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炮 中国火箭炮-历史,中国火箭炮-主要装备

中国火箭炮又称为多管火箭炮。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具和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

火箭炮是炮兵装备的火箭发射装置,发射管赋于火箭弹射向,由于通常为多发联装,又称为多管火箭炮。火箭弹*自身的火箭发动机动力飞抵目标区。其特点是重量轻,射速大,火力猛,富有突然性,适宜对远距离大面积目标实施密集射击。

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具和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由于火箭本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够承受巨大膛压的笨重炮身和炮闩,也没有后坐装置。火箭炮能多发联射和发射弹径较大的火箭弹,它的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但射弹散布大,因而多用于对目标实施面积射打击。

中国火箭炮_中国火箭炮 -历史

火箭是中国一大发明,最早的多枚火箭连发装置和齐射装置也是中国发明的。在中国明朝人茅元仪于1621年完成了《武备志》一书中记载的火箭及其发射装置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有一次可发射32支和40支火箭的“一窝峰”和“群豹横奔箭”,有一发百夭的“百虎齐奔箭”和可连续两次齐射的“群鹰逐兔箭”,这些都可看作是现代火箭的原始雏形。

世界上第一门现代火箭炮是1933年苏联研制成功的BM13型火箭炮。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米,1939年正式装备苏军,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首次实战应用。当时苏军的一个火箭炮连以一次齐射,摧毁了纳粹德国军队的铁路枢纽和大量军用列车。火箭炮齐射时,像火山喷发炽热岩浆,铺天盖地般倾泻在敌目标上,声似雷鸣虎啸,热若排山倒海之势。不仅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而且给敌人精神上以巨大的震撼。以致德军士兵后来一听到这种炮声,就心胆俱裂。为了保密,当时苏军未给火箭炮定名,但在发射架上标有表示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兵工厂的“K”字。可能由于这个缘故,苏军战士便把这咱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亲切地称之为“卡秋莎”。严格地说,“卡秋莎”是导轨火箭炮,而不是多管火箭炮。最早的具有炮管式发射装置的多管火箭炮,是德国于1941年正式装备部队的158.5毫米6管牵引式火箭炮和280/320毫米6牵引式火箭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各国都非常重视火箭炮的发展与应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火箭炮又有了新的进步,其性能和威力日益提高,已成为现代炮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箭炮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当今的火箭炮基本采用多联装自行式,口径大多在200毫米以上,配用多种战斗部,并已开始配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火控系统,射程在20-70公里之间,用于弥补战术地地导弹与身管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白。

中国火箭炮_中国火箭炮 -主要装备

1、GSL430轻型火箭破障车

我军工兵装备的一种重耍的战场辅助工程装备,它采用改进型BJ2032S吉普车底盘,最大公路时速120千米/小时,该车由基础车,火箭爆破器,发射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和防护装置等五大部分组成.适用于濒海登陆,山地进攻等战斗中快速扫除敌方防步兵雷场,城市巷战中快速清障.该车可运载12具GBP128型火箭爆破弹,每具火箭弹可拖带40米的爆破绳,12具组合在一起可开壁长480米,宽2米的通道,扫雷率大于百分之95.乖员2人,1名司机,1名操作手,发射时间短,2人只需1分钟就可完成.因此具有极高的机动性和作战灵活性.

2、GSL131型机械爆破扫雷车

中国火箭炮 中国火箭炮-历史,中国火箭炮-主要装备

国产GSL131型机械爆破扫雷车是我国近期研制成功的一种集爆破扫雷、机械扫雷和标示通路(简称“两扫一通”)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扫雷车,其扫雷手段和扫雷能力达到了美军现装备的水平。

构成及工作过程

GSL131型机械爆破扫雷车由基础车、爆破扫雷发射装置、铲式扫雷犁、通路标示装置、电器控制系统及液压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其战斗全重25.1吨,乘员4人。最大行驶速度47千米/小时,最大行驶里程400千米,最大涉水深1米,最大爬坡度25°。基础车采用82式军用推土机。爆破扫雷发射装置选用两套GBD127型火箭爆破器,分置于基础车车厢左右翼子板上方。铲式扫雷犁功能与推土机铲相同,其下半部铲体为模块式设计,在被地雷爆炸破坏后可快速更换,扫雷时呈“八”字形安装,与原推土机覆路作业状态相同。通路标示装置位于基础车车尾中央,通路标示装置的储标筒储存有40枚标示器,标示器内装发光二极管,投放后持续闪光时间超过4小时,可以等距离投放并标示250米通路。发射火箭爆破弹及投放标示器时由人员在驾驶室内通过操作按钮来完成,电气控制系统可支持液压系统动作显示、发射角度显示及火箭发动机点火等工作程序。

