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学院地处古城苏州的西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由原建设部属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和铁道部属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截至2013年,苏州科技学院有本科专业58个,硕士点55个。全日制在校生22000多人,其中研究生12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8000余人。苏州科技学院自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各类毕业生。学校现有江枫、石湖、天平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338亩,校舍面积37.1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7.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333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6.6万册,电子图书124万册。2016年1月,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并报教育部审核,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_苏州科技学院 -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学院校徽
苏州科技学院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为建设部直属本科院校,199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为铁道部直属本科院校,两校均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
学校现有江枫、石湖、天平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338亩,校舍面积37.1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7.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333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6.6万册,电子图书124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596人,硕士研究生530人。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_苏州科技学院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
1932年,在浙江大学土木系的协助下,私立常州中学添设了土木科,一大批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北洋大学的高素质老师先后任教土木科,前后为国家培养了600多位建设人才。
1953年,建筑工程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诞生,成为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建筑专门学校。
1953年,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私立常州中学土木科整体并入。
1958年,电力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燃料工业部苏州电业土木工程学校)整体并入。
1960年,苏州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苏州城市建设学院。
1978年,国家建设委员会致函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拟恢复原苏州城市建设学院。
1979年,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江苏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和苏州市革命委员会联合发文上报国务院,提出在苏州恢复和建设苏州城市建设学院。
1980年,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成立苏州城市建设学院筹建处。
1982年,国务院批准在苏州设立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
1983年,城乡建设环保部正式筹建中国第一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新式大学――苏州城建环保学院。
1984年,苏州城建环保学院诞生,成为中国第一所环保高等学府。
1985年,被联合国环保组织誉为中国环保事业的开拓者。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
1951年,苏州铁路中学筹建,校址在公园路,是上海铁路局创办最早、历史最长的综合性中学。
1960年,苏州铁道师范专科学校成立,苏州铁路中学改称苏州铁道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1980年,经国务院批复,铁道部直属的苏州铁道师范学院诞生。
1981年,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开设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两个本科专业。
1986年,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上方山新校区建成,实行平门本部和上方山校区两地办学。
1988年,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附属木渎中学挂牌成立。
合并发展
2001年9月,原国家建设部直属的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国家铁道部直属的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苏州科技学院。
2016年1月,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并报教育部审核,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_苏州科技学院 -院系设置
学校现设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机电工程系、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应用化学等52个本科专业,其中城市规划专业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历史学3个专业被遴选为第二批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3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城市规划与设计、环境工程、结构工程、世界史、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伦理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应用化学等10个硕士点;结构工程、世界史、环境工程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为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_苏州科技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2012年,苏州科技学院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科研经费超5000万元,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是省内外具有社会影响高新技术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术交流
截至2013年,苏州科技学院已与英国、挪威、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设立了交流学生、交流访问学者、学术合作、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等交流与合作项目。学校接受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尼、澳大利亚、加纳、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或实习。自1993年以来学校每年承担由商务部举办的为亚、非、欧、美及大洋洲的发展中国家培训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
学科建设
省高校优势学科:土木与环境工程、城乡规划与管理学
省部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世界史、环境工程、风景园林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数学、世界史、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风景园林学、结构工程、世界史、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伦理学、专门史、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光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学,工程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
师资力量
苏州科技学院
截至2013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608人,其中专任教师95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07人,教授16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717人,博士学位教师280人。学校有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97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双创计划”1人,省特聘教授2人。专任教师中,1人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评估委员会委员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奖项6人;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333”、“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级人才培养(资助)人选116人次;江苏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10余人担任全国学术团体常务理事、省级学术团体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多人担任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学术核心期刊的编委。学校还聘请了包括两院院士沈世钊、陈肇元、叶可明在内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教学建设
2004年来,苏州科技学院曾4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
2008年来,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1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水污染控制工程”等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09年6月,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暨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科技学院召开,会议的召开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升了苏州科技学院的学术水平。
2010年,苏州科技学院举办研究生导师论坛,给师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对于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学校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苏州科技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师资力量
苏州科技学院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截止2010年底,学校有教职工1623人,其中专任教师91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13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4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636人,占65.54%,具 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1人,占21.28%。现有硕士生导师118人,博士生导师9人。现任专兼职教师中有沈世钊、陈肇元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批专家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专任评审专家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江苏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物及培养人选30余人次,江苏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0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0人,省部级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江苏省委、省政府“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培养对象1人。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_苏州科技学院 -科研成果
苏州科技学院2003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80项,国家级项目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共有42项科技项目通过省厅级鉴定,其中5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98部,发表论文4300余篇,其中有190多篇论文被SCI、EI、ISTP检索,1360余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学校近五年年均科研经费4100万以上。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2007年5月份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估结论为“优秀”。2001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9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我校教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7年来,学生共获国家级奖项30多项,省部级奖项300多项。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_苏州科技学院 -人才培养
苏州科技学院
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毕业生实践能力强且勤恳务实,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许多已经成为单位负责人或者行业骨干。学校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学校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学校与英国、挪威、新加坡、意大利、澳大利亚、芬兰、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接受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的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或实习。国际学术交流的范围和领域逐年扩大,自1993年以来学校承担了13批次由商务部举办的为亚、非、欧、美及大洋洲国家(或地区)培训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
2008年,学校党委被授予“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先后6次荣获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并于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设立“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奖项以来,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苏、锡、常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本科高校。2006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立足江苏,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争取在“十一五”末建设成在江苏省属本科院校中有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多科性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_苏州科技学院 -校区介绍
苏州科技学院
江枫校区(本部)座落在古城苏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与闻名遐迩的寒山寺和京杭大运河毗邻,占地近500亩,总建筑面积189925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近1.03万平方米,藏书近47万册。园林式的校园内,河道纵横,树木扶疏,粉墙黛瓦,绿草如茵,教学区、实验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均以河为界,以桥相连,环境幽雅宁静,呈现一派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和绰约风韵。刚落成的运动场为这幅园林画平添了几分气势与活力,巍然耸立的大型看台,平整洁净的塑胶跑道,郁郁葱葱的人工草坪,组成了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乘公交游3路、313路、301路、321路、33路、308路可到达校区。
石湖校区座落于景色宜人的石湖风景区,与风景秀丽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相邻,占地面积800余亩,另有待建新校区727亩,校舍面积115022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0万余册。校区建筑富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被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三百佳"和"花园式校园"称号,其中的“师陶园”、“九曲桥”最能体现这一特色。师陶园内景物清幽,云墙缭绕,廊腰缦回,曲径通幽,古木苍柏,湖石叠山;九曲桥畔杨柳青青,虹径弄碧,曲折萦绕,荷香四溢,真可谓:“隔岸垂杨笑语,池荷映水新状”。乘公交33路、305路可到达校区。
天平学院是由苏州科技学院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民办性质)。天平校区离江枫校区约5公里,占地700亩,位于苏州新区和吴中区木渎镇交界处,新区长江路东,背靠横山,面向灵岩山,南有七子山,北有狮子山,风景优美,交通方便,乘公交33路、406路可到达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