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峪村 山东省章丘市官庄镇下辖村 朱家峪村 山东省章丘市官庄

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原名城角峪,后改称富山峪。明洪武初年,朱氏家族自河北枣强迁到该村。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朱家峪村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第一标本”,至今仍完整的保存了原来的建筑格局,古风古貌。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系休闲、旅游、度假的地方。

章丘朱家峪_朱家峪村[山东省章丘市官庄镇下辖村] -简介


朱家峪村朱家峪村位于官庄镇境内309国道(济王路)南侧,明水城东南5公里,距省会济南40公里,从309国道(济王路)南行2公里便到该村。全村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公顷,林地面积120公顷,人口1550人。
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改为富山峪,明洪武四年(1371),朱氏家族先祖朱良胜自河北枣强县迁此定居。因朱系国姓,与皇帝朱元璋同宗,故改名朱家峪。该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至今仍完整的保存了原来的建筑格局,古风古貌。古村为梯形居落,上下盘道,高底参差,错落有致。古村域内面积七千亩,有祠庙、楼阁、石桥、故道、古泉等大小景点八十余处,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独具景致引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赋文泼墨,反映朱家峪的美术作品众多,以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朱家峪印象》最为有名。
2002年6月,章丘市人民政府将朱家峪评定为“历史文化名村”。2003年11月,该村又被山东省建设厅评定为“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对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作出批复,确定朱家峪核心保护范围面积12.9公顷,要求按照《名村保护规划》对朱家峪村文物古迹、环境以及具有传统风貌的街区应予以重点保护,从整体上保持历史村落“四山围双溪、四巷串古韵”的特色骨架。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系休闲、旅游、度假的一方宝地。

章丘朱家峪_朱家峪村[山东省章丘市官庄镇下辖村] -历史渊源


山阴小学

朱家峪,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这里,祠庙、楼阁、古桥、古文化遗址等景点星罗棋布,四面青峰隐隐,溪中碧水悠悠,长白、胡山诸峰拱卫映带如画,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资源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和学者,在他们眼里朱家峪就是一本很厚的“书”,涉及政治、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园林、建筑、艺术、自然、地理等科学,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激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回味、探索和深入研究的无尽兴趣。

元末明初,朱家的先祖朱良盛从河北迁来,住进了村边的一个山洞。有谁能想到600多年以后,这里会出现一个庞大的居住有500多人的古村落。一个遮风蔽雨的屋顶,一条村边的溪流,一口甘甜的水井,一片可以耕种收获的土地或山坡。朱氏家族在这座叫做胡山的山沟沟里安顿下来,日益繁衍和壮大起来。

章丘朱家峪_朱家峪村[山东省章丘市官庄镇下辖村] -历史发展


朱家峪村“一门三进士”,皇赐“明经进士”匾额

在朱家峪还保留着一座完整的私塾,是一个紧凑的四合院,右边是厨房,左边是书房,正对着主人的居室的则是一座两层的藏书楼,它的主人朱逢寅,因为教出了两个有名的举人,光绪皇帝亲笔题字 “明经进士”匾额。朱逢寅自幼聪颖伶俐,勤奋好学,屡试屡第。先中秀才,又中廪生,再中贡生,方圆百里无人不晓。光绪年间朱逢寅被皇帝钦命为明经进士并任候选训导。中年后在家开设私塾,桃李满天下。他的得意门生当属翰林院编修主持刘元亮(今章丘旧城西南温家庄人)和奉天(沈阳)总兵刘仲度(今官庄乡刘家赵庄人),两名学生,一文一武,名震天下。
兴办学堂,在章丘率先提倡女子教育

朱家峪村 山东省章丘市官庄镇下辖村  朱家峪村 山东省章丘市官庄

随着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朱家峪也不能再继续往日的旧梦。据碑志记载,朱家峪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于是开始有人倡导办学,以便在旧日的科举制度下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在传统社会取得地位。20世纪初,朱家峪开始有了新式教育。1932年,开明人士朱连拔、朱连弟创办了朱家峪女子学校,这是中国农村地区较早的女子学堂,设一个班,学生廿余人,孙吉祥(女)为先生。古老的朱家峪村,在章丘率先提倡女子教育,难能可贵,反响巨大。

山阴小学,人才荟萃

在此基础上,朱家峪开办了山阴小学,校门是仿照当时培养革命军官的黄埔军校校门所建。由山里五庄庄长组成建校董事会研究通过,呈报县府核准,将胡山东麓圣水泉旁的庙田36亩作为山阴小学的学田,并将大柏树一棵充做小学的基金,建起了山阴小学。清末至民国年间,本村私塾星罗棋布,达17余处。先后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和山阴小学各一处。清末至今,全村教师120余人。从建国至2003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达150余人。朱家峪学子早已迈进了南开、北大和清华大学的校门。

现在山阴小学已做朱家峪民俗文化展览馆了。这里的房屋青砖灰瓦,古朴庄重,展出的既有独轮车和过去农民的生产生活用具,也有织土布的现场表演,还有一个房间模拟了当年私塾,里面摆了8张课桌,桌上摆着“文房四宝”,还有过去学生们穿的长袍马褂。人去屋空,朗朗的读书声已不在,但清脆悦耳的读书声,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还有那不泯的童心,将朱家峪封存久远的历史翻开呈现在世人面前。游客勾起美好回忆和遐想的同时,更是被古人对追求知识、渴望教育、改变命运的执着精神所感动!

