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土楼 华安土楼-基本内容,华安土楼-福建华安土楼详细说明

华安土楼是一种建筑,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在福建土楼中占据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华安土楼的典型代表,是福建土楼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宜山宜水,宜居宜人。华安土楼是与永定客家土楼平面布局截然不同的土楼,是纯粹“土生土长”、自成独立体系的土楼。在华安县沙建乡的上坪村,现在就保存六幢明清时代建造的有准确纪年的土楼:明万历18年(1590年)的“齐云楼”(椭圆楼);明万历29年(1601年)的“升平楼”(圆楼);明万历31年(1603年)的“日新楼”(方楼);清康熙22年(1683年)的“月升楼”(半圆楼);清乾隆50年(1785年)的“文洋楼”(圆楼)和清同治4年(1865年)的“凌云楼”(方楼)。

华安土楼_华安土楼 -基本内容

华安土楼

福建土楼粗略统计总共有三千多幢,华安县的土楼现存才68幢,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华安土楼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在福建土楼中占据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宜山宜水 宜居宜人

华安仙都乡大地村的“二宜楼”,是华安土楼的典型代表,是福建土楼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1、环境最宜居

“二宜楼”背依蜈蚣山。山体逶迤成峦、树木葱茏。楼前曲水回环、视野开阔,近有龟山作案,远有九峰作屏。左边狮子山劲拔前伸;右边虎行山低矮退缩,故添建玄天阁以补风水,使左右均衡。这里秀山环抱,丰水汇集,山明水秀,藏风聚气。背山能挡寒潮,面水迎接凉风,植被可保水土。土楼与环境有机融合,构成理想的生态格局。既独具优美景观,又方便生产生活,确是宜山宜水宜居宜人。

2、布局最独特

福建圆楼的平面布局有内通廊式与单元式之分。单元式土楼集中在漳州市所属的平和、诏安、云霄、漳浦、华安等县。绝大部分单元式土楼,是单个开间为一个独立单元。而华安大地村的“二宜楼”、“南阳楼”则以多开间作为单元。“二宜楼”环周有十个是四开间的单元,一个五开间、一个三开间的单元。每个单元各自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天井和独用的楼梯,构成户内私密性的空间。环楼围合出中心内院,作为楼内多户合用的公共空间。按现代的观念分析,毫无疑问,它具有最好的空间私密性层次,适宜居住。

3、防卫最周密

“二宜楼”除了一般土楼的防卫措施外,第四层外围“隐通廊”的设置,在福建圆楼中也属罕见。迄今所知,除“南阳楼”外,仅平和县霞寨的圆楼“联芳楼”和永定县古竹乡的方楼“五实楼”有类似的外围通廊。“隐通廊”不仅使各个独立单元联通,而且便于防卫时的枪击救援,无疑是最理想的防卫设计。此外利用下水道作为备用的逃生通道在福建土楼中也是少有。

4、外墙最厚实

福建土楼封闭的外围土墙,墙脚用河卵石或条石砌筑,一般底层墙厚1.1―1.5米。“二宜楼”的外围土墙,底层为花岗岩块石砌筑。墙厚达2.5米,是福建土楼墙厚之最。

5、设计最科学

“二宜楼”不仅整体布局独具特色,其设计之科学也是其他土楼中少见的。环周十二个单元的户门,在大门外又加木栅“半门”,既可防护又利通风,而且每个门罩上均有各异的木雕花饰。

外墙中曲折的“传声洞”设置,便于呼唤又利于防卫,这在福建土楼中是独一无二。

在每个单元的二三层均设挑廊,这是衣物晾晒、惬意休闲的理想场所。

在四楼隐通廊的墙角上多处设置横木作为固定的爬梯,在瓦顶维修时,便于登攀。

此外,在单元内廊楼面的木地板上开洞,洞口打开时几个楼层之间形成通透的竖井。维修施工使用的长木料可以通过洞口,轻而易举地送上四层和屋面。这些人性化细致而周到的设计,叫人叹为观止。

