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大法王寺位于登封市区北五公里许的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寺院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寺前两山对峙,中辟公路,上通寺院,下达现代化旅游名城登封市,真可谓“深山藏古寺”。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山峰罗列,溪水潺流,苍松翠柏,景色秀丽。寺东有峡,形若半圆形的大门,位于嵩山顶端,为“嵩门”。每当仲秋佳节,天气晴朗时,皓月从嵩门升起,在法王寺大殿月台上观赏皓月初生的良景,可以看到皎洁丰满的明月,置于嵩门之中,如银镜镶嵌山峡,谓之“嵩门待月”,是登封佳景之一。法王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比洛阳白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寺内现有房四十余间,全部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寺内保留的文物有不少古塔、古树及石刻。古人称颂法王寺为“嵩山第一胜地”。
嵩山大法王寺嵩山大法王寺位于登封市区北五公里许的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寺院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寺前两山对峙,中辟公路,上通寺院,下达现代化旅游名城登封市,真可谓“深山藏古寺”。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山峰罗列,溪水潺流,苍松翠柏,景色秀丽。寺东有峡,形若半圆形的大门,位于嵩山顶端,为“嵩门”。每当仲秋佳节,天气晴朗时,皓月从嵩门升起,在法王寺大殿月台上观赏皓月初生的良景,可以看到皎洁丰满的明月,置于嵩门之中,如银镜镶嵌山峡,谓之“嵩门待月”,是登封佳景之一。法王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比洛阳白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寺内现有房四十余间,全部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寺内保留的文物有不少古塔、古树及石刻。古人称颂法王寺为“嵩山第一胜地”。
大法王寺_嵩山大法王寺 -典故传说
位于河南登封嵩山之太室山南麓,嵩岳寺之东北的嵩山大法王寺。相传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魏明帝青龙年间改为护国寺。西晋时于寺前增建法华寺。隋初造舍利塔,改名舍利寺。唐太宗贞观年间,敕命补修佛像,赐予庄园,改为功德寺。玄宗开元年间,改称御容寺。代宗大历年间,重修殿堂楼阁,改名文殊师利广德法王寺。至五代时废坏,而分为五院,仍沿袭护国、法华、舍利、功德、御容等旧称。北宋初,合称五院。仁宗庆历年间增置殿宇、僧寮,重造佛像,改称“嵩山大法王寺”。今存毗卢殿、大雄殿及方形十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