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西北约180公里处,玉门关西北约100公里处。公园面积398平方公里。它主要由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观。
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简介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内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例如,“蒙古包”、“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它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世界许多著名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令世人瞠目。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点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多样,共77处地质遗迹点,包括地貌景观、地质构造、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4大类;构造形迹、流水地貌景观、风力地貌景观、沙漠地貌景观、湖沼景观、地质灾害遗迹景观6类;中小型构造、流水侵蚀地貌景观、流水堆积地貌景观、风力侵蚀地貌景观、沙漠景观、沼泽湿地景观、山体崩塌遗迹景观7个亚类。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名录如下(共77处地质遗迹点)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点编号景观名称评价YD01节理地方级YD02群龟出海(盆地南缘断裂)地方级YD03大型风成交错层理地方级YD04神龟出海(同沉积构造 )地方级YD05雅丹地貌发育时期观察点地方级YD06交错层理地方级YD07平行层理地方级YD08槽状交错层理地方级YD09楔状交错层理地方级YD10波状层理地方级YD11水平层理地方级YD12泥裂地方级YD13冲刷接触面省级YD14一级侵蚀面边缘控制点地方级YD15红柳湾(冲积平原 )地方级YD16雅丹地貌世界级YD17构造控制点地方级YD18雅丹地貌控制点省级YD19白土滩地方级YD20黑海孤舟(风蚀塔)省级YD21猫头鹰(风蚀塔)省级YD22猿人 (风蚀塔)省级YD23贝多芬头像 (风蚀塔)省级YD24半身像 (风蚀塔)省级YD25石窟 (风蚀墙)省级YD26大佛 (风蚀塔)省级YD27海狮 (风蚀塔)省级YD28双狮把门(风蚀墙)省级YD29蟾蜍望月(风蚀塔)省级YD30恐龙(风蚀塔)省级YD31恐龙头(风蚀柱)省级YD32取经归来(风蚀柱)省级YD33鹰(风蚀塔)省级YD34飞碟(风蚀塔)省级YD35风蚀戈壁省级YD36砾浪地方级YD37舰队归航(风蚀垅 )省级YD38潜艇(风蚀塔 )省级YD39孔雀(风蚀柱 )省级YD40舰队出海(风蚀墙、风蚀塔、风蚀柱 )国家级YD41神龟出海(风蚀墙)省级YD42坐佛(风蚀塔)省级YD43贝壳(风蚀塔)省级YD44企鹅(风蚀柱)省级YD45蒙古包(风蚀塔)省级YD46桃园三结义(风蚀柱)省级YD47天外来客(风蚀柱)省级YD48雅丹地貌发育时期观察点省级YD49亲密无间(凤蚀墙、风蚀柱)省级YD50龙城(雅丹地貌集合体)省级YD51拴马柱(风蚀柱)省级YD52盘龙(风蚀塔)省级YD53莲花座(风蚀塔)省级YD54金狮迎宾(风蚀塔)省级YD55金龟戏蟾(风蚀塔)省级YD56雄鸡报晓(风蚀柱)省级YD57天生桥(风蚀柱)省级YD58比萨斜塔(风蚀柱)省级YD59二龙戏珠(风蚀墙)省级YD60一柱擎天(风蚀柱)省级YD61酒坛(风蚀塔)省级YD62镇西将军(风蚀柱)省级YD63哼哈二将(风蚀柱)省级YD64斜塔(风蚀柱)省级YD65魔鬼印童(风蚀柱)省级YD66北门(风蚀塔)省级YD67西门(风蚀塔)省级YD68火车进站(风蚀垄)省级YD69沙波纹(风蚀垄)地方级YD70生态园(固定沙丘)省级YD71锥状沙丘省级YD72金字塔状沙丘省级YD73羽毛状沙丘国家级YD74新月形沙丘省级YD75新月形沙丘链省级YD76生态园湿地地方级YD77唐老鸭(风蚀残丘)省级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保护措施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二级保护区分布于一级保护区外围,主要保护不同发育阶段的雅丹类型,包括风蚀垄、风蚀墙、风蚀塔、风蚀柱等。保护区内风沙大、日照强,雅丹体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保护区内可以建设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基础设施,但必须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严格审批,避免破坏性建设。对进入本区的机动交通工具应严格管制,对雅丹体不稳定的地方设置提示牌,确保保护区内游人安全。
三级保护区主要保护形态多样的风蚀塔、风蚀柱、风蚀残丘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不得开展与保护功能不符的工程建设,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严禁开山、开矿、开荒等破坏地貌景观植被的活动,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开发区。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加强地质公园资源的有效管理。
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风蚀地貌