6、壁画最丰富

“二宜楼”保存了600平方米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壁画,在我国民居中绝无仅有!不仅面积大、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共有壁画226幅,彩绘228幅。其画面充满了山情野趣和生活气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是土楼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土楼人的向往与追求。尤其是在如此偏远的山区,居然发现绘有洋人、洋文、洋钟的装饰壁画。这明显的异域色彩叫人称奇,它成为福建民居海洋文化特色的有力见证。

7、保存最完整

在福建著名的土楼中,永定县的“振成楼”,其“八卦”式外环楼,有一卦曾经被烧毁。“承启楼”内环也严重损坏,近年才得以修复。南靖县的“顺裕楼”外环楼四层的隔间、腰檐尚未完成,内环也只建了一半。

福建全省直径70米以上的大型圆土楼中,“二宜楼”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从土木结构构件到装饰壁画,都未曾更换,可谓原汁原味保存了原始的状态,确实难得。

8、国保最早列

“二宜楼”1988年第一次在《建筑学报》第九期发表后,就引起学界的注意。它被“发现”和介绍比起永定土楼晚了许多,然而“二宜楼”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诸多专家学者的青睐,1992年“二宜楼”在福建土楼中率先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二宜楼”为代表的华安土楼,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是探索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最有价值的范例。

二、单元住宅 圆楼鼻祖

位于华安县沙建乡上坪村宝山自然村的“齐云楼”,是福建圆楼现存最古老的一幢。它雄踞小山之上,平面椭圆形。单元式布局。多数每户占一个开间,只有个别单元为两开间、三开间。圆楼朝南设一个大门,东西各设一个边门。东门曰“生门”,嫁娶从此门进出;西门曰“死门”,殡葬由此门往来。大门楼匾上,刻石纪年“大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显然建造至今已400多年。

现在有遗迹可寻、有纪年的土楼,建造最早的是漳浦县的“一德楼”,它建于明嘉靖37年(1558年),但它是方形土楼。在福建土楼最集中的几个县中,云霄县、诏安县没有建于明代的土楼;平和县只有一幢明万历11年建造的“延安楼”,是方楼;南靖县的“阁老楼”,纪年康熙年间,推测可能是明代建造,它也是方楼;漳浦县最多明代建造的土楼,然而有准确纪年的都是方楼。纵观全省,有准确纪年的明代圆楼只有华安县的“齐云楼”与“升平楼”。因此,圆型土楼有纪年证实最早建造的当属“齐云楼”。所以把它称为福建圆楼的“鼻祖”当之无愧。

至于单元式的圆楼,这种现代建筑师还在不断探求发展的单元式住宅,400多年前就在华安出现。仅此一点也极具历史价值,它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居住文化和民俗研究重要的实物资料。

三、外观造型 奇特罕见

座落在海拔920米的华安县高车乡洋竹径村的“雨伞楼”是福建圆楼的又一绝唱。它隐居深山,矗立在一座小山的顶上。由两圈环楼组成:内环两层,由十八个大小不等的独立单元组成;外环顺应山势迭落三层,巧妙地结合险要的地形。四周山势陡峭,只能通过窄小的石阶登临,易守难攻。圆形土楼雄踞山巅,远眺其黑瓦屋宇,仿佛是一把撑开的雨伞,因此得名。“雨伞楼”浓厚的乡土气息、奇特的外观造型,吸引国内外学者与游客争相前往探个究竟。

四、建造年代 准确可靠

在福建土楼最集中的永定县和南靖县,其土楼大门上通常用白灰抹面制作楼名匾,可以随时更新,均无纪年款。其土楼的建造年代多数是从族谱记载,开基祖至今相传多少代来推算,或是代代口传作为依据,出入甚远。漳州平和县、漳浦县、华安县的土楼多数都有石刻纪年的楼名匾,因此其建造年代十分准确可靠。

