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概念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代表作品是1937年由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白雪公主》。这部电影为迪斯尼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并形成了以后动画片生产制作的典范。由《白雪公主》派生出来的一系列有关主题、任务、结构、风格、样式的经验,不但成为了迪斯尼公司奉行的金科玉律,同时也成为以后大部分商业动画电影制作所仿效的重要典范。
迪斯尼标志主流概念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代表作品是1937年由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白雪公主》。这部电影为迪斯尼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并形成了以后动画片生产制作的典范。由《白雪公主》派生出来的一系列有关主题、任务、结构、风格、样式的经验,不但成为了迪斯尼公司奉行的金科玉律,同时也成为以后大部分商业动画电影制作所仿效的重要典范。对于投资巨大、生产周期漫长的动画电影来说,这些规则和规律尽管从来没有成文法律或有约束力的规定来加以确定,但它们一直为大多数动画电影的制作者所遵循,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迪斯尼”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主流”的代名词。当然,在美国制作主流动画片的公司并不只有迪斯尼,华纳、哥伦比亚、派拉蒙、梦工厂、皮克斯等许多电影制作公司也都生产和制作具有明显主流风格的动画影片,尽管这些公司都在有意识地同迪斯尼的影片保持距离。
由于动画和商业上的成功,迪斯尼在美国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文化向世界输出。而其文化内涵,就是将其所涉及的事物美丽化、单纯化和消费化。知道今天,迪斯尼的动画片尽管有所改变,但是基本上还是保持着它固有的传统。因此,主流动画片,是指那些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具有相对固定模式和文化内涵的动画影片。
美国动画电影_美国主流动画电影 -美国主流动画片的对象
米老鼠
迪斯尼早期动画默片,最初的放映是加在一部剧情片的前面放映的,并且事先不加任何宣传,甚至连片名都不让观众知道。这种做法有一个名称,叫“预演”,完全是为了观察观众的反应。迪斯尼以米老鼠作为明星的第一部成名作《威力号汽船》,便是在一部名为《打群架》的故事片前面加映而大获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肯定剧场中的观众绝大部分是成人。事实证明,在早期的迪斯尼动画片中,大凡成功之作,同成人的关系似乎远比同儿童的关系要大。有人对《白雪公主》作出如下评价:“这部影片的主题触动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白雪公主和她可怕的继母的斗争变成了一个生动的隐喻,像是指一个即将卷入世界大战的国家的恐惧,在这场战争中,罪恶的黑暗势力似乎威胁到美国的生存。”这样一种隐藏在动画电影中的成人化现象,尽管有时候不能直接从影片本身读出,但却是一种事实。而在今天制作生产的电影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这种痕迹:《狮子王》的主人公辛巴放弃悠闲生活选择战斗,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血缘、家族的责任感,对儿童来说显然是过于深奥,而且辛巴的回归多少含有复仇的意味,这是对成人潜意识的一种满足,对儿童则毫无正面意义。《冰川世纪》、《熊的故事》所展示的对于血仇艰难的宽容和谅解,对于成人来说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但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主题不仅过于沉重,同时也不容易理解,因为在儿童的观念中尚无血仇概念,何谈宽容和谅解?
