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古体诗 七言古体诗-起源发展,七言古体诗-主要种类

七言古体诗:也称为七古,为古体诗的一种,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七言;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七言古体诗 七言古体诗-起源发展,七言古体诗-主要种类

七言诗句_七言古体诗 -起源发展


七言古体诗:白居易的《琵琶行》七言古体诗作和五言古体诗较多,简称七古、五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

七言诗句_七言古体诗 -主要种类

1、柏梁体七古


杂言七古:李白《蜀道难》

是每句押韵的,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古代并非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才变了特殊的诗体。

下面是柏梁体的一个例子:
《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也有一些七言古诗,基本上是柏梁体,但是稍有变通。例如:
《丽人行》――(唐)杜甫
三月天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稳称身。就中云暮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泰。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鞍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70103/38772.html

更多阅读

耶稣十字架上七言(图片经文 耶稣被钉十字架图片

<<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受难时在十字架上说了七句话,耶稣为什么在十字架上只说了七句呢?在圣经中“七”是个圆满的数字,比如:七件圣事、七罪宗、圣神七恩、一个星期七天……耶稣说了七句话,意思是圆满的完成了他的救赎工程。这七句话,好像

唐诗七言律诗韵编第三部分anianuan 声韵 七言律诗

唐诗七言律诗韵编第三部分(anianuan)声韵王维 酌酒与裴迪(澜、冠、寒、餐) 酌酒与君君自宽,  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  朱门先达笑弹冠(1)。  草色全经细雨湿(2), 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  不如高卧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七言绝句平仄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七言绝句也叫“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七绝的平仄格式有四种 附:( )中 可平可仄, 红字是韵脚。第一种:首句平起平收式!逢一、二、四句押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十架七言――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六句 十架七言之一

十架七言――第一句平顶山一弟兄来东关教会证道“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一、十字架上有顺服的印记  腓2:6二、十字架上有怜悯的恩典神不是迟延不来,是宽容给世人悔改的机会。人比羊何等贵重呢(太12:12)!三

七言律诗的写作常识3 诗词写作常识

七言律诗的写作常识(3)【五】七律的对仗 近体诗是一种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语言学家王力认为:对仗在中国格律诗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代的仪仗都是两两相对。因此,所谓对仗就是两两相对的意思。对仗在修辞学上叫对偶。

声明:《七言古体诗 七言古体诗-起源发展,七言古体诗-主要种类》为网友夏天的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