除雅丹地貌外,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内还有其他类型多样、造型奇特风蚀地貌。园区南部较为多见的风蚀谷与风蚀残丘,其形成是由于暴雨把地表侵蚀成很多沟谷,然后,风再沿着这些沟谷吹蚀,这样暴雨与风多次反复侵蚀,谷地逐渐扩大加深,发展成峡谷,称为风蚀谷。另外,部分风蚀残丘由于其砂泥层中垂直节理特别发育,又经过多次暴雨的反复切割与风蚀作用,松软的沙土石被卷走,原来块状的岩石被切割成一条条的石柱,成为风蚀柱。这些风蚀柱让强风又刀刻斧凿般地雕成一个个似物似人、似禽似兽的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风蚀柱受风特别的磨蚀作用,靠近地表的地方,气流中携沙量多,磨蚀作用强,使其下部凹进同部突出,再进一步发展成蘑菇状,成为风蚀蘑菇。进一步发展,风蚀蘑菇就变得很不稳定,当大风吹来时,使之摇动,成为摇摆石。风蚀柱的根部也常常由于风的吹蚀作用而形成的凹坑,成为风蚀洼地。散布在地表的卵石或砾石,在风沙和相互间的作用下,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而且边棱清晰鲜明,造型奇特,这种石块称分风棱石。风棱石的形成非常奇妙,嵌在泥质物中的卵石由于泥质物被蚀去而裸露,其上部先受磨蚀,形成光滑面,后来卵石滚动,另一部分又受磨蚀,形成另一光滑面,类似作用多次进行。另外,风棱石也可以是由于风向变化,卵石从多个方向受到磨蚀的结果。
在保护区内各种各样的风棱石随处可见,很有观赏价值。呈北东向展布于保护区的西南部的纵向沙垄地貌。它的形成是由于在和缓起伏的沙地上,地面无障碍,向阳的缓坡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强烈加热,形成上升气流,背阴的气流来补充,在单向风的作用下,就形成以单向风为轴的螺旋流,向前推进,风从低洼处将砂粒吹向高处堆积,成为纵向沙垄。另外,由中更新世湖泊相沉积物中发育的各种沉积构造如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痕、泥裂等地貌,作为很好的沉积学研究资料在园内散点分布。
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名称由来
“雅丹”这个词,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乡土货’,在维吾尔语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包”,实际上就是对雅丹地貌很形象的描述。19世纪末至此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赴罗布泊地区考察,在撰文中采用了这个词汇。于是,“雅丹”一词就成了世界上地理学和考古学的通用术语,即隆起的土堆,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地貌成因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也就是必须有湖泊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就是沙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在长期风的磨蚀作用下,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雅丹地貌在世界上许多的干旱地区都可以找到,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荒漠。据记载,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罗布泊周围。
敦煌魔鬼城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为沙漠平原区,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多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在地质上位于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敦煌――疏勒河断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的中更新世,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黄色。古老的盆地中心层理水平,边缘的层理交错,局部还保存着很多虫迹化石,显示着古代河流和湖泊的特征。由于岩层产状水平,垂直节理发育,较松软岩层在大自然疾风暴雨的漫长风化中,导致了各种雅丹风蚀地貌的形成。[3]
雅丹地貌的形成和发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更新世,敦煌盆地以寒湿性气候为主,盆地边缘地带多为冲洪积层和冲积相砂砾石层沉积。中更新世,气候演变为温润多雨,水量剧增,形成东起安西、西至罗布泊以西的浩瀚的淡水湖,沉积了一套灰褐色、灰绿色、土黄色泥砂和黏性土层的典型淡水湖相沉积。晚更新世,盆地缓慢抬升,气候日趋干旱。中更新世,湖泊相地层经抬升出露于地表后,在暂时性水流的作用下,沿着岩石的断层和柱状节理方向,岩石被切割冲刷成垄岗状地形。由于风长期的猛烈吹蚀,松软的沙土石被卷走,地表被侵蚀成颇具规则的沟谷,而坚硬的土石层则成为高矮不等的土岗,强风又刀刻斧凿般地把土岗雕成一个个似人非人、似禽非禽的造型,“石人”、“石佛”、“石蘑菇”、“孔雀”、“宝塔”、“蒙古包”等,千姿百态,维妙维肖,无奇不有。夜幕降临之后,强劲地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魔鬼城”也因此而得名。
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神话传说
