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院简

重庆文化遗产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始于1976年,是学校最早开办的院系之一。 2000年,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重庆传媒学院_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学院简介

重庆文化遗产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始于1976年,是学校最早开办的院系之一。 2000年,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现代文秘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五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近1500人。
学院人类学、社会学分别为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重点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为重庆市人文社科示范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实验中心为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教学团队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古代汉语为重庆市精品课程,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为重庆市重点建设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文艺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现代汉语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分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设有吴芳吉研究所、巴渝文化研究所;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科研经费达100余万元。
学院学生活动形式新颖,学生能力锻炼充分,社会实践平台宽广,学生社团繁荣有序,学生作品屡获大奖。“星湖写作社”、“文化艺术节”等已成为知名文化品牌。自2005年的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文传学子连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一、二、三等奖,不少学生考上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学位。学院在重点中学、各级电视台、重要报社、门户网站、区县行政服务中心、文化事业单位、相关企业等建立实训实习基地50余个。历年来,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村官考试通过率及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等均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
2010年(根据学校网站的最晚更新为2010年推测得到),学院确立了“重应用、倡交叉、创特色、铸品质”的发展定位,正在抢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发展契机,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致力占领学科建设制高点、构建专业建设创新点、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突破点,努力创建有特色、有实力、有影响的新型二级学院。
2005-2009年,教师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 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50篇,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课题10余项,校级课题16项。
该院学子在各类校内外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 学生社团“星湖写作社”、学生活动“文化艺术节”已成为校内知名品牌。

重庆传媒学院_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现任领导


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重庆文化遗产学院院长:谭宏
重庆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李天福
重庆文化遗产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何云贵
重庆文化遗产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芹燕
重庆文化遗产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壮
重庆文化遗产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小文副

重庆传媒学院_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7人,国家一级编剧、二级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巴渝新秀1人、重庆市优秀辅导员1人。迄今,已建成数字语音实验室、广电制作室、电视演播室、图形工作站等9个现代化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近700万元。学院图书资料室陈列图书、期刊近两万册。

教授


万书辉
夏明宇
杨忠谦
李天福
赵明友
杨钊
何云贵
段昌平

刘学明
王逸虹

副教授


袁珍琴
皮运汤
蒋永平
袁昌玉
刘小文
蒋独见
肖玉峰
刘光明
黄高庆
吴立友
刘 壮
胡明清
唐筱童
李芹燕
洪星球
唐 霞
李东平

讲师A组

杨家兴
田小中胡亚非王茂建沈祖春邓江权王宏梅黄晋卿崔狄生王长武华龙康

讲师B组

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院简

钟聿新
夏建军
雷璐荣
余建荣
胡 晓
黄元英
周 杰
邱 飞
韩永青
袁志利
刘宏梁

易晓莉
李 微

助教


韩宇峰
郝力瑶

教务及管理


魏小兰
吴光碧
牟 芷

重庆传媒学院_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业设置

汉语言文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适应地方教育、文化、宣传事业需要,在中学、中专、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的语文教师,以及能够从事文秘、党政公务、文化宣传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现代文秘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社会秘书基本技能,能从事地方企业、事业、商业等单位文秘工作、机关公务员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理论和艺术修养和媒介素养,扎实的广播电视编导能力,熟练的影视技术处理能力;能在广播电视台、文化宣传部门、影视制作公司等单位从事创意策划、节目编导、节目采访和节目制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和网站等新闻媒介机构从事新闻采编,节目策划、制作与主持工作,以及在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技术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良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电视编导与制作、教育媒体资源管理、开发、应用及维护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重庆传媒学院_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研究机构

