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医院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一般指天津血液病医院,医院创建于1957年,创办人为著名血液学家、教育家邓家栋教授,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医学校(后改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59医院),1958年划归卫生部管理,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并设附属医院。

中华血液病网_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医院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1970年迁往四川简阳县组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1979年回迁天津,1987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所院成立50年来,本着“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协和精神,成为我国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型血液病专业医疗机构,在血液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血液病防治、新药研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建于1957年,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血液学专业科研医疗机构。
血液学研究所是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挂靠单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造血组织干细胞生物学和干细胞工程技术、诊断与治疗干细胞相关疾病的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造血调节因子及其基因工程、血管新生及其调控因子、白血病病理机制及其防治的新策略。
该所(院)在"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九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攀登计划和"863"高生物技术研究项目,如"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的研究"、"微型双功能抗体(Diaboely)的研究"、"应用可溶性受体进行恶性肿瘤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肿瘤耐药基因表达及逆转研究"、"造血组织干细胞工程的基础研究"等,此外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基金,有的项目已经结束验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项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受到同行专家的重视和好评。1978年以来,共获重大科技成果奖104项,其中获国家级奖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4项,卫生部成果奖41项,中国医学科学院级成果奖45项。自建所(院)以来,共发表科技论文3424篇,专著47部。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该所(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完善,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血细胞分离机、低能辐射仪、流式细胞仪、DNA序列合成仪、DNA序列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单细胞显微注射器、彩色多普勒超生诊断仪等先进仪器共百余台。此外,所(院)图书馆拥有专业性期刊与藏书20万余册,档案室保存科技档案6千余卷,为科技医护人员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和最新进展消息。所(院)设有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国内外开放,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有"中法血液血管合作实验室"、"中美合作实验室"、与加拿大医学院共建了"血友病姐妹实验室",聘请20余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和客座研究员。血液病医院的血液内科是全国高校医学重点学科点,天津市卫生系统血液病重点学科点,南开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也是卫生部血液病新药的临床药理基地。经卫生部批准该所(院)代表中国加入国际血友病联盟,成为正式成员国。此外还是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的挂靠单位,承办国家级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建于1957年,是我国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血液学专业科研医疗机构。所、院是国家教育部内科学(血液病)重点学科点,卫生部核事故应急中心临床部,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挂靠单位。建所四十八年来,在血液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理论研究、血液病防治、血液学人才培养、新药研制、祖国传统医疗技术发掘、血液和血浆代用品研制、单克隆抗体制备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所院现有职工7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89人。包括正高级职称19人、副高级职称70人。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22名。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医学科学院名医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4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血液病医院有病床411张,设有白血病诊治中心、贫血及再障诊治中心、止血血栓与血管病诊治中心、干细胞移植中心、儿童血液病诊治中心、血液病专家会诊中心及实验检测中心。医院面向全国,年门诊量4万余人次,收治急慢性白血病病人、各类贫血病人、出凝血疾病病人及其它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提供血液病诊断治疗的高水平服务,同时开展血液病临床科研工作。对常见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治疗达国际先进水平,完全缓解率在80%以上,五年无病生存率达46%。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也达国际先进水平,重型再障的5年生存率达70%以上。自1987年率先在国内完成第一例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来,移植病人500余例,长期存活(>5年)率在50%以上。专家会诊中心有数名国内外知名的血液病专家应诊,每次会诊有三名专家参加,对特殊血液病、疑难重症血液病提出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咨询,答复就诊者咨询的一切问题。
研究所是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设有造血干细胞、止血血栓与血管、药理及药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免疫与生物治疗和血液肿瘤分子生物学6个学科。
近6年来,所院共承担各种基金研究课题99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九五攻关、十五攻关课题、国家863高技术课题、973项目、国家攀登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其他课题和国际合作基金。获得科技成果奖18项,其中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17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共发表研究论文近800余篇,其中在SCI杂志上发表128篇。主编专著14册,参编专著10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8项,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1项。
2006年5月我所院新建成的贫血治疗中心大楼正式投入使用。贫血治疗中心为三层现代化医疗、科研、教学楼,建筑总面积2350平方米,病床床位共61张,其中普通病床49张,标准层流病床12张。
长期以来,我所院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新投入使用的贫血治疗中心以诊断和治疗血液系统红细胞疾病为主,主要收治各种类型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先天性和获得性溶血症、红细胞增多症以及伴有贫血的各种血液系统的疑难杂症。
贫血治疗中心集医疗、科研及教学于一体,配备经验丰富的高、中级医护人员,除担负本院血液内科住院医师的实习培训任务外,还面向全国接收血液学研究生及进修师。
在新建的贫血治疗中心大楼内还设有血液病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此机构是1983年我国首批确定的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1999年成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004年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复核检查,同时更名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临床试验机构主要进行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的药物临床研究,从事医疗器械临床研究和临床验证工作,承担国家及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交办的临时工作,对参加药物临床研究的医师进行GCP培训,并开展药物临床研究信息交流。
自血液病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立以来,承担了大量新药临床试验任务,迄今已完成数十项新药的临床研究,其中新药研究成果安丫啶和甲异靛分别获得93年总后勤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95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始建于1957年,是我国唯一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血液病专科医院,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该院是国家教育部内科学(血液病)重点学科点及天津市卫生系统血液学重点学科点,卫生部核事故应急中心临床部,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造血干细胞和基因工程中心。医院面向全国提供血液病诊断治疗的高水平服务。血液病医院有病床350张,床位使用率在90%以上。开设血液内科7个病区及血液儿科,收治各类贫血病人、急慢性白血病病人、出血性疾病病人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人。对常见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达国际先进水平。设有中西医结合科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和胶原系统疾病。设有外科、放射病科、实验检测中心、功能检查科、放射科。血液病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就诊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及亚洲部分地区。医院现有职工43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40人,包括高级职称人员4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每年接受全国各地进修学习人员100余人。该院特色门诊-血液内科门诊、中西医结合门诊、血液外科门诊、口腔科门诊、耳鼻喉科门诊、眼科门诊、放射病门诊。所有门诊科室周一至周五全天应诊。医院设有血液病专家会诊中心,中心有数名国内外知名的血液病专家应诊,每次会诊有三名专家参加,对特殊血液病、疑难重症血液病提出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咨询,答复就诊者咨询的一切问题。医院坐落于繁华市中心,环境优美,交通方便。院内设有门诊楼、住院楼、科研楼、实验检测中心、招待所。院内招待所对外提供住宿服务,方便外地患者就医。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血液病专科医院,集血液病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于一体,同时承担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医院中有“青年文明号”集体3个,其中,天津市市级文明号2个、市卫生局级文明号1个。目前,血液五科已经光荣地加入到“全国青年文明号”的行列。回首几年来的创“号”经历,我们强烈的感觉到唯有不断地在创新,才能使“青年文明号”永葆生机与活力。下面,以我院血液五科为例,浅谈创建体会:
血液五科是兼治血液肿瘤和干细胞移植、具有近50张床位的实力雄厚的临床科室。1998年被我院评为“青年文明号”;2000年被天津市卫生局评为“青年文明号”;2002年被团市委、市卫生局党委评为“青年文明号”;2004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卫生行业诚信科室”;连续三次被医科院评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科主任邱录贵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留学回国青年创业者”、“和平区十大杰出青年”、“医科院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今晚报》、《科技日报》、天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先后报道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业务工作