在华安县沙建乡的上坪村,现在就保存六幢明清时代建造的有准确纪年的土楼:明万历18年(1590年)的“齐云楼”(椭圆楼);明万历29年(1601年)的“升平楼”(圆楼);明万历31年(1603年)的“日新楼”(方楼);清康熙22年(1683年)的“月升楼”(半圆楼);清乾隆50年(1785年)的“文洋楼”(圆楼)和清同治4年(1865年)的“凌云楼”(方楼)。“它作为福建几百年土楼文明的重要载体,观察福建土楼演变与发展轨迹的一个十分珍贵的窗口,它为福建土楼的发展史提供了一个时间跨度大、种类模式多、内涵极其丰富、发展脉络清晰的实物资料。”(曾五岳)这正是华安土楼最为可贵之所在。

五、闽南土楼 有力见证

不论大众还是媒体甚至有些学者,对于福建土楼的误解甚多。通常一见到土楼就认为是客家土楼。孰不知福建有一半的土楼并非客家人而是闽南人居住的。在福建不仅有客家土楼,还有闽南土楼。闽南的单元式土楼与客家的内通廊式土楼,外观一样,平面布局却截然不同。如果说漳州的南靖县、平和县与闽西永定县接壤的地区,有闽南人也有客家人居住,双边会互有影响。而华安县与永定县,一个在博平岭东,一个在博平岭西,相距甚远,永定县是纯客家人的县份。华安县是纯闽南人的县份。华安土楼是与永定客家土楼平面布局截然不同的土楼,是纯粹“土生土长”、自成独立体系的土楼。它成为闽南土楼体系独立产生、发展的有力见证。因此,华安土楼在福建土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对福建土楼特色和文化内涵以及发展历史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福建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建筑。其生土墙体具有“可呼吸”的功能,能有效保持室内的热舒适性,使土楼内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土建的建造使用可循环的建筑材料,它就地取材,泥土和木材来自于土地、土楼废圮之后又回归大地,千百年的建造活动并没有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这种生态环保的资源节约型的建筑模式,对我们今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借鉴意义。但愿通过更广泛的宣传,对土楼进一步的保护与开发,让更多人了解华安土楼,走进华安土楼,从华安土楼中吸取营养,启发灵感。为生态型建筑的传承与发展,为环境生态的保护,为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旅游安排

【行程安排】世遗土楼探秘、品茗茶、赏佳玉。

【07:50】厦门指定地点集结。

【08:00】

前往(空调旅游巴士)华安大地土楼群(路程约2小时),抵达后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地大地土楼群(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3座组成);

二宜楼素有“神州第一楼”、“土楼之王”、“民居瑰宝”之称;

游览《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单元式与通廊式有机结合经典之作;

游“狮子踏印”,东阳楼――福建土楼从古典时期向现代时期转型的代表,独具特色的方形土楼(参观时间约2个小时)。?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2:30】左右在大地酒楼享用特色的农家土菜午餐。华安是中国铁观音的重要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自唐末开始就成为铁观音主要的生产基地,近有一千年的历史。

【13:30】

餐后,乘车前往仙都镇(全国重点的铁观音茗茶集散中心――华仙茶都);

铁观音品牌厂商(5分钟抵达),由茶艺专家,带同安排进行“观茶、道茶、品茶等一系列过程体验(时间约需1小时);

后乘车前往华安奇石博物馆(车程约需20分钟)观赏中国四大名玉――华安玉(九龙壁)。

【16:00】返回厦门温馨的家。

【行程包含】:往返交通;1中餐;门票;景区讲解;景区电瓶车。

项目描述

【二宜楼】

华安仙都乡大地村的“二宜楼”,是华安土楼的典型代表,是福建土楼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宜山宜水,宜居宜人。

“二宜楼”背依蜈蚣山。山体逶迤成峦、树木葱茏。楼前曲水回环、视野开阔,近有龟山作案,远有九峰作屏。左边狮子山劲拔前伸;右边虎行山低矮退缩,故添建玄天阁以补风水,使左右均衡。这里秀山环抱,丰水汇集,山明水秀,藏风聚气。背山能挡寒潮,面水迎接凉风,植被可保水土。