吴芳吉研究所


吴芳吉研究所是重庆文理学院校级研究机构。重点对吴芳吉的文学成就,包括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自身的文学创作成就、与新文化运动同时代学人的交往特别是“学衡派”诸君子的交游、其创作与巴蜀文化的关系等作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古代、近现代巴蜀作家作品的研究,充分展示巴蜀文学的源远流长,研究巴蜀文学与文化的特点;并且将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学术团队建设相联系。
本研究所拥有一支专业性强的研究队伍,老一辈的有吴汉骧、贺远明、石天河、李坤栋、刘劲松等老师,他们在对吴芳吉著述的整理与注释上,颇有建树,先后整理编辑出版了《白屋诗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吴芳吉集》(巴蜀书社1994年)、《吴芳吉诗歌选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吴芳吉散文选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其中,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李坤栋老师对吴芳吉的研究用力甚勤、成就显著。研究所所现任所长杨钊,教授,文学博士,长期致力于巴蜀文学的研究,研究所在职研究人员有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4人,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有利于对吴芳吉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是以吴芳吉研究为基础,对巴蜀古代、近现代作家作品展开研究。先后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吴芳吉与中国现代文学》(《四川大学学报》2007.3)、《吴芳吉文学思想发展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4)等30多篇论文,主持或主研“吴芳吉研究(2003年重庆市教委科研规划项目)”、 “吴芳吉与现代诗歌研究(2003年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关于吴芳吉的市级科研课题5项。研究的重点是参加江津吴芳吉研究会主持的对整理吴芳吉读书手稿的整理,由是对“五·四”时期的文人、如今特别是学衡派的文学活动的文化背景展开研究。以研究所为平台,研究所成员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研究特长,如李坤栋、刘劲松继续重点对吴芳吉作品的整理和研究,杨钊对杨慎学术思想和吴芳吉的教育实践、文学交游与影响展开研究,田小中对汉代扬雄《易》学展开研究,杨忠谦重点研究金代家族与文学之关系,乐万里重点研究明代四川作家地理,如是形成对地域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的特色。
本研究所的工作推进与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紧密联系,如本研究所的成员有5人为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讲教师,杨钊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校级重点学科“中国现代文学”的建设,杨忠谦、杨钊、肖玉峰参与学校正在申报的市级重点人文研究基地“重庆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在教学方面,如杨忠谦等人为“《外国文学》教改课”项目组骨干成员,杨钊为“《会议策划与组织》教改课”项目组骨干成员。积极参与文传学院“汉语言文学”及“汉文汉语言文学(现代文秘)”专业等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吴芳吉作为近现代非常重要的巴蜀文人,对蜀中教育、新文化运动的反思等方面都做出贡献,有鉴于此,对其做全面的研究,不仅仅是本研究所,还有江津区吴芳吉研究会、重庆大学吴芳吉研究会,本研究所与他们形成紧密的学术联系,依靠他们的学术资源,扩大与学界吴芳吉研究同仁的联系,从而深化本研究所吴芳吉专题研究。

巴渝文化研究所


巴渝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几经发展,人员机构有许多变化。至2012年4月,研究所共有6名成员,研究队伍实力比较突出。
2007年至2008年,研究所围绕巴渝区域文化开展课题申报和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先后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获得立项。出版学术专著近10部,发表高质量论文近百篇, 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后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力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研究所工作宗旨:
关注重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重庆区域文化(文学)问题,服务重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事业。
研究所主要任务:
1、积极开展巴渝文化(文学)的课题申报和研究,助推巴渝区域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2、积极参与巴渝区域社会文化活动,以区域文化(文学)为纽带,加强校地合作。
3、以学校为阵地,积极开展有关巴渝文化的学术讲座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对重庆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文学)的认识和了解。
4、积极开展区域外文化和文学的研究。
研究所主要成员介绍:
1、何云贵:(1965―),男,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总支书记、副院长,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重庆文理学院巴渝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文理学院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民族文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江西社会科学》等各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2、夏明宇:(1949-),男,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和新闻学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表论文30多篇。
3、刘学明:(1964-),男,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主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专业基础课和《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流派研究》、《新诗研究》等专业选修课,开设全校公选课《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教学认真严格,教法严谨而活泼,深得学生好评,历次教学评价均为优秀。先后于2002―2003学年度,2008―2009学年度在西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
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至今已在《文学评论丛刊》、《小说评论》、《贵州社会科学》、《当代文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戏剧文学》等国内公开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含CSSCI 7篇),《喧哗与骚动》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文转载(2003年第9期)。《论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的多重维度》一文获得2011年度重庆市社科联中国现当代文学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已出版学术著作2部,教材2部,个人文学作品集1部。主持重庆市社科联社科规划项目1项(2009),主持重庆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1项(2011),参研各级科研项目3项。
4、刘 壮:
5、洪星球:(1975-),男,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硕士,副教授。重庆美学会会员。重庆文理学院巴渝文化研究所成员。主要从事文学与文化理论教学与研究。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
6、余建荣:(1976-),男,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硕士,讲师。重庆市人类学重点建设学科组成员。重庆文理学院社会学重点学科学术骨干。重庆文理学院巴渝文化研究所成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社会学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重庆社科联项目1项、校级项目1项(已结题),主研省部级课题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排名第三),参编教材1部;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

