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模式是指在陕西省神木县推出的《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概称。这项被媒体称为“开中国国内先河”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以来,让全体陕西神木人民体会到了“看得起病”的前所未有的实惠。
神木医改_神木模式 -形式
神木模式
“神木模式”的制度设计(包括报销方式,监管方式,单病种以及非单病种报销标准等)。在“神木模式”中,政府部分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改革成本,医疗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保障性和公益性。而理论上,市场机制则能最大效率地配置资源,其意义在于它能够用价格信号引导需求,使得人类无休止的欲望和有限的生产能力之间达成稳定的平衡。
神木医改_神木模式 -现状
神木模式
根据神木县当地公开发布的信息,住院病人在政策施行第2个月(4月份)达到高峰后,从2009年5月份已经开始回落。一开始的人满为患,实际是在偿还医疗制度的陈年欠账――以前很多人看不起病,这次赶紧趁机把老病治一治;而当这个政策成为常态后,看病潮自然会平稳泄洪。
为施行“全民免费医疗”,神木县列出了每年1.5亿元的预算,这在其整个社保体系的财政预算中占比约50%,而社保体系的财政预算支出约占神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16%。当地官方承诺,即使支出超过1.5亿元,这项惠民政策也将一直执行下去。按照高峰时的数据,2009年4月份报销医疗费1270万元,当地官方的表态是,“没有超出预想的范围”。
神木医改_神木模式 -各方观点
1)因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神木县的财力相对比较富余,但这不影响推广其“全民免费医疗”的制度意义,从模型上,神木县依然可以为中国2000多个县提供一份样本。因此,对于仅仅执行了2个多月的这样一只“麻雀”,目前没有必要忙于质疑和否定,应在继续运行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提取其共性价值。 ――《经济导报》
2)神木免费医疗模式虽好,却难以复制与推广。神木煤炭工业发达,拥有实行“免费医疗”的经济实力。对“免费医疗”,其他地方可能“心有余力不足”。大城市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是人口基数大,推行“免费医疗”成本更大。要其他地方照搬神木经验并不现实。神木免费医疗模式虽非最佳,但是其优先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化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还原医疗公益本质的思路可期。而且神木开国内“免费医疗”之先河,具有民生导向意义。――《江西日报》
其实,实施“全民免费医疗”的构想,估计早在2007年就浮现在神木县领导人的脑中。2008年1月,神木县康复工作委员会成立,负责“全民免费医疗”的政策制定、指导与协调、基金的使用和管理等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可行性调研和论证,在2009年2月9日,神木县人民政府颁布了《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正式拉开了当地医疗体制改革的序幕。依照这一政策文件的规定,所谓“全民免费医疗”制度自3月1日开始在神木县正式实施。这一举措当时没有引起舆论的关注,直到两个月后,在国家“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的大背景下,“神木模式”才横空出世。5月17日,陕西《华商报》率先报道了神木县的改革之举,引起媒体的轰动,继而引起医疗改革政策研究者的关注,最后还引起了中央和地方医改政策决策者的注意。
“神木模式”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轰动甚至争议,其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
第一,“全民免费医疗”的说法触动了许多人敏感的神经,而敏感的点却大相径庭。
一种是对“神木模式”的可持续性持怀疑态度。无论在公共政策研究者中,还是在专业媒体评论者中,很多人对于各种各样的“免费”制度持相当谨慎的怀疑态度,担心免费提供的物品和服务会遭到受益者的滥用,最终会陷入财政的无底洞。 西方福利国家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公费医疗体制的弊端,容易强化这一怀疑立场。实际上,在建设福利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应对来自需方的道德风险,是全球性社会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而应对这一挑战的简单之道就是引入一定的自付;换言之,不能实行百分之百的免费。就医疗保障体制而言,即便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大多要么引入更高的自付率,要么设法引入其他的制度安排,例如守门人制度、付费者与服务提供者分开、新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的准入等等。
第二,陕西是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政府投巨资搞“全民免费医疗”,着实让人兴奋。神木县地处西北,但却是富庶之地,其经济规模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44位,而且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神木县的确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走出了一条新路。然而,这条新路的特征并非所谓“全民免费医疗”,而是由三大制度安排所组成:其一,建立了一种保障水平较高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其二,医保机构代表所有参保者向各种医疗机构购买医药服务;其三,形成了民营医疗机构占据多数的多元化医疗服务市场格局。
“神木模式”其实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走向全民医保,政府在医疗筹资中扮演积极而有效的角色;公立医疗保险代表参保者的利益向各类医疗机构购买医药服务;医疗服务体系走向市场竞争,其中政府以购买者(通过医保机构)、监管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参与到医疗服务的市场之中。