血液五科由31名医护人员组成,平均年龄29.9岁,35岁以下的青年24人,占77%,大专以上学历占74%。有党员7名、团员12名,党团员人数占总数的61%。在这个集体中,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有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护士长,有年轻有为的青年医护人员。这是一个年龄搭配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的集体。
血液学界知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钱林生教授是血液五科的老主任,是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研制成功的甲异靛至今还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从美国学成归来的邱录贵主任还兼任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副主任和天津市脐带血干细胞库主任,是干细胞移植专家。他主持的天津市脐带血干细胞库建设及技术研究获2004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护士长王雯是医院首批竞聘上岗的最年轻的护士长。
在三位领导的带领下,血液五科全体工作人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两年来,他们进行干细胞移植53例,逐渐形成了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骨髓瘤、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为主的整体治疗策略;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亲缘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护理方面,她们一改以往重疾病轻心理、重患者轻家属、重操作轻交流的做法,率先在所院制定了符合本科特色的护理哲理,倡导“四心行动”,即:细心以照顾、耐心以解释、爱心以温暖、热心以帮助。做到了生理心理兼蓄、患者家属并重、操作交流兼顾的整体护理模式,并且规范了服务用语,规定护理人员着淡妆上岗,工作人员全程微笑服务,这些充满人性化的服务措施使血液五科的护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得到患者和家属的普遍好评,两年来,患者问卷测试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以上。

服务方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在创建工作中,血液五科把“患者是上帝”的口号,变成了“患者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说“只有把患者当成与我们骨肉相连的亲人,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为患者着想。