祠堂-激励后人要刻苦读书,以求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村内有一座祠堂,体现了朱氏家族重视文化的传统。家祠位于旧村北首东侧,创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领袖朱士杰、朱秉忠和朱秉刚。墙碑载“历时既近周甲祠屋剥蚀……”复修于民国廿六年(1937)荷月。

家祠共分里外两院,里院有建筑古雅而壮观的祠堂,堂前原有名木四株,现只存高大的桧树一棵。“光绪年间,1893年,朱家朱凤皋考取了五品举人,因此立这个旗杆座,自古以来这个建筑就叫旗杆座,这是做官的一种标志。再看上面那个七星图,这里也有一个故事,就是宋代理学家、哲学家、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朱熹,他也是儒家学派正宗继承人,他下生的时候,脸上右脸部有七个黑点,像天上的那个北斗星,这是朱氏家族文运图腾,以此激励朱氏后人要刻苦读书,以求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村人还将村西的山叫做笔架山,连那山都是成笔架,可见这里的文风之盛。

朱家峪的书卷气是充盈饱满的,文脉传承中涵养的内在气度,连山水风物似乎都透着文雅。礼门,有阁曰文昌,有楼曰魁星,有山曰文峰、笔架,足见了朱家峪人对文教的尊崇与坚守。

章丘朱家峪_朱家峪村[山东省章丘市官庄镇下辖村] -自然景观


祠堂朱家峪大小古建筑近200处,大小石桥99座,井泉66处,自然景观100余处。从山脚下的新村穿过那古老的门洞,便会如时光倒流一般,将你带回那旧日的年代,朱家峪的水井、房屋、道路和桥梁,是中国北方山区村落建筑的典型,它浓缩了中国古代农民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凝聚了中国北方农村一缕浓郁的乡情。
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古泉、古哨,让这个小村子充满了古意,在好多影视剧中都能找到朱家峪的影子,在此取景拍摄的《红嫂》、《法官老张》、《星星之火》、《靠山》、《永远是春天》、《黑白往事》、《南下》《娘》等都已在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省市台播放。最著名的是《闯关东》,主人公一句“俺是章丘朱家峪的”,让无数据观众牢牢记住了剧中人物朱开山的祖居朱家峪。

依山而建高宅大屋

朱家的人口日益繁盛,开始建起了高宅大屋。朱家峪的房屋多是高台阶,青石根基,山字顶,依山就势而建,这是为了防止雨水和洪水的冲刷,显示出了北方山区古村落的基本特征。到了明朝中叶,山间的道路日益显得拥挤不堪,许多富有的人家进出乘坐着牛车和马车,旧有的窄小的路面已经不敷使用,于是整个村庄都被动员起来,修建了一条可以上下交错行驶的双向的车马道。

充满智慧的康熙立交桥

村内建造于康熙九年的立交桥,显示了中国古代农民的智慧,它和许多古代民居一样,桥拱的石头间一点儿都不用灰泥,而又严丝合缝的咬合在一起,这个立交桥的功能,就是桥上可以走人,桥下可以泄洪,在没有洪水的时候桥下也可以走人、走车。之后,经过二十多年,人们在桥的另一边又修建了一座立交桥,它们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的双璧,桥下宽敞的泄洪道,同整个村落的街道排水系统完美地连接在一起。建于清康熙年间(桥下石刻记之),至今三百余年。立交古桥分东西两座,相距约十余米。上下行人,通车运输,十分方便。桥身全用小型青石叠砌而成,历尽风雨雪霜,未曾损坏,依然原貌。被专家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文昌阁

原名危阁连云,考魁星楼碑志,系山阴朱霞所设计、创建。文昌阁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距今已有138年历史。上建阁楼,下筑阁洞,造型古雅、宏伟而壮观。楼洞一体,全用大青方石筑成,历尽沧桑,坚不可摧。此阁乃江南人朱霞设计,传此人精通风鉴,善起文运。

圣水灵泉

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岁次辛丑初秋。井口处,石砌拱形,内墙有碑志,朱士豸撰写。昔日,泉水涌流,草木蕃盛,百鸟争鸣;山峰奇秀,云雾飞渡,如置身于仙境。圣水灵泉,已列入济南市郊风景区名泉。

