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是于1978年9月20日成立的大科学工程性基础研究所,在历届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以等离子体物理和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离子束生物工程、强磁场科学和技术、应用等离子体研究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格局。承担着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国家“八六三”计划、“九七三”计划、国家计委、国家基金委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是我国主要的核聚变研究基地。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是于1978年9月20日成立的大科学工程性基础研究所,在历届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以等离子体物理和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离子束生物工程、强磁场科学和技术、应用等离子体研究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格局。承担着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国家“八六三”计划、“九七三”计划、国家计委、国家基金委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是我国主要的核聚变研究基地。

体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9月,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核聚变工程技术及相关高技术研究和开发,以解决人类未来战略新能源――受控热核聚变能为目标,是我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等离子体所在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及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欧、美、日、俄、澳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开放实验室”和“世界实验室聚变研究中心”,是国际受控热核聚变计划ITER中国工作组的重要单位之一。

等离子体所设有13个研究室、2个中心和4个高科技公司。现有职工400多人,其中研究员54人,副研究员及高工88人,中级技术职务人员123人。拥有3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已为国家培养研究生797人,目前在读研究生300多人。

建所以来,等离子体所承担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重要成果103项。等离子体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先后建设了常规磁体托卡马克装置HT-6B和HT-6M及我国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又在等离子体所自主建成,EAST成功建设被国际聚变界评价为:“是全世界聚变工程的非凡业绩,是全世界聚变能开发的杰出成就和重要里程碑”,该重大成果入选为2006“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等离子体所在与高温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及工程研究密切相关的等离子体理论与实验、反应堆技术、大功率电源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处理技术、高真空技术、低温制冷技术、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技术、特种材料技术、大型微波加热及电流驱动等学科的研究成绩斐然,积聚了学科不一的综合人才队伍。已建成的多套等离子体物理诊断系统、2兆瓦波加热系统、2兆瓦波驱动电流系统、总功率达20万千瓦的交直流脉冲电源系统、110千伏变电站、我国最大的2千瓦液氦制冷系统、超高真空系统、20万高斯稳态混合磁体、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大型超导磁体生产和测试系统等先进设施,构建成全面系统的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和聚变工程及技术研发的先进平台。

等离子体所高度重视大科学工程项目派生出来的技术应用及其发展,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交叉科学,形成新的生长点,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离子束生物学工程是等离子体所科研人员开创的物理学与生物学交叉的新的研究领域,现已形成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分支――离子束生物工程学。该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低能离子辐射对进化和健康的影响,基于离子束和单离子束细胞精确定位照射平台,研究离子束、射线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机理。目前,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己在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环境健康等领域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次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并成为这一领域的“leading team”。

太阳能材料与工程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多个项目,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及光电功能材料和高分子结晶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太阳能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纲要要求,等离子体所确立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作用的高新技术成果。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

等离子体所编辑出版的《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内等离子体专业唯一的英文版学术期刊,已被SCI、SA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

等离子体所崇尚“甘于奉献、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大科学文化。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形成了开放、公平、民主的科研氛围及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工程技术、科研和管理队伍,为研究所的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等离子体所全体职工正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把等离子体所建成未来战略新能源及相关技术研发基地、建成全面开放国际磁约束聚变研究一流研究所而不懈奋斗。

体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相关介绍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所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了 HT―6B、 HT-6M托卡马克装置和我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HT-7装置,建成了总功率达20万千瓦交直流脉冲电源系统,建成了兆瓦级的波加热系统和兆瓦级的低杂波驱动电流系统,建成了我国场强最高的20万高斯混合磁体和我国最大规模的低温液氮液氦系统,建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研究所多年来获得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国家及院部级重要科研成果奖50多项。1994年建成的HT-7装置是我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它的建设使我国成为继俄、法、日之后第四个拥有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近几年突出的运行和实验成果,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表明我所已具备设计、研制和运行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能力。

研究所承担建设的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40103/28364.html

更多阅读

国内等离子体物理代码进展磁约束 肺移植国内外进展

以下内容转载自Hua-sheng XIE百度空间:国内等离子体物理代码进展(磁约束)今天在IFTS-ZJU进行GeFi项目新一次(上次是2011.11)非正式研讨会。定期举行项目会,期望是逐步把GeFi打造成国内为主发展起来的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性代码。GeFi

声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为网友潕懜徔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