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轮奸长篇小说 吃亏是福(长篇小说最新版)

土匪轮奸长篇小说 吃亏是福(长篇小说最新版)

李文旺

作者简介: 1965年10月12日出生在江西省信江河边。从小爱好文学,发表网络文学文作品一百七十万字。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牛,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救这条牛,但几个小时后牛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叫着.

经过好长时间的努力,这头牛还是没有救起来,最后,这位农夫不得不决定放弃,他想这头牛已经无可救药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掉.于是农夫便开始和一家人将井中的牛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但是奇迹发生了: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牛的背部时,牛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牛将大家铲到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到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条牛便很得意地上升到了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欢快地跑开了.

---------------李东坡就是这样一条牛.

词曰:悠悠岁月,岁月悠悠,风风雨雨哪能无忧愁,也许人心难测,也许处处鸿沟,恶人自有恶人斗,好人平安,胜利上得更高楼.( 文章阅读网 www.aIhUau.com )

第一章

1984年8月,在J省临鄱县石口公社渔池李村,李田顺家里发生了两件事,一是他的第二个儿子李东坡考取了省城的学校,这是大好的喜事,二是发生在李东坡收到J省卫生学校录取通知书的三天后,李田顺那九十一岁的老母亲-----李吴氏无疾而终,虽然李田顺五兄弟为这事难过,然而村上更多的人安慰他们说这是好事,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老太太活了九十一岁了,还知道了她的九个孙子中有一个人考取了省城的学校,老太太会含笑九泉的。对于老人家的谢世,李田顺还是心中坦然的,因为他想起了当地的一句俗语:人生能活八十岁,纵然西去也无愧,人生能活九十岁,子孙光荣神采飞。

李东坡的家在临鄱县渔池李,一个真正的鱼米之乡。渔池李在鄱阳湖的东南面,离当年朱元璋和陈友琼大战鄱湖十八年的中心地点很近.所谓鱼米之乡,是说这地方的河湖港汊多,诸如荷、莲、藕、芡实、河蚌、田螺等等等等水产品几乎应有尽有。家鱼不仅产量多而且个体大,据说有人逮住过重约十一斤的甲鱼、一百二十斤的鲢鱼、一百四十斤的草鱼。临鄱县靠近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湖,处在鄱湖平原的腹地,每年从临鄱县运往全国各地的鱼类多达上三千多吨.

渔池李一百二十来户人家,整个村子像城里一样秩序井然地分成四个横排而居,每一排都像拉过直线一样,一律坐西朝东,每日天一亮只要打开大门,不用东张西望,脸朝前就能看见从东方升起的太阳。有人问农村怎么能住得这么直呢,这是因为村前有一条刀切似的河从南向北流去,这就是临鄱县有名的互惠江,宽约二百米。互惠江的两边,有三百来棵水彬树亭亭玉立在河的两边,那三百棵水彬是打倒“四人帮”以后渔池李的人们在一片喜庆气氛中栽下的。除了深秋和冬季,互惠江往前,总是一片葱绿,那是一条荷塘和稻田相间、充满生机的屏障,这条五百米的屏障再往前就是珠湖劳改农场,这是一个省劳改农场,关押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犯人,虽然近在咫尺,不过渔池李的人们和这个劳改农场完全是两个世界,这除了因为隔河千里的原因之外,渔池李的人们实在是世外桃源人,从来不在外边惹是非。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个如今已有六百人的村子,从来没有一个人进过拘留所,更别说是判刑的人,倒是有两任拘留所的所长出自这个小小的村子。从珠湖农场总部折向东南方向,再往前七公里,就是临鄱县的县城玉亭镇.渔池李的稻田不在河对岸,那是劳改农场周围村庄的稻田,渔池李的稻田全在村后那片小冲积平原上.

渔池李确实是个好地方,在集体化农业社会里,当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在为吃饭问题苦苦挣扎之时,当广东的东莞一个劳动日值为一毛八分钱时,渔池李的社员一个劳动日值为三元六,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别,一是周边的农业收入起点高,在渔池李的周围,一个劳动日两元的村庄比比皆是,最低的也是一个劳动日一元五.二是渔池李的人均可耕地既多又肥沃,人平水田二亩六分.三是渔池李有中国最勤劳的农民。在双抢时节,渔池李的社员有时候要在炎热的气候下劳作十几个小时。

