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 陶铸-人物资料,陶铸-人物生平

陶铸(1908.1.16-1969.11.30),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湖南祁阳人。陶铸于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鄂豫挺进支队政委、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中央政治局中位列第四,前三位分别是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他于文革初期遭迫害,后因胆癌病逝于安徽省合肥市,享年61岁。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陶铸_陶铸 -人物资料

陶铸 陶铸-人物资料,陶铸-人物生平

陶铸(1908―1969)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

籍贯:湖南祁阳县石洞源榔树村

生辰:1908年1月16日

忌日:1969年11月30日

夫人:曾志子女:陶铸与妻子曾志育有一名女儿陶斯亮。

任职: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宣传部部长

陶铸_陶铸 -人物生平


陶铸毕业于黄埔军校陶铸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祁阳县石洞源榔树村。早年当过店员。

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在叶挺部任连长。后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春回湖南,任中共祁阳县委军事委员。

1929年秋起,陶铸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等职。曾组织指挥厦门劫狱斗争,建立闽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和闽东地区人民武装力量。

1933年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同年5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判无期徒刑,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长期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陶铸经组织营救出狱,被派往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1938年冬赴鄂中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参与开辟鄂中游击区。后任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代理政委。

1940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

1945年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南进,途中奉命转赴东北地区。先后任中共辽宁、辽吉、辽北省委书记兼辽西、辽北军区政委组建地方部队,领导土地改革,参加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

1947年8月兼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政委。辽沈战役后任中共沈阳市委书记。


沈阳市委书记――陶铸平津战役中,陶铸以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代表身份进入北平,与傅作义谈判。北平和平解放后,负责整编傅作义部。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务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0年秋调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领导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斗争。

1951年后陶涛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5年任广东省省长兼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1956年9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7年起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政委。

1960年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广东省军区第一政委。

1965年1月陶涛调任国务院副总理。

1966年5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成为政治局常务委员。


红卫兵批斗大会红卫兵感到质疑,1967年1月4日红卫兵宣布陶铸是“中国最大的保皇派”,受到陈伯达、康生、江青等人批斗。

1967年9月姚文元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评陶铸的两本书》,指陶铸是“赫鲁晓夫式的野心家”,“叛徒”,“漏网的大右派”,“修正主义者”,“混进来的反革命两面派”,陶铸的书《理想・情操・精神生活》、《思想・感情・文采》,是宣扬“资产阶级反革命派的‘理想’”、是叛徒加奴才的‘精神生活’”,充满“对无产阶级刻骨仇恨的感情”。

林彪因为陶铸是四野的自己人,一再告诫陶铸:“你从现在起,要被动被动再被动”。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有多次提到陶铸的倒台:“毛泽东决心要批陶铸时,周恩来在‘保持晚节’心态的驱使下,纵然有心想保陶铸,也不敢违抗毛的意旨,只好让陶铸先‘顾全大局’了。...他却没有对陶铸援之以手,站出来为他缓颊,反而硬着头皮充当了批陶会议的主持人,让陶铸为自己背黑锅。”

1969年10月,陶铸病情开始恶化,到11月15日获准施行手术,结果发现,癌细胞已广泛扩散,腹腔内血管焦脆,根本无法进行手术。

1969年11月30日,被指为“中国最大的保皇派”、“叛徒”、“资产阶级司令部第三号人物”的陶铸在合肥病逝。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

陶铸主要著述有《理想情操精神生活》等。

陶铸_陶铸 -鞠躬尽瘁

在“双溪”和“山庄”之间的公路转弯处,有一山坡,在这片山坡上,一块镌刻着陶铸同志生前所书的“松风”两个苍劲大字的巍然屹立的花岗岩巨石下,长埋着这位刚直不阿、宁折不屈的“人”的部分骨灰。而石上清晰的手掌印,正是这位具有松树风格的人在临死之前留下的不屈抗争的印记。

1969年10月8日,得了重病的陶铸,被从北京中南海转移到安徽合肥的“秘密病房”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一种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对“四人帮”恶行的愤怒,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使得陶铸举起一只手,一雷霆万钧之势,猛然向墙上一击,“砰”一声过后,那白色的墙壁上,被汗湿的手掌沾去了一层墙皮,清晰地留下了一个手印!

