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转移癌 肝转移癌-病因病理,肝转移癌-诊断检查

远离原发癌部位在肝脏产生移位状态的癌就称为肝转移癌(瘤)。由于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血流量异常丰富,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大都可转移至肝脏。消化道、盆腔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以转移到肝脏,其中以消化道肿瘤发生转移的比率较高(依次为胆囊癌、结直肠癌、胃癌以及胰腺癌),其次为胸部肿瘤(肺癌以及食管癌)、乳腺癌、血液系统肿瘤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肿瘤。

转移癌_肝转移癌 -病因病理

1.门静脉转移 凡血流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脏器,如食管下端、胃、小肠、结直肠、胰腺、胆囊及脾等的恶性肿瘤均可循门静脉转移至肝脏,这是原发癌播散至肝脏的重要途径。有报道门静脉血流存在分流现象,即脾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流主要进入左肝,而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流主要汇入右肝,这些门静脉所属脏器的肿瘤会因不同的血流方向转移至相应部位的肝脏。但临床上这种肿瘤转移的分流情况并不明显,而以全肝散在性转移多见。其他如子宫、卵巢、前列腺、膀胱和腹膜后组织等部位的癌肿,亦可通过体静脉或门静脉的吻合支转移至肝;也可因这些部位的肿瘤增长侵犯门静脉系统的脏器,再转移至肝脏;或先由体静脉至肺,然后再由肺到全身循环而至肝脏。

2.肝动脉转移 任何血行播散的癌肿均可循肝动脉转移到肝脏,如肺、肾、乳腺、肾上腺、甲状腺、睾丸、卵巢、鼻咽、皮肤及眼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经肝动脉而播散至肝脏。转移至肝脏者也较常见。

3.淋巴路转移盆腔或腹膜后的癌肿可经淋巴管至主动脉旁和腹膜后淋巴结,然后倒流至肝脏。消化道癌肿也可经肝门淋巴结循淋巴管逆行转移到肝脏。乳腺癌或肺癌也可通过纵隔淋巴结而逆行转移到肝脏,但此转移方式较少见。临床上更多见的是胆囊癌沿着胆囊窝的淋巴管转移到肝脏。

4.直接浸润 肝脏邻近器官的癌肿,如胃癌、横结肠癌、胆囊癌和胰腺癌等,均可因癌肿与肝脏粘连由癌细胞直接浸润而蔓延至肝脏,右侧肾脏和肾上腺癌肿也可以直接侵犯肝脏。

此外胃癌肝脏转移癌不同于原发性肝癌,由于肝脏本身不像原发性肝癌具有肝炎及肝硬化背景,胃癌一旦经血循环转移,多属晚期,且常为多发性右半肝转移。

血行转移: 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最常见,可侵犯门静脉并形成瘤栓。瘤栓脱落在肝内可引起多发性转移病灶,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和顽固性腹水,肝癌细胞侵犯肝静脉后即可进入体循环,发生肝外转移,以肺转移率最高,还可血行转移至全身各部,以肾上腺、骨、肾、脑等器官较为常见。肝细胞型肝癌以血行转移多见。

淋巴转移: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也可转移至锁骨上、主动脉旁、胰、脾等处淋巴结,胆管细胞型肝癌转移以淋巴转移居多。淋巴转移仅占转移总数的12.6%。

种植转移:偶尔发生,如种植于腹膜后形成血性腹水,女性尚可有卵巢转移癌。

转移癌_肝转移癌 -诊断检查

1.辅助检查

血清学检查

1)肝脏酶谱: 对于肝脏小转移灶,生化指标可以完全正常。多数肝转移癌病人肝功能检查多属于正常,晚期病人或者部分病人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γ-GT等可以有升高。凝血异常和白蛋白降低提示广泛性肝转移。当血清胆红素不高或者排除骨转移时,AKP升高对诊断肝转移癌具有参考价值。

