠嘎斯人驱逐到叶尼塞河上游和西方草原。到辽太宗在位时,辽国的疆土已经扩大到东至大海、西至阿尔泰山,北至克鲁伦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黠嘎斯的大部分迁至天山西部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成为现代我国柯尔克孜族和中亚吉尔吉斯人。

13世纪接受元朝统治,在叶尼塞河上游曾设万户府。为改变当地面貌。元从内地和西域把大量工匠和农民迁至谦州(今乌鲁克木河南鄂依玛克处之古城),进行陶冶、冶炼、织造、制造舟楫和渔具等手工业生产;鼓励军屯、民屯,备给耕牛、农具、衣服,发展农业生产,并建库廪,设粮仓,开盐矿,辟驿道,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吉利吉思地区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有部分吉利吉思人被迁至今东北松花江流域和北京、山东等地,后融合于当地民族。

元亡以后,中央王朝的力量到不了西北塞外,柯尔克孜族的处境开始恶化。被迫迁至帕米尔和天山荒僻的深山里。后来,一部分柯尔克孜族人民为摆脱准噶尔贵族的统治,又迁至中亚塔什干、费尔干纳及其附近;一部分迁到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一带及其附近地区。原本完整的柯尔克孜族被分开来,人口也激剧下降。

近代考古发现,汉代坚昆境内曾建有完全汉朝风格的宫殿。据专家推测为李陵时期所建,可见李陵对汉朝的感情很深,后来的坚昆人传说自己是李陵的后裔,如唐朝安西都护盖嘉运所作的《西域记》中就说:“坚昆国人皆赤发绿睛,其有黑发黑眼睛者,则李陵之后,故其人称是都尉苗裔。”这种传说反映了当地民族与汉族混血的基本事实,而且这种混血的过程在很早的古代就开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30103/23353.html

更多阅读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与翻译 魏文侯与虞人

一、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战国策·魏策》 二、翻译: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

被遗忘的汉族后裔---吉尔吉斯人原创 太阳的后裔原创女主

被遗忘的汉族后裔---吉尔吉斯人(原创)在商周时代,北方有个部落叫丁零,西汉初年被匈奴征服。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李广的孙子---李陵率5000弓弩手北进大漠,5000弓弩手射杀7万匈奴骑兵,最后箭镞射完,不得已李陵和剩余的800勇士投降匈奴人

晴雯“嚣张”与袭人“隐忍”的心理分析 晴雯和袭人的辩论

《红楼笔记》之二百一十九晴雯,因了她的火爆的性子和一张利嘴,为人诟病,说是其悲剧,乃性格使然(见拙文《红楼梦中晴雯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吗》)。袭人,因了她隐忍的性格和一张善口,被人喜爱,谓其成功,乃做人之功(见拙文《《红楼梦》里袭人为什么

声明:《黠嘎斯与吉尔吉斯人 黠嘎斯》为网友盲目疯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