儿童成为动画片的主要观众只不过是动画片商业运营的附属成果,而作为家长的成人在刻意地维护动画作品的某种纯洁性。作为家长的成人要帮助他们的孩子学会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学会压抑自己的情感,以使孩子能够在社会上与他人和睦相处,获得生存的基本能力。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为自己的孩子挑选电影作品时,其标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同他们自己的所欣赏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从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对动画片的观众进行理解的话,就会看到,儿童作为主流动画片的对象仅仅是一种社会的表象,这样的看法会加深我们对所谓的“主流”动画电影的理解。
因此我们可以说主流动画电影的对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群体,而是以成人为背景的儿童群体。
美国动画电影_美国主流动画电影 -美国主流动画片的表现形式
1人物造型的符号化
美国主流动画片中,一般都会将人物性格直接表现在造型上。影片《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的美貌,小矮人的可爱,皇后的可怕等等,都直接在造型上予以表现。这样一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在《狮子王》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辛巴的造型活泼可爱,而他的叔叔,那个弑君篡位者的脸上,则被画上一道刀疤。最近美国杨百翰大学审视了过去70年来43部迪斯尼动画电影进行角色分析并整理出报告。报告指出,电影中的负面人物往往都能和老人家挂上钩,在造型上也往往都被刻画成“无牙、驼背和声线沙哑,甚至是胸脯低垂。”报告指出:“在15%的电影里,只有老人的形象是负面的;70%以上的电影内含至少1个不讨好的老人角色。在超过60%的电影中,长者角色都是男性,超过80%的都是白人。”
狮子王
在造型上的爱憎分明,是同整个的剧作风格密切相关的。只有在剧作中人物的行为保持前后的一贯性,造型才有可能将他们符号化。例如《白雪公主》中对白雪公主这个人物的用光、透视角度、行为动作等方面都区别于其他人物。
20世纪90年代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如果故事中人物的性质不再保持从头到尾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不再是简单的“好人”与“坏人”,那么造型就无法维持将其符号化的特点。这些形象的塑造更依赖于人物行为在故事中的发展,而不是造型。如《冰川世纪》中的剑齿虎就不能被设计成一个让人心生厌恶的形象;《怪物公司》中的毛怪也不能让人感到面目可憎。
另外,人物的审美观念的改变也对动画电影的造型有所影响。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一般人们所保持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在世纪末有了很大的改变。60至70年代西方前卫的“嬉皮”和“流行音乐”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到世纪末已经为一般大众所接受,如破损的牛仔服装、迪斯科舞等等。在视觉上,人们也能接受更多的并非和谐的色彩对比、不流畅的线条以及怪诞的造型。这样一种文化的,审美观念的改变,在动画片中尽管表现得十分缓慢,但还是有所改变。这特别表现在美国除迪斯尼之外的一些制片公司。如梦工厂2001年制作的《怪物史莱克》中,公主最后变成了一个面目丑陋、体态臃肿的姑娘。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样的结局恐怕是当时的观众所难以接受的。梦工厂制作的《小鸡快跑》在造型上走“丑化”的漫画路线,所有造型看上去都显得臃肿而笨拙,绝不以任何灵巧示人。
小鸡快跑
总的来说,美国的主流动画片在造型上走的还是“甜美”路线。这特别表现在迪斯尼公司的影片中。从1937年的《白雪公主》到2002年的《星银岛》,不论是影片的主角是人或是动物,主要正面人物的造型都是“帅哥”、“美女”型的,很少有例外。甜美路线除了为迪斯尼赢得票房,还为迪斯尼开辟了一块巨大的商业空间。迪斯尼乐园的开创便是以这些卡通明星作为号召的。另外,某些甜美造型还吸引观众购买相关产品,从而为迪斯尼带来额外收入。
2 回避视觉上的暴力刺激