血液五科把患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的标准,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先后制定了“承诺服务”、“首问负责制”和电话随访以及家访等工作制度。在血液五科住过院的患者手中都保留着一张“联系卡”,卡的正面是医院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背面是血液五科向患者承诺的服务内容。细心的医护人员发现,外地患者人地生疏,找不到商场购买生活用品,于是血液五科的工作人员便为患者准备了口罩、牙刷、毛巾、纸巾、针线包等生活用品,还自费购买了一台微波炉,方便患者就餐。患者出院了,一张小小的贺卡代表了全体医护人员的祝福,使患者心里暖暖的,贺卡背面如何休养、何时化验、如何用药、何时复诊写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出院患者对病情有了疑问,直接拨通科里的联系电话,就会有医护人员前来解答,免去了患者舟车劳顿之苦;复诊患者检查完毕不必等待结果,可以放心回去,血液五科的工作人员会将化验单寄回,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创建工作中,他们逐渐完善了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监督考核。“聆听信箱”这个好听的名字是血液五科的护士们起的,比起“意见箱”来,它充分起到了缓和医患矛盾,倾听患者心声的作用,护士长每周开启一次,将患者的心声记录下来,奖优罚劣,改进服务。血液五科病房中央最醒目的地方悬挂着“全科医护人员一览表”,照片、姓名、职务、职称,一览无遗。每季度评选一次的“患者最满意护士”是由出院患者无记名投票选出的,一朵小红花直接贴在“医护人员一览表”上,时刻警示和鞭策着医护人员的工作。
仅2004年以来,血液五科共累计拒收财物逾万元,无一例患者举报现象和重大差错事件发生,收到表扬信、锦旗数十封(面),接受患者口头表扬不计其数。
真情奉献一片爱心
血液五科医护人员“真情奉献、爱心相助”的原则,保证了创“号”工作的出色完成。和所有人一样,血液五科的医护员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做好工作,肩负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但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妥善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儿童节、中秋节、元旦、春节……在这些本应与家人团聚的日子里,血液五科的医护人员都会聚集在病房陪伴患者过节,给孩子们发一份儿童节礼物,给老人送一块中秋节月饼,对患者问一声“节日好”,细微之处见真情,这些小之又小的抚慰,却让患者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关怀。可是,有谁知道每当他们走出家门时,根本不敢再回头看一下眼含泪水的孩子和牵肠挂肚的父母。
患者需要做正常人血对照检查,赶上家属不在身边,总会有医护人员主动伸出手臂义务献血,有的患者过意不去,拿出钱物表示感谢,都会被医护人员婉拒,因为这样的事情在血液五科实在是小事一件,已经不足为奇了。
“愿望宝盒”是血液五科独有的特色。这个由科内青年党团员发起的活动已经延续了多年。起初医护人员只是想用这些钱帮助患者渡过难关,但是,那些渡过难关的患者总会主动将钱还上,以备有谁不时之需,渐渐地,“愿望宝盒”的外表已经破旧,但是血液五科医患之间诚信蔚然成风。遇到哪位患者过生日,“愿望宝盒”就会出其不意地为患者送上生日蛋糕或一份小小的生日礼物,那种幸福的感觉会时刻滋润患者的心田。当然,这些都是血液五科医护人员的杰作,为患者带来欢乐和健康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专业知识

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血液五科制定了完整的学习计划。护理组制定了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并将继续教育按学分登记在册,每月填写护士综合素质评定表,科内每月请医生大讲课一次,并组织护理查房一次;医疗组每月一次全院大查房,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每周两次全科查房,听主任分析每位患者的病情。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班、讲座、论坛以及国际交流,了解国际血液病研究进展。
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和全面的健康宣教,血液五科的医护人员还根据血液病患者的疾病特点,亲自动手制作了各类健康宣教手册,向患者介绍病因、发病机理、治疗护理、营养保健以及其他健康小常识,这不仅受到患者的欢迎,更增强了每个人的综合知识能力。

社会爱心

2004年初,“血液病医院青年志愿者驻社区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了,血液五科的主力队员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了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的志愿服务上。真正丰富和完善了服务理念――“患者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社会就是我们的大家庭”。
由我们发起的扶助一对残疾人夫妇的活动受到全院青年志愿者的响应。定期为残疾人检查身体,帮助他们打扫卫生、购买生活必需品,并捐款为残疾人添置了一辆轮椅,推着他们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这群热情的年轻人的做法深深感动了残疾人夫妇,一封饱含深情协议的感谢信翩然飞到了所院党委书记的案头。他们的事迹在天津电视台《我们同行》栏目中多次被宣传报道。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医院简介,

