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莉亚・克里斯蒂娃( Julia Kristeva 1941年6月24日),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心理分析学家、女性主义者。1969年,克利斯蒂娃出版其第一本书《Semeiotikè(符号学)》之后,在当今的国际批评分析、文化理论和女性主义领域开始产生影响。她著述广泛,包括书籍、随笔和建筑意义出版物的序言(译注一),其中包括有关互文性、符号学和屈辱性的见解,覆盖语言学、文学理论及批评、精神分析、传记及自传、政治和文学分析、艺术及艺术史。她的著作在后结构主义思想中也有重要地位。
茱莉亚_茱莉亚・克里斯蒂娃 -基本资料
Julia Kristeva茱莉亚?克里斯蒂娃1941年6月24日
职业:教师、作家、思想家、新精神分析学家等
丈夫姓名:菲利普・索莱尔斯
茱莉亚・克里斯蒂娃于1941年6月24日出生于保加利亚东部小镇斯利文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名叫斯托扬・克里斯蒂瓦(Stoyan Kristeva),母亲为克里斯蒂娜(Christine)。1966年12月移居法国,时年25岁。在几所法国大学中继续其教育。巴黎第七大学教授。20世纪60年代以来居住于法国。1969年写了第一本书《Semeiotikè(符号学)》之后开始在国际批评分析、文化理论和女性主义领域受到很大影响。与罗兰・巴特、茨维坦・托多洛夫、吕西安・戈德曼、热拉尔・热奈特、列维-施特劳斯、拉康、格雷马斯、福柯和路易・阿尔都塞一起,她是最重要的结构主义者之一,当时结构主义在人文学科中占主导地位。是继罗兰・巴特(1915--1980)之后仍然活跃在当今思想舞台上的最伟大的法国哲学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法国符号学运动的领军人物、文学评论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茱莉亚_茱莉亚・克里斯蒂娃 -个人历程
Julia Kristeva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著作
茱莉亚・克里斯蒂娃于1960年到达法国,克里斯蒂娃感受到结构主义影响的逐渐消退,受到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思想的挑战。1965年加入“Tel Quel小组”,她开始关注语言政治学,成为小组的活跃成员。克里斯蒂娃接受了精神分析训练,于1979年完成。1969年和1970年出版的《符号学―解析符号学》、《语言―未知物:语言学的尝试》、《小说文本》使她在法国学术界脱颖而出。1974年克里斯蒂娃的博士论文《诗歌语言的革命》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她的符号学研究的高潮,同时亦标志着克里斯蒂娃的研究重点即将从符号学转向女性问题。1974年,春天克里斯蒂娃随“原样”学派来到中国,这次中国之行使克里斯蒂娃开始重视对个人内在经验问题,随后她的怀孕和分娩更加促使她关注母性问题和身体与社会性的关系问题,1975年出版了《中国女性》一书标志着她开始走向女性主义批评和精神分析领域,开始着重于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和解构主义。自此伊始,她从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探讨了女性、欲望、爱情以及边缘、颠覆等问题,分析了西方文明社会中人类表现出的忧郁、焦虑和恐惧症状以及医治心灵疾病的途径,并在随后的十余年写作了大量关于潜意识、性爱和女性主义为主体的作品。《圣母悼歌》(1977)、《真实与现实》(1979)、《女性的时间》是这一阶段思想发展的代表作。
茱莉亚_茱莉亚・克里斯蒂娃 -作品影响
茱莉亚・克里斯蒂娃著作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克里斯蒂娃的几乎所有著述都被译为英文,其中大部分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当中,最为重要的与有影响的英译版著作是由托里・莫娃(Toril Moi)的,《性/文本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Sexual/Textual Politics:Feminist Literary Theory,,1986),约翰・里奇(John Lechte)的《朱丽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1990),A.E.本雅明(A.E.Benjamin)和约翰・弗莱彻(John Fletcher)合编的《卑贱、忧郁和爱情:朱丽亚・克里斯蒂娃的著作》(Abjection, Melancholia and Love: The Works of Julia Kristeca, 1990),大卫・多恩菲尔德(David. R. Crownfield)主编的《克里斯蒂娃著作中的身体/文本―宗教、女性和精神分析》(Body/Text in Julia Krist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