对于视觉上的暴力刺激,美国主流动画电影的处理是十分小心和保守的。当故事中出现了无法回避的暴力场面时,影片的制作者也会在画面的处理上尽量做得“温文尔雅”。如“钟楼怪人”的开头,法官弗罗洛从吉普赛女人手中抢夺婴孩,一脚将其踢倒在地,吉普赛女人的头撞在台阶上死去,但是地上并不表现鲜血;在最后攻打圣母院的一场戏中,许多士兵被嘎西莫多扔下的东西砸中,影片中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处理,使得暴力场面变成了戏剧式杂耍,同样也是没有一滴血。这样的方法在早期的动画电影中非常多见,例如猫和老鼠等,都变成了喜剧式的打斗,从而脱离了暴力的范畴。在《风中奇缘》里,白人汤姆斯开枪打死印第安人高刚,高刚倒在水中,影片同样没有表现流血,无论是在水中还是在人的身上。在《花木兰》中,一些血腥杀戮的场面被放在了幕后。单于让两个被俘的汉军士兵回去报信,他对着两个汉军士兵走开的背影说:“报信需要几个人?”一个蒙古士兵拉开了弓回答说:“一个。”射杀汉军士兵的画面则不予表现。在主流动画片中,诸如此类回避暴力或至少是将暴力的刺激程度降低的例子不胜枚举。
花木兰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主流动画电影回避暴力主要使用的方法有3种:第一,回避。将暴力场面放在幕后处理;第二,淡化,不直接表现暴力的后果,如血;第三,戏剧化,通过夸张变形使得暴力的行为变得滑稽可笑,从而避免了暴力的视觉刺激。
3 爱情贵族化
也许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爱情一直是属于贵族的奢侈品。因此贵族式的浪漫爱情成了人们的理想。自从《白雪公主》描绘了公主和王子的爱情以来,几乎所有与爱情有关的动画电影所描绘的都是王子或公主的爱情,连动物也不例外。例如《小美人鱼》描写王子和美人鱼公主的爱情,《风中奇缘》描写平民和印第安公主的爱情,《虫虫攻击队》则是蚂蚁平民和蚂蚁公主的爱情等等。还有一些影片,尽管没有明确人物的身份,但通过环境和周围人物的对比,使某些人物显示出非同寻常的优越感。例如以狗为主角的影片《小姐与流氓》,淑女养尊处优,挂着象征高贵身份的狗牌,从来不知道“民间疾苦”为何物,它同流浪汉之间的爱情,看起来至少是一种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爱情。特别是饭店主人看到流浪汉带来的淑女后,为它们准备的音乐晚餐,更加强了这种气氛。
不过也不能说绝对没有例外,如《小鸡快跑》、《泰山》这样的影片表现出来的爱情便没有涉及贵族化的模式。不过从猩猩的观点出发,泰山也是“部落首领”唯一的养子,其身份也可以算是“王子”。而《小鸡快跑》里的爱情并不是影片的主要情节,爱情只是故事的点缀而已。
美国动画电影_美国主流动画电影 -美国主流动画片的结构
1 歌舞剧结构方式
白雪公主
美国主流电影中一种很重要的结构方式就是载歌载舞的歌舞剧方式。这种结构方式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影片的娱乐性。当美术的因素进入电影,同电影一起构成动画这样一种电影样式,从形式或功能上均区别于剧情电影。但是动画电影不能像剧情电影那样提供逼真的视听幻象,使观众完全忘我地沉溺其中,因此它只能在另一个领域中发挥其特长,充分地利用其在艺术上的优势,给人耳目以视听节奏,使人在欣赏时得到完全不同于剧情电影的享受。动画电影中的歌舞形式不同于一般电影的歌舞剧形式,更不同于舞台的歌舞剧。这是因为,一般歌舞剧的舞蹈展现的是人的肢体语言,而动画电影表现这一点则非常困难。因此,动画电影的歌舞中,实际上是以歌为主,以舞为辅,并发展出了一些动画特有的表现歌舞的方式。
(1)正常动作节奏化
动画电影中所表现的舞蹈许多都是将人物的动作节奏化,使叙事的场面能同音乐匹配。如《白雪公主》中,小动物们在白雪公主的指挥下洗刷餐具和打扫房间的动作便是完全舞蹈化和节奏化的。这种行为看起来往往是日常生活举止,却有意无意配合了音乐,因此可以被成为“节奏化行为”。同样,影片《埃及王子》的开头表现劳苦大众在皮鞭下劳动,在音乐的配合下,所有的劳动,包括画面的设计和剪接,都在节奏上对音乐进行了支持。
(2)图案化
这种方式主要是以图案变化的形式来同音乐匹配。《狮子王》中两只小狮子不听乌鸦的劝阻,前往象坟的途中与动物们的一场舞蹈是以图案的方式来结构的。《小美人鱼》中螃蟹劝说小美人鱼留在海底时的一段歌舞也同样是以图案的方式来结构。迪斯尼很早就意识到了图画本身所具有的音乐性,在《幻想曲》中,他对动画所具有的这种能力进行了实验。“图案舞蹈”的出发点在于绘画本身,因此对于音乐和舞蹈的支持并不是很有力,处理得不好很容易使人感到乏味,因此迪斯尼在处理这一类舞蹈时,往往会加入一些幽默滑稽得表现,以调剂可能出现得观众注意力的转移。如在《狮子王》中,两只小狮子的唱段中,便安排了大象最后将乌鸦坐在屁股下压扁的搞笑细节。
(3)仿真
这种方式不太常见,可能是因为制作上比较困难的缘故,其实就是模仿舞台,或者也可以说是仿真舞蹈。其方法就是将真人舞蹈拍摄下来,然后再通过摩片的手段将其在动画片中还原,用于动画片中的人物。当然也可以在变形之后用于动物或其他物体,不过得到的往往是其他效果,而不再是舞蹈。这样的做法同舞台艺术纪录电影的方法相似,观众能够通过动画片欣赏到人类肢体语言的魅力。如《白雪公主》,晚餐后白雪公主同七个小矮人的舞蹈等。