文峰独秀

文峰山,拔地而起,外形独特,形如“金”字塔,遍山塔柏,数百年来,郁郁葱葱。山下,泉水涌流,水质特好,泉边老人寿域九十,故取名“长寿泉”。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多次报道,已闻名于外。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关帝小庙

位于旧村双井北,修筑于一北墙中,考其墙碑,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1808)。小庙三面尽用大青石扣砌而成,坐北面南。关帝日日夜夜面对路人,阅尽人间沧桑――真善美――假恶丑――历历在目。

圩门、圩墙

鸦片战争以后,盗贼蜂起,在朱家峪这个封闭的山沟里,村民们的安全和财富受到了威胁,于是他们在周边的山上修建了一道防御性的围墙。成功地阻止了盗贼们的抢劫和掠夺,但坚固的山墙却挡不住时代发展的脚步,在这个封闭的山村,也出现了遥远的德国的染料桶。

东山长流泉

此泉共分南北两方水池,紧紧相依。南池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仲春,北池建于民国十年(1921)三月。在南池南北两面石墙上,各有一石雕龙头,相对而视。每当开泉季节,清凉的泉水,从龙口喷涌而出,注入方池,清澈见底,甘甜爽口。

坛井七折

又名坛井七孔桥,位于旧村东南首,文峰山东北脚下。从无碑碣记载,无从考证其修建年月。坛井口小、肚大,状若坛。井水系文峰山下潜流涌出,甘甜适口,从未干涸。在坛井北东南三面,建有七座小桥,曲折相连,纵横交织。
双轨古道,它是用两条30公分宽的青石铺就而成,两条轨道之间相距1.5米。双轨古道始建于明代,清朝时进行过重修。据朱氏宗谱记载,朱氏第十世族人朱志臣“倡议举修石道”,规定行人走道须靠右行,这两条轨道就体现着现代交通意识了。

章丘朱家峪_朱家峪村[山东省章丘市官庄镇下辖村] -道教文化


历史文化

胡山道教历史悠久,据考,道教历史上山东除泰山、崂山,胡山并列其后。自唐代时胡山顶峰上就有庙宇,远近百姓都有前来上香祈愿的。庙宇曾由僧侣和道士交替主持,自清康熙后,一直为全真教龙门宗主持,胡山是山东宗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在归隐于胡山的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李开先与胡山僧人一起倡导下,重修了胡山顶峰的寺院祠宇,并立有《胡山记》碑文,碑文目前仍存于胡山顶峰。清嘉庆、道光年间,胡山全真道派马本辉、王合敬重修胡山顶峰道观祠宇,使胡山道观规模发展到顶峰,也就是现存遗址的原貌。民国十六年,胡山道人逯至增主持道观,此时胡山道教发展到顶峰,名气最大,随后逐渐败落。

胡山道观原名为三清观,建筑布局采用四合院形式,主殿为三清殿,供奉三清主神,两侧配有耳房;东殿为四海龙王殿,西殿为吕祖殿,各殿内供奉有道教各主神的塑像。因历史变迁,三清观已荡然无存了,仅余废址。三清观建于胡山峰顶山石堆筑的石台之上,院落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其中石关山门、入口石级、驼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40103/28172.html

更多阅读

香港知名广告人朱家鼎的传奇一生 热血传奇知名玩家

香港知名广告人朱家鼎的传奇一生龙东东 / 文其实上个月写《香港广告杂记》系列时,手头就收录了不少朱家鼎先生的资料,本来想把他收录到最后一篇写香港广告代表人物的篇章里的,考虑到当时朱先生已患重病入院,由于朱生太太红姑的原因,八卦

秀丽迷人的朱家尖岛1 迷人的快四1

2013年2月13—14日,我和家人在浙江舟山的朱家尖岛及沈家门度过了美好的时光。13日途中太阳很少露脸,朱家尖岛多雾,14日整天雨下个不停,拍照难度大为增加••••••上海到朱家尖大青山国家公园,314公里

带娃走进朱家角,感受老上海的生活 走进交行感受温馨征文

这是我第二次来朱家角,第一次还没有小锟,带着姥姥姥爷来这里。这一次我把小锟带到这里,感受不一样的上海。上海给人的感觉总是霓虹灯以及时尚之都,但却忘记了老上海带给人们的那种悠闲和恬静。如果想要感受老上海的生活,朱家角一定是不能

上海朱家角寻梦园 崇明薰衣草什么时候开

上海朱家角寻梦园2010年06月12日 - Para Sempre摄影 - By tsian图片分享:以前就听说过朱家角寻梦园不错,有大片的薰衣草地,富有欧式浪漫气息,神往已久,于是安排一个周末前往一探究竟。寻梦园就在太阳岛度假村附近,其实在两年前单位组织活

声明:《朱家峪村 山东省章丘市官庄镇下辖村 朱家峪村 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为网友男义气为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