天使的微笑

一个偶然的机会,血液五科的一名护士知道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即将辍学,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科里的同事,于是这个孩子成了全科人关注的对象,在大家的资助下,孩子得以顺利进行学业,并考入重点高中。每到暑假孩子都会带着令人欣慰的优异成绩,拎着几个沉甸甸的大西瓜来到病房看望大哥哥、大姐姐们,每到这时都是医护人员最高兴的时刻,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健康成长。
一切的创新都离不开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创建工作始初,我院就成立了“号、手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组员由医务处、护理部、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团委等部门组成,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党委每年听取团委工作汇报时,“青年文明号”的工作都是重中之重,每年度的党委工作汇报中都把“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给全院职工。
默默的奉献、不懈的进取,年轻的血液五科散发着无限的活力。在创建所院、卫生局、天津市“青年文明号”的过程中,血液五科这个年轻的集体,已经走向成熟,正以“青年文明号”的信用、以“青年文明号”的示范行动,向患者和社会诠释着“青年文明号”的意义。

中华血液病网_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专家团队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

韩明哲主任医师

冯四洲主任医师 对血液病疑难病例的诊治也有独到的见解

杨栋林 主治医师 在常见及罕见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

黄勇 主治医师熟悉血液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熟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的治疗原则和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

病理科

陈辉树 主任医师 对骨髓、淋巴结和脾脏病理较专长

淋巴瘤诊疗中心

邱录贵主任医师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血栓止血诊疗中心

杨仁池主任医师

白血病诊疗中心

王建祥主任医师

中华血液病网_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获奖情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1、医院获得“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诚信建设单项管理先进单位”,获奖金10万元。
2、药剂科团支部获得“天津市学校系统优秀团支部”称号;
3、移植中心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
4、杨仁池同志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5、常子奎同志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
6、王建祥、韩明哲二同志获得“医保诚信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7、张磊同志获得“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8、马双同志获得“天津市教卫系统优秀组工干部”称号;
9、赵纯同志获得“天津市科技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0、李庆华同志获得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
11、刘雪梅同志获得“天津市统计局劳资统计先进个人
12、王庭顺同志获得“天津市公安局文保系统个人三等功”;

中华血液病网_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院所排名

2009-2014年院所连续六年荣获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血液科)排名第一。

2014-2015院所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血液病学)第一。

中华血液病网_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组织结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机关处室
党政办公室人力资源处医务处科教处护理部国有资产及设备管理处财务处行政基建处纪检监察审计处离退休工作处保卫处工会团委
科研结构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设6个学科:造血干细胞止血血栓与血管药理及药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免疫与生物治疗血液肿瘤分子生物学条件支撑室:中心仪器室动物室档案室图书馆
医疗结构
下设11个诊疗中心:贫血诊疗中心白血病诊疗中心干细胞移植诊疗中心淋巴瘤诊疗中心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MDS诊疗中心血栓止血诊疗中心血液病急救中心综合诊疗中心临床检测中心专家会诊中心非临床科室:输血科放射科药剂科五官科供应室手术室病理科营养科门诊办公室医保物价科收费室挂号室病案室网络科
教育
所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学单位设有4个博士点:细胞生物学药理学内科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设有6个硕士点: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物学内科学药理学
产业
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泰达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血液学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科技公司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招待所