陶铸安静下来了,1969年11月30日22时15分,他的生命之火最后熄灭了。

陶铸死了之后,被以烈性传染病为藉口,深夜用白被单裹尸一烧了之。在他死前,亲人也不被获准去探望;在他死后,亲人也未被告知去办理后事。陶铸被火化之后,骨灰放在一个质量最差的骨灰盒里,被弃置在那无数的普通亡灵之间。就这样过了9年,这中间,没有谁知道陶铸到哪里去了。

粉碎“四人帮”后,陶铸的骨灰由曾志母女护送到陶铸生前曾工作多年的广东,埋入广州白云山松树下。“松风”二字出自书画家吴作人手书。当年广州市委老领导林西,得知陶铸逝世前的情况,派人到合肥,要求务必找到当年囚禁陶铸的那间屋子,看看墙上那个手印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一定把它拓印回来。时间已经过去10年,那个手印居然被奇迹般地保存下来,而且清晰、完好如初!

陶铸的手印被拓回来,林西喜出望外,连夜派人上白云山,镌刻在巨石上的“松风”二字下面。
2001年,陶铸同志的夫人曾志不幸逝世,遵其遗嘱,把她的骨灰埋于松风石下。

陶铸_陶铸 -平反昭雪

“文化大革命”前夕,陶铸是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省委书记。“文革”爆发后,由邓小平提议,毛泽东把他调到中央,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文革小组”顾问。他因为坚持刘少奇不是叛徒,在江青的一手策动下,被打成“党内最大的保皇派”,成为排在刘少奇、邓小平之后的第三号“走资派”。1969年11月30日,陶铸被迫害致死。


陈云鼓励帮助曾志及其女儿为陶铸平反昭雪1974年,经毛泽东批准,陶铸的妻子曾志回到北京。她开始和女儿陶斯亮一起为陶铸的平反问题奔走呼号。许多老同志,特别是陈云等人给了她们热情的鼓励和帮助。但在“文化大革命”中,陶铸的平反问题是提不上议程的。粉碎“四人帮”后,曾志感到是时候了,又到处写信、找人、申诉,但在“两个凡是”的阴影下,依然到处碰壁。绝望之中,传来一个消息,邓小平就要恢复工作了,这使曾志萌生了极大的希望。惊喜和焦虑当中,她也顾不上考虑邓小平当时的处境,就和女儿陶斯亮一起来到西山邓小平的住处。

相互问候之后,曾志连忙递上她的申诉材料,滔滔不绝地诉说陶铸的冤案和她们母女在文革中的遭遇。邓小平接过材料,没有看,只轻声说了句:是陶铸的问题,我知道。就把材料放下了。此后的一个多小时,都是曾志母女说话,他只是认真地听着,但一言不发,直到把她们送出门外,也没对这个问题表态。

回去的路上,陶斯亮感到非常失望,她对曾志说:看来又白跑了一趟,说了半天,连一句话也不给。曾志与邓小平相交多年,深知邓小平的为人,她对女儿的话不以为然,她知道,不等时机成熟,邓小平是不会随便表态的,毕竟,他还没有真正出来。

果然,邓小平复出后过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陶铸的问题,他指示中组部尽快解决陶铸问题,并指定由信得过的专人负责。不久,他又对陶铸的平反问题专门做了批示:陶铸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老党员,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对党对人民是有贡献的。经过审查,过去把他定为叛徒是不对的,应予平反。

1978年12月,陶铸10年的沉冤终于昭雪,这为接下来的平反工作开了个好头。

陶铸_陶铸 -人物作品


陶铸在做报告陶铸主要著作有:《理想,情操,精神生活》、《思想・感情・文采》和《随行纪谈》等。

陶铸《赴延安途中二首》:

“沔上巍峨此庙祠,才高管乐命何之。车行风雨催人急,何必低徊两“出师”!

停车闲步瞻遗容,敢效亡秦抒所衷。遥望延城光万丈,轮生欲起夕阳红。”这是陶铸在1940年去延安途中写的两首诗,意在通过历史上四个著名政治家的作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陶铸_陶铸 -相关影视

1、电影:《故园秋色》

导演:郑洞天
编剧:汪南雨王青伟周琦肖衍
主演:王虎成;吕中;张明建
上映:1998年
地区:中国大陆
颜色:彩色
类型:剧情片
故事梗概:
中共的高级领导人陶铸同志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在完成广西剿匪任务后,赴北京汇报工作途中,于1951年回到家乡祁阳县。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通过陶铸同志的回忆及与其胞兄陶自强所走过的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表现了陶铸从一个乡村贫家弟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历程。并表达出陶铸的归乡后的浓浓乡情、亲情和人情。

2、8集电视剧《陶铸》

3、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陶铸_陶铸 -人物评价

陶铸同志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

陶铸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艰苦奋斗数十年,建立了重要的历史功绩。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

陶铸同志一生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事业,历经磨难,百折不回。在大革命失败时,他坚信革命必将胜利,毅然投入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在身陷囹圄时,他大义凛然,坚持自己的信仰。