传说这里原来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城堡里的男人英俊健壮,城堡里的女人美丽而善良,城堡里的人们勤于劳作,过着丰衣足食的无忧生活。然而,伴随着财富的聚积,邪恶逐渐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他们开始变得沉湎于玩乐与酒色,为了争夺财富,城里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与流血打斗,每个人的面孔都变得狰狞恐怖。天神为了唤起人们的良知,化作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来到城堡。天神告诉人们,是邪恶使他从一个富人变成乞丐,然而乞丐的话并没有奏效,反而遭到了城堡里的人们的辱骂和嘲讽。天神一怒之下把这里变成了废墟,城堡里所有的人都被压在废墟之下。每到夜晚,亡魂便在城堡内哀鸣,希望天神能听到他们忏悔的声音。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发掘保护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敦煌雅丹地貌民间发现较早,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真正走入当地一些文化人的视野并被认识到其保护开发价值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1998年,雅丹的开发提上敦煌市政府有关方面的议事日程。自此,敦煌雅丹地貌景区的发掘开发进入了艰苦的发展过程。
2001年,敦煌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了专门机构――敦煌市雅丹地貌风景区管理处,配备人员对景区进行全面保护与开发。由于地处罗布泊无人区,远离市区,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迅联络,条件十分艰苦。在此情况下,雅丹地貌风景区管理处首先确定了保护区范围和游览观赏区,请地质专家普查地貌,请旅游专家制定总体规划,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管理条例。2001年12月经多方专家评审,敦煌雅丹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行列后,敦煌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市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资金修通了市区至雅丹景区的公路。景区内北线三级旅游观光道路21.8公里,环形观光道路19.33公里,停车场10000平方米,建成了景区标志性大门和地学博物馆,以及集接待、演示、展览、办公、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接待大厅等。利用风光资源建成了风能发电100千瓦,光伏发电100千瓦的发电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开通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讯设施,购置了观光车辆等。面貌一新的雅丹地质公园,2002年2月28日在北京正式被授匾,2003年8月29日正式开园揭碑,向大众展露出神奇瑰丽的真容。
近几年来,敦煌市国土资源局、敦煌市雅丹地貌风景区管理处加大雅丹的开发保护力度,与地质部门、沙漠科研院所开展了系列地质遗迹挖掘和保护研究,雅丹地区气象、流动沙丘监测等科研项目,施工了环形道路固沙和设立外围防爬围栏等一系列保护工程。
通过十年的开发保护发展,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初具规模,成为大漠深处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地质公园。2001年12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了“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8月正式开园揭碑,并对游人开放。2006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6]2005年3月,被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确定为西北风情自驾车旅游基地。2011年8月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12年10月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文化价值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敦煌市西北约165公里的大漠深处,分布着一片大自然巧夺天工的天下奇观--敦煌雅丹地貌地质遗迹自然景观。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玉门关西北边,园区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分南、北两区,主要是风蚀作用而形成的第四纪地质遗迹和自然地理大漠景观。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由湖底沉积、地壳变化、雨水冲刷、劲风侵蚀而成,形成颇具规则的沟谷、高矮不等的土岗和如刀刻斧凿过的雕塑――“街道”、“城堡”、“战舰”、“金字塔”等造型千姿百态、维妙维肖。敦煌雅丹地貌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属世界罕见,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和旅游观光价值。