中华血液病网_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治疗中心

白血病诊疗中心

白血病诊疗中心是以收治各类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为主的科室。分为两个病区,共有治疗床位90余张(其中千级层流隔离病床15张;普通病房有单人间,2人间,3人间)。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护理部人员30余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白血病诊疗中心以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化学治疗、预后因素分析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全国白血病化疗的领头羊。在这里进行了新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亚型-M2b的鉴定及其特征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即率先完成了国产化疗药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HA方案)与国际一线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的比较,确立了HA方案在国内AML化疗中一线方案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HA为基础的三药联合化疗方案(HAD,HAM,HAA和HAE)治疗AML的疗效观察,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统计分析近12年共243例原发、初治AML患者的疗效:完全缓解(CR)率达76.5%;完全缓解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29.6(0.5-153)个月,3年DFS率为46.2%,5年DFS率为43.1%。243例患者中位总生存(OS)为18.6(0.5-154)个月,3年OS率为37.7%,5年OS率为32.7%。白血病诊疗中心根据染色体核型结果将184例患者分为好、中、差三组,三组的CR率、中位DFS及OS分别为:好核型组95.8%、87个月、89个月,中等核型组80%、13个月、19个月,差核型组43.8%、0.5个月、11个月。三组的3年DFS率、5年DFS率分别为:好核型组62.1%、58.5%,中等核型组35.4%、33.7%,差核型组18.8%、18.8%。三组的3年OS率、5年OS率分别为:好核型组61.4%、57.9%,中等核型组35.7%、32.3%,差核型组18.8%、18.8%。为适应国情、民情,在上述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AML缓解后合理的治疗周期。近来在上述经验的基础上又对AML的整套治疗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根据染色体核型进行分组治疗、强调大剂量化疗的应用,以期降低难治耐药病例的发生、缩短治疗周期、提高长期生存率。本中心也是在国内最早开展难治耐药白血病研究的单位,国内首例CSA逆转耐药的临床研究在这里完成。最近对难治耐药AML的治疗又开展了以FLAG、MAC、AAC方案为主的治疗探讨,并取得了初步的疗效。另外,还总结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白血病治疗观察的经验:比如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常规骨髓穿刺的意义,杂合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体会,如何预防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等等。
这些宝贵的治疗经验均在国内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解决了许多国内血液学界困惑的问题。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一直是困扰国内血液学界的一个难题,疗效欠佳。白血病中心在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的治疗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方案,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IH2003方案)。统计分析近10年来的149例患者,诱导治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93.7%。中位无病生存(DFS)为13(1~97)个月,中位OS为17.5(1~97)个月。3年、5年DFS分别达34.1%、20.3%;OS分别为44.2%、36.5%。针对预后很差的Ph(BCR/ABL)阳性病例,(无骨髓来源的患者)采用联合化疗与格列卫或干扰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提高了CR率,延长了生存期。白血病诊疗中心拥有一支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护理队伍,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工作,开展了PICC、植入式输液港等新技术,十分重视业务学习,加强了生活护理,保证了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白血病诊疗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点和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药理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点。为与国际接轨,先后率先开展了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MICM分型及WHO分型诊断。主编或参与编写了多部血液学专著。完成了安吖啶,甲异靛,去甲氧柔红霉素,培门冬酰氨酶,复方黄黛片等多种药物的临床试验,参与了AMN107等药物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这些药物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临床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心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及基础研究的临床应用。开展了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急性白血病的体外药敏实验、微量残留白血病研究、白血病癌基因及白血病干细胞研究等。
中心既有经验丰富,学术造诣很深的老专家;还有临床经验丰富,留学回国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及富有朝气,勤学好问的博士生,硕士生,年轻医师队伍。同时我们还有一支专业护理经验丰富,技术娴熟,服务态度良好的护理队伍。我们愿意为国内外的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护理服务。

贫血诊疗中心

贫血诊疗中心主要开展红细胞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新技术、新策略的研究,收治各种类型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先天性和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伴有贫血的各种血液系统疑难病症以及主要表现为贫血的各种内科疾病。
贫血诊疗中心下设两个病区,现共有病床数103张,其中普通病床81张,千基层流病床20张,百级层流病床2张。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住院患者约1000余人,病床使用率在95%以上。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规范、准确,久负盛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一直居国内领先地位,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有效率高达70%以上,近年更是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了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型再障的新方法,初治患者获得80%左右疗效,且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使不少经费困难患者得到救治。千级层流病房的使用,降低了感染发生率,从而减低了总体治疗费用。在溶血性疾病方面,诊治了多种常见及罕见的先天或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P5’N缺乏症、热不稳定异形红细胞增多症等,使很多诊断不清或误诊的患者得到了合理的诊治。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等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方面,该中心及时了解国内外医疗动态,掌握新药、新疗法,力求达到最好疗效。中心在血液系统的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上更是首屈一指,曾诊断了多种国内外少见的一些疾病如先天性红细胞生成不良性贫血、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的抗磷脂综合征、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K/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等,使辗转于众多医院而未确诊的患者明确了诊断。
贫血治疗中心有一支医技高超、医德高尚的临床医疗团队,共有医护人员75人,医师20人,护理人员55人。高级技术职称4人,中级技术职称15人,初级技术职称56人。医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硕士学位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5人。护理队伍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全体护理人员的90%以上。科室成员多人获得“诚信个人”称号,科室本身也被评为“诚信科室”、院校级“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天津市市级“青年文明号”等。
中心承担着“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相关性研究”“增进造血干细胞体内迁移及造血重建能力的可行性移植策略研究”、“人造血干细胞体内归巢能力源间差异性研究”等研究项目,对贫血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研究以研究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血液病疗效为目的,开展研究适用于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的最佳预处理方案、疾病复发的有效预测手段及有效预防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病的发病机理及急慢性移植物病发生的有效预测方法与治疗方法、研究有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曲霉菌病防治方法、研究自体移植物体外净化的有效方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下设两个病区,普通床位72张,百级层流病床12张,千级层流病床12张。收治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及各类血液病疑难杂症患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对经典预处理方案全身放疗+环磷酰胺,马利兰+环磷酰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证明国人同样适合采用国际标准剂量预处理方案进行移植前预处理。此外,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半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血液病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型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常见血液病患者移植的长期无病生存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开展了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半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半身交替照射治疗,治疗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患者。到2007年8月,已移植各类血液病患者532例。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80%,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60%-65%;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长期无病生存率达47%;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8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55%,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60%;半身交替放疗治疗首次完全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42%。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拥有一支技术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医疗队伍,医护人员82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生15人,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6人,副主任护士2人,医护技人员近7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9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
医务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改善患者就医环境,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疗效,保证医疗安全为宗旨。同时积极配合天津市红十字会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协助天津市红十字会为志愿捐献者采集移植所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30多名医护技人员积极报名参加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开展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物进行体外净化处理研究,先后采用单克隆抗体、INW2等体外净化处理、CD34阳性细胞分选等方法,净化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研究合适的预处理方案、移植前强烈巩固强化治疗、移植后的维持化疗与免疫治疗,使急性白血病自体移植疗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高危因素、预测指标、有效预防与治疗方案;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残留病的检测、有效治疗移植后早期复发的方案;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间质性肺炎、肝静脉闭塞病等并发症的有效防治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承担着“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对损伤心肌的修复作用”、“同种反应NK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用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曲霉菌病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研究”。