他在所著的散文名篇《松树的风格》中写道: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陶铸同志的人生正是松树风格的最好写照。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理想的忠贞不渝,使陶铸同志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


陶铸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陶铸同志具有坦荡、宽阔的胸怀。他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注意研究革命和建设的规律,在不少问题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在革命队伍内部,同志之间,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善于深刻反思,敢于修正错误,追求真理,并对在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主动作自我批评。他曾痛切地指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根本原因,要严肃认真地从领导工作的缺点中去查找。他在广东的群众大会上公开指出:搞“反瞒产”,使群众饿了肚子,干部受了委屈,今后再也不能搞浮夸了,要靠实事求是过日子。陶铸同志说过: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就要丢掉一切私有观念,与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要有坚强的革命毅力和“韧性”;要有丰厚的劳动人民的感情。这样的历练和修养,成就了陶铸同志旷达的人生,也给我们每一个党员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陶铸同志作风优良,密切联系群众、勤于调查研究、勇于独立思考。陶铸同志一贯注重实际,不尚空谈。对于工作中的问题,他总是注意进行实地考察,集中群众智慧,提出解决办法。他在广东省和中南局工作期间,每年都要抽出三四个月以至更多的时间,深入工厂、农村、学校,深入山区、海岛和生产第一线,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工作。1959年,广东各地刮起“一平二调”风,搞“穷过渡”,在群众中引起很大的思想混乱,陶铸同志先后到东莞、曲江等地实地考察,运用调查报告等形式,向干部群众反复说明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空谈“过渡”,要扎扎实实地发展生产。《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颁布后,陶铸同志又按照条例精神,对农村分配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加以推广。特别是,在调查研究和独立思考基础上,陶铸同志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和指导制订的有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发挥了积极作用。陶铸同志曾经说:“调查研究与一切经过试验是我们工作方法中的重要方法,对于唯物论者来说,这是工作中带根本性的方法。”这是他多年革命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纪念陶铸诞辰100周年首日封陶铸同志精神崇高,艰苦朴素、严于律己。陶铸同志每次到基层工作,总是事先“约法三章”:不准迎送;不准请客;不准送礼。并让随行人员监督检查,具体落实。他下乡蹲点,从来都是轻车简从,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特别反对摆阔气、讲排场,坚决反对假公济私。他在广州工作和生活多年,居住的房子从来没有更换过。住房维修时,因维修费超过了预算,他还将自己多年的积蓄上交机关,以补维修款之缺。陶铸同志主持广东省和中南局工作时期,有同志建议在广州从化温泉建楼办公,他坚决反对。在他以身作则的榜样影响下,广东省委和中南局机关一直保持了勤俭办公的好作风。陶铸同志说:“要时时刻刻地想着:我能够为群众做些什么?我为群众做了些什么?”正是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极端深厚的感情,陶铸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克勤克俭,清正廉洁,始终保持了一个党员的本色。

陶铸_陶铸 -人物名言

1、理想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社会主义社会里的青年人来说,更是一个大问题。
2、在我国的历史上,许多民族英雄、人民英雄、大发明家、科学家,都是一些有伟大理想的人。
3、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是树立和实现崇高理想的最好社会。生活在我们这样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没有崇高的理想是可悲的。一个没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好像迷失了路途一样。
4.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才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赠曾志: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注:曾志是陶铸的妻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70103/37887.html

更多阅读

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的资料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这是陶弘景回应齐高帝问他“山中何所有,君何恋而不返”所作的诗。这首诗就如同白云一般悠闲洒脱,轻快自然。山中有什么好东西呢?看那岭上的白云,我

影视长发人物:电视剧《女人一辈子》中的陶小桃殷桃饰演

影视长发人物:电视剧《女人一辈子》中的陶小桃(殷桃 饰演)《女人一辈子》是一部以展现中国女性坚强、乐观、感恩等优秀品质为主题的电视剧,打动了不少观众,殷桃扮演的陶小桃也成为励志女性的代名词。《女人一辈子》中,徐箭饰演的赵先生对

陶铸夫人曾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

陶铸夫人曾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转贴 2008-07-24 11:22:48 阅读74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妇女是中国社会的最低层,在极受政治经济压迫的同时,还得承受夫权的横行。从"五四"时代的反对小脚、走出家庭到革命时代舞枪弄棒、参与政治,现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陶斯亮| 陶斯亮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 /陶斯亮此信是我见到最好的家信,看后使我心情异常沉重,字字句句感人至深,泪水不时的涌出眼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遭此不幸,实为人间悲剧,可女儿对父亲的情感是那么的真实,那种感情不是一般人所能体

声明:《陶铸 陶铸-人物资料,陶铸-人物生平》为网友絕版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