土楼与环境有机融合,构成理想的生态格局。既独具优美景观,又方便生产生活,确是宜山宜水宜居宜人。

“二宜楼”保存了600平方米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壁画,其画面充满了山情野趣和生活气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是土楼生活的真实写照。

【华安?茗茶】

据考证,华安县的古名就叫“茶烘”,素有“茶乡”的美誉,茶叶生产在华安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今,华安茗茶在中国闻名遐迩,仅铁观音优质茶园就达15万亩,“韵长、绿色、生态”的特色更使华安铁观音声名远扬。

华安土楼

福建土楼粗略统计总共有三千多幢,华安县的土楼现存才68幢,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华安土楼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在福建土楼中占据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宜山宜水宜居宜人

华安仙都乡大地村的“二宜楼”,是华安土楼的典型代表,是福建土楼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1、环境最宜居

“二宜楼”背依蜈蚣山。山体逶迤成峦、树木葱茏。楼前曲水回环、视野开阔,近有龟山作案,远有九峰作屏。左边狮子山劲拔前伸;右边虎行山低矮退缩,故添建玄天阁以补风水,使左右均衡。这里秀山环抱,丰水汇集,山明水秀,藏风聚气。背山能挡寒潮,面水迎接凉风,植被可保水土。土楼与环境有机融合,构成理想的生态格局。既独具优美景观,又方便生产生活,确是宜山宜水宜居宜人。

2、布局最独特

福建圆楼的平面布局有内通廊式与单元式之分。单元式土楼集中在漳州市所属的平和、诏安、云霄、漳浦、华安等县。绝大部分单元式土楼,是单个开间为一个独立单元。而华安大地村的“二宜楼”、“南阳楼”则以多开间作为单元。“二宜楼”环周有十个是四开间的单元,一个五开间、一个三开间的单元。每个单元各自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天井和独用的楼梯,构成户内私密性的空间。环楼围合出中心内院,作为楼内多户合用的公共空间。按现代的观念分析,毫无疑问,它具有最好的空间私密性层次,适宜居住。

3、防卫最周密

“二宜楼”除了一般土楼的防卫措施外,第四层外围“隐通廊”的设置,在福建圆楼中也属罕见。迄今所知,除“南阳楼”外,仅平和县霞寨的圆楼“联芳楼”和永定县古竹乡的方楼“五实楼”有类似的外围通廊。“隐通廊”不仅使各个独立单元联通,而且便于防卫时的枪击救援,无疑是最理想的防卫设计。此外利用下水道作为备用的逃生通道在福建土楼中也是少有。

4、外墙最厚实

福建土楼封闭的外围土墙,墙脚用河卵石或条石砌筑,一般底层墙厚1.1―1.5米。“二宜楼”的外围土墙,底层为花岗岩块石砌筑。墙厚达2.5米,是福建土楼墙厚之最。

5、设计最科学

“二宜楼”不仅整体布局独具特色,其设计之科学也是其他土楼中少见的。环周十二个单元的户门,在大门外又加木栅“半门”,既可防护又利通风,而且每个门罩上均有各异的木雕花饰。

外墙中曲折的“传声洞”设置,便于呼唤又利于防卫,这在福建土楼中是独一无二。

在每个单元的二三层均设挑廊,这是衣物晾晒、惬意休闲的理想场所。

在四楼隐通廊的墙角上多处设置横木作为固定的爬梯,在瓦顶维修时,便于登攀。

此外,在单元内廊楼面的木地板上开洞,洞口打开时几个楼层之间形成通透的竖井。维修施工使用的长木料可以通过洞口,轻而易举地送上四层和屋面。这些人性化细致而周到的设计,叫人叹为观止。