三元六毛对一毛八,那就是二十倍啊.也就是说,渔池李的每一个社员的月工资比县委书记还要高.在李东坡记事起一直到他十二岁时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止,他看见过无数从安徽和江苏来的要饭郎,他见过无数从浙江和福建来的打零工的人。那时候在整个华东地区流传一句话叫做:“在家日子不好过,打起包裹去临鄱。鱼米乡里好吃住,要比神仙还红火。”

所以,当生产责任制的号角吹到渔池李时.人们由于安于现状而对于新政策无动于衷的样子,让临鄱县的县委书记都很不理解,如果说,小岗村是全国生产责任制的榜样,那么,渔池李就成了迟迟不肯落实上级政策而屡受上级批评的村落.这是多大的反差啊.仅仅在一年前,渔池李因为集体生产搞得好受到了饶州行署的大力表彰,地委书记还专门将各县的书记和县长请到渔池李开农业生产现场会,时过境迁,渔池李的人们在新政策面前显得无所适从。但是改革开放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渔池李的人们尽管对旧的生活念念不忘,但是坚冰一经打开,任何守旧思想都是要瓦解的。也许是底子好,尽管经过了大的变革,渔池李的经济依然红红火火,1982年,只有一百户农户的渔池李,在没有上级一分钱拨款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建起了小型自来水厂,各家各户享受着八十年代初期的无限荣耀。翻开中国的历史,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像渔池李那样的辉煌应该是凤毛麟角的.所以在七十年代中期,渔池李就有人说:现在不能再说农业学大寨了,应该是农业学李家,大寨也应该学李家.那时文化大革命也快要结束了,说一点心里话也没有谁会去抓着辫子不放的,毕竟人总是要说实话的.

1984年,李东坡考取了J省卫生学校,这不仅是李东坡一个人的光荣,也是有着一百户人家的渔池李的光荣,在这之前,虽然也有三个人考取了专科学校,论文凭比李东坡更硬,可这三人全是在饶州地区所在的市读书。在这个小村,是李东坡打开了到省城读书的先例.

这一年,李东坡的父亲李田顺已经快六十岁,一个六十岁的老人,文化又很少,有个考取学校的儿子,确实给他很大的荣耀.并且李东坡是渔池李的第一个在省城读书的人.尽管从此以后每一年都有一个人考取省城的大中专学校,不多不少,每年一个,一直到1991年为止。让全公社甚至半个县的人都吃惊的是,这后面的七个中榜的人,竟无一例外的是李东坡同祖父的堂弟。渔池李的人们干脆把李东坡这个大家族称为高考专业户,也有人说, 李东坡的奶奶李吴氏一生善良,李吴氏生的五个儿子和她五个儿子传下来的后代,在渔池李是人丁最旺的一支,可这个大家族不但没有欺负过别人,有时还让别人欺负,这样的人家不兴旺发达,那就是没有天理了.李东坡的一个堂伯、已经退下来的大队会计还给李东坡家族编了一个顺口溜:高考专业户,人人都羡慕,做人要厚道,才有真幸福。

后来,李东坡为这事写了一首诗,诗云:九个堂兄弟,七人上金榜,生在文革时,长在鱼米乡,个性各不同,忠厚自传扬,若问何能尔,祖宗真善良.

“高考高考,慰问父老。”这是渔池李的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高考成功的人,一定不要忘记父老乡亲,亲不亲,家乡人吗。考取了的人是一定要请客的,不然怎么也说不过去。不过,以前考取大中专院校人家请客,村里总要以集体的名义回赠一些礼品。第一个大学生得到村里的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可别小看了这名牌自行车,那是一个有钱都买不到东西的时代。永久牌自行车,那是当时的紧俏商品,是以全村的名义说情才买来的。第二个大学生得到村里一块名牌手表,第三个大学生只是得到村里的一块普通手表。事不过三,再说随着生产责任制的逐步深化,集体观念在慢慢淡化,到李东坡考取学校时,考取的人就只剩下了请客的义务。

请客也分两种,别的这喜事那喜事请客,被请的人多少总要随点礼或者表示表示,只有这高考时的请客,全是请来喝酒吃菜的。所以当时有一句流行语叫做:“家有状元郎,备酒请客忙,水里捞美味,天上摘月亮。”这里说的状元郎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是一定要高考的人考取名牌大学才算状元郎,这其实是人们对高考成功的一切大中专学生的一番赞誉和美好祝愿。至于为了备酒宴而去天上摘月亮,也完全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只是说子女能高考成功,家长自然十分高兴,如果可能的话,就是上天摘月亮来犒劳乡亲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吃这种喜酒,几乎是全村有份,每家一个代表,那怕是以前红过脸的,这时也都会捐弃前嫌,至于沾亲带故的,那就更不用说了,有的是一家人全来,至少来一半。这当中自然包括老师,并且老师一定要安排在最好的宴席上,不然的话就有欺师之嫌。天地君亲师,这是中国老百姓常常挂在嘴上的座次,渔池李地处比较偏僻,民风纯朴,对这个座次更是顶礼膜拜。天地找不上,君子在朝堂,那时候中国的最大的君应当是邓小平邓大人。请邓大人,人家也没空来呀,这叫三下五除二,老师不亲谁亲呢?

