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文出自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一诗中,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宋高僧传》卷十七记载:“(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云在青天水在瓶_云在青天水在瓶 -?典故
云在青天水在瓶
《宋高僧传》卷十七记载:“(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云在青天水在瓶_云在青天水在瓶 -译文
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练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是多么淡泊高远的境界啊!而我们,处于世俗的红尘当中,一些欲望已经根深蒂固,因此,要做到淡薄高远,必须渐渐消除欲望,到最后,才能真正理解“云在青天水在瓶”。可见,“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本是惟俨所言,被李翱融入诗中。李翱得到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潇洒作云,恬静作水,淡薄名利,修身正道。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顿悟,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去寻找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
云在青天水在瓶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云在青天水在瓶_云在青天水在瓶 -人物介绍
李翱
云在青天水在瓶
(772~841),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李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 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曾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职。追随韩愈,曾阐释韩愈关于“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 。他还主张反佛 、“复性”,发挥《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思想,主张性善情恶说,认为成为圣人的根本途径是复性。复性的方法是“视听言行,循礼而动”,做到“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作《复性书》三篇,论述“性命之源”等问题。他的思想为后来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散文平实流畅,富有感情色彩。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李文公集・帝王所尚问》)。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说:“出言居乎中者,圣人之文也;倚乎中者,希圣人之文也;近乎中者,贤人之文也;背而走者,盖庸人之文也。”(《李文公集・杂说》)他尽力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认为“列天地,立君臣,亲父子,别夫妇,明长幼,浃朋友,六经之旨矣”。
药山禅师
俗姓韩,唐沣州人,少年敏俊超群,素怀大志,曾说:「大丈夫当有圣贤志,焉能屑细行于布巾邪?」遂舍弃世俗,投石头禅师门下,因住在药山而声誉震遐迩。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_云在青天水在瓶 -简介
鼎州李翱刺史向药山玄化,屡请不赴,乃躬谒之。山执经卷不顾。侍者曰:“太守在此。”守性初试急,乃曰:“见面不如闻名。”拂袖便出。山曰:“太守何得贵耳贱目?”守回拱谢,问曰:“如何是道?”山以手指上下,曰:“会么?”守曰:“不会。”山曰:“云在青天水在瓶。”
――《五灯会元》卷五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人有一颗心容易,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人有一颗善良的心却是不易的。如同花儿一样,需园丁精心栽培,不然就会营养不良干枯而死。善良的心或是一朵花园里开得娇姿欲滴的硕大的花,让人欣赏,也或者是一朵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茉莉般的清香的路边的小花。无论怎样的姿态,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是我们在残酷的生活中所看到的希望。如果在任何的环境下,都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更是不易。在广阔的青天之上飘浮的是纯净的白云,在狭小的瓶颈里装的是纯净的海水,无论在青天之上的云,还是瓶颈中的水,唯一不变的是它们纯净的颜色。
青天之上永远是白云。现实中的人们却因为成长而慢慢丢弃了原本属于我们的白云。《皇帝的新装》中所有的成年人都在吹捧着没穿衣服的皇帝,只有一个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小孩说出了真相,童话告诉我们真理掌握在孩子手里。这也许是我们成长的悲哀吧。
曾经看过几则让人心痛的报导,一个抢劫犯在车上抢了钱财后,又欲在车后座上强奸一位少女,全车三十多个乘客都把眼睛闭上了,任凭少女的哭喊怎样穿过冷风,没有一个人站起来面对这个歹徒大吼一声。有农民因为给一行视察的小车让道掉进了水库里,从小车上下来大大小小的官员,装模作样地拿起手机给远在十公里之外的110,及医护单位打电话,等都赶到了,农民的尸体已从水库里浮起,带着幽怨的眼神。
所幸瑕疵毕竟瑕疵,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这些瑕疵而变得丑陋。在这个美丽世界的天空下中始终飘浮着纯洁的云。海水有着咸咸的味道,到了瓶子里,依然味道不变,色不变,我们依然能透过瓶子看到大海的影子,虽然海已经浓缩了。瓶中的水依然名叫海水。
无论富贵,无论贫穷,无论童颜,无论鹤发,不变的是我们都有一颗追求爱的心。君不见少女含羞走,只为心仪的少年有一双含笑的眼。君不见鹤发相依走过漫漫长路的伴侣,只为了一句不离不弃的誓言。贫穷时没丢了穷人的自尊,没丢了一颗上进的心。富贵时没忘了穷人的泪,没忘了在自己生长的地方,还有很多渴望美的眼。位低时拥有平常心,淡泊名利。位高时无愧良心,无愧生养的亲人。
这就是天上云,这就是瓶中水。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近之。
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
天危我以遇,吾厚吾道以通之。
天苦我以境,吾乐吾神以畅之。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意气愤怒处,要降得下。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
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境也。
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