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菜又原名小怀香,又称香丝菜、小茴香、茴香子、谷香(四川、贵州)丶浑香,嫩叶作菜蔬,是小茴香的茎部,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唐本草。苏颂说,北人呼为茴香,声相近为怀香。陶弘景谓:煮臭肉,下少许,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茴香。李时珍说,俚俗多怀衿衽咀嚼,恐怀香之名,或以此也。果实(小茴香)作香料用,亦供药用,根、叶、全草也均可入药。茴香菜熟食或泡酒饮服,可行气、散寒、止痛。茴香苗叶生捣取汁饮或外敷,可治恶毒痈肿。
茴香菜_茴香[茴香菜] -形态特征
茴香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全株表面有粉霜,无毛,具强烈香气。茎直立,有分枝。三至四回羽状复叶,最终小叶片线形,长4-40毫米,宽约0.5毫米;叶柄长约14厘米,基部成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4-25厘米,总苞和小苞片均缺;伞辐8-20个,不等长;花小,黄色;无萼齿;花瓣45,宽卵形,上部向内卷曲,微凹;雄蕊5枚,长于花瓣;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个。又悬果长圆形,有5条隆起的棱,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小茴香为长日照、半耐寒、耐早、喜冷凉的双子叶春性作物,较耐旱但不耐涝。出苗后生育期65~85天。生育进程快,出苗35~45天进入始花期,花期5月上中旬,果期5月下旬~6月上中旬,收获期6月中旬。常规株高30~55厘米,茎秆呈假二杈分枝。叶互生,叶片三出式全裂叶,有狭披针形叶鞘。伞形花序直径1~2厘米,白色或蓝白色,有5~7朵单花,双悬果呈长圆卵形,长5~8毫米,宽2~3毫米,内含两粒略带黄色的种子。
茴香菜_茴香[茴香菜] -营养及功效
茴香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PP、胡萝卜素以及纤维素,导致它具有特殊的香辛气味的是茴香油,可以刺激肠胃的神经血管,具有健胃理气的功效,所以它是搭配肉食和油脂的绝佳蔬菜。
茴香菜熟食或泡酒饮服,可行气、散寒、止痛。茴香苗叶生捣取汁饮或外敷,可治恶毒痈肿。
茴香菜_茴香[茴香菜] -分布
主产于中国国西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和东北等地。另外,湖北、广西、四川等地亦有生产。中国出口的小茴香,以内蒙古、山西和甘肃产为主。
茴香菜_茴香[茴香菜] -应用价值
香料植物
茴香小茴香是重要的香料植物。叶与果实均具有特异香气。嫩叶洗净后切细加盐和味精、香油及其它调料拌食,味清香,可促进食欲。也可作为饺子或包子馅。果实多作香料,用于酒类和糖果之中,或加入鱼、肉、酱中,有去腥增香的作用,并能增进食欲;研磨为粉末可用于制作五香粉,用于面食等调味。小茴香还可用于药膳,如茴香炒腰花能补肾止痛;茴香炖牛肉可温肝暖胃,行气止痛。茴香粥可散寒止痛。茴香姜糖汤可治感冒、疝气痛、胃冷痛等。
药用植物
小茴香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果实是重要的中药,味辛性温,具有行气止痛,健胃散寒的功效。主治胃寒痛、小腹冷痛、痛经、腹胁痛、疝痛、睾丸鞘膜积液、血吸虫病等。《本草汇言》记载“茴香为温中快气之药”。《唐本草》也记载“茴香善主一切诸气,为温中散寒、立行诸气之要品”。古朝鲜许浚编纂的《东医宝鉴》记载,炒茴香和何、人参、干地黄、麦门冬、天门冬、茯苓等七味药组成“七仙丹”,用于治疗须发早白等症,有滋阴养肾、益气健脾之功。此外,果实含挥发油约3~6%,主要成分为茴香醚50~60%、小茴香酮18~20%。尚含:α-蒎烯、α-水芹烯、莰烯、二戊烯、茴香醛、茴香酸、爱草脑。另含顺式茴香醚,对聚伞花素。含脂肪油约18%,其脂肪酸组成中,洋芫荽子酸占60%、油酸22%,亚油酸14%、棕榈酸4%。尚含大于C18的醇和棕榈酸、花生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