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高端装备制造_高端装备制造 -发展
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五个细分领域。未来十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20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6万亿,占装备制造业的8%。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_高端装备制造 -基本概念
高端制造产业是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
1、技术上高端
,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交叉与集成;
2、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特征;
3、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高端制造产业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
4、高端装备领域第三方研究中心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专业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如“高端装备制造业第三方专业课题研究中心-中国重大机械装备网”。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课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研究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高端装备制造_高端装备制造 -重要性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把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是走上创新驱动、内在增长轨道的必然选择,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点举措。
我国面对全球竞争加剧,环境资源约束日趋严峻和高级人才短缺等挑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来推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更有效地为各领域新兴产业提供装备和服务的保障。
高端装备制造_高端装备制造 -需解决问题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突破口,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务之急。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经济效率不高问题依赖资源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是导致一般产品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形成某些领域的恶性竞争,这样下去不仅是效率问题,而且是扰乱市场秩序、严重阻碍高端产品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于要素大量投入,也导致了区域结构趋同化,盲目追求GDP和地方财政增长,加剧区域内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现象,甚至加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制造能力强、研发能力弱;依赖引进技术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
生产产值高、工业增加值低;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
因此,必须通过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改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来解决大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
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构成:
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
由此可见,只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后段是不够的。
从上述的构造表明基础共性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使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削弱甚至缺位,已产生明显的不利于整体创新的影响。目前,利用转制研究院所重建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的公共服务平台已刻不容缓,否则会影响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整个战略进程。
政府各部门要将国务院颁布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合力执行。
对于振兴装备制造业及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政府已颁布的政策可以说是给予了足够的支持,目前的问题是按照统一的目标大家合力执行。
这些政策文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问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2009-2011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调整强调的是发展质量,振兴突出的是提升水平,要加深理解。
高端装备制造_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
高端装备制造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涉及到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安全,关系到众多产业和企业的生存发展。2012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掌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2020年,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提出了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目标。现阶段,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是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近段时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1273276)课题组在对这五个方向的生产状况进行调研后认为:应加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顶层设计,加快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顶级技术合作联盟;促成高端装备制造巨头建立研发设计平台,建立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体系;把高端装备自主制造的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完成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
一、引导和促成高端装备制造巨头进行垄断性技术合作,形成顶级技术合作联盟
技术是产业发展的灵魂,只有技术实现关键性突破,才能保证产业的领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优势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领先,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往往是被少数垄断企业所掌控。因此,要使高端装备制造在国际上占领先机,就需要建立起顶级制造企业间的技术合作联盟,增强其技术竞争实力。调查显示,较之美国的技术垄断合作,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行动上,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合作联盟明显落后,特别是顶级企业的技术合作十分欠缺。因此,有必要从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入手引导顶级制造企业进行技术性垄断合作。可以促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航空装备制造方面组成垄断性技术合作联盟,促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在卫星及应用技术方面组成垄断性技术合作联盟,促成中国北车集团和中国南车集团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组成垄断性技术合作联盟,促成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远船务集团及太平洋重工集团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方面组成垄断性技术合作联盟。
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主要产品是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专用装备等。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可依据产品性质从同类企业中遴选顶级企业促成其进行技术性研发合作,组成垄断性技术联盟,实行生产和技术优势的互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国资委可统筹国家顶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力量,集中进行行业的共性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在推进原始创新的同时,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成果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国家可考虑设立“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奖励制度”,按行业组织实施“国家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工程”,突出制造企业与研发机构的主体地位,支持制造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国家装备制造科技计划和重点工程项目,引导顶级企业培育和创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帮助企业构建起支撑产品设计创新的研发平台。
二、引导和促成高端装备制造巨头建立研发设计平台,建立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应支持多学科的优化研究,引导制造业巨头与相关高校建立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合作研发平台。可以促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建立航空装备制造研发合作;促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卫星及应用的研发合作;促成中国北车集团和中国南车集团与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建立轨道交通研发合作;促成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研发合作;还可以促成华中数控、智云股份、天马股份、南通科技、华东数控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进行智能制造的研发合作。更进一步,可规划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启动智能装备重、特大项目建设,瞄准世界500强的生产技术,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向纵深发展;要全力推进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印刷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各类专用智能装备的制造,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环境支撑服务、培训服务、推广服务、评价服务、公共服务等还很薄弱,特别是全国范围的制造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且没有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足够重视,这将成为严重影响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的桎梏。要使高端装备制造在国际上占领先机,有必要整合和发展专业化的制造技术支持服务机构,组建专门为高端装备制造服务的信息化工程服务机构和软件服务机构,建立国家数字化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体系。
