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烹彘 曾参烹彘-原文,曾参烹彘-译文

曾参烹彘_曾参烹彘 -原文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⑩还,顾反为女杀彘②。”妻适③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⑤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⑥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⑦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⑧。”遂烹⑨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曾参烹彘 曾参烹彘-原文,曾参烹彘-译文

曾参烹彘_曾参烹彘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呆着,我回来为你杀猪。”她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妻子就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可不能跟小孩子开玩笑啊!小孩子不懂事,要靠逐步学习父母,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把孩子教育好的办法。” 随后曾子把猪给煮了。

注释

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2;彘(zhì):猪.

3;适:到……去

4;特:只.

5;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6;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7;而:则,就.

8;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9;烹(pēng):杀.

10;女:通“汝”第二人称。你,你们。

11:反:通“返”,返回。

12:止:制止。

13.曾参:孔子的学生

14.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

15.婴儿:小孩子

16.有知:懂事

17.曾子之妻之市:之,到

18.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

19.妻止之曰:之,他,曾子

20.今子欺之:之,他,代曾子之子

21.顾反:回来。反:通“返”,返回。

22.子:孩子,子女(注意不是特指儿子)

曾参烹彘_曾参烹彘 -寓意

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它告诫人们,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己必先诚信。

曾参烹彘_曾参烹彘 -作者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

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 养非所用 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姚贾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终因他是韩国宗室,未得信任,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韩非虽死,自杀于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 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非子・定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 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 “重罚”。

尤可称道的是,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 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势”,即权势,政权。他赞赏慎到所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难者》),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的论点。

韩非的全部理论导源于荀子“性恶论”思想和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害关系,人的心理无不“畏诛而利庆赏”(《二柄》),人君的职责就在于利用“刑” “德”二手,便民众畏威而归利。

韩非的法治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蠹》)

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把人类历史分为上古 中古 近古,当今几个阶段,进而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种想用老一套办法去治理当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韩非的进化历史观在当时是进步的。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用这种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人类社会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

韩非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极其难得的。韩非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寡的关系,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

韩非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他认为“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万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宇内之物,恃之以成。”(《解老》)韩非同时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这个哲学概念,并论述了它与“道”的关系。他认为,“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理”在韩非看来,就是事物的特殊规律,人们办事应该尊重客观规律。

韩非的认识论继承了先秦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他提出的反对“前识”和“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韩非反对“前识”的观点。所谓“前识”,就是先验论。韩非主张“虚以静后”,通过观察事物得到认识而非妄加揣测。

韩非提出了“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奸劫弑君》)的著名论题。“参”就是比较研究,“验”就是用行动来检验。韩非认为,不经过“参验”而硬说是如何如何,是无知的表现;不能确定的东西而照着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张“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显学》)。

韩非思想中有不少辩证法的因素。 看到事物不断地变化着,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解老》)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所讲的矛与盾的故事,对人们分析问题 表达思想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

韩非的政治思想为中国封建统一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哲学思想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开拓了人们的思路。韩非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思想家。

《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

曾参烹彘_曾参烹彘 -特殊字词解释

[通假字]



女通汝,你;如"女还".



反通返,返回;如"顾反为女杀彘".

[古今异义]



今常用义:适合.文中古义:往,到;如"妻适市来".



今常用义:特别,特殊.文中古义:只是;如"特与婴儿戏耳".

学者

今常用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古义:学习的人;如"待父母而学者也".

成教

今常用义:"成人教育"的简称.文中古义:完成教导,教好;如"非所以成教也".

[一词多义]



(1)huán,动词,回去;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2)huán,动词,交还;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3)xuán动词,通"旋",回转,掉转;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动词,回来;如"顾反为女杀彘".

(2)动词,看;如"顾野有麦场".(《狼》)

(3)动词,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1)动词,制止,阻止;如"妻止之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2)副词,同"只",只有;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1)动词,欺骗;如"今子欺之".

(2)动词,欺负;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名词,儿子,女儿,泛指孩子;如"子而不信其母"."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2)代词,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用作表敬意的对称词."今子欺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1)动词,教育;如"是教子欺也".

(2)动词,使,让 ;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1)动词,相信;如"子而不信其母"."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形容词,诚实;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1)动词,实现,完成;如"非所以成教也".

(2)动词,成为,形成;如"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狼》)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待父母而学者也"中的判断主语"婴儿"省略,"待父母而学者"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婴儿)是向父母学习的啊".

(2)"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是判断主语,"教子欺"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这是教导他欺骗别人啊".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顾反为女杀彘"之前省略主语"我",代曾子的妻子,即"(我)顾反为女杀彘";该分句可译为"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②"特与婴儿戏耳"之前省略主语"我",代曾子的妻子,即"(我)特与婴儿戏耳";该分句可译为"(我)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2)省略宾语

①"婴儿非与戏也"之中,介词"与"之后省略宾语"之",代"婴儿",即"婴儿非与(之)戏也";该分句可译为"孩子不能欺骗啊".

②"是教子欺也"之中,动词"欺"后面省略宾语"之",代别人,即"是教子欺(之)也";该分句可译为"这是教导他欺骗别人啊".

(3)省略介词

"妻适市来"之中,谓语动词"适"后面省略介词"于",表示"适"的处所,即"妻适(于)市来";该分句可译为"妻子从集市回来".

道理

[编辑本段]

教育子女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到他人信任. 以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要为以后着想。以后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就不能信口雌黄。

曾参烹彘_曾参烹彘 -自能测试

题目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 )

A.曾子之妻之市. ( 助词,的 )(动词,到)

B.顾反为女杀彘. (动词,反对)

C.特与婴儿戏耳. (名词,游戏)

D.今子欺之. (动词,欺负)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正确的解释是:

A.其子随之而泣. ( )

B.妻适市来. ( )

C.曾子欲捕彘杀之. ( )

D.是教子欺也. ( )

3.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婴儿非与戏也.――――孩子不能欺骗啊.

B. 待父母而学者也――――是向父母学习的啊.

C. 子而不信其母――――你不相信你的母亲.

D. 非所以成教也――――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曾子为什么要把猪给杀了 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A.( B.通"返",返回;C.开玩笑; D.欺骗)

2.A.她,代曾子的妻子; B.市场;C.捉;D.孩子.

3..C.(子:孩子;其:他的)

4.曾子的妻子答应孩子从集市上回来就杀猪,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信守承诺,为孩子树立榜样,曾子把猪给杀了.文中"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就解释了他杀猪的原因.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家长必须增强垂范意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楷模.只有全社会每个成员都讲诚信,才能打造一个诚信的社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50103/31652.html

更多阅读

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 曾子杀猪的故事概括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

20150920唐师曾:做一回重庆人

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主席延参法师持“大V证”,名正言顺做一回重庆人。唐师曾摄 Canon G1X Mark II重庆禹王宫,吹世上最大的喇叭。比陕西渭南禹王庙更高耸。唐师曾摄 Canon G1X Mark II重庆请客,做一回重庆人。唐师曾摄 Canon G1X Mark II

曾参中的“参”读音以及其他 曾参立节

辑录:gl______________目前我赞同第2个读音1、音应该是can作者:佚名“参”是多音字,《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收了6个读音。一读“shēn”,为二十八宿之一;为人参、党参的总称,二读san,是叁的古体字。三读can,

声明:《曾参烹彘 曾参烹彘-原文,曾参烹彘-译文》为网友菊攻大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