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是古老的游戏和运动,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楚国,后流传至民间,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拔河属于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拔河这项活动,不过在那时不叫拔河,而称为“钩强”或“牵钩”,后演变为荆楚一带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现在流行的拔河方式是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执粗绳的一边,同时用力拉绳,以把绳中间系的标志拉过规定界线为胜。在1900年到1920年的五届奥运会比赛中,拔河都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之后,拔河被取消奥运会资格。2015年12月2日,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申遗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终,拔河成为韩国第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拔河技巧_拔河[体育运动] -概述
拔河拔河运动起源于中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最初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游戏方式,通常在盛大的节日或祭祀时举行,以此表达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憧憬。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从自发的民间游戏行为逐步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集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
拔河运动简单、易学、易行,参与面广,参加人数多,是最能体现团结拼搏、健康向上精神风貌和团队精神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非常适合作为全民健身形式普及和推广。目前,拔河已被列为全国农民运动会和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把拔河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拔河技巧_拔河[体育运动] -历史
起源
拔河
拔河始于距今二千四百年前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国地处大江南北,水道纵横,除陆军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舟师,并曾发明一种称之为“钩拒”的兵器,专门用于水上作战。当敌人败退时,军士以钩拒将敌船钩住,使劲往后拉,使之逃脱不了。后来钩拒从军中流传至民间,演变为拔河比赛。
发展
到了唐代,拔河活动已广泛展开。“大麻全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可见古代参加拔河的人数比现在的多得多。《唐语林》载:“拔河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桓,长四、五十丈”。大绳正中插一根大旗,旗的两边划两条竖线,称为河界线。比赛时,以河界线为胜负标志,所以改称“钩拒之戏”为“拔河”。一声令下,河界两边选手紧挽绳索,“使相牵引”,围观者“震鼓叫噪,为之鼓劲”。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湖南第一届省运会把拔河列为竞赛项目。中华民国时期,农村、学校、机关团体以及工矿企业,常开展拔河竞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拔河列入各市、县运动会以及工人、农民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拔河技巧_拔河[体育运动] -技巧
拔河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家Hay(1993)在其有关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技术论箸中认为,运动生物力学(Biomechanics)是描写、分析与评估人体运动时,身体之内在与外在力量,以及这些力量所造成影响的一门学问。因此透过力学的角度来对拔河进行探讨将有助于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