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学校简介,南京工业大学-历史沿革

南京工业大学,是国家首批“2011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于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省属重点高校。原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十一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5000余项,科技经费约25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_南京工业大学 -学校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国家首批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共有学院(部)26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工程4项、二期工程6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1个,本科专业(含方向)80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术8个学科门类。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教授审定权。目前,各类学生3万余人。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主题专家组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988人。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构筑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5篇。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江苏省非金属复合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研究中心21个,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十一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近8000项,科技经费近30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加大对外开放办学力度,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承担了数十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_南京工业大学 -历史沿革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由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南京工业大学校徽堂,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金陵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历史时期,1958年从南京工学院分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5年4月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1998年7月由化学工业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管理。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同济医工学堂1915年创建的附设机师科,历经同济高级职业学校、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校等历史时期,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97年通过了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0年2月由建设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管理。

2012年,南京工业大学与同根同源的在宁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举行110周年校庆。

南京工业大学成立以来,学校办学规模得到扩大,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以“大化工、大建筑”等优势工科专业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医学等专业门类兼备的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建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科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_南京工业大学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南京工业大学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计划项目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千人计划”选8人,国家“973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主题专家组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98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唐明述、徐南平、周廉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
生物炼制化学品(应汉杰团队)
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应用(沈晓冬团队)
特种分离膜(金万勤团队)
材料化学工程(陆小华团队)

院系设置

序号学院序号学院1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5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6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3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17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4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18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5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19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7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21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8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2南京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9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3南京工业大学力学部10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24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11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25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12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26南京工业大学技术学院13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27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14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28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独立学院)

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工程4项、二期工程6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
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发酵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0个):工业生物技术与医药制造、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公共安全与节能、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土木工程防灾与节能
“十一五”校级重点学科(8个):化学化工、工业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电控制工程、土木建筑、人文社科与管理、安全能源环境、医药食品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矿业工程、土木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览表(44个)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_南京工业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概况


南京工业大学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生化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推广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8个;拥有国家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国家建筑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和国家建设工程监理甲级资质。
科技创新大楼欧阳平凯院士提出“工业生物技术”的概念,主持有关前沿科学问题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创建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的20多项专利技术已在社会企业得到应用。“工业生物技术”也已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3年,南京工业大学成立了“一园两区”的大学科技园。
2008年,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科技园被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企业研发过程中缺少的设备、人才、环境,正是学校所具备的优势。让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到高校,还能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为其服务,企业省心学校省钱,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截止到2012年,已有35家企业以这种模式与南工大合作建立了研发中心。
南京科技广场“一园三区”建设大学科技园,助推师生创新创业;持续拓展发展外围,构建高校―政府―企业三螺旋体系。与无锡、泰州、宿迁等10多个地方政府全面合作。南京科技广场、连云港海洋工程研究院、盐城海洋产业研究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实体运行;与赫克力士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化工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院所战略合作,共建研发中心100多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成立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紫金科技呼叫中心。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100多家学科型公司,以学校为科技支撑的常茂集团、中圣集团、康力电梯、九九久科技等公司成功上市,九吾高科、同凯兆业、工大数控等企业进入上市辅导。
2009年11月29日,温家宝总理亲临学校视察。总理在讲话中指出:”这所大学很有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实验与科研都凸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被社会所需要,这种办学的方向也是对的”。
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抢抓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机遇,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彰显产学研用结合特色,努力走出一条美国斯坦福和加拿大滑铁卢式的创新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打造最适宜创新创业的高校品牌,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基地(4个)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省部级科研基地(3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共性技术实验室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精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化工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水化学与工业水处理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渗透汽化膜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工业安全重点实验室省部级研究中心化学工业(全国)工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化学工业(全国)膜工程技术中心(南京)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建设厅)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非金属复合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特种分离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风险分析技术研究中心化学工业水处理技术培训中心中石化南京工业生物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江苏省(中圣)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中石化总公司南京设备失效分析及预防研究中心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测试中心江苏省土木工程防震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轻工业电光源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药物新制剂研究及工程化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中小企业培训服务中心江苏省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科技服务中心市级科研中心江苏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南京市开放实验室)南京市化工污染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氢能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工业过程装置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化工过程强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吸附分离工程技术中心南京市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生物反应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生化工程中心)南京市膜材料与膜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1年-2014年,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近8000项,科技经费近30亿元。
截止2012年6月,申请专利1574项,授权专利637项,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80%左右,专利的申请数量与质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SCIE论文1633篇,2010年排名上升到47位,EI论文1565篇,排名上升到54位。
2010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高校第37名,位居江苏省高校第5名。
2011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高校第36名,位居江苏省高校第5名。获国家级奖励情况:项目名称获奖等项时间主要完成人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年黄维等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中的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0年欧阳平凯等多通道多孔陶瓷膜成套装备与应用技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徐南平等工业循环水用新型缓蚀阻垢杀菌剂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王锦堂等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的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涂善东等连续陶瓷膜反应器的研制与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邢卫红等高危险性化工装置重大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装备及其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年蒋军成等低钙水泥体系及其在重点工程中防治碱集料反应的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年许仲梓等面向超细颗粒悬浮液固液分离的陶瓷膜设计与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5年徐南平等生物磷酰化新技术制备高能磷酰化合物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7年应汉杰等不同工况反应与蒸馏集成技术及其在化工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8年乔 旭等超细耐磨钛酸盐纤维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陆小华等高效节能的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及工业化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2年凌 祥等生物法生产富马酸及其衍生物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3年黄 和等压力容器极限与安全定性分析及体积型缺陷安全评估工程方法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合作)2001年沈士明等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合作)2005年周昌玉等********研究(保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合作)2008年陈国兴等大型复杂结构隔震减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合作)2010年刘伟庆等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_南京工业大学 -特色专业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专业
(本科生专业的详细内容可以根据参考资料进入官网阅读)