2)CEA:消化道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的检测,对于监测术后肝转移的发生十分重要,敏感性可以达到84-93%。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B超是目前普查、随访和筛选肝转移癌的首选方法,可以检查出直径约1-2cm的病灶。肝转移癌的B超可以表现为无回声、低回声、高回声、“牛眼征”以及“靶征”。术中超声:能够降低干扰,可以显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2)CT:是目前诊断肝转移灶较为精确的方法,CT的优点是扫描切面固定,在病灶观察中可以动态对比,较为客观,敏感性高于超声。CT的缺点是特异性较差,对于弥漫性、小结节、微小癌灶等敏感性欠佳,可能漏诊部分病例。

3)MRI:诊断转移性肝癌的敏感度为64-100%,能分辨小于1cm的病灶,且对明确肿瘤和相邻血管的结构更佳,优点是软组织对比度高,没有放射线照射和不需要造影剂,缺点是费用较高,对于起搏器植入和某些金属植入患者不适合。

3.其他的方法包括核医学检查(PET、PET-CT等)、腹腔镜探查、术中手法检查。

肝转移癌 肝转移癌-病因病理,肝转移癌-诊断检查

转移癌_肝转移癌 -治疗

肝转移癌的治疗与原发性肝癌是有不同的。虽然肿瘤都是长在肝上,但肝转移癌的生物学活性与原发部位的肿瘤是相同的,而与原发性肝癌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首先要明确原发癌是哪个器官或组织来源(取到病理),然后多采用全身治疗(按照原发癌的病理来选择方案)+ 肝局部的消融治疗。

生物细胞免疫技术治疗肝转移癌

CLS生物细胞免疫疗法能够有效杀灭癌细胞,防止癌细胞复发和转移,延长中晚期患者生存周期,有效控制肿瘤在80%以上,让患者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且无毒副作用,还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CLS生物免疫治疗技术是美国天普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肿瘤领域的科学家联合组建的研究机构,从高速发展的细胞学和免疫学找到突破口,研究出的CLS自体细胞治疗技术。在美国投入临床后证实,CLS疗法能系统杀灭肿瘤细胞,有效解决其转移和扩散,克服了手术、放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方式“不彻底、易转移、副作用大”等弊端,是国际公认的有希望完全消灭肿瘤细胞的第四大新技术疗法。

CLS生物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及意义

◆化疗+生物免疫治疗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减少化疗毒副作用,有效抵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支持骨髓功能衰竭后的免疫功能重建。

◆术后+生物免疫治疗快速恢复手术引起的免疫损伤;能特异性清除术后微小残余的肿瘤病灶,防止转移、复发。

◆放疗+生物免疫治疗增强对放疗的敏感性、减少放疗毒副作用。

转移癌_肝转移癌 -临床分期

肝转移癌的临床分期主要目的是有助于制定外科治疗方案以及对预后的评估,国外有Forterner分级以及Gennari分期方法。我国有学者提出的肝转移癌临床分期来制定外科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该分期方法把肝转移癌大致分为三期:临床一期:通过半肝范围内的肝切除能够获得彻底的切除的肝单发性或者3个多发性肝转移而能通过半肝切除完成转移癌切除者,该期术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20%左右。临床三期(相当于原发癌晚期):无论单发多发以及伴肝外转移者等,均难以通过手术切除肝的肝转移癌,该期中位生存期约半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6451.html

更多阅读

养肝护肝吃什么 吃这14种食物养肝护肝 养肝护肝食物

养肝护肝的食物1、草莓。  对于肝火旺盛的人来说,草莓既能养肝,又是去肝火的高手。从中医角度讲,草莓性凉、偏酸甜,能养肝护肝,又因红色入心,可去心火。  此外草莓是典型的浆果,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有助于人体吸收铁质,使细胞获得滋养;

多发肝囊肿 多发肝囊肿-临床表现,多发肝囊肿-主要因素

多发性肾囊肿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一般情况下,它或属于多囊肾,或属于单纯性肾囊肿。多发性肝囊肿病人有时还合并其他内脏的囊肿,如伴发肾囊肿、肺囊肿及偶有胰囊肿、脾囊肿等。多囊肝的囊肿可满布肝脏,有些病人常以上腹肿块为首发症状,终末

声明:《肝转移癌 肝转移癌-病因病理,肝转移癌-诊断检查》为网友學會爭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