李东坡是渔池李第一个到省城读书的人,李田顺自然格外慷慨,一口气安排了二十五桌,这二十五桌他一家能安排得下吗?这用不着担心,什么叫全地区第一村,什么叫渔米之乡,什么叫新社会新农村,渔池李的底子本来就很好,再加上这几年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年年农业大丰收,李东坡家原来就很宽敞的家庭庭院得到进一步拓宽,别说二十五桌,就是再加五桌也没有问题。要不是这几年李田顺的为二女儿治腿折腾得够呛,他一定会请乡亲们看三场电影,现在只能安排下今天一场电影.

谢师谢师,大喝大吃.于是九碟十八碗,于是大鱼大肉,于是三个乡村级专职厨师纷纷登台亮相,那叫一个气派。

在谢师宴上,最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的是挂在厅堂正上方的巨幅邓小平画像。其实,这画像不是买的,八十年代早期在农村也买不到邓小平的画像,这是李田顺请一位美术老师画的,说是美术老师,其实就是李田顺的堂侄,李东坡的堂哥。要说老师就是老师,和没有文化的人相比,那可大不一样,邓小平的画像简直和电视上见过的真人一模一样。在这幅画像的旁边还有两行娟秀的题诗:三落三起邓大人,能屈能伸是真神,拨乱反正复高考,再造华夏无限春。李东坡很喜欢这首诗,虽然他也曾经尝试着写诗,可从来没有一首像样的作品出手,看着这首题诗,他现出一种很羡慕的表情。

这时,李田顺端着满满一杯酒把李东坡喊到身边,说:“过来,让我们向邓大人敬一杯酒吧。”李东坡心想:我也知道恢复高考是邓小平同志的功劳,可是从恢复高考到现在都这么多年了,再说你请人画了幅邓大人的像也就心到意到了,再去给画像敬酒这不是新的个人崇拜吗?让别人看见说不定还要笑话的。于是,李东坡很不情愿地做这事,李田顺说:“儿啊,你是不知道啊,这个人他解放了我们两代人啊.”

李东坡皱了皱眉说:“爹,你的话我不太明白,你为什么说他解放了我们两代人呢?”

李田顺说:“我们两代人啊,那就是两重天啊。你十九岁考取公办的学校,我十九岁呢,我们这儿正遭难呢,日本鬼子快要完蛋了,可是他们完蛋了也不是心甘情愿的,用你们文化人的话说他们还要垂死挣扎呢,叫什么兽什么斗的呢?”李东坡知道他父亲想说什么,赶紧接上去说:“噢,困兽犹斗,爹,你能说出这两字儿,说明你还是很会表达的嘛!”李田顺让儿子的这句表扬弄得怪不好意思的,说:“我这一辈子都没读过书啊,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就认识个男厕所女厕所,出门就是个睁眼瞎。噢,我刚说到哪儿了?对了,日本鬼子在我们这儿烧杀抢掠,不过一两年以后鬼子就投降了,可是没有八路军新四军能叫日本鬼子滚蛋吗?听说邓小平是八路军的头头呢。你说他是不是解放了你爹呢?恢复高考,是不是把你又解放了呢?”李东坡很少听父亲说过这么多话,今天,他一定是十分高兴,连前两天李东坡因为粗心丢掉录取通知书的事也忘得一干二净。

李东坡一听父亲的话好像有些用词不当,说:“爹,我知道,不过,好像不好用解放来说这事吧。”

李田顺说:“怎么不能? 这恢复高考才几年啊,我们可不能知恩不报啊,你没有偿过那几年你哥哥年年看着别人上工农兵大学,自己却连个名也不能报的滋味啊。说起来,我们家还是两代的贫农,我还当过好几年的贫下中农代表,可是,你哥哥和人家大队干部、公社干部的子女比,就好象矮人家三分似的。现在好了,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这个社会要是还不能兴旺发达,老天都是不会同意的。”架不住父亲的劝说,李东坡跟着父亲来到邓小平像下敬了一杯酒。

李东坡心想:其实村里还有一个人最值得宴请,怎么没有见他来呢,一定是家里忘了通知他,哪怕是只请一桌客,这个人也是不能不请的,他就是大队的会计------远房伯伯李田高.