制造业行业协会可利用网络、视频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计算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依托高端装备制造巨头建立起全国范围的面向复杂产品和尖端技术的“国家高端装备制造研发设计平台”;国内顶级制造集团企业要进行技术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研发设计服务平台,为集团内部各下属企业提供技术能力、软件应用和数据开发服务。
可由政府投资,联合国内顶级科研机构和制造领军企业,建立“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服务系统”,通过整合、联结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平台,建立起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共同合作,达到“政企学”的联合攻关。同时,可以联合国内某一类高校建立高端装备制造协作网,如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建立航空卫星协作联盟,由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建立轨道制造协作联盟,共享与高端装备制造和相应创新项目有关的信息和试验数据,引导这些大学与企业、政府机构合作,编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路线图,共同攻克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的共性技术难关,实现对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资源的整合,构筑起标准、规范、可共享的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体系。
三、把高端装备自主制造业的规划与设计提升至国家战略,加快建成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体系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将高端装备自主制造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标准体系建设,确立和强化我国在国际装备制造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特别是一些新兴高端制造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和示范推广标准,一些重大技术试验数据缺乏标准处理范式,特别是新产品的研发过程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单位或部门,数据如何进行交换,如何进行描述和表现,迫切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有些大型的综合试验,设备来自不同的厂家,数据出自不同的研究机构,事涉多个系统,怎样把信息融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的集成和互相交流,完成跨单位的协同,达到数据在各系统间的交换,也对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提出了要求。另外,由于不同的试验、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格式的数据,要保证试验数据的可持续性,保证试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开发通用的分析软件和数据挖掘工具,也需要进行标准化管理。除此之外,现在国际制造行业发展了很多应用于试验的中间件,要使试验中间件成为通用件,以保证其适用于不同的系统、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环节,也需要标准和规范作为支撑。可见,标准化也是一个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具体需求。
综上所述,有必要把高端装备自主制造提升至国家战略,建立国家层面的“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数据库”,进行生产数据、试验数据的标准化管理,达到数据存取的标准化,数据交换格式的规范化,实现不同厂家的TDM(试验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能相互调用,一个集团里不同研究单元的数据可以无障碍、无缝地便利提取。要从战略的高度,不断
累积国家装备制造业生产和试验标准化数据,不断推进低层级TDM系统的建设,进而达到对国家层面TDM系统的丰富和完善。
要在国家战略层面建设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体系,统一和规范高端装备制造的生产和技术参数,扩大装备产品的应用性和适用性,推动制造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服务。要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制造工业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促使“云制造”概念的落地。
高端装备制造_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装备制造发展
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总的思路是这样考虑的。面向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做强做大,加快发展航空装备和未经应用产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培育和发展海洋功能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基本满足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
发展目标1、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若干高端装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和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建成若干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急需区。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3、基础配套能力显著提升。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基础件达到50%,关键自动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高端装备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六个领域的重要支撑。比如新能源装备、新材料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电子信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等等,考虑到各规划之间的衔接,按照决定明显的高端装备制造的重点方向,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航空装备、海洋装备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1、航空装备方面,以市场为主线,组织航空研发、产业化、市场服务发展,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装备,空中管理系统和先进发展能力,建立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飞机。
2、卫星产业发展,卫星以建立我国自主的安全可靠长期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重点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卫星地面系统和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发生卫星综合应用的产业链,加快我国空间设施的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
3、轨道交通方面,要围绕高速、重点、快捷三个方向,重点发展大型工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掌握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制度化水平,形成制度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集群,满足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4、海洋工程装备方面,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油具开发为主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业,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要,重点发展大型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装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5、智能制造装备方向,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智能仪表装备、智能装备等四大类产品,其中智能专用装备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印刷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各类专用装备,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义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6、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首先要以推进高端装备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产业发展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用一体,重点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工程,空间工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提升工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功能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制造企业已经突破了原来传统车间、企业、社会以及国家的限制,如波音787已经在40多个国家共同组织生产,完成复杂的机电产品的装配和组成。由此可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制资源,融入全球的产业链,参与全球的协作与市场竞争是一大发展趋势。
1、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首先信息化加快了产品的开发周期,优化了开发流程。在20世纪40年代,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为产品规划、产品设计、物理样机、产品测试和生产;而到了本世纪,则是从产品规划开始,历经概念设计、数字样机、详细设计以及到物理样机,直至最后的生产。对比来看,设计制造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生产流程也得到了优化。
2、其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发展的协同,降低了制造成本。世界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戴姆斯・克莱斯勒联合组建了汽车零部件采购平台。通过该平台,5万家供应商开展协同采购,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可见,社会化的分工和协作,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而制造业企业从“大而全”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利用核心的竞争力优势的资源实现了利润和附加值的最大化,真正重组了产业的价值链和企业的价值链,从原来链式的结合向网状的结合转变。
3、再次,环境的绿色化对制造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世界范围内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突出,全球环境资源消耗速度超过地球生态自我更新速度达30%。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其中70%来源于制造业。
4、最后,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新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已经占了很少部分,而大部分的时间处在研发、采购、销售、存储和售后服务。同时专业化又实现了成本最小化,制造业正在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制造的服务化已经成为先进制造发展新内容。
综合以上几点,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向全球化、信息化、专业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而制造技术则正在向高速高精、自动智能、绿色低碳、高附加值、增值服务、物流联动等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