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位于重庆节黔江区与的湖北省咸丰县交界之地,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堰塞湖泊景区。
景区图片
小南海位于重庆节黔江区与的湖北省咸丰县交界之地,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堰塞湖泊景区。153年前,一场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黔江小南海,是重庆市第一大天然湖泊、国家级地质公园,它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地震遗址。因清咸丰六年(1856)大地震堰而成湖,至今大垮台岩、小垮岩,断石绝壁垒成的大坝等地震遗址仍清晰可见。2001年被国家地震局批准为“黔江小南海国家地震遗址保护区”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2004年,黔江小南海与 长江三峡、武隆岩溶、四川九寨沟、浙江雁荡山等入选第三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名录。
南海地震_小南海古地震遗址 -概况
小南海位于重庆东南缘黔江区,距重庆市近400公里,公园南连酉阳,西接彭水,北界湖北利川,面积为197平方公里。地质公园类型为地震灾害遗迹,兼有地质地貌。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小南海地震遗址、八面山岩溶地质地貌、仰头山岩溶地质地貌、古生物化石遗迹、沉积构造、古冰川遗迹及流水地貌。主要自然景观有:大垮岩、小垮岩、轿顶山、崩塌体、堆石坝、堰塞湖、岩溶以及泥岩页岩中的波痕、槽模、沟模及虫迹构造、冰川U型谷、冰碛体等。主要人文景观:红九师师部旧址、温朝钟墓、烈士陵园、朝阳寺、义渡古碑及土家风情等。
南海地震_小南海古地震遗址 -成 因
小南海地处鄂黔台褶带,地层发育较齐全。元古界震旦系是本区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厚度小于464米;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分布广泛,沉积厚度4255米,与震旦系为假整合接触:上古生界假整合于下志留统之上,发育较差,缺失早、中泥盆世和石炭纪沉积,厚度827米。由此显示,自震旦系以来,地壳振荡频繁,约有4次抬升成陆,并遭受剥蚀,几度被夷为平地。最后一次于早二叠世末,公园所在地区全面抬升成陆,结束海相沉积历史,燕山运动褶皱成山,形成一系列山脉和山间盆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壳抬升更加强烈,地表受到剥蚀,第四系分布零星,厚度不大,成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之上。此时形成一系列规模较大的正断层,表明区内在早期构造的背景上发生了应力的释放作用,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地震地貌。
南海地震_小南海古地震遗址 -主要景观
小南海地震遗址
小南海是目前中国国内历史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地震堰塞湖,而且在世界上也“极为鲜见”。据中科院专家考察,当时地震震级为6.3级,地震的破坏烈度为8度。地震时山体滑塌10余公里,4500万方崩滑体向西推移2公里,以近100米的落差阻塞山谷,形成长1170米、高67.5米的天然大坝。小南海地震遗迹区保存了崩塌崖面、崩滑体、堆石坝、堰塞湖及淹没森林等多种地震破坏形迹,为地震灾害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自然实体,有很高的科研科考价值。正因为如此,国家地震局于2001年为小南海颁发了“黔江小南海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两块牌子,使小南海的科技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小南海湖
小南海位于重庆与湖北交界处,距黔江城北部30余公里,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湖泊。人称“深山明珠”、“人间仙境”。小南海湖水面积2.87平方公里,湖面长约5公里,最宽处1公里,湖水深度平均为30米,最深处50多米,蓄水量7020立方米,积雨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有板夹溪、白鹤溪、白矾溪、清溪沟、肖溪沟等五条溪流注入,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整个海子像宝石般镶嵌在群山之中,东有二仙岩,西为鸡公山,南有八面山,北为禄井山。海岛和海周是天然的动植物园,森林资源丰富,有马尾松、黄杉、水杉、铁尖杉、香柏、紫柏香樟、楠木、银杏、黄檀、白花泡桐等140多种乔木及100多种灌木。有黄猴、大鲵、巨蚌等数十种动物和白鲢、花鲢、鲤鱼等50多种鱼类。因此,具有广泛的综合开发价值。
旅游贴士
南海地震_小南海古地震遗址 -周边景点
武陵山
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武陵仙山,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蔚为壮观的砂岩大峰林地貌风光。武陵仙山具有举世无双的自然美,因它拥有壮丽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还有美丽无比的溶洞和阴河。武陵山的特点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石峰石柱之形神兼备,壮丽奇幻;二是石峰高度密集,多达百余座,成为真正的“峰林”;三是分布范围宽广,连绵成片,蔚为壮观;四是峰间沟壑纵横交错,配合峰林构成世间罕有的绚丽图画;五是林茂水丰,苍翠连绵,既为砂岩峰林增添秀色,又为保持水土,减少雨水侵蚀破坏提供了良好条件。
这里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居住,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秀丽的风景。其中武陵山脉主峰――真武观,奇峰石怪,为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武陵山周边有许多旅游圣地:如世界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古代的南长城;恩施的清江河和黔江的阿蓬江、酉水河,为土家族的发源地。