6、壁画最丰富

“二宜楼”保存了600平方米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壁画,在我国民居中绝无仅有!不仅面积大、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共有壁画226幅,彩绘228幅。其画面充满了山情野趣和生活气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是土楼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土楼人的向往与追求。尤其是在如此偏远的山区,居然发现绘有洋人、洋文、洋钟的装饰壁画。这明显的异域色彩叫人称奇,它成为福建民居海洋文化特色的有力见证。

7、保存最完整

在福建著名的土楼中,永定县的“振成楼”,其“八卦”式外环楼,有一卦曾经被烧毁。“承启楼”内环也严重损坏,近年才得以修复。南靖县的“顺裕楼”外环楼四层的隔间、腰檐尚未完成,内环也只建了一半。

福建全省直径70米以上的大型圆土楼中,“二宜楼”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从土木结构构件到装饰壁画,都未曾更换,可谓原汁原味保存了原始的状态,确实难得。

8、国保最早列

“二宜楼”1988年第一次在《建筑学报》第九期发表后,就引起学界的注意。它被“发现”和介绍比起永定土楼晚了许多,然而“二宜楼”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诸多专家学者的青睐,1992年“二宜楼”在福建土楼中率先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二宜楼”为代表的华安土楼,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是探索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最有价值的范例。

单元住宅圆楼鼻祖

位于华安县沙建乡上坪村岱山自然村的“齐云楼”,是福建圆楼现存最古老的一幢。它雄踞小山之上,平面椭圆形。单元式布局。多数每户占一个开间,只有个别单元为两开间、三开间。圆楼朝南设一个大门,东西各设一个边门。东门曰“生门”,嫁娶从此门进出;西门曰“死门”,殡葬由此门往来。大门楼匾上,刻石纪年“大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显然建造至今已400多年。

现在有遗迹可寻、有纪年的土楼,建造最早的是漳浦县的“一德楼”,它建于明嘉靖37年(1558年),但它是方形土楼。在福建土楼最集中的几个县中,云霄县、诏安县没有建于明代的土楼;平和县只有一幢明万历11年建造的“延安楼”,是方楼;南靖县的“阁老楼”,纪年康熙年间,推测可能是明代建造,它也是方楼;漳浦县最多明代建造的土楼,然而有准确纪年的都是方楼。纵观全省,有准确纪年的明代圆楼只有华安县的“齐云楼”与“升平楼”。因此,圆型土楼有纪年证实最早建造的当属“齐云楼”。所以把它称为福建圆楼的“鼻祖”当之无愧。

至于单元式的圆楼,这种现代建筑师还在不断探求发展的单元式住宅,400多年前就在华安出现。仅此一点也极具历史价值,它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居住文化和民俗研究重要的实物资料。

外观造型奇特罕见

座落在海拔920米的华安县高车乡洋竹径村的“雨伞楼”是福建圆楼的又一绝唱。它隐居深山,矗立在一座小山的顶上。由两圈环楼组成:内环两层,由十八个大小不等的独立单元组成;外环顺应山势迭落三层,巧妙地结合险要的地形。四周山势陡峭,只能通过窄小的石阶登临,易守难攻。圆形土楼雄踞山巅,远眺其黑瓦屋宇,仿佛是一把撑开的雨伞,因此得名。“雨伞楼”浓厚的乡土气息、奇特的外观造型,吸引国内外学者与游客争相前往探个究竟。

建造年代准确可靠

在福建土楼最集中的永定县和南靖县,其土楼大门上通常用白灰抹面制作楼名匾,可以随时更新,均无纪年款。其土楼的建造年代多数是从族谱记载,开基祖至今相传多少代来推算,或是代代口传作为依据,出入甚远。漳州平和县、漳浦县、华安县的土楼多数都有石刻纪年的楼名匾,因此其建造年代十分准确可靠。

在华安县沙建乡的上坪村,现在就保存六幢明清时代建造的有准确纪年的土楼:明万历18年(1590年)的“齐云楼”(椭圆楼);明万历29年(1601年)的“升平楼”(圆楼);明万历31年(1603年)的“日新楼”(方楼);清康熙22年(1683年)的“月升楼”(半圆楼);清乾隆50年(1785年)的“文洋楼”(圆楼)和清同治4年(1865年)的“凌云楼”(方楼)。“它作为福建几百年土楼

