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其特征为大量的类似于淋巴母细胞的未成熟白细胞,这些细胞可在血液、骨髓、淋巴结、脾脏和其它器官中发现。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80%,发病率高峰在3岁至7岁之间,也可发生于成年人,占所有成年人白血病发病率的2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_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预防
因为大多数病例的诱因尚不清楚,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预防的。尽量减少与毒素、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的接触可能降低发病的危险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_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流行病学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80%,发病率为十万分之六,发病高峰在3岁至7岁之间,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二者的比例约为1.1~1.6∶1。
ALL也可发生于成年人,占所有成年人白血病的20%。
根据2011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的发病率每年新增4/10万,就全国而言,一年新增10000多例新病例。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儿童AL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儿童ALL已成为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是当今疗效最好、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之一。截至2012年,小儿ALL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95%以上,5年以上持续完全缓解(CCR)率可达65%~80%。中国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1/10万,其中以总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多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_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病因
截至2012年,医学界普遍认为白血病发病主要因素包括:
家族遗传因素
染色体异常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包括21 三体综合征,多与白血病并发。
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辐射因素、化学药品因素等。
2007年到2012年期间,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科在调查了570例该病患儿后,又寻找了1000例正常儿童作为比对,结果研究表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患病原因排名前三甲的是:
1、家装污染。
根据调查,半年内入住新装修房的患病几率增加4.76倍。
2、父母吸烟、饮酒。
据调查,如果双亲在怀孕前半年就一直烟不离手,酒不离口,那么孩子患病几率分别增加3.93倍和3.1倍。
感染因素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染色体易位
Smith等研究发现孕妇宫内胎儿感染可增加5岁以下儿童患ALL的危险。感染导致ALL危险性增加的机制可能是感染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增加。资料证明EB病毒感染可能与L3型ALL相关,也有ALL发病与HIV感染相关的病例报告。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儿童ALL高发病率有关。
改善公共卫生状况可降低母亲孕期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对降低ALL的危险性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喂养方式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相关性报道不一,目前(21世纪初)的观点倾向于母乳喂养可降低儿童白血病发生的危险。
与感染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免疫接种、动物接触史、药物应用史(如氯霉素)、季节变化等,它们与儿童白血病的确切相关性尚无定论。
免疫缺陷
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_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病机病理
发病机制
有关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甚多,包括对分子遗传改变、预后因素、分子流行病学及药物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推测有两种,可能即获得性遗传损伤可激活细胞的初始致癌基因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二者均可导致肿瘤监控能力丢失使白血病细胞失控性增殖。这些遗传学上的改变可以为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缺失或染色体易位。
染色体易位在许多白血病中可以见到。易位可隐藏一个基因到新的位置,使新的初始致癌基因变为启动子或在其他独特基因上成为增强因子。例如在t(8;14)这个染色体易位上,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增强因子是与MYC基因接近的并列成分,导致Burkitts淋巴瘤。易位也可以发生在两个基因之内,导致基因重排和嵌合蛋白,如在ALL和CML上发现的t(9;22)易位。
混合白血病(mixlingeleukemiaMLL)基因重排和11q23异常可以发生在淋巴系和髓系白血病,如Ph染色体可以在Ph染色体阳性ALL的髓系或红细胞系的早期细胞中检出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