血栓止血诊疗中心

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要开展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治疗新策略、巨核细胞与血小板的生理病理学特征以及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研究。
血栓止血中心病床46张。收治各种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并接诊全国各地转诊的各种罕少见疑难重症。
中心拥有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护理人员13名,博士生导师1人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5名。
血栓止血中心是世界血友病联盟的国家成员单位(中国)的执行部门,是中国血友病诊疗中心协作网的组长单位。在血友病的防治方面,负责组织翻译了血友病宣教手册共4册以及世界血友病联盟医学顾问Dr.PeterJones的Livingwithhaemophilia等科普书籍,免费向血友病患者发放。作为组长单位,在世界血友病联盟的资助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了全国血友病的登记注册工作,现正顺利进行。
血栓止血中心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中国人凝血因子IX基因中具有较高杂合率的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慢性IT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人,慢性ITP患者CD8+T细胞存在Tc1极化现象,并可能是由于GATA-3下调所致,上述结果已在国外SCI收录刊物上发表。目前承担着“DNA甲基化在慢性ITP发病中的作用”、“表观遗传学因素与ITP的关系”、“表观遗传学因素在慢性ITP发病中的作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精确诊断和定向干预”、“BayerHemophiliaAward(Clinicalscholarshipaward,2007)”、“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的研究”“减毒沙门氏杆菌为基因载体口服治疗血友病B的基础研究”、“中国人群的易栓症调查”、NNHFgrant:Improvethediagnosis,treatmentandawarenessofhemophiliainChinathroughscreeningandeducation.(2007.1-2009.12)等研究项目。

血液病急救中心

血液病急救中心是诊断和抢救血液学相关急、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对生命垂危的患者进行综合救治。
血液病急救中心拥有较先进的全自动分析心电图、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洗胃机、手术包、各种穿刺引流、各种包扎及搬运所用的担架及吸氧、吸引设备。现有急诊抢救室一间,留观病床16张。开展血液内科疾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凝血疾病等)的急诊诊治、危重病人的抢救、急诊病人留院观察及所有门急诊病人的成分血输注、抗感染治疗、小剂量化疗、鞘内注射等治疗。
血液病急救中心拥有一支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医疗队伍,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名,高年资住院医师4名,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9人,护士1人组成。医护人员均接受过正规的急救知识培训,有着丰富的临床血液学急诊救治经验,诊断准确,反应快速,措施果断。是一支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团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疗中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中心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髓系恶性肿瘤的诊治新策略为主攻方向。
病区设病床49张,其中千级层流隔离病床10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髓系恶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心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6名,护理人员19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7名。
本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WHO分型诊断和按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进行个体化治疗,中心提出的环孢霉素联合反应停治疗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方案已在全国推广使用。中心提出的伴i(17)(q10)、t(1;3)(p36;q21)和der(1;7)(q10;p1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独立的临床病理遗传学病种已基本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在国内首次报道了8p11综合征、外周血呈周期性波动的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等罕见骨髓增殖性疾病。对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和基因改变等实验室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格列卫治疗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并对其疗效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国内首次提出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期间白血病细胞比例是其独立的预后指标,可据此调整治疗方案。报道了国内首个系统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系列,5年无病生存率82%,达国际水平。
对髓系肿瘤的遗传易感基因进行了系统研究,证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细胞的遗传易感背景不同。在国内最先开展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个体化治疗,此策略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费用。

