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诊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诊断学科。在东西方医学中都可以找到研究痕迹和成果,手诊在当代已经成为专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生活。手诊的概念就是指通过人体手的纹路形态、变化、规律等方式,对人体器官的演变作出推理的一种防治辅助手段。
王晨霞手诊_手诊 -基本简介
手诊的概念就是指通过人体手的纹路形态、变化、规律等方式,对人体器官的演变作出推理的一种防治辅助手段(根据黎黍匀专家定义)。运用视觉、触觉等,对手上的征象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人体健康或疾病状况。无论西医的视、触、叩、听,还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其视、望均排第一位;手诊主要是指对手部的望诊,这种方法中西方都有,主要分为气色形态、手纹和手形三大类。
王晨霞手诊_手诊 -诊断原理
人体的器官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器官有任何不良的压力和损伤,通过矿物质等物质进行传递到皮肤表层,并牵引皮肤,形成凹凸形态。人们经过长期观察、积累、对照,选择概率高的现象当作诊断的标准。比如,从来没有线路的某个手的部位,突然发现有纹路出现,就预示着该地方出现了不良的干扰。
手诊融和中医
手诊
原始手诊起源早于中医,中医学的蓬勃发展为手诊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手诊的发展被认为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与进步,从某种角度来看,手诊推动了中医学的普及与发展。
中医学术理论基础与方法是手诊医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研究手诊医学,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方能知道手诊的来龙去脉。从历史考证来看,发现手诊的起源早于中医,只不过当时人们限于条件,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后来随着中医的发展,手诊医学也随之进步,经验积累日渐增多,与此同时手相学也蓬勃发展,结果两者常备混为一谈。从手诊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近代与现代,随着社会的稳定与科技的发达,手诊医学又有了更多人的参与研究。手诊的现代研究与大量的临床事实,实际上推动了中医诊断学术发展的进程,并指导了中医养生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尤其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手诊的起源早于中医
在人类原始的蒙昧时代,由于人类充满了艰辛与困惑,危险与饥饿始终危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不得不利用与动物的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手,不断地进行与大自然的搏斗,和自身生命生活的维持与发展,此时人类已经本能地意识到手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可以这样说,假如原始人没有手的话,就是到现代,人类永远还是和四足兽没有什么区别。原始社会的人类在无可奈何的自然条件下,他们用手象征性地做出各种动作,来祈求和保佑自身和人类的生命安全。通过对手的不同的运动变化规律和大自然物质的亲密接触,产生了原始的手文化,比如原始的舞蹈、手语、手势。在此过程中,人类逐渐积累了对手的理解与认识,这或许是最原始的、人类最为本能的、最为人文的、最为基础的手诊了。
在当时,并没有阴阳五行、脏腑理论在其中的渗透,也没有原始的图腾崇拜文化出现,更没有神巫的诞生,更谈不上医巫文化同源现象,实际上人类更注重了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律性的现象总结,这也是手相学长期在人们心目中的应验率较高,老幼皆知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反而忽略了手在人类健康方面积极作用。
从人类开始出现医巫文化同源时代开始,手或多或少开始渗透了易经、神学、阴阳五行等思想,但可惜的是当时人类并没有意识到手在健康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反而与相学、易经甚至与神学结合,日趋发展成熟,成为手相学。无论在东方西方的医学文化中,巫学与相学始终早于医学文化的诞生。因此,手诊的一些早期思想和认识的方法论上,明显早于中医学的发展,事实上手诊与中医都是经验医学,人文医学。
二、中医为手诊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学的理论日趋发展完善,为手诊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早期的易经八卦在手掌的划分,以及天地人三才在主线上的配合,都开始与中医理论紧密联系,比如:巽区属木,阴阳属性中属阳,脏腑相应属肝胆,天纹(感情线)主气,人纹(智慧线)主神,地纹(生命线)主精,由此精气神构成人的生命的重要元素。在手掌中能得到完美的体现。这里所谓的精气神,精相当于现代学说的物质,气相当于能量,神相当于信息。换言之,通过手上的主线与区位的结合,可以生动地再现人体脏俯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变换规律,也就是精气神的变化规律。既然我们知道,中医的精气神可以在手诊中得到完美体现,那么中医能诊断疾病,能预防保健已经是毫无疑问,因为中医生存了几千年,解决了几千年人类生存的问题,所以说对手诊的诊断无庸质疑。
中医的经络学说,为全息医学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经络,就没有全息;中医的脏象学说,奠定了手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