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又称为铁索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系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在哪_泸定桥 -简介
泸定桥位于县西之大渡河上,修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次年五月峻工,距今295年。桥身共由13根铁链组成,其中底链九根,扶手四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77节铁环相扣,均由熟铁锻造,每根铁链重1300-1800km。桥身净空103.6m,宽2.9m。桥东西两端各有桥台一座,全用条石砌就,下设落井,并有生铁铸成的地龙桩与卧龙桩,用以锚固铁链。落井之上建有桥亭,飞檐翘角、古朴大方。西端观音阁下有康熙题写之《泸定桥》石碑,桥东有《御制泸定桥碑记》。解放后,在桥东建有《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
泸定桥为铁索悬桥,由条石砌成的东西桥台和13根横亘的铁索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铺桥板,其余4根均分两边作扶手。桥长101.67米,宽 3米。东桥头台枯水位高14.7米。东西桥头台内各有一口落井,内埋与桥身平行的
泸定桥
铁制地龙桩(东落井7根,西落井8根),其下各横卧一根铁铸卧龙桩。铁索通过东西桥头台,用锣锅绊固定在卧龙桩上。东西桥头台上各建有木结构桥亭 1座。桥东立有清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述建桥始末。泸定桥以铁构件为主,13根铁索由 12164个铁制扣环连结而成,重约21吨。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1935年 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至此,守敌将桥板大部拆去,并在东桥头构筑工事封锁桥面。左路军先头团──红四团组织强攻,22名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夺取了泸定桥,使全军胜利通过大渡河。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建成以来,曾遭到数次严重破坏。每次损坏后,均得到较快修复。1976~1979年对泸定桥进行彻底维修。现设有泸定桥文物管理所和革命文物陈列馆。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第一座稳固的大铁索桥,而一改以往依靠笮桥、溜索与牛皮船横渡的历史。1935年5月29日,长征途中的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壮丽的篇章,毛泽东同志为此而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篇。自此泸定桥名扬手四海。
泸定桥在哪_泸定桥 -地理位置
泸定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人们常称之为大渡河铁索桥,是甘孜州的门户,康藏交通的咽喉,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
泸定桥在哪_泸定桥 -历史事件
飞夺泸定桥在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当急之下,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 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飞夺泸定桥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在向遵义进军途中,中央红军首长亲自点将,令陈光师长带领耿飚任团长、杨成武任政委的红四团突破乌江天险。接着他又指挥红四团与红六团攻打遵义、抢夺娄山关、占领松坝,然后与兄弟部队一道,严防死守10多个昼夜,忠实地完成了遵义会议的警卫任务。在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重新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的指挥下,陈光带领红二师四渡赤水,进军川西。
泸定桥
1935年5月,天公不作美,连天降暴雨。陈光率红二师来到大渡河安顺场渡口。此时,大渡河水流湍急,浊流滔滔,河面变得更宽,举目一片汪洋。工兵部队无法架设浮桥,先头部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仅仅找到4条小船,红军大部队一时无法全部渡江。身后是杀气腾腾的数个师的追兵,对岸是上十万蜂拥而至的顽敌,他们狂妄地叫嚣:要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在这里全军复灭!面对敌人重兵前后夹击,红军只有避开锋芒,绕道几百里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红军才有生路。又是生死关头,又是临危受命,陈光带领红二师四团迈开两条腿在坎坷泥泞的羊肠小道上同敌人赛跑,一天狂奔240里,终于夺下了泸定桥,打开了红军的北上之路。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红军主力部队从战略需要出发,放弃了对会理之敌的围攻,迅速挺进天险大渡河。大渡河是条水势汹涌的大河,两岸石壁陡峭,河床极深。湍急的河水就像发狂的巨龙,奔腾咆哮,响声如雷。这样的急流不可能泅渡,也不能行船,唯的办法就是过桥。而河上只有一座桥,叫“泸定桥”。这是红军必经之处,生死就在这关口了。比较流行又广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泸定桥为红一军团的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所属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夺取的。其实不然,泸定桥是红三军团的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李干辉)所属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带领12名勇士夺取的。据覃应机在1991年出版的回忆录《硝烟岁月》中所言,泸定桥是他们红十三团侦察连拿下来的,不是杨成武的红四团夺取的。下面是他书中摘录的一段文字:……见到彭雪枫团长,他说上游有一座泸定桥,只有敌人的一些地方部队把守,我们决定从那里过河,他令我连务必在下半夜赶到泸定桥附近待命。我和韦杰即带上部队急行军,向泸定桥方向前进。天已经黑了,又下着雨,道路难走,部队又有些疲劳,我们便点着火把走。下半夜,我们按时赶到了泸定桥桥头附近的天主教堂。桥头已被我兄弟部队占领,彭雪枫团长骑马先到了天主教堂。我们一到,彭团长便亲自向我们交代任务,要我连组织突击队,天亮以前突过泸定铁索桥,占领对岸右侧的高地。我们从手枪排里挑选出11名侦察员,加上我共12人,组成了突击队。这11个人中,有一个同志叫蔡树礼,是湖南人;另外10人都是广西人,他们是韦尤、韦日由、黄先木、覃日用、黄仪、黄雨等,另外3位同志的姓名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当时我们每人除了手枪之外,各人尽量多带上手榴弹,有5个侦察员还各带一支步枪。佩戴整齐 后,我即带队来到桥头的冲锋出发地。韦杰则带领连队,准备好就地筹集的竹筏、麻绳和从教堂里临时拆下来的板凳、桌椅板、床板、门板等材料,待命行动。拂晓的时候,部队开始总攻击。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我们12个人飞奔上桥头,冲向桥面。桥上被烧的木板还在燃着火焰,铁索在摇晃,几乎要把人甩下桥去。我大喊一声:“同步前进!”以减弱桥身摇晃。然后我们一阵风地向前冲,灼热的火焰闪开了一条火路。我们冒着弹雨,迅速接近对岸桥头,向敌人扔了几颗无柄手榴弹,并穿过燃烧的桥头,追赶逃跑的敌人。敌人向泸定城方向跑远了。我们留下3个同志牵制敌人,我和其余同志立即登上桥头右侧的高地,占领了制高点,掩护部队过桥。我们12个人,胜利完成了任务。我们之中有6个同志被不同程度地烧伤了。我们挑选来的突击队员,都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和考验的老侦察兵,有高度的阶级觉悟,他们都是在山区里长大的农民子弟,还在家里劳动的时候,赤脚爬山攀崖、过沟越涧,走吊桥独木桥,都已经不在话下,所以能够胜利地突过泸定铁索桥。
泸定桥在哪_泸定桥 -评价
百年前四川老照片现疑似大渡河铁索桥
泸定桥建筑风貌独特,在国内独有。陈运和用诗《泸定桥》评价“人间从未望见这种桥 一座如此简陋的桥 一座十分惊险的桥 一座跨越激流的桥 一座飞跃峡谷的桥 一座用毛泽东诗词筑起万代牢固的桥 一座被新中国曙光照亮千秋永存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