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 洪涝-简介,洪涝-分类

洪涝是一种自然灾害,也叫洪水,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洪灾_洪涝 -简介


洪涝

洪涝,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

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涝”,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的积水成灾。

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洪灾_洪涝 -分类

灾害类别


世界1963-1992洪涝次数表格

洪涝: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湿害。

洪水: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涝害: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

湿害:洪水、涝害过后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

引发类型

暴雨洪水
山洪
泥石流
融雪洪水
冰凌洪水
溃坝洪水
湖泊洪水
天文潮
风暴潮
海啸

洪灾_洪涝 -发生季节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四季都可能发生。

春涝:主要发生在华南、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

夏涝:夏涝是中国的主要涝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黄淮平原。

秋涝:多为台风雨造成,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和华南。

洪灾_洪涝 -全球分布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在中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

洪灾_洪涝 -形成原因

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经济属性。

自然条件

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社会经济条件

人为方面:植被破坏严重 。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洪灾_洪涝 -特点


洪灾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

范围广

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中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水量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中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时有发生。

发生频繁

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次。

突发性强

中国东部地区常常发生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而江河防洪能力又较低,因此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强。1963年,海河流域南系7月底还大面积干旱,8月2日至8日,突发一场特大暴雨,使这一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山区泥石流突发性更强,―旦发生,人民群众往往来不及撤退,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

损失大

如1931年江淮大水,洪灾就涉及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8省,淹没农田1.46亿亩,受灾人口达5127万,占当时8省总人口的25%,死亡40万人。1991年,中国淮河、太湖、松花江等部分江河发生了较大的洪水,尽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进行厂卓有成效的抗洪斗争,尽可能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全国洪涝受灾面积仍达3.6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9亿元。其中安徽省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9亿元,约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的23%,受灾人口4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6%。

洪灾_洪涝 -洪灾等级

等级划分标准


特大洪涝灾害

1、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特大灾。

(1)、在县级行政区域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指减产八成以上,下同):占播种面积的30%;
(2)、在县级行政区域倒塌房屋间数占房屋总数的1%以上,损坏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的2%以上;
(3)、灾害死亡100人以上;
(4)、灾区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以上。

2、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大灾。
(1)、在县级行政区域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10%;
(2)、在县级行政区域倒塌房屋间数占房屋总数的0.3%以上,损坏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的1.5%以上;
(3)、灾害死亡30人以上;
(4)、灾区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以上。

3、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中灾。
(1)、在县级行政区域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1.1%;
(2)、在县级行政区域倒塌房屋间数占房屋总数的0.3%以上,损坏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的1%以上;
(3)、灾害死亡10人以上;
(4)、灾区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洪涝灾情等级细分

等级划分标准的轻灾等级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将洪涝灾情等级细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轻灾一级:灾区死亡和失踪8人以上;洪涝灾情直接威胁10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以上。
轻灾二级:灾区死亡和失踪人数5人以上;洪涝灾情直接威胁5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轻灾三级:灾区死亡和失踪人数3人以上;洪涝灾情直接威胁3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水库、堤防险情等级划分

1、一类险情:暴雨洪水引起水位迅速上涨,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等枢纽部位出现可能引起水库大坝出现溃坝(垮坝)、堤防溃堤,将会造成水库下游或洪泛区500人以上受灾;或直接威胁到20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险情。

2、二类险情:暴雨洪水引起水位迅速上涨,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等枢纽部位出现可能引起水库大坝出现溃坝(垮坝)、堤防溃堤,将会造成水库下游或洪泛区300人以上受灾;或直接威胁到10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险情。

3、三类险情:暴雨洪水引起水位迅速上涨,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等枢纽部位出现可能引起水库大坝出现溃坝(垮坝)、堤防溃堤,将会造成水库下游或洪泛区500人以上受灾;或直接威胁到5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险情。

洪灾_洪涝 -危害

洪涝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

经济损失


洪涝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中国的雨涝1951―1990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万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

环境破坏

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

水源污染

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混浊,有悬浮物等。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

食品污染

洪涝灾害期间,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影响,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生物滋生


城市洪涝

1. 蚊虫滋生:灾害后期由于洪水退去后残留的积水坑洼增多,使蚊类滋生场所增加,导致蚊虫密度迅速增加,加之人们居住的环境条件恶化、人群密度大、人畜混杂,防护条件差,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而导致蚊媒病的发生。