李东坡问父亲为什么没有看见田高伯伯.李田顺说:“你怎么连这事都没有听说啊,他来不了,他受伤正住着院呢.”

李东坡问:“怎么受的伤?”

李田顺说:“嘿,你田高伯刚从湖里打鱼回来,正遇上两条牛打架,打着打着,一条牛抵不住了,就疯跑.这时隔壁村里一个十岁的小男孩送点心到田头,这两头打架的牛眼看就要踩着这小孩,你田高伯伯就去救那小孩,结果小孩没有一点事,他自己却受伤了.”

李东坡焦急地问:“那他伤得重不重呢?”

李田顺说:“重倒不算重,不过伤筋动骨一百天,就算现在条件好了,没有二三十天也难出院啊.”

李东坡不禁想起田高伯伯对他的好:田高伯伯当了二十年的大队会计,在村里算是一个文化人,对村里那些会读书的后生格外关心,李东坡从小读书就不错,因此田高伯伯常常在田间劳动时,一边干着农活,一边出一些语文和数学题给他做.在他心里,田高伯伯就是不拿工资的老师.李东坡读小学四年级时,田高伯伯往往出一些鸡兔同笼问题,若干只鸡兔在一个笼子里,共有几个头,共有几只脚,然后让这个四年级的娃崽算出有几只鸡几只兔。开始时,这对李东坡有一些难,很快地,这些题便再也难不住他了.只是他常常出一些难对的对联,让李东坡去对出下联.有一次,田高伯伯出了个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李东坡已经想了好一会儿,才想出一个下联,他觉得已经够有水平了,就脱口而出:下联是-----水也成池个个竹.田高伯伯说:“不算太好,三点代表水,水也成池是可以的,但是个个竹就讲不通,再加上整句没有联系,你不如对‘因火生烟夕夕多’,你看怎样?”就是这些考题,大大地提高了李东坡学习的兴趣.现在田高伯伯来不了,他十分难过。

谢师宴从中午十二点一直吃到下午三点,期间猜拳行令,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家在十几里开外的老师们都骑着自行车各自回家,家在附近的老师和本村的人继续喝酒,一直喝到九点九。什么是九点九呢,也就是晚上九点零九分。渔池李的人们非常喜欢九这个数字,他们认为九是万物的极数,九就是最吉利的数字。

其实,还在七点钟,李田顺就在张罗着为乡亲们放电影,虽然他也喜欢看古装戏拍的电影,可对放电影一窍不通。这不碍事,只要东家出得起钱,放电影的师傅自然会上门来的。乡亲们一边喝着酒,一边看着电影,好不快活,都说是沾了李东坡的光。这几十年来,李田顺家还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去年李东坡的奶奶李吴氏过九十岁生日,着实热闹过一回,但和现在比还是稍为逊色一些。

第二天,是李东坡上学的一天,全村来为他送行的亲戚不下六七十人,一挂展开来足有十几米长的鞭炮响起来了,有人拿来了锣鼓,说是来添点威风,李东坡坚决反对这样做,困为他觉得这太夸张了一点,自己只是考取了一所中专,以前别人考取了大专的人也没有这么做过啊。接下来是这个嘴上没毛的小伙子和一个个大人们握手告别,互道珍重。这浓浓的乡情让李东坡很受感动。李东坡的堂兄李东兴拉着他的手深情地说:“老弟,千言万语一句话,渔池李的人民时刻在祝福你,一路平安。”李东坡道了谢,就踏上了去省城求学的路。

李东坡说不用父亲送他去省城,他知道怎么办,可他父亲一定要去,他也没辙。走出家门几十步,李东坡的感情十分复杂,他既想早一点见见外边的世界,又对家乡有无限的依恋.望望远处的田野和眼前的家,他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那片在劳动累了时坐过的田埂,再见了,那一天翻耕过十五亩田的手扶拖拉机,再见了,那些叮过或没有叮过自己的蚂蟥们.