GSL131型机械爆破扫雷车的行军战斗转换时间小于1.5分钟,可连续作业20~25小时,其开辟通路的工作过程由爆破扫雷-机械扫雷-标示通路三个阶段组成。首先打开火箭爆破器发射装置,火箭发动机点火后飞离发射架,拉动牵引钢索,继而拖带爆炸带和控制绳进入地雷场上方,并使引信在爆炸带甩尾惯性力和控制绳拉力下开始延期。爆炸带落地的同时,控制绳将爆炸带展直,引信经十余秒的延期后,爆炸带起爆,以其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将爆炸带附近的地雷引爆、破坏或抛到通路以外,形成纵深100米,宽
4~5米的安全通路;然后使用铲式扫雷犁进行机械扫雷,通过时将铲式扫雷犁铲体呈“八”字形打开,控制入土深度,推土行进,使残存地雷被清出并铲到通路两旁,达到进一步清除爆破扫雷后残留的地雷的目的,扫雷速度为2~4千米/小时;在实施机械扫雷过程中,处于车尾部中央位置的通路标示装置以等速间隔自动投掷标示器,使通路中央出现一条由标示器组成的持续闪光的线状标示带,由此完成扫雷及开辟通路全过程。该车的一次扫雷率大于90%。

主要特点

──整车安装了两具GBD127型火箭爆破器,全宽式扫雷犁及通路标示布设系统,同时保留了原82式军用推土机的基本功能,集爆破扫雷、机械扫雷、标示通路、平整道路和推土作业等功能于一体。
──在两具发射架发射轴线上,安装专用综合检具,以检查和调整发射角度,保证了定位精度。
──铲式扫雷犁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结构,由主铲体和四块可拆卸铲块构成,既满足推土作业的要求,又能保证在地雷爆炸时主铲体与铲块分离,使主铲体不被破坏,并可随时修复或更换炸损的铲块,试验表明,战场上更换全部铲块仅需5分钟。

国外正在对扫雷技术进行多途径的研究,如燃料空气炸弹扫雷、喷洒炸药扫雷、智能机器人扫雷、爆破网扫雷等等,但扫雷技术的重大突破有待于探雷技术的率先突破,发展智能化的探、扫一体技术,才能使扫雷由盲扫进入到精确定位扫雷。现阶段,利用机械-爆破联合扫雷仍是世界各军事强国的主要扫雷手段,并且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有效使用。GSL131型机械爆破扫雷车正是利用现有机械-爆破联合扫雷技术的成熟性、结构的可*性、操作的简便性,在实现“两扫一通”的同时,别具匠心地设计出主。

铲体下挂载可拆卸铲块的新型铲式扫雷犁,有效地提高了扫雷车战场整体防护能力和快速修复能力,当单车作业遇爆时,可经快速抢修后继续扫雷,保持了扫雷过程的连续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542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动画历史_派乐动漫吧_贴吧 母系动画百度贴吧网盘

中国动画历史动画人才的培养,尤其高等的动画教育工作将继续发展,一代新的动画艺术家将在他们中间出现。中国动画事业起步非常早,早期远远超出日本,但70年代后,日本动画蓬勃发展,超越了中国,成为局势。 以下对中日动画发展按照时期进行对照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精华选摘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epub

2014-03-08 东方历史评论《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众账号:ohistory编者按:《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记忆口诀 中国历史皇帝顺口溜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记忆1、顺口溜加附年代记忆法夏(前22世纪到前16世纪)商(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与西周(前11世纪到前771)东周(前770到前256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前221到前206)两汉(西汉(前206到25)新(8到23)东汉(25到220)三分魏蜀吴(220-265,221-263,2

中国百年历史年度人物 中国近200百年历史

中国百年历史年度人物1901——慈禧: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出生于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为期仅次

声明:《中国火箭炮 中国火箭炮-历史,中国火箭炮-主要装备》为网友予你挚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