“十一五”国家特色专业

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

江苏省品牌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江苏省特色专业

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

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化学,会计学,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英语,金属材料工程,建筑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国际贸易,城市规划,艺术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关于各个特色专业对应的学院,立项具体时间,可以根据相对应的参考资料进入官网进行详细阅读。)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_南京工业大学 -录取招生

录取分数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12--489471----第二批2011--522502--9本科二批2010--512494--9本科二批2009489530515--10本科二批2008477500488--10本科二批2007488518501--12本科二批2006479505485--8本科二、三批2006479505486--8本科二批2005443483475--11本科二批2002433--------不详2001----432----不详截至2012年专业分数线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经济学经济学类金融学--506497法学法学类法学--517511管理学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529527管理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519516管理学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530526

收费标准

学费:4600元/人/年,其中艺术类6800元/人/年、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方向专业6440元/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1600元/人/年。
住宿费:1500元/人/年。
学校已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按学年学费预缴,学年末按实际选修课程结算,具体按照苏价费[2006]319号文件及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执行收费及相关退费。

奖学金制

奖学金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多元配套资助体系,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切实帮助和有力保障。学校有各类奖助学金近80余项,还专门设立了校长奖学金和新生创新基金,为优秀新生提供学术和科技创新经费,每年有20000余人次获校内外奖助学金2000余万元,人均获奖助近1000元。

学校大力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积极为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助学岗位,全校勤工助学固定岗位数保持在1000余个。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开设“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后,可申请国家及学校补助、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对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学校实行“先贷后免”措施。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_南京工业大学 -学校领导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黄维党委书记:王德明
校长:黄维
党委副书记:朱跃钊、高明
副校长:高明、刘伟庆、乔旭、崔益虎、蒋军成、张进明、巩建鸣、邢卫红
校长助理:吴胜红、何学军
纪委书记:朱跃钊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_南京工业大学 -知名校友

