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曦帆,男,1987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1991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杨曦帆: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学习工作经历:
1987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1991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进入成都音乐舞剧院交响乐团工作,1997年任三级演奏员;
1998年调入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工作,2002年任副教授;
2000年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师从余平教授,2003年毕业,获哲学硕士
学位;
2004年选为四川大学艺术学硕士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点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4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师从伍国栋教授,2007年毕业,获
文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
2007年起,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9-2011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联系导师,郑元者教
授;
2010年,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社会兼职: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
国际生态联盟江苏首席代表;
研究方向:
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艺术哲学、艺术人类学、文化生态学;
研究兴趣:
关注人与艺术,观察音乐生活,致力于人类宗教信仰、艺术精神、音乐行为、文化生态研究。
主讲课程:
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田野工作理论与实践、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专题研究、民族音乐学概论、文化人类学、音乐学文论写作、钢琴艺术史;
2008年起,担任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民族音乐概论》主讲教师;
2010年起,担任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主讲教师。
专著出版:
2009年,《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
编辑出版:
2010年,《回望30年――首届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纪念文选》,副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
发表论文:
2011年《修行梵音――藏传佛教觉囊派藏哇寺寺院器乐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1期
2011年《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综述》,南京艺术学院(音乐与表演版)第1期
2010年《白族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合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艺术学研究》第4卷,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民俗场景中的传统音乐:江南运河音乐文化的民俗与历史初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第4期;
2010年《非遗的视野》,人民音乐第11期;
2010年《小城镇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江南民间音乐为例》,艺术研究第4期;
2010年《本土文化的觉醒与应用――对于艺术人类学在“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实践的理论思考》,社会科学论坛第14期;
2009年《马奈乡的锅庄》,中国音乐第3期;
200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兼谈应用民族音乐学的视野与方法》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年《音乐学与大学精神》,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第4期;
2009年《石龙村的音乐生活――白族民间音乐调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第3期;
2009年《藏彝走廊乐舞文化的人文解读》,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第2期;
2009年《凉山彝族巫术乐舞考察与研究》,中国音乐第1期;
2008年《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白族音乐研究》,民族艺术研究第6期;
2008年《民族音乐学在“藏彝走廊”研究中的意义与实践》,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第4期;
2007年《“藏彝走廊”与相关少数民族乐舞文化研究》,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艺术学研究》第1卷,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康巴藏区民俗乐舞考察与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第3期;
2006年《社会学调查方法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实践》,艺术探索第S1期;
2006年《“羌姆”仪式中的音乐及意义阐释――“藏彝走廊”之乐舞考察》,中国音乐第4期;
2006年《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文化人类学视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第3期;
2006年《近二十年“藏彝走廊”乐舞研究述评》,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第3期;
2006年《音乐教育、多元化与现象学哲学》,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第1期;
2006年《2002年度专业音乐教育综述》(合著),2003中国音乐年鉴,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5年《音乐学的魅力――旁听“中国当代音乐学研究论坛”有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第2期;
2005年《本波教昌都寺的“羌姆”》,西藏艺术研究第1期;
2005年《一次全方位的学术回顾与反思――“中国当代音乐学研究论坛”会议综述》,中国音乐学第1期;
2004年《时间艺术:信仰的社会表达》,载《圣俗边缘-西部社会的环境、信仰和行为》(第二十二章),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2004年《音乐学专业在我国综合性大学中的发展道路》,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第3期;
2004年《论黑格尔的辩证音乐思想》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第2期;
2004年《音乐现象学的美育视域》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第1期;
2003年《传统艺术的困境与道路》民族艺术研究第6期;
2003年《从黑水县俄恩村铠甲舞看岷江上游村寨祭祀的尚武精神》,载《中国四川西部人文历史文化综合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版;
2002年《丽江洞经音乐与其人文地理环境》,载《玉振金声探东巴――国际东巴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
2002年《二十世纪西方表现主义音乐的人文精神》艺术广角第4期;
2002年《从思想史角度看西方音乐观念的一个演变――从柏拉图到尼采》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第4期;
2002年《八美的诵经会》西藏研究第3期;
2002年《区域文化视野中的丽江洞经音乐》宗教学研究第2期;
2001年《论丽江“白沙细乐”的风格形成与现代化发展》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第9期;
2001年《论四川嘉绒藏区铠甲舞的藏传佛教文化背景》西藏研究第3期;
2001年《巴赫的意义》东方艺术第2期;
2001年《商业社会中的传统艺术》民族艺术研究第1期;
2001年《论嘉绒黑水铠甲舞的传统与风格》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第1期;
2000年《论音乐表演学的建立与意义》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第3期;
2000年《丽江洞经音乐的多元文化背景与审美风格》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第1期;
1999年《对现代音乐美的哲学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第4期;
1999年《丽江洞经音乐――一项文化融合的遗产》,载《哲学 宗教 艺术》论文集,中国宗教出版社版;
调查报告:
2007-2009年,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子课题项目《白族音乐现状及保护与开发研究报告》(合著);
2010-2011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旅游文化传统民族音乐保存与传播现状调查”(指导);
2010-2011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佛教音乐的源流与现状”(指导);
2009-201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音乐类民间艺人调查”(指导);
2008-200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现状调查”(指导);
课题信息:
2010-2011年,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信仰民俗活动中音乐行为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2008-2010年,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7-2009年,参加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子课题项目“白族音乐保护与开发研究”;
2007-2009年,主持校级课题“江南运河音乐文化的传统与现状”;
2005-2007年,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计划”;
2002-2004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民族地区宗教心理与社会情绪调查”;
1999-2001年,主持四川大学校级课题(“北美基督教基金”赞助):“纳西古乐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
获奖信息:
2010年,南京艺术学院“薪火321计划”学科骨干教师;
2008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8年,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2007年,南京艺术学院冯建亲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
2003年,获四川大学陶国喻论文奖;
2003年,获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
2002年,获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
教学获奖:
2009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玩乐中的小曲堂――海州五大宫调现状调查》,
获南京艺术学院“冯健亲优秀学位论文(学士)奖学金”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