浦花河
蒲花河于黔江区濯水镇汇入阿蓬江,以各种地质奇观取胜。轻盈的蒲花河蜿蜒于蒲花境内,河畔一马平川,远处低丘起伏,堤柳婆娑,碧桑绿树,鸟语花香,蝉噪虫鸣,一派田园美景。沿蒲花河逆水而上2公里,便抵达黑龙潭。拔地而起的一座高山横江耸立,中有洞天,河流穿洞而过,上面为高达300米的天生桥,阻断的河床变成了悬崖底部的高约70米,宽约10米的天生桥洞,桥洞内游光一缕,影迹模糊。游出第一洞后,一个天然大漏斗惊现眼前,人称“黑龙潭”,底小口大,横切河流成长条形,悬崖峭壁上植被苍翠古朴。漏斗的另一侧是又一天生桥,高达100米,桥面石林被植被掩映,惟妙惟肖的一座“石拱桥”飞架东西。穿过第二个天生桥洞,又一漏斗成椭园状呈现眼前,置身于这个名叫“天眼”的漏斗底部,只见圆天一轮,宛若井底之蛙,顿生隔世之感。由天眼再往前则是地下暗河,长近3公里,并可行船。暗河内岩溶地貌发育,钟乳石笋,奇形异景,令人叫绝。岩壁上留有墨迹,是今人还是古人杰作无可考究。 黑龙潭景区除本身景观奇绝之外,其地质奇观也显珍贵,因为天生桥群与大漏斗群、地下暗河并存的地质现象实属罕见。
神龟峡
神龟峡因峡口两山酷似雌雄双龟对卧而得名,是阿蓬江峡谷景观中最为优越的河段。从黔江两河镇至酉阳大河口,全长38.9公里。峡口紧邻国道319线,距黔江城44公里。1998年之前由于峡谷两岸为高山绝壁,河道滩险水急,水位落差近百米,无人能够进入峡谷内,因此现在全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呈现原始风貌。1998年下游大河口电站竣工后,高峡出平湖,尾水位直抵两河,库区通航后方有人迹进入。正是勘测坝址的水利专家冒着生命危险首次走进神龟峡,才意外地发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世处桃源。也正因为发现得太晚,才使其生态免遭破坏,保存了国内罕见的原始峡谷风光。 神龟峡河道斗折蛇行,呈连环的“S”形走向,几乎没有一段平直的河道。全程27道弯,28个门(当地对“一线天”的称呼),其弯道之多,实属峡谷罕见。在悬崖峭壁上,到处是悬垂的石钟乳,有的在半山腰,有的在水面上,千姿百态,奇形怪状。 神龟峡库区水深最深达85米,虽然降低了峡谷相对高差,但增添了水的韵色。
官渡峡―深溪河
官渡峡位于黔江区冯家镇,距黔江城区18公里,因古驿道从这里船渡过江而得名,峡谷全长15公里。官渡峡沿峡两岸悬崖峭壁,江水蔚蓝清澈,清幽雅致,景致迷人。峡中著名景点为“一线天”,置身其间,伸手触岸,天际一线,叹为观止。其次是“苗家水寨”遗址,当地龚氏祖先为避兵乱,居住于峡内三面环水、一面绝壁的孤山之上,如今水寨石门、祠堂等遗址尚存。官渡峡绝壁之上有三处古代“崖墓葬”,分布于悬崖峭壁之上,加之半山腰神庙悬空而建,令人畅想。峡口石钟乳奇形怪状,泉水飞流直下,加上峡中白水泉、神女蜂等景点,使官渡峡被誉为“小盆景”。
深溪河发源于黔江五里乡,流经蓬东抵官渡峡一线天汇入阿蓬江。深溪河一泓碧水,小巧玲珑。秀丽如屏的深溪河上分布着四座天生桥,其中两座分别连通了邻鄂乡至黔江城和五里乡的公路,成为名副其实的“桥”。四座天生桥横江而立,高从200米到500米不等,规模壮观,造型奇特。分布在官渡峡附近麻田坝的两座天生桥相距仅有30米,周围景色秀美,河中水流清澈,颇具观赏价值。
官渡峡附近还有万涛烈士故居、正阳恐龙化石遗址、红土湾旧石器遗址等人文胜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地质奇观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赋予了官渡峡――深溪河景区无穷的魅力。
南海地震_小南海古地震遗址 -文化
小南海不仅是一个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区,而且还是一个早期革命的摇篮。辛亥革命前夕,这里曾是轰动数省、震动清廷的黔江庚辰-辛亥武装起义的策源地,起义的组织者温朝钟就出生在小南海畔的大路坝,他们所组织的“铁血英雄会”会址就设在小南海朝阳寺岛上。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贺龙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为占领酉阳、黔江、秀山、彭水,创建湘鄂川新苏区,在小南海地区打响了入川的第一仗,并一举攻下黔江城,其后红军游击队和鄂川边独立团坚持在这一地区开展长期的革命活动。
南海地震_小南海古地震遗址 -特产
黔江珠兰花茶
系列产品达10大品系80多个包装规格,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日本、俄罗斯、阿根廷等。产品先后获部、省级金奖,重庆市名牌产品,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重庆市消费者者喜爱产品等殊荣。
地牯牛
别名草食蚕、宝塔菜,神虫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武陵山区绝无污染的特有品种。该品组织细嫩,晶莹剔透,香脆可口,风味独特、营养十分丰富,不仅是良好的食物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地牯牛有利胆利尿、镇静、润肺益肾、滋阴补血等功能,类似冬虫夏草,常食用有保健作用,饭后食用能帮助消化,酒后食用还要解酒。利肝胆、益脾肾、是难得的天然食品。
南海地震_小南海古地震遗址 -交通
位于重庆与湖北交界处,距黔江城北部30余公里,车程约1小时。
南海地震_小南海古地震遗址 -背景知识――地震作用
地震是由天然原因引起岩石圈的快速颤动,使地面发生震动的现象。地震是一种常见地质现象。地震波的发源地称为震源。垂直投影区称为震中。震中与震源之间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震震级是表示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释放的能量越大,则震级越大。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一般采用十二度的地震烈度表。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地区却有不同的烈度;地震烈度不但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的深度和距震中的距离有关――震源越深,烈度越小;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