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培林(1893.12.21―1975.5.9),字伯苍,河南襄城县人,祖籍河北省满城县。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下简称河北女师)教育系教授,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民国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近代著名教育家。田培林1975年卒于台湾台北,综观田培林一生,除早期在大陆尽心于河南教育的开展外,于1949年渡海来台后更尽心于台湾教育的开展,可谓一位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对我国教育与文化贡献良多。
培林_田培林 -人物简介
田培林
1920年,田培林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年开始在河南省法政专门学校等学校任教;1928年先后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北平大学等学校任教。
1932―1935年,田培林任河北女师教育系教授。1931年,河北女师教育系成立,系主任是胡国钰教授,田培林是到教育系任教的第二位教授。当时,教育系还有康绍言、张渲、郑朝熙、张雪门、刘明越、步毓芝等讲师。田培林在教育系任教时,是女师教育系发展最快的时期,教学规程、教学秩序规范井然。教学方式,多采用讨论式和演讲式,有教员提示与所授教材有关的问题,并指定参考书籍,令学生自行预习,笔录其要点,以作课室内讨论之根据。对教员的学术研究和讲义编著等,都在学术和学科范围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学生的学术研究,也由教员为之指导修改。田培林在教育系任教期间,为教育系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935年,田培林离开河北女师教育系,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9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便立即回国。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河北女师部分师生已西迁陕西汉中地区城固县办学,教育系已不复存在。田培林便到达抗战后方,受聘于西南联合大学公民训育学系任教授,后聘为该系系主任。1945―1946年任河南大学校长,1946年11月任民国教育部常务次长。台湾光复后,田培林代表民国政府教育部来台湾视察教育情况,是当时到台湾的最高级别的教育官员,对于从日本人手中接收台湾教育和规划教育政策多所着力,并奉民国教育部之命,来台湾策划和指导国语的推行。
1949年田培林定居台湾,受聘于台湾师范大学,任教育系教授、系主任,并在台湾师范大学创办教育研究所,为台湾教育研究的开创者。田培林先生逝世后,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每年11月都要举行田培林诞辰纪念会,以纪念他为台湾教育事业和教育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培林_田培林 -教育理论
田培林在台湾师范大学服务22年,是他一生服务时间最长的教育单位,他从1959―1972年担任台湾教育学会(18―22届)理事长,是台湾一位有影响的教育家。田培林的主要著述有:《教育与文化》、《教育史》、《教育学新论》等。田培林的著述,多从哲学和文化学的高度论述教育,把教育理论自觉地升华到哲学和文化的上位层面。同时,他善于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地融合,培养了大批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田培林在教育实践中,推广“教育为人”和“爱的教育”等教育理念,获取成功。他说:“教育是为人的工作,到忘我无我的境界,教育者才能与历史文化合为一体。”他坚守这一教育理念,并率先垂范,也以此来培养学生,在教育中彰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奉献价值。在教育实践中,他奉行“教育的爱”等教育公平思想,并亲自实践,以树立教育爱的典范。他认为教育的爱,对学生是没有差别待遇的,没有贫贱及智愚之分的,凡是可以有所创造而产生价值的,便是爱的对象。他力主通过这种教育把各种类型的学生培养成有价值的人,并创造爱的文化价值。田培林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教育理论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实践家。
培林_田培林 -田培林的生命历程
河南大学1
从生命的起点到尽头,本是一连续不断的生命史,但研究者为了要在阐述田培林的生命历程时更加清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