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独钓图》是宋代马远作品,原属圆明园收藏,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寒江独钓图》这幅画作者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这种诗―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寒江独钓_《寒江独钓图》 -基本资料
《寒江独钓图》
名称: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纸本:水墨,纵:26.8厘米,横50.3厘米。
寒江独钓_《寒江独钓图》 -画面简介
《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寒江独钓_《寒江独钓图》 -解析
《寒江独钓图》
这是马远的一幅重要作品。画面极为简单:一叶孤舟,一个钓者,几道水纹,其余全是空白,但只觉烟波浩渺,满目清旷静寂。画家匠心独到之处在于,空白既代表水――一片汪洋,也代表天。正是这种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漠的境界,加强寒意萧条的气氛,显出了“寒江独钓”中“寒”的境界。茫茫天地中只有一叶扁舟和一个垂钓的老人,就使这老翁显得格外孤独,进一步突出了“寒江独钓”中“独”的境界。然而,这“寒”,并非是大自然的严寒,因为水并未结冰,人也不瑟缩,而是人物内心的清冷致寒;这“独”,自然指孤单,但那钓者反而悠哉自得,远离世俗喧闹,自找此清静去处垂钓消遣。他的灵魂大概已由静入虚,与“天”合一,与宇宙共呼吸了――这正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难怪要强调“计白当黑”的重要了。
寒江独钓_《寒江独钓图》 -画作特点
在中国画中何谓虚实?一般说,“实”指绘画中有笔墨处(或画得洋细的部分)。虚与实相对,无笔墨处(或画得简略,用笔较淡的部分)即为“虚”。画家作画常常用心:厂无笔墨处,用力于有笔墨处,以达到“虚实相生,:元画处皆成妙境”(引自《画鉴》);。在这幅画上,作者正是这样处理的,他着力描绘垂钓者的凝神专注神态,和几条淡淡的轻柔起伏的水纹,来引起观者的想像,使空白不再是虚无,而给人以茫茫江水,悠悠天空的印象。所以,美学家认为,“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宗白华《美学散步》33页)。虚在画上也具有“实”的意象。这种巧妙地利用空白的艺术手法,中国画家称之为“计白当黑”,是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寒江独钓图》是一幅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创造出意象境界的典范之作。
唐代涛人柳宗元有一首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可能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创作与这首诗有关,也许就是诗意画,但历史没有留下记载,只是推测而已。然而欣赏这一诗一画,可以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
寒江独钓_《寒江独钓图》 -赏评
观者禁不住要去体合画中钓叟的心境,是怡然自得还是凄清孤傲?抑或他者?柳宗元在《江雪》诗中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不屈孤傲的渔父形象,《寒江独钓图》将这一形象活泼泼的展现于我们眼前,甚至更丰富了这一形象。在诗中我们看不到钓叟的神情,而画中的钓叟生动的向我们敞开了他的内心世界。江天空旷,寒意萧瑟,苍茫水天之间只漂着一叶孤舟,空寂而凄清。茫茫飞雪背后隐藏的是无限丰富的世界,正如钓叟的内心,但这一切都被隐藏了,表面看似平静,而内里只是敛而不发。不是不愿意发,而是无处得发。“孤舟”和“独钓”已经清楚地说明了钓叟内心的孤寂,现实的孤独也许是曲高和寡,也许是知音难觅,也许是壮志未酬,也许是洁身自好……总之,他内心的情感无处寄托与宣泄,只能付诸垂钓,在这种完全一个人的活动里释放自己。钓,只是为钓,而不在意是否得鱼,所以画面上见不到鱼篓。钓叟单纯为了钓而钓,所以他全身心投入,身体微倾,在寒风中即使僵硬了也未觉察。仿佛在现实中再也找不到其他的人可以听其心声,而只能在钓的过程中将心中的一切诉之于天地。这个过程不再是钓叟与他人的交流过程,而是钓叟与自身、与天地的交流过程。在这种交流中,钓叟获得了自身,也获得了与天合一的境界。
“渔父”这一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意蕴。从楚辞而下,各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中的“渔父”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意蕴。不同于姜太公“愿者上钩”的钓叟形象,也不同于“岩上无心云相逐”的渔父形象,也不同于“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父形象,《江雪》和《寒江独钓图》里的钓叟自身带着一种绝冷凄清的气质。画中的钓叟梳着髻,留着长须,身着士大夫的长衫,他们本是有着功名追求的士族,胸怀着兼济天下的壮志,只是苦于无法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又不甘心随波逐流,趋炎附势,丧失自己的操守,所以内心郁结难发,只能独善其身,纵情于山水,一抒胸臆。这也正是自魏晋之后,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体现。在“渔父”身上体现了儒家的济世、道家的超越以及佛教的性空。
《寒江独钓图》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独钓”,虚写“寒江”,虚实、有无得到了统一。画中只有一舟一叟,但正如前所说,观者由此仿佛看到了茫茫江天,感受到了逼人的寒气。眼中所见仅仅一舟一叟,透过这一舟一叟,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苍茫宇宙,空旷又寂寥。钓叟在对钓的专注中,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天人的合一。画通常被认为是瞬间的艺术,因为画总是静态的,向我们展开某一个艺术的瞬间。但是,真正的好画却可以在瞬间展现永恒,在一刹那,永恒向我们敞开了。《寒江独钓图》在静态中向我们展示了永恒的动。几笔勾勒的细水纹让人觉得这一叶小舟正静静的随着水流缓缓向下,无声的流动,缓慢却持续不断,仿佛这一叶小舟正静静地向我们、向未来缓缓而来。不仅在空间上、在时间上,这幅画也是开放的。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钓叟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代表着某种文化精神,向着世界和未来敞开。
寒江独钓_《寒江独钓图》 -作者简介
马远,1140年生,1225年逝世,中国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人物,并以画水闻名。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出身绘画世家,曾祖马贲、祖马兴祖、伯马公显、父马世荣、兄马逵等皆为宋代知名画家。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师法李唐,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所以马远又号“马一角”。
风格独特,富有诗意。画水能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种种形态。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所画人物,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孔丘像》等传世。子马麟,亦善画,宁宗时任画院祗候,擅花鸟、山水等,禀承家学,有《层叠冰绡图》等传世。
记载中马远的绘画作品数量较多,但流传至今的已屈指可数。重要作品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远图》、《高阁听秋图》等一些小幅真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华灯侍宴图》,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收藏有《西远雅集图》卷,上海博物馆收有三幅:《松下闲吟图》、《倚松图》和《雪屐观梅图》,还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市场中已不易见到马远作品,但偶尔也会有藏家拿出来作交易。1986年纽约苏富比公司拍卖过马远的《山水十开册》,作品为绢本,以31.9万美元成交。以后几年未见交易记录。1988年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过马远的哥哥马逵和儿子马麟各一幅作品,马逵的《久治长安图》卷卖了14.3万美元,马麟的《湖山雪霁》团扇则以3.3万美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