2.蝇类滋生:在洪水地区,人群与家禽、家畜都聚居在堤上高处,粪便、垃圾不能及时清运,生活环境恶化,为蝇类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促使成蝇密度猛增,蝇与人群接触频繁,蝇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3. 鼠类接触增多:洪涝期间由于鼠群往高地迁移,因此,导致家鼠、野鼠混杂接触,与人接触机会也多,有可能造成鼠源性疾病暴发和流行。

传染病流行

1.疫源地的影响:由于洪水淹没了某些传染病的疫源地,使啮齿类动物及其他病原宿主迁移和扩大,易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出血热是受洪水影响很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的疫源地也有直接的影响,如因防汛抢险、堵口复堤的抗洪民工与疫水接触,常暴发急性血吸虫病。

2.传播途径的影响:洪涝灾害改变生态环境,扩大了病媒昆虫孳生地,各种病媒昆虫密度增大,常导致某些传染病的流行。疟疾是常见的灾后疾病。

3.洪涝灾害导致人群迁移引起疾病:由于洪水淹没或行洪,一方面使传染源转移到非疫区,另一方面使易感人群进入疫区,这种人群的迁移极易导致疾病的流行。其他如眼结膜炎、皮肤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触,增加传播机会。

4.居住环境恶劣引起发病:洪水毁坏住房,灾民临时居住于简陋的帐篷之中,白天烈日暴晒易致中暑,夜晚易着凉感冒,年老体弱、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易患病。

洪灾_洪涝 -防治方法

控制

洪涝 洪涝-简介,洪涝-分类

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

防治方针

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加强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江河量。对此,应在江河流域封山育林、限制采伐、涵养水源、治洪先要堵住水土流失这个洪灾之源。在山区做好水土保持,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重要环节,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种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

第二,扭转重库轻堤,重建轻管的倾向。增加防洪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尽快扭转江河防洪能力普遍偏低的的被动局面。修筑江海堤围,做好防治屏障,并建立排灌两用抽水机站。

第三,疏通河道,还地于水,提高防洪行洪能力。消除堤坝内人为障碍物,严禁和限制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坚持退耕还湖,加快江河的水电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发挥工程防洪调蓄的作用。

第四,增强水患意识,提高大江大河防洪除涝能力。在江河的上游和各河流汇集的地方兴修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夏涝冬枯的变化。

第五,切实抓好计划生育,防止人口剧增。

第六,提高气象、水库的监测、预报水平,准确预报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变化。

具体措施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

从整个流域上、中、下游、山区、平原、丘陵、洼地全面规划和治理,做到河库相通,塘堰相连,大、中、小水利工程结合起来,化水患为水利。此外,还需注意如下具体措施:

(一)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涝发生时,雨水及时排出。

(二)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

(三)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

(四)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喷药防虫治病,加强田间管理。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五)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

洪灾_洪涝 -重大洪涝


广西洪水

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后,洪涝受灾面积年均1.34亿亩,成灾面积0.76亿亩,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从1950年至1994年的45年中,受灾面积超过1亿亩的年份有1953年、1954年、1956年、1957年、1960年至1964年、1975年、1977年、1979年至1994年,共27年;成灾面积超过1亿亩的年份有1954年、1956年、1963年、1964年、1985年、1991年、1993年、1994年和1998年,共9年。

洪灾_洪涝 -影响

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中国的雨涝1951―1990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万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

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中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40103/26746.html

更多阅读

电容定义及分类 电容知识简介及分类

所谓电容,就是容纳和释放电荷的电子元器件。电容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充电放电,当然还有整流、振荡以及其它的作用。另外电容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由两块正负电极和夹在中间的绝缘介质组成,所以电容类型主要是由电极和绝缘介质决定的。电容

ActiveMQ分享一 JMS简介 jms activemq 实例

ActiveMQ分享(一)JMS简介文章分类:Java编程一、概述Message,即消息。人与人之间通过消息传递信息。言语、眼神、肢体动作都可被视为消息体。当然还有我们经常用到的邮件、短信。计算机系统也由消息来主导运行。每一条指令的执行,每一个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试剂盒

免疫球蛋白中文名:免疫球蛋白外文名:immunoglobulin;Ig分类:IgG、IgA、IgM、IgD、IgE学科: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目录简介 结构 分类 免疫球蛋白 IgG 免疫球蛋白 lgE 分子组成 IGSF功能特点运动与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与疾病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简介 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2010-05-09 09:52:16) 转载▼标签: 中国人民武警部队简介军事分类: 军事博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简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基础上组建并发展起来的。虽然名义上武警部队已经不属于解放军序列,但是从其出身来看

声明:《洪涝 洪涝-简介,洪涝-分类》为网友阳光的暖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