李东坡和他父亲走到有客车可以坐的地方,还要走三公里,可是刚走了一里路,就碰见在县公安局开小车的堂兄李东义。李东义停下了车子,问李东坡要去哪里,李东坡说去省城读书.李东义一拍脑门说:“你看我怎么把这事忘记了呢?哎呀,你们也真是的,咱们这是谁跟谁啊,说实话我们村好容易考取一个去省城读书的人,你们要是提前两天通知我,我就是怠慢我们局长,我也不会怠慢我的好兄弟啊.快上车,快上车.”说着他走下车来把李东坡的行李直接往小轿车里送,李东坡心里感到一阵热乎乎,多好的兄弟啊,多好的乡亲啊.不过老实巴交的李田顺还是怕耽误公安局的公事,不安地说:“大侄子,那太好了,不过你也有你的公事在身,你只要将我们送到前面那个客车招手站就行了,你还得忙你的事去呢!”

李东义说:“你说什么呢?伯伯,什么送到前面就行啊?今天我这个兄弟第一次出远门,这才十公里到县城,我一定要送到县城.”李田顺惴惴地说:“那你们领导不会责怪你吗?”

李东义说:“伯伯,你也太小看我们局里的领导了,不要说我在局里干了十几年,那怕是我才干了一两年,我们局领导都会支持我送一送乡亲的,人生在世,那个没有亲戚,再说我们这又不是干什么对不起党和国家的事,上大学,人生只能有一次嘛,你只管放心好了.”

路上,健谈的李东义问李东坡:“据说你这次语文只考了69分,是不是统分这一环出了问题,凭我对你的了解,你的语文常常考110分,这次是怎么了,太阳还真从西边出来了吗?你查过分吗?”

李东坡说:“难得老兄这片情。不过我想还是算了吧,一来错分还是很少的情况,二来你知道我父母都没什么文化,我虽然读了些书,可是走到县城就不认识几个人了,谁会真心真意地为我办事啊。”

李东义叹了一口气说:“你这样离专科分数线也只差两分,如果语文不出意外,本科都是有可能考取的。唉,真可惜了老弟的文才啊。”

李东坡说:“人生难得几个知己,能有你这么个兄弟,我很高兴。”

四条腿到底比两条腿快得多,不一会他们就到了县城,李东义说:“大伯,虽然我每年要开着小车跑几十次我们渔池李,但也不可能每次都揩公家的油,这样吧,今后李东坡老弟要是每年搭上两三次顺道车,你们只管开口,好不好?”

李田顺和李东坡异口同声地说:“谢谢你.”

李东义大手一挥说:“谢什么啊?顺道车嘛,又不浪费国家的资源,我这也算是支援国家的高等教育嘛!”贴心贴肺的话让李东坡父子俩十分兴奋.

坐上去省城的汽车,李东坡第一次体会远离家乡的滋味。在他看来,什么都是新鲜的,外边的天是新鲜的,远方的路是新鲜的,前方的山水是新鲜的,甚至长途汽车也是新鲜的。

其实从临鄱县城到省城直线距离只有五十公里,可是坐客车要走175公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临鄱县到省城之间河网密布,只有行走很慢的客船来往,客车不得不绕很大一个圈子才能到达.

离临鄱县城玉亭镇不远就是一条大河,六百里信江河从东向西来到临鄱县境内,和玉亭镇擦肩而过,再向西北方向流淌十公里就到了八百里烟波浩渺的鄱湖。信江河到了临鄱县境,人家就把它叫做互惠江,一如长江到了南京以下就叫扬子江一样。互惠江是临鄱人民的母亲河,李东坡对这条河有着深深的感情,是这条江养育着他长大,也是这条江培养了他非同一般的水性。不过,坐着汽车过互惠江只是他小时候梦寐以求的事,现在,十九岁的李东坡真的要坐在车上过这条不知横渡过多少次的母亲河了,心里的感觉特别不一样。他听人家说这条河上要修一条大桥,可一直说了三年还是没有一点动静。这次李东坡又听说省里马上要从外省调一位临鄱人来当本省的省长,他想这座桥应该会很快修好吧,可是从这时起,一直到两年后那位临鄱人也没有调来,不过第三年那人真的调来了,不过不是省长,而是省委书记,这是后话。

“互惠江,水汪汪,轮渡等得人心慌,少年等得成新郎,中年等成白头郎。”这首民谣反应了临鄱人民早已不满足于轮渡过河的心理。可从来没有坐过轮渡的李东坡觉得坐坐轮渡也好,至少现在来说是这样,从出生到长这么大,他还从来没有看过这能装得下十部大客车的轮渡呢,更别说是坐着他过江呢。李东坡想起了电影里的轮渡,原来也就是在电影里看看,现在看见真的了,不过,他现在坐的轮渡比那轮渡还要大一些.