淋巴瘤诊疗中心

淋巴瘤诊疗中心是以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WHO2001年分类统称为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心。开展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临床诊断、临床治疗技术的研究。
中心下设两个病区,即常规治疗病区和强化治疗及移植病区。中心开放床位为72张,其中常规治疗病区床位46张,强化及移植病区床位26张,包括百级层流病床5张,千级层流病床5张。收治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
恶性淋巴瘤(ML):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预后评分等设计规范化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和方案,进行包括常规化疗、免疫化疗、强烈化疗以及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综合治疗。近年来我们报告了国内最大系列(150余例)侵犯骨髓的高危晚期侵袭性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治疗研究,采用CD20单抗联合强化治疗(免疫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细胞NHL患者的预期5上无病生存达到65%以上,对于预后很差的T细胞NHL采用强烈化疗诱导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也达到40%以上。
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我中心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的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心之一,诊断和治疗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2003年起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年龄≤60岁患者的一线治疗的一部分,设计了BDHMM03方案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目前,初治MM诱导治疗缓解率(≥部分缓解)达到80%以上,其中完全或接近完全缓解率(≥nCR)达到40%以上,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则达到60%以上。该中心2003年后诊治的MM的中位生存期已超过42月,较2002年时的27个月显著提高,已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是淋巴瘤中心的传统优势领域。通过十几年的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规范诱导缓解、早期序惯强化治疗巩固后进行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系统的脑膜白血病防治及移植后维持/免疫治疗的成人ALL整体治疗策略及方案,完成整体治疗的患者5年无白血病生存(LFS)达到60.5%±12.5%。这是国内迄今最系统的一套治疗成人ALL的方案,疗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慢性淋巴细胞血病(CLL):中心最近对我院1980年至2006年诊治的近400例CLL进行了随访分析,报告了国内最大系列的CLL病例,发现了我国CLL的一些临床及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开展CL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该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医生2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0-12人,70%以上医生具有硕士及博士学历;护士队伍有30余人,其中主管护师6人,70%以上护士具有大专及本科学历;实验室研究及技术人员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
中心作为血液病医院整体护理的示范科室,在建立血液病患者的整体护理模式上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获得了患者、医院、天津市护理协会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中心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2005年获得共青团中央和卫生部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
淋巴瘤诊疗中心目前承担着“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关键技术研究”、“-caterin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及意义”、“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及其预后分层意义”等项目研究,同时开展: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硼替佐米(万珂)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等多项临床研究。

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以各种儿童血液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不同儿童血液病病种制定出系统性诊疗方案,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定期的修订与完善。
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下设两个病区,共有治疗床位80余张,其中千级层流隔离病床6张,收治各种儿童血液病,包括各种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衰竭性疾病等。
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开展如下研究:
1.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髓外浸润特点研究研究发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诊者髓外浸润中以纵隔浸润最多见,并多见于T-ALL患儿。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诊时的髓外浸润常见部位为CNS、皮肤、眼部、胸膜等,多发生于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的M2、M4和M5型患儿。初诊时CNS浸润AML比ALL常见,中位年龄12岁,男性高白细胞者多发,发生CNS浸润最常见的是伴有t(8;21)异常的M2患儿。治疗中髓外复发主要在ALL患儿的CNSL,发病率14.5%。这一结果提示儿童少年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多见于T-ALL及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的M2患儿,与预后不良有关。为这些类型白血病患儿早期强化治疗、减少髓外复发、提高无病生存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2.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应用常规核型分析(CCA)、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2FISH)和RT2PCR技术,对ALL患儿骨髓或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t(12;21)和TEL2AML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发现t(12;21)染色体异常是我国儿童ALL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为非T细胞系免疫表型,以普通型ALL为主,多伴TEL等位基因丢失,临床表现和近期疗效与其他非T细胞系儿童ALL无显著差异。具有与国外报道不同的患儿特征:发病年龄偏大,m血小板计数和IgH重排率低,核型多为正常。通过对儿童Ph染色体阳性ALL(Ph+cALL)和成人Ph染色体阳性ALL(Ph+aALL)的对比分析首次得出Ph染色体阳性的儿童和成人ALL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CD34表达在成人组与整体患者组预后影响的差异可间接反映出Ph+aALL和cALL预后相关因素差异的结论。
3.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在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工作基础上,开展了儿童ALL的危险分组治疗,总的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标危组3年EFS和OS分别为91.5%和84.5%;高危组3年EFS和OS分别为55.6%和73.9%,与国际上报道的结果相当。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根据细胞遗传学异常进行分组治疗。对伴有t(15;17)易位的(低危组)AML采用降低毒性的强化(单用蒽环类药物)治疗,总治疗期12个月,5年累计复发率16%,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伴白细胞增高和凝血异常导致的早期死亡;5年累计EFS、DFS和OS分别为72.3%、85.0%和85.8%,总的治疗费用明显降低,生存质量显著;对伴有t(8;21)易位的(中危组)AML采用早期强化治疗,4年EFS、DFS和OS分别为(25.9±9.6)%、(28.4±10.4)%和(37.9±10.3)%。上述资料是有关儿童髓系白血病的研究的较大病例数的研究,这些工作的结果达到了国际报道的最好水平。
此外,中心还开展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ATG联合免疫治疗,有效率达80%。多年来诊治多例疑难儿童血液病,如CDA(儿童红细胞增生异常性贫血)、儿童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等。
儿童血液病中心拥有一支具备儿科和血液科专业知识的国内一流的高素质医疗团队。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0人,硕士学位6人。博士导师1人。护理队伍2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人。
目前承担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儿童血液病诊断、规范性治疗及预后评估研究”等科研课题。

