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博导,系主任。
常青_常青[同济大学教授] -个人简历
常青,男,1957年8月13日生于西安。
1975年西安交通大学附中毕业
1982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工学学士
1987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史硕士
1975-1987年,做过技工、美工、助理建筑师(西安)和实习研究员(北京)
1991年东南大学工学博士
1991年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副教授
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起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1995年起先后任建筑系副系主任和系主任
1999年被邀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
2005年被聘为瑞士苏黎世高工(ETH)建筑系国际评估委员
2009年被选为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Hon. FAIA)
常青_常青[同济大学教授]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分会理事
上海市政府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
常青_常青[同济大学教授] -主要业绩
20世纪80年代中后至90年代中,赴丝绸之路沿线考察历史建筑,在中外建筑比较研究方面取得成绩,对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有所拓展,部分成果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建筑艺术史》(文物出版社)、五卷集《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大型学术出版物中均有反映。所撰著《中华文化通志-科技典-建筑志》一书作为百卷学术工程之一,荣获1999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最高奖。90年代中以来,在旧区改造、历史环境保护和城乡发展关系的探索中,先后主持完成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这些研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历史风土环境保护与再生项目中,取得了一系列受到学界和业界瞩目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先后主持完成上海外滩源、南京路外滩段、外滩九号、豫园方浜中路、东外滩等项目,及广东、浙江、江西、西藏、新疆等地的历史环境再生项目,获国际、国内多个研究和设计奖项。
多年来,在常青指导的学位论文中,结合古代建筑史及风土建筑,和近代建筑史及历史建筑两大系列研究,反映了同济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五重”:重理论、重“活着的”历史、重实证、重地域风土、重中外比较。迄今已有10篇博士学位论文先后被评为同济大学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并大多被具较高学术声誉的“博士文库”(东南大学出版社)选中出版。
1995年以来,常青长期参与或主持了同济建筑系整体教学改革及课程系列更新,所授课程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001、2005),上海市精品课程(2004)及国家精品课程称号(2008)。2003年领衔创办我国建筑院系中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2007年获上海市高校第三届教学名师奖。
常青_常青[同济大学教授] -代表性论文与出版物
1、建筑历史与理论
1)旧改中的上海建筑及其都市历史语境,《建筑学报》,2009-10
2)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建筑师》,2008-06,被收入《建筑理论的多维视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从建筑文化看上海城市精神-黄浦江畔的建筑对话,《建筑学报》,2003-12
4)由坚固、适用、美观想到的。。。,《建筑学报》,2004-07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问题与建议》收录,中国建工出版社,2006
5)话说建筑史,《名师论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世纪末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建筑师》,第69期
7)大师的神传,《刘敦桢纪念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8)从丝绸之路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建筑师》,第67期
9)上海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刍议,《时代建筑》,1996-02
10)中印建筑姻缘-东方建筑宇宙图案的趋同性及古今意义,《空间杂志》(台),1994-12
11)Early Timber Architecture in China,《Journal of Indian Architects》,1993-04
12)人类习俗与当代建筑思潮,《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09,Vol.21.No.03
13)建筑人类学发凡,《建筑学报》,1992-05
14)元明砖石拱顶建筑的嬗变,《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12
15)两汉砖石拱顶建筑探源,《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03
16)《中华文化通志-科技典-建筑志》(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7)《西域文明与华夏建筑的变迁》(撰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18)中国与西域建筑文化姻缘,《中国建筑艺术史》(参著),文物出版社,1999
19)元明伊斯兰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元明卷》(参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0)《宅形与文化》(主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1)《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主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2)《现代建筑之后》(译作),《建筑师》连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1990
2、历史环境再生的理论与实践
1)历史建筑修复的“真实性”批判,《时代建筑》,2009-03
2)建筑遗产的基本属性与处置方式,《时代建筑》,2008-02增刊
3)历史语境的现代表达―豫园方浜路保护性改造工程,《建筑学报》,2008-12
4)建筑遗产的灾后思考,《新建筑》,2008-07
5)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空间杂志》(台)160期,2007
6)风土聚落的再生之道―“金泽实验”,《城市规划学刊》 2008-01
7)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时代建筑》,2006-04
8)“小布达拉”的复生--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宗堡”保护性修复工程,《建筑学报》,2005-12。
9)百年残楼的复生--外滩九号保护性修复工程,《建筑学报》,2005-05
10)略论传统聚落的风土保护与再生,《建筑师》,2005-03
11)梅溪实验-珠海陈芳故居保护与利用设计研究,《建筑学报》,2002-04
12)外滩源实验-上海原英领馆地段的保护与再生设计研究,《新建筑》,2002-02
13)留住“小上海”的记忆-台州“北新椒街保护与利用设计研究,《华中建筑》,2001-06
14)文渊坊实验-无锡风土建筑易地保护与利用设计研究,《新建筑》,2001-04
15)风土建筑保护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时代建筑》,2000-03
16)“海派建筑”的意象,《新建筑》,1996-02
17)《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18)《大都会从这里开始-南京路外滩段研究》(主编,中英文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19)《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撰著,中英文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0)《外滩沙逊大厦建筑实录》,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撰著),2010
3、建筑教育
1)反思同济的建筑教育,美国建筑教育学报(国内版)总第二辑,2008年
2)培养专家型的建筑师与工程师-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建设初探,《建筑学报》,2009-06
3)同济建筑教育改革动向,《时代建筑》,2004-06
4)建筑学硕士学位教学思考-以同济改革方案为例,《时代建筑》,2001年增刊
5)培养历史意识,理解环境脉络,《建筑学报》,1997-05
常青_常青[同济大学教授] -代表性工程设计
1、上海外滩源(原英领馆地段)保护与再生首个概念规划设计,2000-2002,其中两栋历史建筑做到概念方案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深度。
2、上海外滩9号“轮船招商局大楼”保护与再生工程设计,2001-2004年,《2005中国建筑艺术年鉴》收录,文物出版社。获上海市和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
3、上海东外滩(杨树浦旧工业区)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概念规划设计,2003-2005。
4、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宗堡保护性复建工程设计,2004-2008年,《2006中国建筑艺术年鉴》收录,文物出版社。获2008年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
5、上海豫园方浜中路改造设计,包括金豫商厦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和豫龙坊工程设计(造型实施方案深度),2004-2006年,《2008中国建筑艺术年鉴》收录,文物出版社。
6、新疆龟兹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实施方案及扩初设计深度),2007-2008年。
7、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规划设计,2002-2004年,获首届赫尔希姆(Holcim)国际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区金奖。
8、上海金泽古镇核心保护区再生规划设计,2004-2007。
9、广东珠海陈芳故居保护与再生工程设计(实施方案深度及施工图设计协调),1997-2002,实施后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浙江台州北新椒街(老海门街)保护与再生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2000-2003,实施后成了台州市椒江区各界回忆城市历史重要场所。
11、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复原一期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1999-2001。
12、江西龟峰景区历史遗迹保护与整修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199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