文明的重要载体,观察福建土楼演变与发展轨迹的一个十分珍贵的窗口,它为福建土楼的发展史提供了一个时间跨度大、种类模式多、内涵极其丰富、发展脉络清晰的实物资料。”(曾五岳)这正是华安土楼最为可贵之所在。

华安土楼 华安土楼-基本内容,华安土楼-福建华安土楼详细说明

闽南土楼有力见证

不论大众还是媒体甚至有些学者,对于福建土楼的误解甚多。通常一见到土楼就认为是客家土楼。孰不知福建有一半的土楼并非客家人而是闽南人居住的。在福建不仅有客家土楼,还有闽南土楼。闽南的单元式土楼与客家的内通廊式土楼,外观一样,平面布局却截然不同。如果说漳州的南靖县、平和县与闽西永定县接壤的地区,有闽南人也有客家人居住,双边会互有影响。而华安县与永定县,一个在博平岭东,一个在博平岭西,相距甚远,永定县是纯客家人的县份。华安县是纯闽南人的县份。华安土楼是与永定客家土楼平面布局截然不同的土楼,是纯粹“土生土长”、自成独立体系的土楼。它成为闽南土楼体系独立产生、发展的有力见证。因此,华安土楼在福建土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对福建土楼特色和文化内涵以及发展历史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福建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建筑。其生土墙体具有“可呼吸”的功能,能有效保持室内的热舒适性,使土楼内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土建的建造使用可循环的建筑材料,它就地取材,泥土和木材来自于土地、土楼废圮之后又回归大地,千百年的建造活动并没有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这种生态环保的资源节约型的建筑模式,对我们今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借鉴意义。但愿通过更广泛的宣传,对土楼进一步的保护与开发,让更多人了解华安土楼,走进华安土楼,从华安土楼中吸取营养,启发灵感。为生态型建筑的传承与发展,为环境生态的保护,为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华安土楼_华安土楼 -福建华安土楼详细说明

① 景区开放时间:8:30―17:30

② 儿童票: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1.4米之间购买儿童票;(儿童票大地景区45元,上坪景区30元)

③ 老人票70岁以上凭证购买老人票;(老人票大地景区45元,上坪景区30元);现役军人凭证免票

④ 门票说明:大地景区含:二宜楼、东洋楼、南阳楼、高山族舞蹈(舞蹈是露天表演,是否举行必须根据当时天气,人数情况而定,表演时间是中午11点,下午14点),上坪景区含:齐云楼、日新楼、升平楼。

⑤ 另收费项目及价格:观光车10元/人、导游5元/人(观光车和导游都是自由选择)(导游费:散客必须拼团达12人以上时可接,按60元/团收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4917.html

更多阅读

安信信托 安信信托-基本信息,安信信托-公司简介

安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信信托”)是全国第一批股份制金融机构。公司成立于1987年,1992年转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199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 股票代码:600816) ,成为最早一批金融类上市公司之一。安信信托招聘_安信信托 -基

土贝母 土贝母-基本内容,土贝母-相关配伍

攀援草本植物。地下块茎肥厚,白色,瓣大小成对,各对交互对生呈扁球形,直径大者3厘米左右。茎细弱,有卷须。叶互生,具柄,心脏形,掌状深裂。花单性,雌雄异株,腋生,花萼淡黄绿色,基部合生,上部5深裂,先端渐尖呈细长丝状。花冠淡黄绿色,与花萼相似,但裂片

贲华 贲华-基本内容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贲_贲华 -基本内容【拼音】bēn huá【注音】ㄅㄣ ㄏㄨㄚ

声明:《华安土楼 华安土楼-基本内容,华安土楼-福建华安土楼详细说明》为网友我姓周我心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