以上罗列的三种动画片的舞蹈方式是典型状态,在许多影片中往往是将各种典型形态混合使用。如《小美人鱼》中,寄居蟹指挥动物们集体演唱的“接吻”歌,从指挥演唱这一形态上来说,影片的这一片段属于间接的“节奏舞蹈”,因为所有的行为都是这个环境中应有的逻辑行为,并不是歌舞的特设;但从画面构图来看,则又是图案舞蹈。并且,其中还包括几只弗拉明戈鸟按住嗓音极差的海鸥,不让它们唱出声音来的喜剧片段。
早期模仿舞台歌舞剧的结构方式,如《白雪公主》,影片中女主人公的动作几乎完全是舞台化的。不过,今天动画片中的歌舞剧表现方式,即便是在相当舞台化、表演化的情况下,舞蹈和歌曲的使用同舞台歌舞剧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距离,如《埃及王子》,尽管影片中的人物如同舞台上一样开口唱歌,但舞台的环境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电影的蒙太奇手段和绘画的手段。所以这一类影片的结构可以说是一种被电影化和美术化了的歌舞剧结构。
2 搞笑贯穿人物
怪物史莱克美国主流动画电影强调整体的娱乐性,而且几乎是将这一点强调到了极致。这表现在主流动画电影避免悲剧性结局,在结构上也力图避免将故事叙述得过分沉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主流动画电影在结构上的另一个特点:搞笑贯穿人物。搞笑贯穿人物的设置在相当一部分的主流动画电影中都可以看到,《风中奇缘》中的獾、啄木鸟、狗,它们不但在影片中起调节气氛的作用,同时还起着象征的作用。作为印第安公主波卡洪塔斯的朋友,獾、啄木鸟同白人贵族的狗之间的冲突和以后的和解,象征了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可能,同时也反衬出狗主人的冥顽不化。《花木兰》中的小龙和蟋蟀,它们指导木兰如何才能像个男人似的在兵营里生活,闹出不少笑话。《狮子王》里多嘴多舌的乌鸦,《阿拉丁》里的小猴子阿布等等,有时候不但起气氛调节的作用,还能够在结构上起作用,推进故事的发展,如影片《星银岛》,吉姆为了追墨菲而无意知道了赛勒巴的阴谋,两人反目成仇,故事的矛盾由此激化,被推向转折。
在美国动画电影的早期,迪斯尼的影片中应该说都是搞笑的人物,那时候以生产短片为主,搞笑是这类影片唯一的目的。当第一部长片《白雪公主》问世时,整个电影的结构起了变化,不再将搞笑作为唯一目的。因此搞笑的人物在影片中退居次要地位,如7个小矮人。在以后的长片制作中,正剧的味道越来越浓,搞笑如同漫画的风格一样,随着长片的发展,在动画电影中的地位步步后退,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搞笑贯穿人物。这些搞笑角色的设置,一方面是因为结构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调节影片的气氛,使影片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或者也可以说,至少使主题沉重的影片对于儿童观众来说不再那么沉闷。
搞笑贯穿人物除了搞笑之外,还起一种“矫枉”的作用。美国主流动画片强调影片的教育作用,正面人物不免会显得过于完美。“完美”可以是一个褒义的词,它同样也能被阐释为“单调”、“乏味”等贬义。过于完美的事物往往会同现实生活中的观众拉开距离,使人觉得不那么可亲可爱,这是影片制作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搞笑贯穿人物往往在“完美”和“世俗”之间搞调和,使走向纯粹的完美能染上一些世俗之气而显得不那么可敬可畏。在《小美人鱼》中,如果没有寄居蟹奥巴斯丁在一旁担任“监督”的角色,小美人鱼浪漫而纯洁的爱情就会因为缺少意识形态上的障碍而显得理所当然和不那么珍贵。在《怪物史莱克》中,如果没有懦弱、胆小和处处打退堂鼓的驴子,又怎么能显出史莱克的坚定和执着?《花木兰》则是一个“矫枉”反用的例子。动画片中的花木兰不再是传说中的英雄,而是更富有现代色彩的女性,她的替父从军的英雄理想,需要小龙和蟋蟀的帮助才能实现。一般来说,大凡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都不是理想化的“英雄”,而是“转变人物”或者“中间人物”的话,搞笑贯穿人物便会起到反向作用,帮助他们成为理想的英雄,如影片《星银岛》中赛勒巴的“宠物”墨菲。赛勒巴在影片中是一个转变人物,最初给观众的印象是狡猾而凶恶的强盗头子,而他的宠物尽管调皮却善良纯真,从不参与主人的任何阴谋,反而成了与其主人对立的另一个影片主人公吉姆的朋友,从而在吉姆和墨菲的主人之间建立起一个可以沟通的桥梁,使赛勒巴最后的转变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基础。
3大团圆结局
白雪公主