中华血液病网_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大事记

2009年1月11日,我院血友病诊疗中心正式成立2009年1月15日,我院成功实施我国首例髋关节离断术2009年2月13日,中华骨髓库领导到我院调研天津血液病医院2009年3月14日,所院牵头组织“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精确诊断和综合治疗项目”启动
2009年3月23日,所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式启动
2009年5月9日,北大中辉瑞中国医院管理高级课程项目第三期模块在我所院开课
2009年5月20日,所院治理“小金库”及财务重点工作检查全面启动
2009年6月4日,卫生部、医科院到所院推荐考察党委书记人选
2009年7月17日,所院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验收
2009年8月11日,卫生部宣布任命常子奎为所院党委书记
2009年9月12日,所院首届中期工作会议召开
2009年9月16日,朝鲜卫生部代表团访问我所院
2009年9月17日,所院召开首届全国小儿血液学组贫血亚专业会议
2009年9月18日,我院启动全国巡讲团活动天津血液病医院2009年9月21日,临床检测中心建设全面启动
2009年9月23日,所院举办第一届血液肿瘤国际高峰论坛
2009年9月28日,所院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
2009年10月17日,美国北卡生物科技代表团到访所院
2009年10月22日,所院正式启动医院中心实体化
2009年11月12日,所院首届党建工作会议召开
2009年11月24日,院被卫生部制定为国家血友病信息管理中心
2009年12月2日,所院启动党支部换届改选
2009年12月11日,所院干细胞技术及应用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12月18日,所院启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2009年12月2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干细胞医学中心成立,挂靠我所院
2009年12月25日,我所院实验动物中心顺利通过天津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验收

中华血液病网_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地理位置


地图

地址:天津市南京路288号
乘车路线:(至海光寺站下车)8788708406066733906632659
641657149086698609638855
6811618324550842851643646
600954865631867628829675633
观光2路K3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30103/2517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医学、汉方医学和西方医学 汉方医学大糸

中国医学,简称中医,有4-5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代表之一。中医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立下了卓越的贡献。汉方医学是2000年前日本民族到中国学习时带回和中国高曾传授的中医,因为中医理论的高难度,没有中华文明基础的日本民族,以拿来主

曹雪涛院士:接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1月5日,该院校召开京津地区全体干部大会,宣布了卫生部党组关于院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任命曹雪涛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曾益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免去刘德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

中国最好的脑瘫医院上海明珠医院 云南最好的脑瘫医院

  中国最好的脑瘫医院专业治疗哪里好?脑瘫是一种复杂的脑部疾病,小儿脑瘫的危害很大,家长应该注意一定要早发现孩子的病情,及时对其进行治疗,患者最好选择专业的脑瘫医院确诊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一家好的治疗脑瘫

中国医学论坛报招聘 中国医学论坛报

   《中国医学论坛报》的创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美国Arthur M. Sackler(赛克勒)基金会的合作项目之一。  1983年7月10日创刊伊始,《中国医学论坛报》就将自己的读者群定位在中国数以万计的医药工作者身上,始终以提高读者业

声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医院简介,》为网友濄去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