神木县这三大制度安排构成了“神木模式”制度结构的整体。忽视其中任何一部分就如同盲人摸象。倘若将“神木模式”刻划为“全民免费医疗”,并且进一步视之为计划经济时代公费医疗体制的全民化,更具有误导性和危险性。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神木医改的制度模式并不是“全民免费医疗”而是“全民医疗保险”。
建立覆盖城乡民众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是国家“新医改方案”提出的改革目标之一。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全民医疗保险中的“全民”不应限于户籍人口,而应扩及所有居民;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中国很多地方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已经从户籍人口扩及常住居民了,尤其是覆盖了在当地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因此,无论就“全民”与否,还是在医保的城乡一体化上,“神木模式”并没有任何神奇之处。
“神木模式”之“神奇”,在于大大提高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实质上,“神木模式”意味着“公共财政补需方”原则的大力落实,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随之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的支付水平大幅度提高,最终所有参保者看病治病时的自付比重较低。神木县在2009年安排了1.5亿元的财政预算,占其当年财政支出的5.2%,用于“全民免费医疗”。其给付范围包括三部分:其一是普通门诊,每一个参保居民获得一个个人账户,每人每年获得100元的门诊补贴;其二是慢性病年度限额报销,2009年规定了23种,到2010年增多为36种;其三是其给付结构的核心部分,即住院费用报销。
神木模式的核心是政府高补贴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并通过改善医保给付结构,显著提高了占神木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城乡参保居民住院费用的实际补偿率。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10年8月,神木县患者在县内住院费用的实际补偿率由最初的不足72%稳步上升到86%上下。作为一种保障水平适当而充分的全民医保制度,神木的“全民免费医疗”满足了参保者大病治疗的基本需要。这是“神木模式”最显著的效果,也是其最让人称道的地方。
从制度比较的角度来看,“全民免费医疗模式”与“全民医疗保险模式”是国际最为通行的两大医疗保障制度。两大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筹资机制的不同:全民免费医疗的筹资主要来源于一般税收,而全民医疗保险则来源于专项税收(或缴费)。无论是纳税还是缴费,老百姓的关注点主要在于看病治病时自付比重的高低。如果自付比重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日常用语中,人们不免会使用“免费医疗”的字眼。
“神木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在公共财政大力落实了“补需方”的原则之后,神木的医保机构推进了医保供方付费方式的改革。神木医保付费改革主要针对住院服务,基本上采用按服务人次付费,辅之以少量的单病种付费。
需要指出的是,神木的医保付费改革还有很多不尽令人满意之处,在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市场化的购买机制与医药价格的行政管制相冲突:由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的现行行政定价方式与按项目付费相适应,因此医疗服务的人力成本在其他新医保付费模式无法得到适当的体现,从而极大地挫伤医疗机构接受新付费方法的积极性;医保机构对医药服务的购买行为出现了行政化趋势,即依靠形形色色的行政检查来推进新付费机制,而对服务购买的合同管理极为薄弱;谈判机制的非制度化: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相互扯皮,新医保付费方式的标准制定也缺乏公开透明性;付费方式选择的重复博弈:尽管各地采用了不少新付费方法,但依然用按项目付费的方式来结算,于是新付费方式向旧结算办法回归了,按项目付费依然发挥主导作用,付费改革的效果不明显。
因此,“神木模式”中还有一个最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特点,也是为绝大多数评论者所忽略的特点,即当地医疗服务体系的充分市场竞争的格局。神木县已经形成了以民营医疗机构为主体、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医疗服务市场,这为当地全民医保制度的建立和正常运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推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之际,历史机缘巧合,神木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民营为主体、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医疗服务市场。医保机构作为第三方购买者,没有自己的“儿子”需要照顾和袒护,可以放手行使第三方购买者职能,同样的质量挑选费用最低的医院、同样的费用挑选相对来说质量最好的医院。
神木模式最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的,主要不是“免费医疗”,而是神木的医疗服务体系已经实现了“管办分开”,医疗服务供给已经基本实现了民营化、市场化。
神木医改_神木模式 -参考资料
[1] 新浪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18/021115639296s.shtml
[2] 大众网 http://paper.dzwww.com/jjdb/data/20090525/html/1/content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