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魔鬼城
敦煌魔鬼城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为沙漠平原区,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多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在地质上位于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敦煌――疏勒河断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的中更新世,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黄色。古老的盆地中心层理水平,边缘的层理交错,局部还保存着很多虫迹化石,显示着古代河流和湖泊的特征。由于岩层产状水平,垂直节理发育,较松软岩层在大自然疾风暴雨的漫长风化中,导致了各种雅丹风蚀地貌的形成。
在距敦煌185公里,玉门关以西85公里的地方,有一处风蚀地貌群落,俗称魔鬼城,目前已建成中国地质公园。在一条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干涸河床地带上,雅丹密布,丘峰林立,形态各异,不论是个体,还是整体,规模之宏大,气势之浑雄,均属世界罕见。
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地貌
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是以风蚀地貌类的雅丹地貌为主。从卫星照片及区划图上可以明显地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北区集中连片,以雅丹地貌为主,总体近南北走向。南区以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柱等为主,分布相对分散,总体呈东西走向。走进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宛如进入了一座神奇的自然迷宫,一座座土丘隆集荒漠,峰回路转,各种造型的雅丹地貌变幻出不同的姿态,有的像乘风破浪的大型舰队,在大海上鼓帆远航;有的又像无数条蛟龙,在大海中翻滚腾舞穿梭游戏;有的似亭台楼阁,争奇竞异;变化无穷,气象万千,引人入胜,令人惊叹。一座雅丹地貌就是一座巧夺天工的自然雕像,一座雅丹就是一件迷人的景观,让观者留连往返,令人匪夷所思。
其它风蚀地貌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除雅丹地貌外,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内还有其他类型多样、造型奇特风蚀地貌。园区南部较为多见的风蚀谷与风蚀残丘,其形成是由于暴雨把地表侵蚀成很多沟谷,然后,风再沿着这些沟谷吹蚀,这样暴雨与风多次反复侵蚀,谷地逐渐扩大加深,发展成峡谷,称为风蚀谷。另外,部分风蚀残丘由于其砂泥层中垂直节理特别发育,又经过多次暴雨的反复切割与风蚀作用,松软的沙土石被卷走,原来块状的岩石被切割成一条条的石柱,成为风蚀柱。这些风蚀柱让强风又刀刻斧凿般地雕成一个个似物似人、似禽似兽的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风蚀柱受风特别的磨蚀作用,靠近地表的地方,气流中携沙量多,磨蚀作用强,使其下部凹进同部突出,再进一步发展成蘑菇状,成为风蚀蘑菇。进一步发展,风蚀蘑菇就变得很不稳定,当大风吹来时,使之摇动,成为摇摆石。风蚀柱的根部也常常由于风的吹蚀作用而形成的凹坑,成为风蚀洼地。散布在地表的卵石或砾石,在风沙和相互间的作用下,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而且边棱清晰鲜明,造型奇特,这种石块称分风棱石。风棱石的形成非常奇妙,嵌在泥质物中的卵石由于泥质物被蚀去而裸露,其上部先受磨蚀,形成光滑面,后来卵石滚动,另一部分又受磨蚀,形成另一光滑面,类似作用多次进行。另外,风棱石也可以是由于风向变化,卵石从多个方向受到磨蚀的结果。
在保护区内各种各样的风棱石随处可见,很有观赏价值。呈北东向展布于保护区的西南部的纵向沙垄地貌。它的形成是由于在和缓起伏的沙地上,地面无障碍,向阳的缓坡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强烈加热,形成上升气流,背阴的气流来补充,在单向风的作用下,就形成以单向风为轴的螺旋流,向前推进,风从低洼处将砂粒吹向高处堆积,成为纵向沙垄。另外,由中更新世湖泊相沉积物中发育的各种沉积构造如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痕、泥裂等地貌,作为很好的沉积学研究资料在园内散点分布。
敦煌雅丹_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旅游信息
景区分类: 自然保护区搜索同类景区开放时间: 24小时全天
门票价格: 门票:80元,学生凭证半价,老年证65岁以上半价,70岁以上免费。
最佳时间:敦煌气候属极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3℃,7月平均气温24.7℃,1月-9.3℃。全年干燥少雨,昼夜温差极大。此外敦煌还有干热风和黑沙暴两大自然灾害,游人应早作防备。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旅游的最佳时间。
交通指南:市内交通:有中巴车沿固定线路在市内通行,全市有各型出租车320多辆,昼夜服务。市内有300多辆人力车,十分方便。在市区鸣山路上,有4个自行车出租点。如想租用旅游车,豪华空调型,可与当地旅行社或星级宾馆总台联系;普通国产巴士,可与各汽车客运公司中心联系。从敦煌至玉门关近百公里,驱车1小时便可到达,从玉门关沿古疏勒河谷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