重庆传媒学院_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学生社团

渝西文化创意社


渝西文化创意社成立于2008年9月18日。现有社员70人。“立足校园,辐射社会”是社团的战略定位。让同学们利用社团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创新创造意识,不断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沟通能力。从而在学校和社会上形成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渝西文化创意社还将有效的推进“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策略,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为我校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蓄备一定的就业资本。社团本着为大家服务的宗旨,以提高大家的创新意识以及锻炼大家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将专业知识、创新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我、发挥自我的平台。
该社团专注培养网络应用型人才、市场营销与策划类人才、新闻传媒类人才、广告设计、教育实践培训等。

语言文化艺术社


语言文化艺术社,是关于语言、文化、艺术的学生社团。该团于2002年9月成立,以“舞动语言腰肢,演绎艺术图腾”为口号,以“宏扬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表演能力,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为宗旨。社团主要活动形式有话剧编排、短片拍摄和栏目制作。学生以语艺社为平台,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达到锻炼自我,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的目的。
语艺社成立至今多次成功举办了校内外大型演出,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2001年10月举办了首次话剧专场“语艺之夜;
2003年6月2000级中文系欢送毕业生晚会;
2003年10月参加渝西学院第一届社团文化艺术节;
2003年11月举办了“语艺之夜”话剧专场演出;
2003年12月举办石天河诗歌专场“脚下的路”;
2004年3月重庆电视台生活麻辣烫500期文化演出;
2004年4月星湖十年文娱演出;
2004年10月参加红河之夜大型露天文娱演出;
2004年10月承办了重庆文理学院第四届学生团体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晚会;
2005年6月中文系毕业生欢送会文艺演出;
2005年10月参加文学与传媒系迎新晚会;
2005年12月“寻梦在语艺”剧本征集大赛;
2006年4月“语艺”、“朝阳”演讲比赛;
2006年5月承办文学与传媒系首届文化艺术节之话剧专场;
2006年11月协办重庆文理学院社团文化艺术节开幕式,话剧“望娘滩”荣获一等奖;
2007年3月举办星湖校区周末文化广场;
2007年6月承办文学与传媒系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语艺专场;
2009年11月举办“龙摄影杯”话剧剧本征集大赛;
2009年12月―2010年3月举办过年民俗摄影大赛。
为了再创佳绩,语艺社在继承经验吸取教训的同时更是秉承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为更高的目标不断进步着。2010年,全新的编导部门将制作语言类栏目、拍摄电影短片作为语艺社的重要工作,为大家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语艺人相信有心就有翼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6526.html

更多阅读

美国大学和文理学院的区别 文理学院与大学的区别

美国留学,一般我们的排名都参考USNEWS,在USNEWS综合排名前100名的大学,不管它规模是大是小,全都是朝向研究方向发展,也就是“研究型大学”。  而文理学院和研究型大学很相似。一般来讲,美国的学院是四年制的高等学校,提供文理科学士学位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 图书馆湖北文理学院是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的全日制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为本科,属二类公办学校,并于2001年开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方高校,被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使我校成为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唯一

绍兴文理学院成教函授专升本高起专简介 函授高起专

绍兴文理学院成人学历教育设有绍兴文理学院函授和业余教育等多种成人学历教育形式,现有各类成人在籍学员1万余人。是全省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招生门类最齐全、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本校完全支持在岗函授,让您在工作的同时获得学历提升

三下乡活动总结报告 2016三下乡活动总结

2010年7月14日,为了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配合2010年重庆薄熙来书记提出的“民生十条’活动开展。艳阳七月,重庆教育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的16名青年志愿者在魏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满腔的热情和爱心,走进了武隆县浩口乡,开展“民生政策宣讲”

声明:《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院简》为网友漃拽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