平均要三十分钟才能过一趟的轮渡,这一次只用了十八分钟,因为当李东坡坐的客车刚到渡口时,那艘轮渡正在河边等最后一部车上船呢,李东坡坐的客车几乎不到十秒钟就直接上了轮渡,车一上船,那庞然大物就掉转航向直向对岸驶去,李东坡的心情就像这秋天的天气,异常的舒爽。

到了省城,李东坡以为就到了他要去的学校,一下车,才知道J省卫生学校在离开省城十二公里的一个城镇上,这个镇主要是靠十几所省属的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撑起来的,名叫石岗镇,是省城的一个卫星城镇.

在这十几所中等专业学校中,有J省电影学校、J省交通学校、J省粮食学校等等等等。这确实让李东坡原来高涨的情绪打了些折扣,他想,原来以为在省城读书可以常常逛逛省城,甚至可以免费参观各种大型的美术和书法展览,现在看来自己过于乐观。

时令虽然到了九月份,可是这地方竟然还有蚊子,李田顺爱子心切,帮李东坡捉蚊子竟然成了他送儿子上学的一项主要内容.李田顺不等李东坡开口,就早早地到街上买了一顶纯白的蚊帐给李东坡挂好了,然后就是钻到蚊帐内一只只捉蚊子.一只胆大包天的蚊子竟然稳稳地落在李田顺的手臂上,李田顺也不去打,眼睁睁地看着蚊子吸自己的血.李田顺想:不等他吸牢了,要打还不见得打得着,打不着,这蚊子岂不是要吸儿子的血,所以,为了这个有出息的儿子,李田顺什么都不在乎.

做完这事,李田顺觉得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尽管李东坡已经远远不是他心目中那个啥事不懂的小毛孩,可在大人心中,儿子总是长不大的.李田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说不出太多的东西,他所叮嘱的无非就是诸如“拳要打,字要写”,“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道理,没人要听这些陈词滥调。再说这些话李东坡已经听了不下二百遍,他已经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李东坡以为现在他父亲会说一些深层次的或者至少是新鲜的话,可是没有,李田顺说的还是和十年前的话一模一样。

等一切安排妥当,李田顺对李东坡说:“在学校好好读书,以后有事就来信,有你四叔会看信呢。”父子二人又说了一些话,李东坡就送他父亲回去了。

J省卫生学校以昌北大街为界分成东西两部分,昌北大街的东面是学校的主体部分,占全校面积的大部分,那里有学校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实验用的畜禽养殖基地、体育运动基地等等,昌北大街的西面只是少部分教师的住所。

在省卫校,李东坡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天的班级点名,老师在讲台上一个个叫名字,学生在座位上答应一声,有点像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舒慧嫦”,“付小牛”,“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70103/37204.html

更多阅读

如何理解“吃亏是福”这句话 吃亏是福作文

“吃亏是福”七解年轻时不理解吃亏是福这句话的含义,怎么也想不通,怎么吃了亏还是福?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学了中国哲学,看了许多历史方面的书籍与资料,也经历了许多,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中国哲学与文化真是太伟大了!中国的先哲真是太

人生哲理:吃亏便是福

很多人都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认为自己太善良、太软弱、太不幸了!在湖南洪江古商城青石板巷塘冲1号的古窨子屋墙壁上,有一处现为省级保护文物的壁联。这个壁联写的是清代杨州著名的书法家郑板桥的一段赠语。题头写的是:“吃亏是

电视剧《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的例子

吃亏是福【视频链接】http://video.baidu.com/tv_intro/?page=1&id=13441http://kan.sogou.com/player/249759/?fr=0005-0016由何群指导,赵毅、姚芊羽、柏寒等人联袂主演的家庭伦理亲情剧《吃亏是福》,赵毅在剧中扮演小人物理发

十处吃亏全怪自己 吃亏是福

十处吃亏全怪自己一吃嘴巴亏。1、要少说话,说好话,不变脸,不说满,不说绝。2、人的⑤毒:1嘴毒。2脸毒。3眼睛毒。4手毒。5心毒,最毒莫过于心毒。二吃性格亏。1、如果你的性格不改,那么你的苦难没完。2、您如果不会弯腰,有天您会折腰;不会低

声明:《土匪轮奸长篇小说 吃亏是福(长篇小说最新版)》为网友戏蝶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