江建人建筑业的骄子,上海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
李玉林南京大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卢正刚于1995年创办了水晶石电脑图像开发有限公司。
钱培全国劳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质量先进个人。
钱增德任江苏中淮建设工程公司总经理。
秦引林云南柯菲平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南京柯菲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互赢信息咨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众志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和浙江分院、上海分院院长,高级工程师。闵恩泽中国工程院院士,“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化工界一代大师。
江东亮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湘洪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石化董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新雄江西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被选举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
苏宏业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方玉根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
谭仲明全国劳动模范、中材料集团总经理
刘燕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副会长、中国建材建设工程协会副会长、“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主编。
汪世宏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总裁兼党委副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顾宗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
邵寅初江苏省化肥公司总经理。
王林建合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杨建龙,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建工学院工民建专业。现任江苏省送变电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
柏冈曾任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南京营业部总经理。
包耕莘绍兴县中景建筑设计院院长。获浙江省勘察设计优秀设计奖,2001年获国家建设部三等奖,“中国2001年建筑表现展”一等奖
陈伟北京聚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任公司董事长。
方小朋成立了上海亚太嘉园数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使其成长为华东地区前几强的建筑表现公司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_南京工业大学 -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宗旨:立人立学立业
办学方针:育人为本学术领先科学发展
校风:诚朴自强
精神:忠诚精实

文化标志

校训

南京工业大学明德厚学沉毅笃行
明德:崇尚精神,彰明美德。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
厚学:学识广博,厚积薄发。学问之道,在于多思多问,在于扎扎实实,在于兼收并蓄,在于融会贯通。
沉毅:静穆刚毅,沉着勇敢。砥砺意志,坚韧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大道无言。
笃行:注重实践,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言行表里如一,善行终生不怠君子也。校徽南京工业大学校徽标志采用欧洲传统盾形徽章纹样,总体结构由工业大学的简称“U”和“T”组成。内部图案分别有龙、虎、青铜鼎、人形纹、1902和书。龙和虎代表学校所在地南京(南京素有“龙盘虎踞”的美誉),同时表达了南京工业大学人才荟萃,藏龙卧虎之义,青铜鼎是江苏省政府2002年为祝贺学校办学百年所赠,象征着学校踏实严谨的学风与雄厚的科研实力,并传达了“一言九鼎,诚实守信,努力拼搏,问鼎科学巅峰”的治学精神,鼎内部的人形纹由“工”和“大”组合而成,又形似汉字“天”,传达“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并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内涵,1902传达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书象征着教育机构。
中文字体采用“毛体”,雄浑有力,符合学校的定位;英文字体采用“古罗马体”,古朴大方。
色彩选用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蓝,色彩值取自中山陵的蓝色琉璃瓦,同时也勾勒出学校所在地终年青山环抱,碧水荡漾的自然环境与悠久历史,大气磅礴的人文环境,蓝色具有冷峻大方与科学严谨的气质,并且具有开明的精神,故选用蓝色作为学校的形象色。校歌

百年历史,百年沧桑,百年学府业绩辉煌;桃李满天下,为国育栋梁,为国育栋梁!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催我奋进,心雄志壮,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成长的摇篮,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新的世纪,新的篇章,新的校园,青春荡漾,科教兴中华,同心齐开创,同心齐开创!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代代相承,扬帆远航,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共同的名字,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永恒的太阳!

社团组织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学校简介,南京工业大学-历史沿革

党委宣传部两大组织:校报记者团、校园电视台
校团委五大组织:学生会、科学技术协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广播台[52]
校级艺术类组织:舞蹈团、管乐团、话剧团(德毅剧社)、礼仪队