以大团圆结局的影片不仅仅是动画片,也曾经是剧情电影结构的主要方式,好莱坞以这样一种类型结构的影片博得了“梦幻工厂”的称号。在今天的剧情电影中,人们不仅希望看到“好人好报,恶人恶报”,同时还希望受到启迪和开启思索,因此大团圆结局已经不可能一统剧情电影的天下。但是在动画电影中,这样一种结构方式至今仍然是主流动画电影中最基本的样式。我们能在多数美国主流电影中找到这样的例子:
《白雪公主》中,千里迢迢赶来的王子的最后一吻,让白雪公主死而复生,悲剧式的结尾霎时演变成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风中奇缘》中,印第安酋长的女儿阻止了父亲的杀害白人俘虏的行为,避免了一场战争,白人同印第安人取得了谅解。
《钟楼怪人》的结尾,则完全离开了原小说的悲剧情节,一改嘎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双双惨死的结局,让巴黎人民为嘎西莫多欢呼,让爱斯梅拉达和腓比斯终成眷属。
美国动画电影_美国主流动画电影 -美国动画电影的主题
美国主流动画片中的主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强调教育的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公认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
虫虫特工队
在剧情电影往往有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但一般都会尽量往规范所能许可的边缘上靠,以期吸引大量观众,但是动画片则不同。在表现爱情的情况下,动画片没有婚外恋、三角恋、同性恋的问题,即使是早恋问题也会刻意回避;同时,杀人和复仇也是美国主流动画片严格的禁忌。在影片《花木兰》中,最后决斗的一刻,凶恶的单于被木兰夺去宝剑,木兰并没有马上将其杀死,而是多此一举地将他身上的衣服钉死在屋脊上,让小龙木须点着的火箭将其射走。在《狮子王》中,刀疤仅仅是被辛巴打败而已,最后则是被刀疤的盟友,一群土狼说杀死。在《虫虫攻击队》中,凶恶的蝗虫最后被蚂蚁弗莱克引诱至鸟巢成为小鸟的美食。
(二)邪不能胜正,正义和善良永远战胜邪恶和贪婪
美国的主流动画电影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悲剧。正义的一方无论多么软弱,最终一定会战胜敌人。为了使故事具有悬念,正义一方则往往处于劣势,甚至是不成比例的弱势,如何让这些“弱势群体”令人信服地战胜敌人成了美国主流动画片中经常碰到的一个课题
1、神迹
神迹是指以神的力量获取胜利。最典型的是早期影片《白雪公主》,王子以他的吻来救醒公主。《埃及王子》中的先知摩西带领着他的族人摆脱追兵的方法是让神迹出现,大海让出了一条路。
2、智慧
通过智慧,弱小者使自己变得强大,从而战胜敌人。在《阿拉丁》中,阿拉丁在最后关头急中生智,诱使邪恶的宰相变成一个精灵从而收入灯内。所以这种方式是以强制强,以智慧来创造强者。
3、坚韧和勇敢
往往是以不惜牺牲个人的英雄行为来战胜强者或克服困难。这些英雄有时并不具有超强的能力,但是却具有超强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小马王》中的马王,则踢开了铁链,使群马逃出了白人之手,回到了自然。
4、全体动员
以集体的力量战胜敌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模式,如影片《小鸡快跑》中,所有的小母鸡齐心协力制造飞机,最终成功战胜了贪婪的敌人,逃出养鸡场。
5、混合
失落的帝国
有些影片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了多种不同模式。如迪斯尼影片《失落的帝国》,便将神迹、个人英雄和全体动员结合在一起。当手无缚鸡之力,狂爱古代文明的迈罗要独自一人去救被掳走的公主,他的行为感动了众人,于是大家一起利用飞行器前往救援,最后战胜了贪财而邪恶的军人罗克。
(三)长于猎奇而对文化内涵有所忽略
美国主流动画电影为了保持其主题的纯洁性和教育功能,可以说是“为所欲为”。从那些改编自童话、传说、历史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美国的动画电影在那些与其自身文化和观念相抵触的地方,都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原作的精神、思想及其文化的内涵。因此,大凡在美国主流动画片中所出现的、有关非西方文化的东西,大多给人一种非驴非马的感觉。
美国动画电影_美国主流动画电影 -参考资料
http://www.dongke.org/bbs/viewthread.php?tid=5859
http://www.mtime.com/my/755810/blog/91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