图书馆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是在原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和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基础上,于2002年合并而成的。现有江浦校区逸夫图书馆、模范马路校区图书馆、浦江学院图书馆三个分馆,馆舍面积4.5万平方米,在编工作人员79人,主要阅览室周开放时间达98小时。馆内设置办公室、信息系统部、信息咨询部、数字图书馆服务部、文献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等部门。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是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以及江苏省工程文献中心核心成员馆。图书馆馆藏文献种类广泛,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诸门类。其中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文献收藏颇丰,形成馆藏特色,在国内高校有一定影响。目前,图书馆馆藏总量168万册,电子图书165万册。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是江苏省高校第一家超星电子图书镜像站点、国内第一批清华学术期刊中国期刊网镜像站点。目前拥有国内外大型光盘和网络数据库30多种。这些电子资源的引进,进一步完善了馆藏资源的结构和配置,并实现了校园网上资源的共享,在教学和科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网络以千兆接入校园网,并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及其他的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我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起步较早,1992年即采用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1999年起,采用国内先进的“汇文”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开通了OPAC联机公共检索系统,提供馆藏书目查询。
逸夫图书馆是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坐落于江浦校区中心位置,以现代新颖的立面造型、功能完备的平面布局,成为现代化的信息中心。中央空调、通透式大开间,集藏借阅检一体的服务模式,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复印、检索、馆际互借等传统服务外,还提供了通借通还、专家送书上门等特色服务。通过集约式管理,三校区图书馆已经实现资源共享,无缝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_南京工业大学 -学校地址

详细地址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主校区):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邮编:211816

南京工业大学模范马路校区(丁家桥部分):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5号。邮编:210009

南京工业大学模范马路校区(虹桥部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邮编:210009

乘车路线


南京火车站、中央门汽车站到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

火车站西广场157路到浦厂小区转汉江线、浦新线、江扬线或者603路工业大学站(龙华广场站)下。中央门汽车站起点为157路金桥市场站,接下来与南京火车站坐法一样。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火车南站、南京汽车南站到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

搭乘地铁,在地铁二号线兴隆大街站下,换乘D7线、浦新线阅景龙华站(龙华广场站)下。

以下线路阅景龙华站即到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

D7线西水湾站→江东万达广场站(起点站首末车时间:05:45-21:3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06:00-22:30)

以下线路龙华广场站即到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

603路浦口区中心医院站→浦口区浦东路站(起点站首末车时间:06:00-20:0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06:30-20:30)

浦新线浦东路站→新和源装饰城站(起点站首末车时间:05:30-21:3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06:45-22:30)

以下线路工业大学站即到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

汉江线盐仓桥站→江浦客运站(起点站首末车时间:05:30-21:0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04:30-20:00)

江扬线江浦客运站站→扬子五村站(起点站首末车时间:06:00-18:0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06:10-18:00)

以下线路青石村站、东柏果园站即到南京工业大学丁家桥校区

32路、45路、83路、156路、162路青石村站下。95路、318路东柏果园站下步行400米。

以下线路虹桥站即到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区

13路、16路、31路、34路、45路、67路、73路、83路、100路、151路、156路、162路、168路、D1线、D2线。

地铁交通

丁家桥校区/虹桥校区:南京火车站、南京火车南站乘地铁1号线至新模范马路站,出站沿新模范马路向西。

江浦校区:地铁10号线南京工业大学站。(地铁10号线在建、2014年青奥会前建成通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30103/25115.html

更多阅读

1-15 南京三大大学城浦口、江宁、仙林 南京江宁大学城花店

南京现有的三大大学城分布浦口大学城 [浦口区]浦口大学城位于江北的南京市浦口区,是南京最早建设的大学基地,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在校生约44045人。近两年随着6所高校的进驻,浦口大学城扩容近万亩,是过去10年总和的一半。目前浦口大学城分

南京亚青会之田径 南京工业大学亚青村

8月20日晚间的奥体中心体育场,同时举行着多项田径比赛项目。宽敞的体育场对于不多的观众来说,实在是有些空旷,我坐到东侧看台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更好地观看场内的比赛。远处,穿着绿色系运动装的志愿者们和蓝色系运动装的技术官员们列队

声明:《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学校简介,南京工业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独白的倒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